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英雄主義”演繹人生低谷時的絕地反擊

《完美風暴》| 比利船長最終殞命大海

“實用主義+英雄主義”才是演繹人生低谷時絕地反擊的正確打開方式

霧氣剛散,鬆開單節套、後繩索,駛向南部海峽。

經過洛基峽口、十磅島,經過我小時候溜冰的尼羅塘,拉響汽笛,向燈塔守衛的孩子揮手。

海鳥飛過來,黑背鳥,人字鷗和大矮鴨。

太陽出來了,向北航行速度12節,乘風破浪,水手們忙著你是總管。

知道嗎?你是一船之長。世上還有比這更美妙的景象嗎?

—— 比利·泰恩船長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比利船長的深情訴說,一定是源於真正的熱愛。

《完美風暴》|  “實用主義+英雄主義”演繹人生低谷時的絕地反擊

《完美風暴》改編自同名紀實小說,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喬治·克魯尼、馬克·沃爾伯格、黛安·蓮恩領銜主演的驚悚片,影片於2000年6月30日在美國上映 。

《完美風暴》|  “實用主義+英雄主義”演繹人生低谷時的絕地反擊


故事背景

幾個世紀以來,馬薩諸塞州的格魯西斯特一直是北大西洋的一個著名漁港,在1991年的秋天,這個地區出現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特大風暴,薩巴斯汀·喬恩格以發生在這次風暴中的一個真實故事為背景,創作了著名的小說《完美風暴》,該書出版後大為暢銷,曾連續100周榮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電影《完美風暴》就是根據該小說改編而成的。該片講述了一艘捕魚船在海上遭遇百年罕見的風暴,船員們在船長Billy 的帶領下,頑強地與風暴搏鬥的故事,影片情節曲折動人,場面壯觀。

專業電影人稱《完美風暴》算不上是一部成功的影片,是好萊塢影片缺乏深刻內涵的一貫弊病,影片力圖展示一種人類靈魂中固有的昂揚向上的精神,試圖在大自然無窮強大而變幻莫測的威力下,挖掘人與人之間更深層次的關係,但兩者做得都不成功,影片糟糕的敘事手法毀掉了這些美好的構想。

導演沒能延續流暢的風格,轉而採取較為隱晦平淡的表現手段,以期拉近影片與觀眾的距離,這本是災難片中常見的類型,但導演未能安排具有典型意義的情節作為鋪墊,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烘托在不同環境下人物關係的微妙變化,從而使人物顯得蒼白無力,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看到的只能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在臃腫而拖沓的情節中沉悶地發展下去。

《完美風暴》|  “實用主義+英雄主義”演繹人生低谷時的絕地反擊

馬克沃爾伯格劇照


儘管從專業角度來看,似乎影片的表現難以讓評審滿意,作為普通觀眾,我們不必去試圖評判導演設計電影真實意圖的表現手法和技巧。通過觀影,我們仍舊可以從中汲取營養就已經足夠了。

觀看《完美風暴》,源於對電影中一眾主角(特別是喬治克魯尼和馬克·沃爾伯格)的喜愛,但同時比利船長作為男人面對困境時所表現出的特有的堅韌、冒險精神、愛我所愛的堅持同樣也刺激著普通觀眾身上的荷爾蒙,受到大家的推崇和敬意。用句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比利身上缺乏敬畏,自負,才是真正導致了最終的結果的罪魁禍首,是現實中的我們所不提倡的,也不鼓勵的,這是我們實現成長路上的絆腳石。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在人生低谷時實現絕地反擊呢?事實證明:科學的運用實用主義+英雄主義,能夠讓我們找到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什麼是實用主義?

