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位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司徒王朗


要回答哪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得國最正,最讓人服氣,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以什麼方式得國,才是讓人服氣。

我們先畫一個範圍,我們所討論的都是大統一王朝。那些不是大統一的,而且又比較短命的王朝,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時間上我們限定為封建王朝,也就是從秦朝到清朝的王朝。夏商周因為並不算王朝,而且其開國的真實情況我們並不是很清楚,因此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

(秦始皇)

一、祖上是世家大族的開國皇帝。

從原始社會末期開始,經歷了漫長的奴隸社會時期,古人已經形成了一種觀念。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是先天註定的。也就是說,你出生的時候,上天就已經把你的命安排好,你只能按照這種安排,在人間走一遭。只不過,你並不知道你的命究竟是怎樣的,上天為你做出了怎樣的安排。每個人都只有在去世的時候,才能夠完全解開命運的謎底。

人間也有一些人能夠窺破別人的命運,比如傳說中的許負、李淳風、袁天罡、劉伯溫這樣的人。但是,由於“天機不可洩露”,因此,他們都不敢隨便說。如果隨便說了,他們將遭遇天譴。

除了這個觀念外,還有一個觀念,就是一個人的命運,是祖上積陰德積下來的。你祖上積累了什麼樣的陰德,你就有什麼樣的命。

在以上兩種觀點的作用下,也就形成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兒打地洞”這樣一種看法。因此,凡是那些祖上是世家大族的,或者是皇親國戚的開國皇帝,得皇位大家就更擁護一些。

在這樣一個條件下,秦朝的秦始皇、東漢的劉秀、西晉的司馬炎、隋朝的楊堅、唐朝的李淵、元朝的忽必烈、清朝的皇太極,這些開國皇帝在這個範圍內。

二、實現了大統一的開國皇帝。

中國自古是支持實現大統一的國家。因為從古至今,如果不統一,必然是戰亂不斷,老百姓民不聊生。因為只要不統一,大家都會爭奪天下,夢想成為中原之主。而一旦實現了大統一,肯定就是受老百姓擁戴的。

根據這個條件,可以篩選出秦朝的秦始皇、西晉的司馬炎、隋朝的楊堅、北宋的趙匡胤、元朝的忽必烈這幾個皇帝。

(劉秀)

三、人生有異兆的開國皇帝。

我們知道,所有那些異兆,可能都是人為搞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宣傳自己是“真命天子”。但是老百姓相信這個,覺得所有的異兆都是一種提示,是上天對那個人命的一種洩露。

根據這個條件,有異兆的皇帝有這些:西漢劉邦,他斬殺過白蛇;東漢的劉秀,他呆過的屋子曾滿室紅光;唐朝的李淵,他被算命先生說他貴不可言;北宋的趙匡胤,當年他母親把他和趙光義挑在籮筐裡,陳摶老祖說“兩個天子一肩挑”。

四、前一個朝代不受擁護的開國皇帝。

這種情況,主要有劉邦和朱元璋。劉邦之前是秦朝,秦朝被稱為暴秦,刑罰非常嚴酷,同時無休止地勞役老百姓,因此遭到了天下人的反抗。朱元璋之前是元朝,就當時來說,元朝是北方少數民族打敗漢族後建立的朝代,而且元朝也對漢人進行了較為殘酷的統治,把國內的人分成四等,南方的漢人位居最低一等。

(楊堅)

五、通過禪讓獲取皇位的開國皇帝。

不管禪讓的方式是不是逼迫所致,但是都比較受擁護。古代通過禪讓的方式得到皇位的開國皇帝包括西晉的司馬炎、隋朝的楊堅、唐朝的李淵、北宋的趙匡胤。

六、有德的開國皇帝。

這個所謂的有德,其實也是一種宣揚的結果。但是這種宣揚,確實也起到了弘揚正能量的作用。這樣的開國皇帝包括東漢的劉秀、隋朝的楊堅、唐朝的李淵、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皇太極。

七、少殺戮不陰謀的開國皇帝。

古代認為,皇位不是應該打下來的,而是真命天子得而居之,有德者居之的。因此,所有那些通過殘酷殺戮和搞陰謀詭計得來的皇位,都是不正的。

少殺戮獲得皇位的包括隋朝的楊堅、北宋的趙匡胤。

不陰謀的只有隋朝的楊堅。

我們清點一下票數。我們會發現,得票最高的是楊堅。因此,楊堅應該算是得過最正,最受擁護的開國皇帝。


張生全精彩歷史


哪位皇帝得國最正?

