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在古代看到一首詩人的詩,你最想看到誰的詩歌?

獅情畫意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孤篇蓋全唐,張若虛生平存詩僅兩首,僅這一篇就可以傲視盛唐。

然而別人的評價終究走不進讀者的內心,只有真正引起共鳴的詩才是好事。

讀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知道太白斗酒詩百篇,可是我走不進他的生活,雖壯麗卻無用。李白不是普通人,那種遊俠精神我難以體會。讀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恕我膚淺,我沒經歷過國難當頭,從來沒有這樣的感受。辛棄疾,蘇軾亦如是。

柳永,李清照,更遑論後主。

但是張若虛,我們能查到的資料有限。但是每次我晚上獨自走在江邊和海邊的時候,沉靜下來,總能想到這首詩。我懷念我的愛人,但是她不能跟我一起欣賞著寧靜江月,我遺憾,同時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何處春江無月明”,隔著半個中國的她也能看到這樣的明月。我沉思過往,正在慶幸自己運氣足夠好可以欣賞這樣的美景,卻又想到究竟誰是第一個發現這樣景色的人呢。我沒法知道,唯一確定的是這樣的景色本來就是這樣的存在於這個世界,它是不變的。看觀景的人卻一代又一代的消逝,變化。好像它在平靜的欣賞著人間。看著景色,我想起來我跟她的過往時光,小樓梳妝,月透珠簾。可是愛是給予別人最美好祝願的行為,所以我希望這月光可以永遠伴隨著她,哪怕我看不到,我也很開心。想到這裡的時候,內心早就沒法平靜了。


釋門書社


縱觀李白的一生,可謂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而郭沫若先生曾做過統計,李白流傳下來的一千多首詩作中,有一百七十首寫到飲酒。所以小編今天便向大家分享一首李白借酒興寫下的名篇《將進酒》。

這首堪稱是李白巔峰之作的詩,不僅深受當時唐人的好評,還受到了後世歷代人的推崇。南宋詩論家嚴羽曾評論說:“一結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清代徐增則評論說:“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將進酒》中的千古名句。一千兩百多年前的詩句,在今天讀來,依然會讓人血脈僨張。而這首詩中,最不缺的就是這種神來之筆下噴湧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它是詩歌的魅力,也是李白的才氣,可謂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的開篇,李白以兩個“君不見”,從大處落筆,道出了古今世人都會有的一種慨嘆。即時光流逝,就如同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就恰似早上青絲傍晚白髮。人生易老,是古代詩人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感嘆。而對於李白來說,他更多的則是藉助人生易老,來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既然懷才不遇,心中自然就會有憤慨。

所以李白就迫切需要排解心中的這種憤慨,於是便有了下面他與金樽美酒的因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一種及時行樂思想的表達。即李白認為人生短暫,需要盡情歡樂,便無所遺憾。雖然李白寫這首詩時,正處於人生失意的時候,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李白並沒有就此消沉,而是一展自己的豪放灑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便是李白以一種豪放灑脫的形式來肯定自我。意思是說:既然我能夠存在於這世間,就必定會有我的用武之地,即便錢財散盡了也還是會再次得到。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李白的自信和孤高自傲。李白這種面對人生挫折,而不消沉,以樂觀的態度肯定自我價值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則是李白對他自己“人生得意須盡歡”的詳細記錄。這是一場盛筵,整頭整頭的“烹羊宰牛”不說,酒一喝就要喝上三百杯。可見李白深蘊在骨子裡的豪情。接下來的“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則記錄了李白與好友酒逢對手的興致。也可以聯想到李白酒興後醉態。於是李白便說“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接下來的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後人對其評價為“著想奇之又奇,純粹是神來之筆”。在這詩中之歌中,明顯我們可以看到旋律的加快,以及李白不斷高漲的狂放之情。到了最後李白便將心中的豪邁化為詩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即管它是名貴的五花馬,還是價值千金的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你們同飲來消融這萬古的愁緒。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他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自己的人生感慨,也體現出了他豪邁灑脫的情懷。總的來說,全詩大開大闔,是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也是一首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的七言名篇。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讀寫號


