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位开国皇帝得国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司徒王朗


要回答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得国最正,最让人服气,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以什么方式得国,才是让人服气。

我们先画一个范围,我们所讨论的都是大统一王朝。那些不是大统一的,而且又比较短命的王朝,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时间上我们限定为封建王朝,也就是从秦朝到清朝的王朝。夏商周因为并不算王朝,而且其开国的真实情况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秦始皇)

一、祖上是世家大族的开国皇帝。

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奴隶社会时期,古人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是先天注定的。也就是说,你出生的时候,上天就已经把你的命安排好,你只能按照这种安排,在人间走一遭。只不过,你并不知道你的命究竟是怎样的,上天为你做出了怎样的安排。每个人都只有在去世的时候,才能够完全解开命运的谜底。

人间也有一些人能够窥破别人的命运,比如传说中的许负、李淳风、袁天罡、刘伯温这样的人。但是,由于“天机不可泄露”,因此,他们都不敢随便说。如果随便说了,他们将遭遇天谴。

除了这个观念外,还有一个观念,就是一个人的命运,是祖上积阴德积下来的。你祖上积累了什么样的阴德,你就有什么样的命。

在以上两种观点的作用下,也就形成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打地洞”这样一种看法。因此,凡是那些祖上是世家大族的,或者是皇亲国戚的开国皇帝,得皇位大家就更拥护一些。

在这样一个条件下,秦朝的秦始皇、东汉的刘秀、西晋的司马炎、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元朝的忽必烈、清朝的皇太极,这些开国皇帝在这个范围内。

二、实现了大统一的开国皇帝。

中国自古是支持实现大统一的国家。因为从古至今,如果不统一,必然是战乱不断,老百姓民不聊生。因为只要不统一,大家都会争夺天下,梦想成为中原之主。而一旦实现了大统一,肯定就是受老百姓拥戴的。

根据这个条件,可以筛选出秦朝的秦始皇、西晋的司马炎、隋朝的杨坚、北宋的赵匡胤、元朝的忽必烈这几个皇帝。

(刘秀)

三、人生有异兆的开国皇帝。

我们知道,所有那些异兆,可能都是人为搞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是“真命天子”。但是老百姓相信这个,觉得所有的异兆都是一种提示,是上天对那个人命的一种泄露。

根据这个条件,有异兆的皇帝有这些:西汉刘邦,他斩杀过白蛇;东汉的刘秀,他呆过的屋子曾满室红光;唐朝的李渊,他被算命先生说他贵不可言;北宋的赵匡胤,当年他母亲把他和赵光义挑在箩筐里,陈抟老祖说“两个天子一肩挑”。

四、前一个朝代不受拥护的开国皇帝。

这种情况,主要有刘邦和朱元璋。刘邦之前是秦朝,秦朝被称为暴秦,刑罚非常严酷,同时无休止地劳役老百姓,因此遭到了天下人的反抗。朱元璋之前是元朝,就当时来说,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打败汉族后建立的朝代,而且元朝也对汉人进行了较为残酷的统治,把国内的人分成四等,南方的汉人位居最低一等。

(杨坚)

五、通过禅让获取皇位的开国皇帝。

不管禅让的方式是不是逼迫所致,但是都比较受拥护。古代通过禅让的方式得到皇位的开国皇帝包括西晋的司马炎、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北宋的赵匡胤。

六、有德的开国皇帝。

这个所谓的有德,其实也是一种宣扬的结果。但是这种宣扬,确实也起到了弘扬正能量的作用。这样的开国皇帝包括东汉的刘秀、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皇太极。

七、少杀戮不阴谋的开国皇帝。

古代认为,皇位不是应该打下来的,而是真命天子得而居之,有德者居之的。因此,所有那些通过残酷杀戮和搞阴谋诡计得来的皇位,都是不正的。

少杀戮获得皇位的包括隋朝的杨坚、北宋的赵匡胤。

不阴谋的只有隋朝的杨坚。

我们清点一下票数。我们会发现,得票最高的是杨坚。因此,杨坚应该算是得过最正,最受拥护的开国皇帝。


张生全精彩历史


哪位皇帝得国最正?

