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武松到底是個英雄好漢還是一個暴力份子?

革斤春風


要評價武松這個人物,我覺得應該先說一說《水滸傳》這部書。在中國,《水滸傳》可謂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每個人幾乎都能說出幾個主要人物的名字及其故事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這部書中所崇尚的所謂“好漢精神”已經有了不同的認識,有些甚至是顛覆性的!換句話說,人們以往都曾把水滸中梁山聚義的人物,不分青紅皂白,都一律貼上了“英雄”的標籤。在此標籤下,似乎他們所幹的劫富濟貧、拔刀相助的事兒都是正義的、高尚的!為什麼呢?不就是因為,在我們的頭腦裡,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都是清一色的反派人物嘛!所以,凡是與反派人物作對的,肯定就成了我們心目中的所謂英雄好漢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看不盡然。

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法制意識也在得到不斷增強。對於《水滸傳》所描述的所謂義氣、義舉等以往均被當做好漢作為的故事又有了重新認識。也就是說,以現代的眼光去衡量。結果會發現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水滸傳》中所描繪的所謂英雄人物的所作所為,居然基本上都與現代的法制精神背道而馳,完全是一群打著義氣的旗號,卻幹著殺人越貨、顛覆政府的暴徒勾當!

有了上面咱們所說的認識,下面就再回過來說說對武松這個人物的幾點看法:

1、為人仗義、豪爽,感恩圖報,愛打抱不平,這個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為了報答施恩在獄中的所謂照顧,根本不問青紅皂白就去怒打蔣門神,奪回酒館。請問,之前他了解施、蔣兩家究竟是咋回事兒了嗎?沒有!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莽夫”嘛!

2、為兄報仇,怒殺西門慶和潘金蓮。粗粗品味似乎沒有啥問題,西門慶勾結潘金蓮毒殺武大郎,手段殘忍,兄弟連心而悲憤難忍!但是細想之下,武松的行為,就是身為政府官員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知法犯法了!試想,西門慶和潘金蓮二人的確是罪不容赦、按罪當誅。但是,武松想過要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去解決問題而讓二人伏法嗎?西門慶雖然有錢有勢,在當地可以呼風喚雨。但是,從原著看,武松在殺西門慶和潘金蓮之前,也並沒有報官府要求嚴懲兇手或報官府後被縣太爺徇私枉法放過的事發生啊!那麼,為什麼武松不選擇按大宋刑律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偏要私下出手斬殺呢?須知,本來可以公事公辦、正當處置的問題,卻偏要以自己行兇殺人、犯法判刑的方式解決,這不是缺心眼的莽夫行為嗎?

所以,在我眼裡,武松就是一個沒有王法意識、遊走於江湖的莽夫、打手而已!


驢遊四海


武松是水滸中的英雄,武松打虎的故事更是廣為傳頌。一部《水滸傳》有二十幾個章節寫到武松,把這些故事串聯在一起可以單獨成篇,形成一個完整的武松傳記。

武松身軀凜凜,相貌堂堂,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講義氣,敢擔當,是一個標準的男子漢,無論是從古人的眼光來看,還是用今天的審美標準來衡量都不為過。否則,潘金蓮也不會輾轉反側,演繹出一段風流跌宕的故事。

武松打虎是英雄行為,但血賤鴛鴦樓,連殺男女一十五口,許多無辜者也喪命在他的復仇刀下。大鬧飛雲浦,夜走蜈蚣嶺,鬥殺西門慶場面都很血腥。武松靈前殺嫂,更是多有爭議。武松愛哥哥,潘金蓮不愛丈夫,本應該忠告於兄,開籠放鶴,各隨心願,這才是人性。但過於暴力,害了哥嫂,誤了前程。

武松醉打蔣門神,展示了武松精湛的武藝,特別是玉環步鴛鴦腳更是無與倫比。但他還是陷在以施恩為代表的土豪和張都監為代表的惡勢力之間的利益爭奪之中,以暴力充當了幫兇。不像魯智深俠肝義膽,打死鎮關西,幫了金翠蓮的義舉。魯智深的行為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大愛之舉,是化無量身義而已矣的慧根,真是恐金剛菩薩亦所難能。