《完美風暴》|  “實用主義+英雄主義”演繹人生低谷時的絕地反擊


實用主義的根本綱領是把確定信念作為出發點,把採取行動當作主要手段,把獲得實際效果當作最高目的。實用主義者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源出希臘文πρανμα,意思即是行為、行動。而實用主義者對行為、行動的解釋,關注行動是否能帶來某種實際的效果,也就是關注直接的效用、利益,有用即是真理,無用即為謬誤。

劇中,克里斯船長每次出海都能夠捕到足夠多的魚,他教會了船員更多的捕魚技巧,同時對哪裡有魚有著更好的判斷。她知道眼下比利船長的困境,才多次奉勸比利,自己可以帶他去有魚的地方。比利也知道克里斯船長的確厲害,但是他仍舊選擇置之不理。在判斷很難穿越風暴,大家也都提出意見之時,仍舊一意孤行,最終大家命喪大海,他們的離去,充滿了悲壯,但是背後更是幾個家庭的災難。太過自我,讓他失去了捕到魚的機會,也最終失去了生命。劇中比利只想通過自己捕到魚,這是一種執念,缺乏實用主義精神。

《完美風暴》|  “實用主義+英雄主義”演繹人生低谷時的絕地反擊

克里斯船長

實用主義哲學的形成,有其自然科學根據和社會歷史原因。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都出生於美國,它的活動中心也一直在美國。美國建國的歷史較短,它沒有傳統的政治和思想體系的束縛,自由、平等的意識最為突出,而隱藏在這些意識後面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也表現得最透徹、最直接。美國人民可以自由放任地去爭取個人的發展,追逐個人的利益和功用。這種情況使得美國哲學的主要任務是直接論證利己主義的合理性。

建立目標

目標管理是管理專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 中最先提出的,其後他又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劇中比利船長 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漁夫,但他的漁船已經好久沒有大收成了,他陷入了生活的低潮期,並且也急需用錢,他需要捕到更多的魚,才能應付。但是他值得冒著生命危險去捕魚嗎,還沒有其他的方法捕到魚,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看到他還有其他的機會捕到魚,但是他拒絕了,

他有強烈的目標,卻沒有找到實現目標的更好的方法。

如何找到實現目標的方法

1.建立更加科學的世界觀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2.合理制定能夠長期堅持的小目標

目標是什麼,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而目標往往是遠大的,很多時候會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進而導致我們產生畏難情緒,反而會成為我們前進行動起來的障礙或阻力。而將一個遠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小目標,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來實現最終的目標會變得更加容易一些。

3.尋求別人的鼓勵和支持

鼓勵催人奮進,被人鼓勵,是一種督促,更是一種鞭策。尤其是對正處於某失敗狀態,面對著生活中一時的茫然或困境,一句“努力一下,你就會成功的”鼓勵的話語無疑會給我們帶來求知的不竭動力,會讓我們在煦暖的陽光下,折桂於披荊斬荊的努力中,在實現目標中感受著生命成長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們優秀,比我們更有智慧和經驗,他們往往能給到我們更好的建議,何樂而不為呢!

面對挫折,尤其是深處絕境時,個人英雄主義往往賦予我們更大的推力放手一搏,敢於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讓我們真正的行動起來,避免遠大理想成為空中樓閣。

這裡的英雄主義我覺得更接近美式英雄主義。美式英雄主義充滿了戰鬥性,獨立性,務實性。美式英雄主義沒有法國式的愛情浪漫,沒有英國式的貴族韻味,也沒有中國式的俠義之道,有的只有對自己實力的絕對自信。這種“對自己實力的絕對自信”是美式英雄主義真正的核心。相信自己,鼓勵自己,審視自己,人生的路一定會走下去。

羅曼·羅蘭「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備註:

時至今日,實用主義有時候會偏頗。因為國人只講究實用,不考慮品質與內涵,更不願去探究事物背後的本質,甚至為了達目的,不擇手段,喪失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可貴品質。

講求實用、實效是可貴的。但要避免為了實用,而使我們的知識體系成為一個毫無內在邏輯、缺乏美感的大雜燴。最後歸結為一句話,實用要有個“度”,要有包容其他思想,特別是“美、雅、真”的度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