劉邦、朱元璋,出身太低;

李世民,戕害手足;

楊堅、趙匡胤,機關算盡,篡位奪權;

元清兩朝,異族入中原,更不正。

要說那個皇帝得國最正,也就秦始皇嬴政一人。

始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嬴政最正

嬴政是正兒八經的秦王,王室貴胄。

作為一國之主,一地之王 ,開疆拓土,徵國伐族,本來就是嬴政的任務。

嬴政天生是君,而不是民。

秦國奪取天下的過程,是國與國之間的攻伐,王與王之間的較量。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是君王間的豪賭,賭注就是一國之地。

嬴政贏得了所有的籌碼,他是最後的王。

從他開始,王升級成了皇,從此,男人的終極目標不再是做一個王,而是成為皇。

始皇帝,始皇帝,這個稱呼一點也沒錯,皇帝之始,也是各方面來說得天下最順天應地的人。

武王姬發次之

周武王姬發也算是得位比較正的君王了。

商周的政治體系非常接近,都是聯盟制。商是部落聯盟,商王是全天下最強大的部落首領,統領所有部落,按方位設東南西北四伯候,也就是四個力量僅次於商王的部落。

周取代商之後,禮制進一步規範,但政治體系本質未變,依然是聯盟制,只是原先的部落,演變為了以家姓為主的邦國制。

武王姬發差也是差在這一點上,即姬發不是皇帝,他依然只是王。

除了不是皇帝外,姬發的周朝並沒有真正擁有整個中國,只是名義上的擁有,周武王好比是一個協會的會長。

劉秀也可一說

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重新撿回祖宗家業,光復劉氏江山。

從繼承這一點來看,劉秀的江山算是順天應地。

但是劉秀也有一點不足。

那就是劉秀雖然是劉邦世孫,但卻是分支末流。

從正規的繼承來算,輪不上劉秀。

劉秀差就差在這一點上。

各位看官,你們心目中哪個君王更符合題主的要求,不妨說一說。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中國歷史上,“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因為,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布衣出身,靠自己的個人奮鬥,白手起家,開創偉大的大一統王朝。他們比起靠陰謀詭計,欺負孤兒寡母奪得天下的楊堅、趙匡胤等,要光明正大得多。

而在漢高祖和明太祖兩者之中,又以明太祖朱元璋得位最正。他才是真正做到“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首先,同樣是出身布衣,朱元璋比劉邦起點更低。劉邦起事之前,至少還是個泗水亭亭長,也算是秦朝的一個小吏,並且得以結交到蕭何、曹參這些官吏。

朱元璋的身世就悲劇了,早年因饑荒,父母兄長都活活餓死。之後,他更是一度淪為身無分文、連飯都吃不上的“乞丐”和尚。因此,朱元璋的起點比起劉邦來,實在是低太多了。他所開創的大明江山,可以說完全是從無到有,靠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

其次,劉邦始終都在跟同族勢力爭天下,而朱元璋則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從蒙元手中重奪漢家江山。劉邦自斬白蛇起義後,先與項羽一起消滅了秦朝,之後又和項羽展開了持續四年的楚漢戰爭,才開創大漢江山。然不論是故秦,還是西楚,這些終究是華夏族勢力。

可朱元璋就不同,他在平定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割據一方的漢族群雄,統一南方後,便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旗號發動北伐,一舉驅逐了蒙元,恢復了漢家天下。

正如孟森先生所總結兩點:1、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2、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而這兩點明太祖朱元璋都完全符合。因此,不論是正統性還是合法性,朱元璋都是歷代中最正的。



這些歷史要讀


在中國的歷史中,幾乎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依靠著血腥、權謀、戰爭上位的。可以說,講究仁義道德,是根本開不了國也做不了皇帝的。如果實在要說在開國皇帝中,誰皇位來的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民傾心、四方養德德話,那便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莫屬了。下面就讓我詳細論述一番,為何朱元璋會是得位最正、順應民心的開國皇帝:

