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下“好人”內涵的新詮釋與公民道德的新思考

作者簡介:康來雲,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教授、研究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河南省理論宣講優秀專家,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宣講團成員。上海浦東干部學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大別山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等三十餘院校特聘教授。主編專著13部,獨著學術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社科基金項目9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疫情讓整個社會進入一種危險和緊急狀態,在由常規狀態向緊急狀態的切換中,人們的觀念和行為都會發生一系列的改變。疫情是標尺,它能丈量出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區別;疫情是鏡子,它能照出危急時刻人心人性的美醜善惡;疫情是淬鍊,它讓每個人都經受了一次社會文明素養的洗禮;疫情是課堂,它為所有親歷者上了一堂公民道德公開課;疫情是大考,它倒逼我們必須寫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新答卷。

一、在重大疫情下重新詮釋“好人”的內涵

突發疫情在打亂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很多問題的認知,在這一特定背景下,“好人”也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好人”作為一個道德範疇,人們總是習慣於在常態下詮釋和理解它,“好人”往往被定義為具有純粹高尚道德品質和感人至深道德行為的人。按照這樣的理解,也許在平常狀態下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似乎離“好人”的標準很遠。但在緊急狀態下,為了共同應對危機以求生存,中國人骨子裡見義勇為、捨己為人的“俠義之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好人基因”就會被喚醒和激活,這是中國人在危機下的互救與自救之道,也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生存密碼。從這種意義上說,突發疫情下我們對“好人”內涵的界定也應該有別於常態化的理解。可以說,在社會面臨巨大危險的情況下,出於利己與利他相統一的動機去做事的人,都可以稱為“好人”。古人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俠義”的體現是多層次的,危機面前“好人”的內涵也具有多層次的特徵。一方面,疫情面前有“為國為民”的好人。 他們除了有“善良”的願望和“利他”的動機,還有“逆行”的勇氣和行動。“好人”是衝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在疫情肆虐的生死關頭,廣大醫務工作者不懼危險, 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最一線;商丘87位“白衣天使”“逆行而上”,馳援武漢,用生命詮釋醫者仁心的理念。“好人”是奮戰在抗疫戰場最前沿的公安民警。作為和平年代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他們與醫護人員並肩戰鬥。商丘民權縣看守所民警焦傳文用生命踐行了“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誓言。“好人”是堅守村莊和社區的基層幹部。他們挨家挨戶摸底排查,確保疫情防控“橫到邊,豎到底。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王集鄉82歲的老黨員張新亞的遺書就是“逆行者”的請戰書。另一方面,疫情面前,我們身邊也湧現出了更多平凡“好人”,他們在大難面前舍小我為大我,團結互助、扶危濟困,體現了人間大愛。“好人”是商丘那些逆流而行的志願者。他們宣傳防控知識、開展義務消毒,積極捐款捐物,讓疫情下的這座“好人之城”充滿溫暖和感動。“好人”是這個城市無數普通家庭的普通人。他們改變外出行程,取消走親串門,取消推遲、簡化紅白喜事,做好居家防護,服從防疫大局,遵守疫情防控規定,以特殊的方式詮釋著特殊的“逆行”。在平常時期,他們的所作所為也許會顯得微不足道,但在危急時刻卻彰顯了“好人”的責任與擔當。當突發災難降臨,“好人”這個詞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內涵,“逆行”也有了特殊的含義。