刘邦、朱元璋,出身太低;

李世民,戕害手足;

杨坚、赵匡胤,机关算尽,篡位夺权;

元清两朝,异族入中原,更不正。

要说那个皇帝得国最正,也就秦始皇嬴政一人。

始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嬴政最正

嬴政是正儿八经的秦王,王室贵胄。

作为一国之主,一地之王 ,开疆拓土,征国伐族,本来就是嬴政的任务。

嬴政天生是君,而不是民。

秦国夺取天下的过程,是国与国之间的攻伐,王与王之间的较量。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是君王间的豪赌,赌注就是一国之地。

嬴政赢得了所有的筹码,他是最后的王。

从他开始,王升级成了皇,从此,男人的终极目标不再是做一个王,而是成为皇。

始皇帝,始皇帝,这个称呼一点也没错,皇帝之始,也是各方面来说得天下最顺天应地的人。

武王姬发次之

周武王姬发也算是得位比较正的君王了。

商周的政治体系非常接近,都是联盟制。商是部落联盟,商王是全天下最强大的部落首领,统领所有部落,按方位设东南西北四伯候,也就是四个力量仅次于商王的部落。

周取代商之后,礼制进一步规范,但政治体系本质未变,依然是联盟制,只是原先的部落,演变为了以家姓为主的邦国制。

武王姬发差也是差在这一点上,即姬发不是皇帝,他依然只是王。

除了不是皇帝外,姬发的周朝并没有真正拥有整个中国,只是名义上的拥有,周武王好比是一个协会的会长。

刘秀也可一说

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重新捡回祖宗家业,光复刘氏江山。

从继承这一点来看,刘秀的江山算是顺天应地。

但是刘秀也有一点不足。

那就是刘秀虽然是刘邦世孙,但却是分支末流。

从正规的继承来算,轮不上刘秀。

刘秀差就差在这一点上。

各位看官,你们心目中哪个君王更符合题主的要求,不妨说一说。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中国历史上,“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因为,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布衣出身,靠自己的个人奋斗,白手起家,开创伟大的大一统王朝。他们比起靠阴谋诡计,欺负孤儿寡母夺得天下的杨坚、赵匡胤等,要光明正大得多。

而在汉高祖和明太祖两者之中,又以明太祖朱元璋得位最正。他才是真正做到“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首先,同样是出身布衣,朱元璋比刘邦起点更低。刘邦起事之前,至少还是个泗水亭亭长,也算是秦朝的一个小吏,并且得以结交到萧何、曹参这些官吏。

朱元璋的身世就悲剧了,早年因饥荒,父母兄长都活活饿死。之后,他更是一度沦为身无分文、连饭都吃不上的“乞丐”和尚。因此,朱元璋的起点比起刘邦来,实在是低太多了。他所开创的大明江山,可以说完全是从无到有,靠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其次,刘邦始终都在跟同族势力争天下,而朱元璋则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蒙元手中重夺汉家江山。刘邦自斩白蛇起义后,先与项羽一起消灭了秦朝,之后又和项羽展开了持续四年的楚汉战争,才开创大汉江山。然不论是故秦,还是西楚,这些终究是华夏族势力。

可朱元璋就不同,他在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一方的汉族群雄,统一南方后,便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旗号发动北伐,一举驱逐了蒙元,恢复了汉家天下。

正如孟森先生所总结两点:1、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2、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而这两点明太祖朱元璋都完全符合。因此,不论是正统性还是合法性,朱元璋都是历代中最正的。



这些历史要读


在中国的历史中,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依靠着血腥、权谋、战争上位的。可以说,讲究仁义道德,是根本开不了国也做不了皇帝的。如果实在要说在开国皇帝中,谁皇位来的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民倾心、四方养德德话,那便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莫属了。下面就让我详细论述一番,为何朱元璋会是得位最正、顺应民心的开国皇帝:

