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商周以來,聖賢志士無不把包容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共同追求。從某種意義而言,一部中華文明史,亦可概括為中華包容史,如若缺失了中華文化中最為緊要的“寬恕、慈悲、忍讓、包容”,一味順昌逆亡、排斥異己,清淨門戶,征伐殺戮,何以有中華的融合,進而有五千年綿綿之血脈和令世人嘆止的凝聚力?何以有儒“恕”、釋“忍”、道“慈”的世代相傳、源遠流長?所以,自古以來,無論何流何派,何門何宗,無一例外地把包容尊為傳承精神之綱,傳續薪火之要,傳領教義之髓。可以說,在中華文化中,無包容則無成其流,無包容則無成其宗,包容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美德之精髓。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講到包容,我們會想到——“有容乃大”。

這個詞出自《尚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說對於頑冥不化的人,你不要忿然忌恨。因為對一個人不能求全責備,要求他盡善盡美。要懂忍耐,就會有補益;寬容,德行才算偉大。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胸懷寬廣,寬容無私,包容一切,才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末學識淺才陋,心窄志疏,三年來仰承太極拳恩師們不離不棄,耐心熱心扶正,疏導心態言行,如磨如琢,如切如磋,娓娓細細一一指正。學生感激涕零,矢志不渝習拳傳拳。陳氏太極拳正宗嫡傳人,“乃文乃武”的陳斌老師在盛世太極在線課堂中,對於拳友在“太極拳打卡日記”中存在的問題,總會在第二天刊登的太極拳文章中給予解答,吾心靈中的“霧霾”,一天天漸漸拂散、消失,陽光躍出海天一線,拳藝拳理每日增長,清剛雅正之氣機緩緩結成。雖然是明師網絡傳拳,結緣天下太極人,但實質功夫和“面對面”教拳同樣精彩。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有波折磨難,在任何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守持中道,心神寧靜,持盈若虛,知白守黑,看海天遼闊,星漢燦爛,聽一曲龍飛龍澤的《太極》歌曲,“動靜之機,古老傳奇;浩然正氣,神韻依然;天籟無聲,乾坤天地。誰願瞭解我, 陰陽與太極,遊離兩儀之外, 歸我真氣。

誰願不染,塵世喧譁,隨我入定;沉浮柔剛之內,鎖我丹氣。中國夢,巨龍醒;復興路,天地驚;習國粹,少年行;揚志氣,天人合一;動之則開,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胸中風雲豪情萬丈,何懼風雨雲霄,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說“容”,其含義究竟是什麼呢?

《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容,盛也,從宀(寶蓋頭),從谷”。“容上面是“宀”,即房屋,房屋中空,可住人容物;谷是山谷,兩山之間狹窄空間或山泉匯流通道,也有中空的意思。所以,“容”的本義是“中空能納”。

《康熙字典》的解釋是:“容,受也,包函也”,進一步引申了它含義。

《辭源》解釋“容”的含意包括容納、寬容、可以、允許。

透過這些解釋可以看出,對“容”的解釋是共通的,其基本是:不計較,不追究,能容忍,能包涵,能原諒。

包容為什麼會成為中國傳統美德之精髓呢?

首先,包容是一種智慧。人之處世,無外乎一處人,二處事。而在塵世之中,人,形形色色;事,林林總總。人事不僅有文化、性格、社會階層差異,也有理想、追求、興趣等差異,可以說,人的一生伴差異而生,隨差異而長,同差異而去,差異與社會人群形影相隨。如此而言,求同存異的世界最基本的生存法則非“有容”莫屬。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至今仍流傳著歷史上兩則著名的包容故事——“仁義衚衕”和“六尺巷”

其一: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

“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衚衕,世稱“仁義衚衕”。

其二: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也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宰相看罷來信,寫了一首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詩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卻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透過“仁義衚衕”和“六尺巷”這兩則故事可以看到,包容是溶解酶,可以消除隔閡,減少誤會,化解矛盾;包容是萬金油,能調節關係,減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其次,包容是一種厚德載物的美德。人之於世,有喜有憂,有欣有戚,有順有逆,有歡有悲。古人云:“天稱其為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為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包容就是以常人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發生的不正常的事,這些事中可能有別人的錯誤、失誤,也有可能是刻意的傷害。如果我們用包容去應對那些不正常的事,尤其是應對那些刻意的傷害,也許會被人嘲笑為懦弱,也有可能失去一時的利益和麵子,甚至是所謂的“自尊”,但得到的一定會更多,如人心、情感、敬慕、一顆永遠沒有自愧、自疚、自虧的平靜的心靈,等等。可見,擁有包容美德的人,