我的人是無論如何也進不了古代了,但我的眼睛和思想,倒是經常進入古代。比如我有時除了看古代文學古籍外 ,還經常看古詩集。但就詩而論,古代優秀詩人真是太多,比如北宋的王安石,歐陽修,南宋的楊萬里等;唐朝的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等,難以例舉。不過如果要問我最喜歡看誰的詩?我一般最喜歡看李白的詩,可以說李白的那種大氣磅礴詩的氣勢,是我最為欣賞的!但是在我博覽群詩時,我又很喜歡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兩句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尤其“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讀後叫我真是想不明白,詩人如何想的出如此好的詩句,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昌滿莊園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這些首詩時已年過半百但依舊不失豪情。在我看來三國中最優秀的君主不是孫權也不是劉備,而是這一代梟雄。

這首詩飽含了對時間飛逝的感慨,對賢才的渴望,對壯志的雄心。這足以激起現在人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慨。沒有一個人願意為卒,珍惜時光追求自己應有的價值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這是在18年冬寫的一首小詩比較青澀也請見諒

絨雪·思魏武帝

肖垚殤

月半晨星簾隱岱,

心寄三國思曹丞。

望其志騰蒼穹內,

思嘆年即終將已。

適時疾持絨撲坪,

柔柔白絮依吾心。

鄙欲飄飄伴仙旅,

許志攀越孟德功。




肖垚殤


我想起辛棄疾的青玉案,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下闋從自然轉到寫人,她穿著節日盛裝,卻留下笑語和暗香,一去無蹤。詩人千尋百覓,竟在回首間與之驀然重逢。而這時燈火已經闌珊,夜也將盡。詩人心中的激情也得到沉澱,此時此刻,是如此的深沉與專注。





知足常樂7O3


男兒有熱血,邊塞建功業。

如果回到過去,還是希望見到盛唐的雄風,見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見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見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見到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所以,想和勇士們沙場征戰,想和勇士們奮勇殺敵,想和勇士們策馬奔騰,想和勇士們馬革裹屍。熱血燃燒,怒髮衝冠,萬馬齊喑,殺聲震天,不亦痛快哉!


大海


這位朋友,現代人要想回到古代得穿越,想想就算了吧,有點難度哦,海量信息盡在互聯網,動動手指頭就搜到了。

特別感謝古人留下那麼好的作品,其實不光是你,估計很多讀到好詩的朋友都要想看詩人的真跡,瞻仰詩人的墨寶,只怪古人作品太具吸引力。能保存下來的古人的各種書籍字畫都已經作為文物被收藏在某博物館或者某位藏寶愛好者手中了。

詩歌是怎麼流傳至今的呢,有的被編成歌曲伴著樂器吟誦傳長口口相傳,有刻在石頭上牆壁上的,有為繪畫作品提詩的,有被後人手抄整理編撰的,隨著朝代的更替也丟失了一部分,有幸留到我們跟前的只是少數。

我猜你定是被古詩吸引,歎服古人的智慧,想了解古人的生活,想身臨其境感受當時詩人寫詩的情景。

古代的文人騷客不勝枚舉,唐詩宋詞嘛,唐朝文化藝術開放多元,湧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詩人,如大家熟悉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盧照齡、楊炯,盛唐中唐時期的:李白、白居易、杜甫、孟浩然、王維等,晚唐:李商隱、杜牧,都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詩句不光有兒女情長、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激情澎湃的戎馬精神、憂國憂民的思想、歸園田居的場景,更有幻想與現實的結合,風格迥異,文采飛揚。

我最喜歡的一篇小學課本上的詩,杜甫的絕句,以下是原文: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黃鸝鳴叫,白鷺飛翔,憑窗望去,正對西嶺雪山的積雪,門外停泊著來自東吳的船隻,儼然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像一幅美麗的畫卷令人沉迷其中,外地朋友不妨去成都杜甫草堂感受一下當年詩人的居住環境,生活是何等的愜意。

暮春時節草長鶯飛


如果要生在古代,真想回大宋,看看”有井水處,便能歌柳詞”的柳永,雖說他終身潦倒,但為人放蕩不羈,雖不得帝王喜,卻得歌妓歡,喜歡他的風流才情,身居下層,寫盡人間情暖。詞風鋪敘刻畫,情景交融,音律諧婉。尤其《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及《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語不求奇,卻意致綿密,後者大氣洗煉。


村邊綠樹一一陳元春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腦子裡第一時間居然想到的是這麼一句: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既不是唐詩也不是宋詞,而是《西遊記》裡的一句詩。其實在中國古典名著中,有很多的詩詞。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裡》自然也是很多詩詞。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讀起來有一種莫名的悲涼,人生如浮萍,跌跌宕宕。隨著小溪河流最終歸入大海。朋友們啊,親人啊,同窗啊,不經意的重逢都充滿了喜悅。



美麗世界人人愛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