武松是大英雄,英雄的故事一定會永遠傳送下去,但他的很多行為確實暴力了一點。這不僅僅是用現代的眼光來分析,其實自古就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之說,其中道理,不言自喻。



國學文化研究


《水滸傳》武松究意是英雄好漢,還是暴力分子?我認為要給他定性,應該客觀地歷史地分析後才作能確切的定位。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應從下面兩方面去看:

一,群眾性。多少年來,老百姓一直把武松作為英雄好漢讚頌。一是武松在景陽崗上赤手空打虎的事蹟深入人心。這一事蹟,既為民眾除了害,造了福,也展示了武松的本領和勇氣。讓老百姓覺得,英雄好漢有能力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二是武松為兄長武大郎報仇,打死了姦夫淫婦西門慶番金蓮。在百姓眼裡,武松是由兄長武大郎撫養大,長兄如父。因西門慶與其嫂子勾搭成奸,害死了武大郎。武松在報官無門的情況下,報了兄長被害之仇並報官自首。當時人們都認為理所應當,大義大孝,對此推崇倍至。三是武松血濺鴛鴦樓。在武松受到誘騙陷害壓迫無奈的情況下除掉了蔣門神、張督監、張團練三惡以及其家眷共十五人。雖然這件事有點過分,但在老百姓的眼裡,這些民憤極大,禍害一方的奸詐惡官,是應有的下場。人們對武松誅殺張家滿門一事,在當時的環境下,也予以理解。

二,歷史性。武松生活的時代是個沒落的封建社會宋王朝。《水滸傳》的故事及一百單八將的人物就是在這樣的社會里產生的。武松是其中英雄好之一。前面講過武松景陽岡打虎為兄復仇以及除掉蔣門神張督監張團練三惡和家眷。可能從現在角度看是暴力分子,是應該被懲處的。但武松處的時代,必竟不是今天。他是否是暴力分子,我認為應從其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去分析。一是當時封建社會實行的所謂法律,也是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當一個家族某一成員侵犯了朝庭利益,就會滿門操斬。因而在這樣社會文化生長的武松不可能不受到感染。二是這些仗勢欺人的惡官及手下也沒有少魚肉百姓。三是《水滸傳》裡的大多好漢都是與惡貫滿盈的官宦權貴在鬥爭,殺富濟貧。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思想,都會打上歷史的烙印。再者,武松是一位江湖義氣的好漢,從來都不欺凌弱小,特殊情況下,也會大開殺戒。所以,我們定位武松是英雄還是暴力分子,不能用現在的文明,現在的法制,以及現代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要求和衡量他。

對於一些歷史上的事情,錯宗複雜,三言兩語,不一定闡述清楚。但有一點,我覺得,只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和歷史的角度去看待武松,就會堅定地認為他是一位英雄好漢,而不是一個暴力分子。


金太陽2


要是說英雄好漢的話,武松只能算半個,但是要說是暴力分子,那武松絕對是當仁不讓的。

因為武松他為人嗜殺成性,濫殺無辜,就比如說說《血濺鴛鴦樓》,你說你報仇歸報仇吧,但是你殺那些婢女幹什麼呢?人家又沒惹你招你的,還有在張都監家裡,殺了人家十五口人。古話說:禍不及家人。武松倒好,給殺的乾乾淨淨。

這會兒肯定還會有人說,武松為民除害在景陽岡打死老虎。其實他哪裡是為民除害,他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過景陽岡之前,人家店小二都已經告訴了武松,說山上有老虎,去不得。武松偏不,頭鐵,硬剛。再加上之前整了點酒,趁著酒興硬著頭皮才打死的老虎,因為他不打死老虎,老虎就要吃了他,所以武松是被迫為民除害。

還有“醉打蔣門神”,其實那隻不過是武松為了還施恩一個人情而已。因為施恩在獄中給武松免了殺威棒,還好吃好喝的待他,武松性子直爽,不喜歡欠別人的,所以這才答應替施恩奪回快活林(施恩也不是什麼好人,他和蔣門神只不過是黑吃黑而已)。