可以喜至而不狂,憂至而不餒,既不為物喜,亦不為己悲;擁有包容美德的人,能夠包、容、納、存——萬事、萬物、萬人、萬時……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再次,包容也是一種修養。遼寧省鞍山市玉佛寺有一副對聯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無知無識;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有低。”從中可以看到,包容和修養、氣度、快樂、歡愉連接在了一起。有了包容的胸懷,能容天地江海,大千世界,日月輪迴,時過事遷,於人心而言,要於己多責——責己無知無識;於人多褒——褒人識優高遠。“船過水無痕,事過畢竟空”,人生有了這種恢宏氣度和格局,才能安然四季的風雪霜劍,笑看花落花開而頷首欣然。佛祖拈花,而迦葉一笑,妙手仁心不可言喻!

有了包容的胸懷,憂煩急躁可以戒除,悔憎恨怨可以抑制,怨恣糾爭可以平息,嫉爐猜疑可以避免,沉鬱已久的思緒可以沐浴一縷輕風,暢遊於藍天碧空之上而悠然自樂。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還有這麼一首歌謠:“半清半濁半方圓,半聾半瞽半清閒,半醒半醉半杯酒,半得半失半悠然。半字玄機本自在,自在玄機也遮半。人生悟得半字道,半山半水頤天年。”這半字歌,表面看是追求勿過勿滿,本質是告訴人們,心靈要空曠豁達,只有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追求“半心、半得”,才可能包萬物,容萬事,從而心安意得。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太極圖就是半白半黑的圓,古人用狀若雙魚並列而成的象形符號表示,白方表示陽,黑方表示陰;白方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外周之圓表示無極。至純至簡,黑白純色,是非真假,敵我善惡,涇渭分明;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陰陽此消彼長,對立方始終在相互轉化運動中;一弘清泉曲線,提示《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柔弱勝剛強”。太極拳師陳復元說:“學時宜慢,慢不宜痴呆;習而後快,快不可錯亂;快後復緩,是為柔,柔久剛自在其中,是為剛柔相濟。” 陰陽平衡,剛柔並濟,才是太極。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正雷太極”中闡明:太極圖的含義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指天、人、地,白方示天,黑方示地,兩部交接之處示人。黑方中白圈為天之中點,是靜極生動,陰極生陽,白方中黑點為地之極點,示動極而靜,陽極生陰;天地氣交則進化出人類,故人屬中部。周敦頤說:“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聖人定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中部為其它事物,古人說:“天地動行,施氣也,施氣,物乃生”,“言人者,求之氣交……何謂氣交?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為精,以成為人”。既然天地氣交成為人,因此欲盡天年,度百歲才去,必須達到天、地、人之氣相融為一的狀態,即混元歸一。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第二層含義是指形態與機能,即形與神,萬物皆由氣生,生物之太極則由形、氣、神組成。神主外為動,為陽;形為本,主靜,為陰;形通過氣相連接。人之太極陽方為神,陰方為形,形神相連,是以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須保持形、氣、神三位一體的狀態,但關鍵在於氣。《淮南子》說:“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太平經》說“夫人本生混沌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為明。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含此三合以為一,外則彬彬自見,身中形見輕,精益明,光益精,必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氣應矣”。第二層含義還包括精、氣、神,白方為神,黑方為精,中部為氣;白方之黑點示神靜而生精、動極而靜則精產,神靜則精固,黑方白圈示精盛生神,精固而盛則神全。

第三層含義是指練功中的法則,言動靜、鬆緊、剛柔、虛實等必須相合一體,符合天地運化萬物之規律,所謂“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順應四時而攝生,即《內經》所言“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只有法歸自然,符合生命運動及天地化育萬物的規律,才能利於生命。

可見,懂得包容一切的人,就讀懂了太極圖,人生就會格調高雅;習慣包容的人,也就會習慣練太極拳,人生就能光明燦爛。因此,包容自然成為中華傳統美德之精髓!而太極拳也就成為了炎黃華夏古國之國術!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報國是最崇高的傳統美德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中國為家,華夏為號,炎黃為旗,龍鳳為圖”。國人始終把對祖國的忠、對人民的愛,視為做人的根本大節。把愛國、報國、興國、強國、救國視為最崇高的美德:把賣國、辱國、禍國、亂國、叛國視為對祖國和民族的背叛,是極不道德的行為,甚至是一種犯罪行為。那些為維護祖國尊嚴而英勇奮鬥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人,被當作民族英雄,備受尊崇;而那些背叛祖國、損害國家尊嚴的人,則被視為遺臭萬年的民族敗類、漢奸、賣國賊,受到無情的斥責,永遠被人民和時代所唾棄。

