那位死在八國聯軍槍炮下的五臺山神僧,真冤


那位死在八國聯軍槍炮下的五臺山神僧,真冤

高樹所著的《金鑾瑣記》中有一首諷刺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啟秀的。庫雅喇·啟秀,滿洲正白旗人,同治四年的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時年二十七歲。滿洲旗人,能出身翰林,那是在八旗子弟中算是有學問的了,比起讀別字的剛毅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樣的優勢,在官場自然是平步青雲。

這位啟秀大人在庚子事變中,也是堅決支持用義和拳來教訓洋人的主戰派。義和拳和董福祥的甘軍攻打使館和西什庫教堂勞而無功,啟秀出了一個堪稱腦洞大開的點子。《金鑾瑣記》中詩云:

西庫圍攻計妙哉,佛門弟子是奇才。

龍刀一柄經全部,函請神僧下五臺。

作為佛門弟子的啟秀,具函恭請五臺山的僧人普淨法師下山進京助攻。普淨法師自言他是關公附身,於是按照戲臺上關聖爺的扮相裝備起來。大師手持青龍偃月刀一把,攜帶《春秋》一部,騎一匹似關公坐騎的火紅色駿馬,率軍向敵陣衝去。敵軍大約沒讀過《三國演義》,槍炮不認識關聖,普淨大師中炮彈殉國,而他的那匹馬活下來,硬是老馬識途,自個兒逃回清軍大營了。

一百二十年後讀這段歷史,真不敢相信那時候的高官,究竟是何等的腦子,這樣荒唐的主意也想得出。北京失陷後,啟秀沒來得及跟太后逃走,被日本軍隊給俘虜了。辛丑年中國和列強簽訂和約,他被清算,作為“戰犯”和徐桐的兒子、刑部左侍郎徐承煜一起被斬殺於菜市口。

這個徐承煜更不是個玩意兒,他追隨老爹盲目排外,仇恨“洋務派”大臣。反對攻打使館的許景澄、袁昶被太后下詔殺害時,徐承煜是監斬官。而且在刑場上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漢奸被殺,大大的解恨。聯軍進城後,他和父親徐桐沒來得及逃走,徐桐決定帶上做侍郎的兒子一起為國盡忠。他命僕人在大廳樑上結了兩個繩套,對徐承煜說,我是首輔,理當殉節,你身為刑部左侍郎,也應該如此。徐承煜說,父親您放心,兒子為您送終後,就隨您你上路。

徐承煜將八十二歲的老爹扶上凳子,徐桐套上繩索,他幫父親將凳子踢倒,成就了一代“理學名臣”的大節。而自己,看著父親嚥氣後,腳底抹油逃走了。最終他還是被聯軍抓到了。此人被判死刑,朝中大臣無一人同情。軍機大臣王文韶說這種人該死,欺君弒父的人,是為“梟獍”。“梟”為食母之鳥,“獍”為食父之獸。當徐承煜在他監斬許、袁二公的同一個刑場被殺頭時,圍觀者都道“天道好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