二、在疫情防控中見證“好人之城”的力量

疫情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一個地方動員組織能力的一次實戰檢驗。疫情呼喚好人,好人彰顯擔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市醫務工作者取消春節假期,或馳援武漢,或堅守崗位,切實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商丘市各縣(市、區)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層層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廣大黨員幹部站在最前列、衝在第一線,嚴防死守、層層把關,築起了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線。志願者們和愛心人士舍小家為大家,積極參與到搬運防疫物資、公共場所和小區消毒等志願活動,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抗疫需要好人,好人匯聚力量。商丘市組建突擊隊1200多個,形成了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等基礎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防控網絡。社區幹部穿街走巷,入戶檢測,駐守防控出入口、社區、樓道。農村基層幹部進行入戶排查和重點群體監控,村莊的大喇叭成為疫情防控的“利器”。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商丘好人聯誼會、商丘市“免費素食午餐”公益項目部、商丘市常青農貿市場、商丘眾人愛心車隊等志願團體共同發起“餐香‘疫’路、與愛同行”、“一把剪刀、‘疫’路溫暖”等系列愛心活動,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贈送免費“愛心午餐”,義務幫市民理髮。梁園區建設街道組織476名志願者,分佈到各村(社區)及轄區關鍵卡點等一線位置。在這場抗擊疫情阻擊戰中,從黨員幹部到基層群眾,從民營企業主到普通志願者,捐錢捐物,出人出力,每一束微光都在照亮黑暗,每一個善良的人都在閃閃發光,民抗疫見證了這座“好人之城”在突發危機面前的“好人力量”。疫情在哪裡,商丘“好人”的奉獻就在哪裡。好人的力量超越了時空,匯聚成全民戰疫的強大合力。在湖北,商丘派出的醫療隊員與病毒決戰,用生命守護生命;在深圳,被譽為“深圳活雷鋒”的“商丘好人”袁成友多次深入當地社區、企業捐款捐物,參加志願服務;在武漢,那個堅守小店的商丘姑娘戴麗在很多人選擇關店、選擇逃離時卻選擇堅守,選擇送物品到疫情最嚴重的社區。正如她所說的,疫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警察能在前線,我能做好的就是經營好自己的小店,讓購物的人能買到東西,力所能及服務身邊的人。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好人戰“疫”的榜樣引領,為商丘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三、在抗疫實踐中淬鍊更多的“商丘好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各級政府和官員應對危機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這座“好人之城”的“好人力量”的一次實戰檢驗。疫情是考驗,更是淬鍊。疫情終會結束,但好人精神的弘揚和好人力量的傳遞卻要延續下去。疫情見證了“商丘好人”的力量,抗疫好人溫暖了我們,也感動了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引領、召喚更多人加入到“好人”的行列中來。“好人”意味著在重大關係上有著異於常人的道德判斷和取捨。疫情就像一面鏡子,既照出了我們身邊的好人,也照出了我們在一些問題上的缺失,找出了普通人與“好人的差距”。疫情疫情是淬鍊,它讓每個人都經受了一次公民道德素養的洗禮,讓我們對“共同體”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個人與國家的關係都有了全新的體驗。一要重新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疫情告誡我們:在重大的災難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人類要想生存發展,就要珍惜環境、善待生命,既要善待人類自身的生命,也要善待自然界野生動物和花草樹藤的生命,養成保護自然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二要重新反思人與社會的關係。疫情告訴我們:現代社會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立體系統,國家、城市、社區、鄰里、家庭都是“社會”的構成部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與社區、城市、國家的安全息息相關,只有保護好國家、城市、社區、樓棟鄰里,才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三要重新反思人與人的關係。疫情警示我們:在疫病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島、不是局外人。每個人既是自己健康的責任人,又是他人健康的守護者。相反,任何一個人的自私和疏忽都可能對他人乃至整個社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和不可估量的損失。四要重新反思個人與國家的關係。疫情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災難面前的個人是如此脆弱和渺小,而我們身後的祖國又是何等的堅韌和強大,有強大的國家做堅強後盾,我們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每個人都是國家的一份子,病毒面前沒有旁觀者,疫情防控沒有局外人,人人都是戰士,前線後方都在戰鬥。打贏這場阻擊戰,每個人都必須堅決聽從國家召喚,每個人站好自己的崗,傳好自己手裡的棒,就能凝聚成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這樣的淬鍊是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意外收穫”,也是這座“好人之城”向更高水平提升的必要條件。

四、在全民戰疫中接受新時代公民道德的洗禮

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總有一些關鍵時刻的關鍵事件改變了歷史的走向。疫情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引發的道德反思也是全方位的。疫情防控中激發的“好人力量”彰顯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而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則凸顯了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緊迫性。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涉及面廣、關注度高、體驗性強,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給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公民道德公開課,讓每個人都經受了一次公民道德的精神洗禮。一是全民戰疫中“好人”的多層次特徵體現了公民道德建設的廣泛性要求。全民戰疫拓展了“好人”的層次和範圍,改變了人們對“好人”抽象遙遠的理解,有助於將公民道德建設的先進性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尊敬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二是戰“疫”的全民參與特徵體現了公民道德建設的普遍性要求。疫情防控,事關十四億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行動,人人參與、人人有責,這有助於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普遍性要求,推動公民道德素質的普遍提三是全民戰疫的強體驗性特徵體現了公民道德建設途徑和目的的實踐性要求。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 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讓每個人都以親臨其境的方式參加了一場公民道德演習,讓人們切身體會到各居其位、各盡其責的重要性,任何一個人的自私和任性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從而對個體在現代社會的責任與義務有了更真切的體驗。我們要把疫情防控中的“好人”事蹟轉化為公民道德教育的鮮活教材,切實增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中國文化講究福禍相依。疫情讓我們失去了一些東西,但同時也會在總結反思中讓我們得到更多的東西。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有限的,中國人民在抗擊疫情中受到的精神淬鍊和凝聚的中國力量則是長遠的、無限的。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在民族的進步中獲得補償,而補償的前提是要善於總結和反思。這樣的總結和反思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必要條件,也是這次疫情給我們補上的重要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