一:得位最正



我們先從大環境來說,元朝在中原百姓的眼中本就屬於異族統治。朱元璋作為漢民族的起義軍領袖,打敗了元朝統治者,重新建立漢民族的統治對於天下人來說便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比朱元璋得位最正的開國皇帝。

其次朱元璋的起義軍雖然是繼承了郭子興的底子,但是其繼承的可謂是名正言順。而且這明朝的天下也是朱元璋一兵一卒打下來的。

二:順應民心



當朱元璋起義時,元朝的統治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南方有大量的起義軍在四處搶奪地盤,北方在元朝腐敗官吏的統治下政治經濟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

天下百姓生靈塗炭,戰亂、饑荒、疾病橫行。



但是朱元璋先後打敗了其餘的農民起義軍,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後揮軍北上,擊敗元朝的殘餘勢力,徹底收復北方土地,將天下再次收攏在漢族人的手中。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打擊官員的貪汙腐敗行為,給天下百姓創造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

總結:



雖然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大肆屠戮開國元勳,建立了許多嚴苛的刑罰。但是依舊不能否入明朝對中國歷史所做出的積極貢獻,對天下穩定所做出的努力。而且說了這麼多,朱元璋的確算的上是開國皇帝中得位最正的皇帝。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嚴格來說,只有一個!

就是朱元璋!

只有朱元璋沒有受到當時朝廷的任何恩惠和福利。劉邦都不行,因為劉邦畢竟還是一個亭長,多少是領秦朝俸祿的,而且押送犯人去驪山服役,延誤期限,屬於違法,按法當誅,並不會在其他人那裡產生殉私的情況。

所以,劉邦也算不上!

只有朱元璋!

元朝的暴政讓他家破人散,他沒有得到元朝的任何利益!甚至恰恰相反,元朝奪去了他的家庭,他的親人,他的權利!

前朝無恩加身!是以得國最正!

無所虧欠!

在這個層面,其餘任何朝代的帝王在朱元璋面前,都矮了一頭。

曹操不行,從他爹開始就受漢朝之恩。司馬仲達也不行,完全是藉著曹魏發的家,剩下的南北朝哪一個沒有享過前朝的恩賜,然後是楊堅是北周大司馬,李淵是太原留守,趙匡胤是後周檢校太尉。哪怕是蔣委員長,不也曾經是黃埔校長麼?

有恩可受,得天下者便不正!


買櫝還珠


舊時代唯有朱元璋

第一,他出身貧寒,是從社會最底層一步一步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功。

第二,他起兵是具有正義的性質。他生活那個年代,政府橫徵暴斂,把將人化為四等人,漢民族處於最底層,受盡了剝削欺壓。所以他起兵是符合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第三,他在起兵的過程中,軍紀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他具有宏大的戰略觀,絕不是洪秀全,李自成之流能夠媲美的。

第四,我們再看看他當時的對手。張士誠,張士誠雖然對他所管轄地區的百姓也是非常的好,非常的寬容,而且賦稅也低,但是這個人眼光狹小,只侷限於一地,沒有長遠的宏大的戰略觀,他也沒有挽救整個漢民族的責任感。陳友諒,這個人軍事才能極其的強悍,而且個人也非常有血性,但是這個人心胸狹小,對自己的部將和兄弟不仁不義。蒙元政府更是橫徵暴斂,不得人心。

第五,朱元璋對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均是以德報怨,寬容大量。比如對郭子興。還有還有對當年,他父親去世後,給他一塊地,讓他安葬他父親的劉繼祖,他奪取皇位以後,直接將劉繼祖封侯。

第六,朱元璋這個人對普通老百姓非常的寬容大量,賦稅非常非常的低,明朝的賦稅是整個封建社會里面非常低的。而且他曾經頒佈過,永不加稅。但是他對貪官汙吏,嫉惡如仇,手段強硬,趕盡殺絕。以至於後世的這些寫書的文人史官們都將朱元璋描繪成一個暴君的形像。




假進士


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自孟森先生在《明史講義》中講過這句話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了這句話。劉邦與朱元璋,皆是以布衣奪取天下;且劉邦建立王朝的目的都是“為民除暴”,手段光明正大,上下五千年處,。


的確,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漢、明得國最正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細讀歷史,這一切又經不起推敲了。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自是不用多說,但劉邦之“為民除暴”卻怎麼都不對。

如果要像素說“得國最正者,惟明太祖朱元璋,無漢高祖劉邦。”