一:得位最正



我们先从大环境来说,元朝在中原百姓的眼中本就属于异族统治。朱元璋作为汉民族的起义军领袖,打败了元朝统治者,重新建立汉民族的统治对于天下人来说便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比朱元璋得位最正的开国皇帝。

其次朱元璋的起义军虽然是继承了郭子兴的底子,但是其继承的可谓是名正言顺。而且这明朝的天下也是朱元璋一兵一卒打下来的。

二:顺应民心



当朱元璋起义时,元朝的统治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南方有大量的起义军在四处抢夺地盘,北方在元朝腐败官吏的统治下政治经济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天下百姓生灵涂炭,战乱、饥荒、疾病横行。



但是朱元璋先后打败了其余的农民起义军,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后挥军北上,击败元朝的残余势力,彻底收复北方土地,将天下再次收拢在汉族人的手中。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打击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给天下百姓创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

总结:



虽然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屠戮开国元勋,建立了许多严苛的刑罚。但是依旧不能否入明朝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对天下稳定所做出的努力。而且说了这么多,朱元璋的确算的上是开国皇帝中得位最正的皇帝。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严格来说,只有一个!

就是朱元璋!

只有朱元璋没有受到当时朝廷的任何恩惠和福利。刘邦都不行,因为刘邦毕竟还是一个亭长,多少是领秦朝俸禄的,而且押送犯人去骊山服役,延误期限,属于违法,按法当诛,并不会在其他人那里产生殉私的情况。

所以,刘邦也算不上!

只有朱元璋!

元朝的暴政让他家破人散,他没有得到元朝的任何利益!甚至恰恰相反,元朝夺去了他的家庭,他的亲人,他的权利!

前朝无恩加身!是以得国最正!

无所亏欠!

在这个层面,其余任何朝代的帝王在朱元璋面前,都矮了一头。

曹操不行,从他爹开始就受汉朝之恩。司马仲达也不行,完全是借着曹魏发的家,剩下的南北朝哪一个没有享过前朝的恩赐,然后是杨坚是北周大司马,李渊是太原留守,赵匡胤是后周检校太尉。哪怕是蒋委员长,不也曾经是黄埔校长么?

有恩可受,得天下者便不正!


買櫝還珠


旧时代唯有朱元璋

第一,他出身贫寒,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

第二,他起兵是具有正义的性质。他生活那个年代,政府横征暴敛,把将人化为四等人,汉民族处于最底层,受尽了剥削欺压。所以他起兵是符合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第三,他在起兵的过程中,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他具有宏大的战略观,绝不是洪秀全,李自成之流能够媲美的。

第四,我们再看看他当时的对手。张士诚,张士诚虽然对他所管辖地区的百姓也是非常的好,非常的宽容,而且赋税也低,但是这个人眼光狭小,只局限于一地,没有长远的宏大的战略观,他也没有挽救整个汉民族的责任感。陈友谅,这个人军事才能极其的强悍,而且个人也非常有血性,但是这个人心胸狭小,对自己的部将和兄弟不仁不义。蒙元政府更是横征暴敛,不得人心。

第五,朱元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均是以德报怨,宽容大量。比如对郭子兴。还有还有对当年,他父亲去世后,给他一块地,让他安葬他父亲的刘继祖,他夺取皇位以后,直接将刘继祖封侯。

第六,朱元璋这个人对普通老百姓非常的宽容大量,赋税非常非常的低,明朝的赋税是整个封建社会里面非常低的。而且他曾经颁布过,永不加税。但是他对贪官污吏,嫉恶如仇,手段强硬,赶尽杀绝。以至于后世的这些写书的文人史官们都将朱元璋描绘成一个暴君的形像。




假进士


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自孟森先生在《明史讲义》中讲过这句话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了这句话。刘邦与朱元璋,皆是以布衣夺取天下;且刘邦建立王朝的目的都是“为民除暴”,手段光明正大,上下五千年处,。


的确,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汉、明得国最正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细读历史,这一切又经不起推敲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自是不用多说,但刘邦之“为民除暴”却怎么都不对。