還有潘金蓮和西門慶,雖然他們兩人害死了自己的哥哥,但是那個時候也是有法律的啊,況且武松自己還是個執法人員,雖然官不大,但是好歹也是吃公家飯的。武松不僅沒有將他們二人送官(當然啦,送官也沒用),而是自己私下動用私刑,用暴力解決了一切的問題,武松這也是典型的知法犯法。

而且武松的脾氣也是極其暴躁,在路過孔亮家酒店的時候,就準備進去吃個飯,但是不巧的是,店裡除了孔老太公留給自己兒子的酒肉,其餘的都賣完了。武松看見了大為不爽,憑什麼孔亮他們有酒喝有肉吃,到我這兒是啥都沒有,不由分說,過去就給孔亮兩下子。就這行為,要是放到現在妥妥的一個古惑仔,不如我意,我就要幹你的那種。

還有在十字坡的時候,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準備剁了武松,好做成肉包子。但是之後便意識到,他們倆人這次碰上的是個硬茬子,所以立馬錶示欽佩,而且還和武松結拜成了兄弟。

綜合以上幾點看,武松這種做人毫無底線,還濫殺無辜的人只能算是一個暴力分子,並不能稱為好漢。

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易乎


依黑水布衣來看,在《水滸傳》中的武松,正是從英雄好漢到暴力分子的演變過程,也是逐漸失控的一個過程。

從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整整十回都是武松的章節,這在整部著作中是罕見的,可見作者對於武松的重視。這十回也是武松從英雄變成暴力分子的歷史,我們一一來看。

1、景陽岡打虎

這是武松的高光時刻,雖然理論上屬於武松的自衛行為,但也算陰差陽錯的為民除害了,獲得獎金後分給了眾位獵戶,足見其豪邁之情。其實武松剛出場時病懨懨的,形象很一般,這一回成了打虎英雄,一下子樹立起了英雄形象。

2、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

這屬於典型的報仇行為,但也情有可原。由於官府不作為,武松便自行解決問題,雖然手段過於血腥,但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而且武松還有自首行為,整體來看大家還是認同武松的做法的。

3、醉打蔣門神

從這開始,武松的形象開始一點點的崩塌了。他主動找茬,無非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罷了,金眼彪施恩也不是什麼善類,和蔣門神彼此彼此。武松為施恩出頭純粹就是“報恩”而已,看武松最後說的話:

第一,要你離開快活林,隨即交還原主施恩。

第二,我饒你起來,把快活林為頭為腦的英雄豪傑,都請來與施恩陪話。

第三,不許你在孟州住,我見一遍打你一遍,我見十遍打十遍。輕則打你半死,重則結果了你命。

這就是典型的黑社會行為,並不值得提倡。

4、大鬧飛雲浦

這主要是武松的自衛行為,乾淨利落的幹掉了所有的公人(也為了防止他們報信兒),武松嗜殺的本性開始顯露出來。

5、血濺鴛鴦樓

武松在這裡大開殺戒,一共殺了15個人,其實理論上謀害武松的只有4個,可他連帶著殺了張家一家老小,連女人都沒放過,這種行為確實是過分的。書中描寫:

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武松之狠可見一斑。

6、蜈蚣嶺殺道人

這時的武松開始濫殺無辜了,他先殺了一個小道童,又殺了道人,道人是可惡的,但那個道童是無辜的,而且殺的原因竟然是試一下刀,簡直太可笑!

7、爭酒搶肉

只因為店家不給他酒肉(還不是店家的),武松就開始撒潑,不給他吃,就打!有人管他,也打!這時的武松的行徑已經開始向無賴的方向發展了。這時武松的出手原因就是看自己心情了。

8、打狗

水滸武松部分的故事中,最後一次打鬥,是和一條狗。而且還失敗了,呵呵。

在這裡,武松的形象徹底崩塌,從之前的大虎英雄淪落到被狗大敗,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啊!