首先,“暴秦是否真的就是暴秦”?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暴秦”不是“暴秦”,那麼也就不存在“除暴安良”一說了。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為何二世而亡,是由陳勝、吳廣起義引起的天下大亂,最終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而一切的原因是因為秦之暴虐,下大雨延誤了陳勝、吳廣的時間,導致他們要被誅殺,所以他們索性起義造反,將整個天下攪的天翻地覆。


但,像素想說以這個來說秦朝的暴虐勉強算合格吧,只是連這個事情都是編造的。

根據75年,在湖北雲夢縣出土了秦朝竹簡,徹底拆穿這個“暴虐”的謊言。

根據這些竹簡的記載,3到5日的要受責罵,6到10天上交一個盾牌,10天以上的上交一套甲,但,如果是因為遇到雨水失期不受任何處罰。

也就是說,陳勝、吳廣根本不會受到任何處罰,也就是說“秦朝暴虐為由”的起義理由不存在。那麼為何司馬遷要在《史記》裡編撰這個故事呢?其目的便是製造秦之暴虐彰顯漢朝之偉大。


實際上,秦與漢實行的都是依法治國。只不過與漢朝的“外儒內法”不同。也是因為漢朝的“外儒內法”,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造成了儒家對秦之攻擊,對秦朝的法家思想進行批判。久而久之我們後世對秦朝的“殘暴”形象自是根深蒂固。


但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劉邦建立的漢朝,雖名為“獨尊儒術”,事實上是“外儒內法”,披著一層不同的外衣罷了。

根據現在的考古,歷史的真相也越來越接近,秦其實並非“暴秦”,只是一群人有“鴻鵠之志”,想當“王侯將相”,將天下攪的天翻地覆,然後劉邦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後其子孫劉徹估計一群儒家對秦朝進行批判,固定秦朝的“殘暴”形象。

故、劉邦“為民除暴”不成立。得國最正者惟明無他,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朱元璋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建大明王朝。


像素說


這樣的皇帝,自然是天選之子、位面之子,漢光武帝劉秀了。王莽篡位漢朝後建立新朝,這讓很多勢力看到,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當皇帝。然而,劉秀的存在讓這一切想法都付諸空想。

一、得國最正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可以說是絕對的正統,是可以被選擇當作接班人的存在。但是劉秀明明可以靠家庭,卻偏偏要靠才華。漢高祖做到的事情,劉秀就複製這又做了一邊,也就是說劉秀的江山是完全靠自己打出來的,無論從禮法還是手段,都是無話可說的存在。

二、應天和人

這就要講到劉秀的遭遇了。當初昆陽大戰,劉秀就只有九千人死守昆陽,王莽新軍號稱有百萬之師,據說是天降隕石、天降雷雨,幫助劉秀以一殺百,新朝的百萬大軍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新莽政權就此土崩瓦解。是為應天。

劉秀選擇逃離更始帝,守門長官說“:“天下大局豈能預知,能阻攔長者嗎?”劉秀得以安全離開。來到河流旁,河面正好結冰,於是就踏冰而過,剛走完河水就解凍了,躲過了追殺。正走著不知道往哪走,白髮老翁指引劉秀去新都郡,在這裡實力迅速壯大,直到稱帝。是為和人。

三、萬姓傾心

劉秀稱帝后,優待攻功臣貴戚,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而摘除其軍政大權。這讓劉秀不同於劉邦誅殺攻城,因此得到了階層上的支持。同時劉秀精簡地方、整頓官場、與民休息,讓劉秀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四、四方仰德

來看看毛爺爺是怎麼評價劉秀的:①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②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再看看同樣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如何評價劉秀: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劉秀可謂做到了開國皇帝得國最正,做到了應天合人,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不務齋


古代的皇帝從秦始皇到溥儀一共有493位,而開國皇帝,算上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共有29位開,這裡面出身最低的要數朱元璋和劉邦,劉邦在秦朝是一個小亭長,而朱元璋則是完全的平民,乞丐,和尚,放牛娃,在這二十九位開國皇帝中,得國最正最得人心的,那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傳到劉秀這一輩兒家道中落,所以說劉秀也是苦孩子出身,但是他卻被人稱為“位面之子”有他的存在,漢朝才得以延續近200年,那麼大家就隨著我的文章一起來了解劉秀,為什麼得國最正,最得人心。