如果要像素说“得国最正者,惟明太祖朱元璋,无汉高祖刘邦。”

首先,“暴秦是否真的就是暴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暴秦”不是“暴秦”,那么也就不存在“除暴安良”一说了。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为何二世而亡,是由陈胜、吴广起义引起的天下大乱,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而一切的原因是因为秦之暴虐,下大雨延误了陈胜、吴广的时间,导致他们要被诛杀,所以他们索性起义造反,将整个天下搅的天翻地覆。


但,像素想说以这个来说秦朝的暴虐勉强算合格吧,只是连这个事情都是编造的。

根据75年,在湖北云梦县出土了秦朝竹简,彻底拆穿这个“暴虐”的谎言。

根据这些竹简的记载,3到5日的要受责骂,6到10天上交一个盾牌,10天以上的上交一套甲,但,如果是因为遇到雨水失期不受任何处罚。

也就是说,陈胜、吴广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也就是说“秦朝暴虐为由”的起义理由不存在。那么为何司马迁要在《史记》里编撰这个故事呢?其目的便是制造秦之暴虐彰显汉朝之伟大。


实际上,秦与汉实行的都是依法治国。只不过与汉朝的“外儒内法”不同。也是因为汉朝的“外儒内法”,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儒家对秦之攻击,对秦朝的法家思想进行批判。久而久之我们后世对秦朝的“残暴”形象自是根深蒂固。


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刘邦建立的汉朝,虽名为“独尊儒术”,事实上是“外儒内法”,披着一层不同的外衣罢了。

根据现在的考古,历史的真相也越来越接近,秦其实并非“暴秦”,只是一群人有“鸿鹄之志”,想当“王侯将相”,将天下搅的天翻地覆,然后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后其子孙刘彻估计一群儒家对秦朝进行批判,固定秦朝的“残暴”形象。

故、刘邦“为民除暴”不成立。得国最正者惟明无他,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朱元璋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建大明王朝。


像素说


这样的皇帝,自然是天选之子、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了。王莽篡位汉朝后建立新朝,这让很多势力看到,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当皇帝。然而,刘秀的存在让这一切想法都付诸空想。

一、得国最正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可以说是绝对的正统,是可以被选择当作接班人的存在。但是刘秀明明可以靠家庭,却偏偏要靠才华。汉高祖做到的事情,刘秀就复制这又做了一边,也就是说刘秀的江山是完全靠自己打出来的,无论从礼法还是手段,都是无话可说的存在。

二、应天和人

这就要讲到刘秀的遭遇了。当初昆阳大战,刘秀就只有九千人死守昆阳,王莽新军号称有百万之师,据说是天降陨石、天降雷雨,帮助刘秀以一杀百,新朝的百万大军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新莽政权就此土崩瓦解。是为应天。

刘秀选择逃离更始帝,守门长官说“:“天下大局岂能预知,能阻拦长者吗?”刘秀得以安全离开。来到河流旁,河面正好结冰,于是就踏冰而过,刚走完河水就解冻了,躲过了追杀。正走着不知道往哪走,白发老翁指引刘秀去新都郡,在这里实力迅速壮大,直到称帝。是为和人。

三、万姓倾心

刘秀称帝后,优待攻功臣贵戚,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这让刘秀不同于刘邦诛杀攻城,因此得到了阶层上的支持。同时刘秀精简地方、整顿官场、与民休息,让刘秀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四、四方仰德

来看看毛爷爷是怎么评价刘秀的:①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②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再看看同样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如何评价刘秀: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刘秀可谓做到了开国皇帝得国最正,做到了应天合人,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不务斋


古代的皇帝从秦始皇到溥仪一共有493位,而开国皇帝,算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共有29位开,这里面出身最低的要数朱元璋和刘邦,刘邦在秦朝是一个小亭长,而朱元璋则是完全的平民,乞丐,和尚,放牛娃,在这二十九位开国皇帝中,得国最正最得人心的,那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传到刘秀这一辈儿家道中落,所以说刘秀也是苦孩子出身,但是他却被人称为“位面之子”有他的存在,汉朝才得以延续近200年,那么大家就随着我的文章一起来了解刘秀,为什么得国最正,最得人心。


