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社會信用的改造,甚至逼得美國人修改法律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社會信用領域的種種變化不可謂不劇烈,對此,中商企信用的微信公眾號持續關注,先後發佈了多篇文章進行報道,從最早的浙江義烏的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獲特批進行信用修復恢復生產,到上海最早亮劍對隱瞞病史、疑似接觸史的個人採取懲戒措施,從芝麻信用2月5日暫停評分到其近期恢復使用並升級,再到全陣容28個部門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防範傷醫辱醫行為的政策出臺,家政服務領域、環境治理領域、政府管理領域,金融信貸領域,最近出臺專門針對廣告行業的《整治虛假違法廣告部際聯席會議2020年工作要點》更是聯合了十一個部門,條條精準……


新冠疫情對社會信用的改造,甚至逼得美國人修改法律


新冠病毒確實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度再造中國的信用社會,推動了信用體制機制的快速成型。不僅僅在信用社會初步發展的國內如此,即使是信用管理相對更成熟的國外,疫情也正改變著他們的信用體系,美國的信用法規可能因此改變,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有兩名美國參議員已經提出了一項修正《公平信用報告法》的法案,目的在於減少疫情對美國人信用報告的負面影響。

其中一位參議員談到其提案的原因,由於美國家庭存款比例很低,疫情會導致大量家庭不得不推遲還款,從而導致信用惡化,信用卡的使用在美國人的消費中作用很大,進而影響美國人的各種消費。所以,在此疫情爆發背景下,應該放鬆對於信用的評估。據悉,如果這一法案通過,所有負面信用報告將延期四個月,這就保護了那些信用較低的人群免遭失信風險。

近期美國徵信巨頭益博睿、fico等機構也在向公眾做相關的信用宣傳,但不管怎麼說,像美國這樣高度依賴信用體系的支付市場,信用一旦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英文縮寫 FCRA)是專門用以確保信用報告機構檔案中包含個人信息的公平性,準確性和隱私性的法案,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錯誤信用信息的侵害。它為信用報告機構用於收集和驗證信用信息的方法提供了非常具體的指導,並概述了基於哪些原因或情形可以披露信用信息。

(文中資料根據“源點credits”、“信用中國”、企業信用管理辦公室等相關資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