西漢末年,老劉家的江山被一個叫王莽的竄奪了去。他西漢皇族的外戚,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活了69歲,共在位15年,也就是說,在他54歲的時候才稱帝,他老是被人稱之為穿越者,因為他的一些做法和看法即便是放在現在也不過時,西漢滅亡到東漢劉秀建立政權,其中有二十三年的時間間隔。

除了王莽,還有十個人稱帝,其中劉氏後人就佔了一多半,從這裡可以看出西漢末年是一個軍閥割據的時代,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自為王,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出現了一個人,這個人的出現,人們似乎看到了一道曙光,於是乎,各路英雄豪傑,能仁義士,紛紛投向他,那麼這個人是誰呢?有這麼大的號召力,他不是別人,而是漢武帝的九世孫~劉秀。



在古代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比較講究正統,而劉秀因為是漢武帝的後代,所以在人們看來他就是正統,劉秀被人稱之為“位面之子”而位面之子的意思就是說形容一個人運氣特別好特別強,彷彿受老天的眷顧。

公元23年劉秀滅掉了王莽在內的各路諸侯。劉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登基國號漢,史稱“東漢”。


除了劉秀之外還有一位最得人心的,那就是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朱元璋出生的時代是元朝末年,元朝的君王昏庸無能,已經天下大亂,朱元璋的家鄉更是飽受戰亂,大旱,蝗蟲,瘟疫之苦,而且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是死於瘟疫,徽章從小也是中日的食不果腹,當個放牛娃,當過和尚,和尚當不下去了就去要飯,在他25歲那年碰到了起義軍郭子興,郭子興是地主出身,家裡有不少錢,朱元璋跟著他一路高歌猛進,最後滅了元朝,滅了和他同樣出身的苦孩子陳友諒於1368年在南京稱帝,國號明


明朝自朱元璋到朱由儉一共經歷了16位皇帝276年的歷史,明朝是一個統一的大王朝,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它同樣也是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崇禎皇帝在歪脖子樹上上吊之後,南方的幾個王爺又陸續的稱帝,這裡邊最著名的要屬永曆皇帝,但是南明不被人承認這個可以忽略不計。


佳寧說歷史


有歷史學家認為,歷朝得國最正者,只有劉邦和朱元璋。

所謂得國最正,是指“取之有理”,“符合當時社會實情和百姓所需求”,“存公義”。

中國曆代王朝的更替,大多是爭權奪利的結果!比如曹丕篡奪漢朝,司馬炎篡奪魏國,五胡十六國各自獨霸一方稱王稱帝,劉裕吃掉東晉,齊國取代宋國,楊堅篡奪北周統一中國,李淵身為國戚篡奪隋朝,趙匡胤違背良心逼走後周孤兒寡母建立宋朝,滿清入關侵佔明朝版圖,等等,在歷史學者的道德標準中,都是不夠正義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表面上看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而歷史事實證明,朱元璋的所作所為也有很大爭議:

(一)在東南割據一方的張士誠,方國珍都受過元朝招安,接受元朝官職!

朱元璋有沒有幹過這事?

當時朱元璋的實力,比陳友諒小,與張士誠差不多,他不接受元朝招安、賜官,真能穩穩當當割據一方?確實表示懷疑。

在明史是查不到朱元璋接受元朝官職的記載。但查不到,不等於沒有。因為朱元璋是最不要臉、只看重利益的壞腦筋皇帝,他只要達到某種目的,就什麼垃圾招數都敢用!

看看朱元璋建國後,把元順帝趕走了,為了標榜自己是“正統”,他竟然厚顏無恥、奴顏婢膝、違背良心、騙盡天下所有人,公開承認“元朝是正統”!“明朝繼承元朝為正統”!“元世祖對中國功勞大大,給予恩惠很多”!“朱元璋祖、父深受元朝活命大恩”!(他爹是餓死的)

朱元璋為了壓制國內造反,無所不用其極,竟然偽造自己的“履歷表”,撇清造反歷史,將自己打扮成元朝的“順民”!

總之,就憑朱元璋卑鄙無恥、奸詐虛偽的做法,他得國就不是光明正大!