西汉末年,老刘家的江山被一个叫王莽的窜夺了去。他西汉皇族的外戚,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活了69岁,共在位15年,也就是说,在他54岁的时候才称帝,他老是被人称之为穿越者,因为他的一些做法和看法即便是放在现在也不过时,西汉灭亡到东汉刘秀建立政权,其中有二十三年的时间间隔。

除了王莽,还有十个人称帝,其中刘氏后人就占了一多半,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汉末年是一个军阀割据的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为王,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出现,人们似乎看到了一道曙光,于是乎,各路英雄豪杰,能仁义士,纷纷投向他,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他不是别人,而是汉武帝的九世孙~刘秀。



在古代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讲究正统,而刘秀因为是汉武帝的后代,所以在人们看来他就是正统,刘秀被人称之为“位面之子”而位面之子的意思就是说形容一个人运气特别好特别强,仿佛受老天的眷顾。

公元23年刘秀灭掉了王莽在内的各路诸侯。刘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登基国号汉,史称“东汉”。


除了刘秀之外还有一位最得人心的,那就是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朱元璋出生的时代是元朝末年,元朝的君王昏庸无能,已经天下大乱,朱元璋的家乡更是饱受战乱,大旱,蝗虫,瘟疫之苦,而且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是死于瘟疫,徽章从小也是中日的食不果腹,当个放牛娃,当过和尚,和尚当不下去了就去要饭,在他25岁那年碰到了起义军郭子兴,郭子兴是地主出身,家里有不少钱,朱元璋跟着他一路高歌猛进,最后灭了元朝,灭了和他同样出身的苦孩子陈友谅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明


明朝自朱元璋到朱由俭一共经历了16位皇帝276年的历史,明朝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同样也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崇祯皇帝在歪脖子树上上吊之后,南方的几个王爷又陆续的称帝,这里边最著名的要属永历皇帝,但是南明不被人承认这个可以忽略不计。


佳宁说历史


有历史学家认为,历朝得国最正者,只有刘邦和朱元璋。

所谓得国最正,是指“取之有理”,“符合当时社会实情和百姓所需求”,“存公义”。

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大多是争权夺利的结果!比如曹丕篡夺汉朝,司马炎篡夺魏国,五胡十六国各自独霸一方称王称帝,刘裕吃掉东晋,齐国取代宋国,杨坚篡夺北周统一中国,李渊身为国戚篡夺隋朝,赵匡胤违背良心逼走后周孤儿寡母建立宋朝,满清入关侵占明朝版图,等等,在历史学者的道德标准中,都是不够正义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表面上看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而历史事实证明,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大争议:

(一)在东南割据一方的张士诚,方国珍都受过元朝招安,接受元朝官职!

朱元璋有没有干过这事?

当时朱元璋的实力,比陈友谅小,与张士诚差不多,他不接受元朝招安、赐官,真能稳稳当当割据一方?确实表示怀疑。

在明史是查不到朱元璋接受元朝官职的记载。但查不到,不等于没有。因为朱元璋是最不要脸、只看重利益的坏脑筋皇帝,他只要达到某种目的,就什么垃圾招数都敢用!

看看朱元璋建国后,把元顺帝赶走了,为了标榜自己是“正统”,他竟然厚颜无耻、奴颜婢膝、违背良心、骗尽天下所有人,公开承认“元朝是正统”!“明朝继承元朝为正统”!“元世祖对中国功劳大大,给予恩惠很多”!“朱元璋祖、父深受元朝活命大恩”!(他爹是饿死的)

朱元璋为了压制国内造反,无所不用其极,竟然伪造自己的“履历表”,撇清造反历史,将自己打扮成元朝的“顺民”!

总之,就凭朱元璋卑鄙无耻、奸诈虚伪的做法,他得国就不是光明正大!