從這十回書的脈絡來看,作者是將武松這個英雄逐漸貶為不值一提的暴力分子的,這十回之後,武松的戲份就比較少了,多數是他反對招安的隻言片語。

武松最後的結局看似不賴,他在徵方臘時失去左臂,留在杭州照顧中風的林沖,從此生活在杭州,80歲而死。不過武松這位曾經的打虎英雄最後與孤獨為伴,寂寞而死也是對他的一種懲罰吧。


黑水布衣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

你說他是一個英雄好漢,他就是一個英雄好漢,你說他是個暴力份子,他就是個暴力份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從如何辯證地看待一個人說起了。

武松,景陽岡打虎英雄,不畏強暴,為民除害,幹了不少好事。

殺了西門慶,怒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哪一個不是為萬人稱道的大事。

但是,也就是這些大事,被人安上了一個暴力份子的稱呼。

確實,殺西門慶和王婆過於暴力,而血濺鴛鴦樓,一共殺死十五人,連個小丫鬟都沒放過,更是過於血腥和慘無人道。

所以說,紅了眼的武松,骨子裡還是有很大暴力成分在裡面的。

但不管怎樣,這就是作者要給世人展現出來的一個有血有肉的武松。


某日星冠


在《水滸傳》中,作者把武松描寫成一個景陽崗醉酒、力大無比、智鬥猛虎、怒殺潘金蓮的大英雄。但我卻認為武松不是英雄,而是一個暴力殘殺者。何為其說呢?聽我細細道來。

何謂英雄好漢呢?

英雄好漢應該是"鐵肩擔道義、天地揚正氣"。應該是"俠骨柔情、敢恨敢愛"。

武松打虎,為當地百姓除了一害,這點值得肯定。但他怒殺潘金蓮,這一點就值得商榷了。武松有個兄長叫武大,兄弟倆從小相依為命,兄長對他照顧有加。無奈他身材矮小且長相醜陋,為人懦弱無能,常被欺負,後又娶了如花似玉的潘金蓮。 潘金蓮本是一大戶人家的婢女,因長相姣好而被財主看中,可惜因此得罪了母老虎,結果終被賣給了武大當老婆。年輕貌美的潘金蓮,當然不願接受他人的擺佈以及命運對她的不公,她要抗爭,爭取屬於她的幸福。後來她遇到了武松,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其實武松何曾不想聚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來做老婆呢?但她不敢也不能,因為在宋代,受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的束縛,封建倫理道德像一道無形的精神枷鎖套在人們的身上,誰也不敢越軌。武松怎敢接受嫂子的愛?後來潘金蓮紅杏出牆,愛上了西門大官人,最終走上了謀殺親夫武大的道路,後來她和西門慶雙雙都被武松所殺。

可以說,潘金蓮可恨,但武松也絕非英雄。因為他不敢大膽去愛,他有俠骨但缺乏柔情。屬話說:"英雄配美女,寶劍贈英雄",這是天經地義的。

其實武松可以這樣做,給哥哥物色一個較般配的嫂子,然後夫唱婦隨,賣著燒餅,過著下里巴人的生活。

然後大膽接受潘小姐的愛,用他的英雄本色去憐香惜玉,過著仗劍走天下,俠骨也柔情的生活。這樣既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也成全了人間美事,豈不更好!

基於這一點,所以我認為武松不是英雄,而是暴力份子。



鄭標龍


武術高手外加暴力狂徒


笑小豪


英雄好漢


天天美音


武松專打天下硬漢,武力是他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胳膊斷了以後,武力喪失,武松也就心灰意冷了,於是在六合寺出家。

然而,武松不是天生的暴力狂:柴進莊上,他備受冷落,生病了在走廊烤火,結果火盆又被宋江踢翻,他揪住宋江欲打;景陽岡上打虎自救,鬥殺西門慶是為了報仇,打孫二孃是為了解困,打蔣門神是為了報恩,大鬧飛雲浦是為了自保,殺張都監等人也是為了復仇。

撿回一條命,得了雪花鑌鐵刀之後,武松在蜈蚣嶺大開殺戒。從此,武松變得冷血,殺人也不再需要理由。一路走來,武松有情有義,有勇有謀,有始有終,光明磊落,所到之處虎驚兔走,所做之事驚天動地:他當然是條好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