他爹、兄弟是餓死的!他沒得吃,才做叫花子、小和尚,參加白蓮教,加入紅巾軍起義,造反奪權,割據地盤,做軍閥!他成功了,卻反過來說“朕取天下於群雄之手”,不承認造反推翻元朝!

看看明史朱元璋的史料,尤其是建立明朝後公開承認元朝為正統、使盡邪門絕招壓制國內造反、標榜自己是“元朝順民”的歷史資料,就無法認同這個乞丐和尚皇帝的價值觀和言論!他是瞪大眼睛騙全世界的人!

就憑這一條,朱元璋得國不正義!

可以確定一點,儘管明史沒有記載,朱元璋肯定接受元朝封官!

接受元朝封官,而造反推倒元朝,就不是正義了!那是反叛!

(二)大殺功臣,只為收回兵權自己掌握

朱元璋說過,元朝亡國,是皇帝無權,下面大臣、軍閥有權,不聽皇帝命令,各霸一方,互不統屬。

所以,朱元璋就大開殺戒,要將天下兵權收歸己有!對一切有威脅、名望太高、在百姓心目中有影響的文武大臣全部剷除,一個不剩!這是為了給兒孫順利掌權掃清障礙!

但是,朱元璋剷除功臣,又不能公開喊出來,所以就整個順應老百姓的口號:肅貪!打擊貪汙腐敗!

老朱借“肅貪運動”,殺掉15萬人!大部分是功臣!可以想見,一個皇帝殺人如麻,視人命如草芥,雙手沾滿一河血腥,他不會是仁德之君,無法做到萬眾歸心擁戴!

哦,跟你出來打天下,成功了,你做皇帝,全國土地錢糧稅收都被你抓去,那些功臣就拿那點俸祿(工資),貪汙60兩銀子都被處死剝皮?這世界有這麼搞笑的事情?你朱家人可以貪盡天下財富,做大臣的就只能過清貧日子?那起義造反有個屁用?既然你朱元璋標榜自己是“元朝順民”,那當初造反奪權就是多餘?錯誤的?

朱元璋乾的事,說的話,有很多是無法解釋得通的!

朱元璋打倒聖人孟子,刪改《孟子》,就知道此人用心之險惡、卑劣!孟子提倡義,最講正義,朱元璋害怕孟子“民為重、君為輕”的言論,拼力打壓,就知道他內心是奸詐!蔑視正義!

所以,就憑以上幾條,斷定朱元璋得國不正!這傢伙心眼大大的壞!

我寫過一篇回答文章《朱元璋為何承認元朝為正統》,讀者感興趣可以翻閱。

(三)劉邦得國順應民心

雖說劉邦做過秦朝什麼亭長(略相當於民國時期的保長),但不礙事,因為全天下都在反抗暴秦!劉邦做個不入流編制外的小吏,也參與到起義隊伍中,很正常。

因為秦朝確實無道,秦朝本身就是侵略霸佔六國土地而建立的王朝!六國人民反抗秦朝就對了!如果劉邦是秦國人,他反抗秦朝就不對!

因為張良不承認自己是秦朝人,他也在反抗秦國侵佔六國土地!

因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後,僅十幾年就死了,六國人民並不歸順秦朝!不斷在抗爭!大澤鄉起義就是最明顯例子!

項羽和叔父項梁也不承認秦朝,參與造反!

劉邦是沛公,江蘇人,楚國人,不是秦國人,他為何不能造反?

當時的秦國人統一六國,侵佔六國土地,欺壓六國人民,就跟後來蒙古人霸佔中國作威作福一個樣子!只是蒙古人統治時間久一些,有90年,而秦朝只有十幾年,這樣六國人民如何歸心秦朝?

所以劉邦反抗秦朝,革掉秦朝的命,是正義之道!

劉邦打敗項羽,因為項羽無道,處處壓制他,封鎖他,他也是正義的反抗!

劉邦建國後,確實給老百姓安居樂業,為減少戰爭傷亡,寧可送女人給匈奴主淫樂,名為“和親”,以取得邊境安寧。這一切無非是忍辱負重,照顧民生,爭取時間搞好國家建設,使之遠離戰亂。其出發點是好點。

所以說,歷史上得國最正的王朝,是劉邦建立的漢朝。

周武王得國也正,周在伺候、忍受商很長時間以後,才反抗商。但周朝不是封建王朝,是聯邦制諸侯國。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