他爹、兄弟是饿死的!他没得吃,才做叫花子、小和尚,参加白莲教,加入红巾军起义,造反夺权,割据地盘,做军阀!他成功了,却反过来说“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承认造反推翻元朝!

看看明史朱元璋的史料,尤其是建立明朝后公开承认元朝为正统、使尽邪门绝招压制国内造反、标榜自己是“元朝顺民”的历史资料,就无法认同这个乞丐和尚皇帝的价值观和言论!他是瞪大眼睛骗全世界的人!

就凭这一条,朱元璋得国不正义!

可以确定一点,尽管明史没有记载,朱元璋肯定接受元朝封官!

接受元朝封官,而造反推倒元朝,就不是正义了!那是反叛!

(二)大杀功臣,只为收回兵权自己掌握

朱元璋说过,元朝亡国,是皇帝无权,下面大臣、军阀有权,不听皇帝命令,各霸一方,互不统属。

所以,朱元璋就大开杀戒,要将天下兵权收归己有!对一切有威胁、名望太高、在百姓心目中有影响的文武大臣全部铲除,一个不剩!这是为了给儿孙顺利掌权扫清障碍!

但是,朱元璋铲除功臣,又不能公开喊出来,所以就整个顺应老百姓的口号:肃贪!打击贪污腐败!

老朱借“肃贪运动”,杀掉15万人!大部分是功臣!可以想见,一个皇帝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双手沾满一河血腥,他不会是仁德之君,无法做到万众归心拥戴!

哦,跟你出来打天下,成功了,你做皇帝,全国土地钱粮税收都被你抓去,那些功臣就拿那点俸禄(工资),贪污60两银子都被处死剥皮?这世界有这么搞笑的事情?你朱家人可以贪尽天下财富,做大臣的就只能过清贫日子?那起义造反有个屁用?既然你朱元璋标榜自己是“元朝顺民”,那当初造反夺权就是多余?错误的?

朱元璋干的事,说的话,有很多是无法解释得通的!

朱元璋打倒圣人孟子,删改《孟子》,就知道此人用心之险恶、卑劣!孟子提倡义,最讲正义,朱元璋害怕孟子“民为重、君为轻”的言论,拼力打压,就知道他内心是奸诈!蔑视正义!

所以,就凭以上几条,断定朱元璋得国不正!这家伙心眼大大的坏!

我写过一篇回答文章《朱元璋为何承认元朝为正统》,读者感兴趣可以翻阅。

(三)刘邦得国顺应民心

虽说刘邦做过秦朝什么亭长(略相当于民国时期的保长),但不碍事,因为全天下都在反抗暴秦!刘邦做个不入流编制外的小吏,也参与到起义队伍中,很正常。

因为秦朝确实无道,秦朝本身就是侵略霸占六国土地而建立的王朝!六国人民反抗秦朝就对了!如果刘邦是秦国人,他反抗秦朝就不对!

因为张良不承认自己是秦朝人,他也在反抗秦国侵占六国土地!

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仅十几年就死了,六国人民并不归顺秦朝!不断在抗争!大泽乡起义就是最明显例子!

项羽和叔父项梁也不承认秦朝,参与造反!

刘邦是沛公,江苏人,楚国人,不是秦国人,他为何不能造反?

当时的秦国人统一六国,侵占六国土地,欺压六国人民,就跟后来蒙古人霸占中国作威作福一个样子!只是蒙古人统治时间久一些,有90年,而秦朝只有十几年,这样六国人民如何归心秦朝?

所以刘邦反抗秦朝,革掉秦朝的命,是正义之道!

刘邦打败项羽,因为项羽无道,处处压制他,封锁他,他也是正义的反抗!

刘邦建国后,确实给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减少战争伤亡,宁可送女人给匈奴主淫乐,名为“和亲”,以取得边境安宁。这一切无非是忍辱负重,照顾民生,争取时间搞好国家建设,使之远离战乱。其出发点是好点。

所以说,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王朝,是刘邦建立的汉朝。

周武王得国也正,周在伺候、忍受商很长时间以后,才反抗商。但周朝不是封建王朝,是联邦制诸侯国。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