正因為自古國人提倡和弘揚為社會、民族、國家的愛國主義思想,推崇“以身許國”、“憂國憂民”、“國而忘家”、“捨生取義”等高尚氣節和情操,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民族氣節和浩然正氣。

大家熟知“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飛出征前,岳母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表達了一位中華母親和民族英雄岳飛的榮辱觀。雖然岳飛最後被奸臣所害,頭斷風波亭,但他“還我河山”的雄心壯志和忠貞報國至死不渝的愛國主義情懷,一直為世人稱頌。與之相反,奸臣秦檜等人卻被視為民族的敗類,千秋萬世遭人唾罵。這正表達了我們民族鮮明的忠奸是非觀念和榮辱觀。正如岳飛墓前的對聯所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愛憎是非何等分明!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可以說,一部大寫的中國歷史便是一部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發展史。“位卑未敢忘憂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無數充滿愛國情懷的名言警句,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到抗倭英雄戚繼光和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我國神聖領土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中日甲午戰爭為國捐軀的鄧世昌,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結成的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還有鄒容、陳天華、秋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寧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壯士,回族英雄馬本齋,血灑疆場的張自忠將軍、楊靖宇將軍,以及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王二小等民族英雄們為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譜寫了一篇篇壯麗的愛國主義詩篇。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他們的愛國主義壯舉與歷史功業永垂青史。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當代亦有廉潔奉公的焦裕祿,心繫阿里的孔繁森,“雷鋒傳人”郭明義,藏語醫生的“門巴將軍”李素芝,師德馨香沁萬家的何金悌,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超人司機”吳斌,“救火軍人警衛”高鐵成,救助玉樹災區孤兒的“最美新娘”李成環。網友們說,李成環走了,儘管她生命短暫,她永遠活在春光裡,給人無限溫暖和深切的懷念!“最美”美在哪裡?美在為了大愛,獻出了生命,一人之美換來了大家美,社會美,用行動推動了社會進步。社會中,有見利忘義,不講誠信、缺乏仁愛的現象,一些人渴望慈愛卻走不出雜念,一些人嚮往正義卻固守私利。其實,美近在咫尺,做好人幸福。“生如春花之絢麗,逝如秋葉之靜美”,楷模的品德和精神是一種財富,對所有生者都是一種激勵。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上的“八榮八恥”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歷史傳承性。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與“民貴君輕”;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與“仁者不憂,知者不惑”;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與“勤能補拙”;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與“和為貴”;以誠實守信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與“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與“不以奢為樂,不以廉為悲”,中華美德繼承和發揚緊密相連。

作為新時代的太極人,在傳承太極拳技藝的同時,應該以人為本,尊重人,包容人,理解人,服務人,本著大悲心,就是“慈悲拔苦”的心念去教拳授道解惑,千萬不要一傳拳,開門見山就提及“這是太極拳之幾病手幾病腿”,殊不知,倘若不是拳友手足臂膀、內臟經絡、神經骨骼出現很大健康偏差問題而轉入到內外兼修的太極拳修煉的話,“太極緣”又從何而來呢?太極人廣種撒播德田,也要豐盈充沛德田!

“有容乃大”福田心耕之播種太極拳的“德田”

正如同萬行上師所言的“東華禪”,“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東華禪”源於祖師禪的手法——不怕妄念起,只怕覺知遲,在行住坐臥中培養覺知,成為覺知,運用覺知。借事煉心,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落實佛教人間化,開創人間淨土,成就人間菩薩。

“東華禪”將信仰落實於生活中,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入世間,將個人融入大眾,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在盡責中修福報,在覺照中修智慧,在奉獻中修解脫。首發心,重修證,滿行願——發四無量心,修四攝六度,行十大願王。虛空有盡,行願無窮。東華禪心法:善護念,清淨心,常覺無住。通過學修“東華禪”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末學願與各位老師拳友們共勉!“少年強則國強,師資勝則國勝”!

頂禮感恩:全國“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用書《中華美德頌》;“正雷太極”公眾號;美篇中美友圖片;感恩“東華禪”!若需要撤銷,敬請聯繫末學,歡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