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轉為什麼消費還是上不去?

有趣傑子


從身邊的微觀環境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線下的消費要上去,恢復到正常的水平,還需要要相當長的時間,線上的電商消費與虛擬消費(遊戲、視頻、電子書等)高速擴張,人們在想盡一切辦法通過線上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比如雲喝酒,雲飯局等。

疫情得到控制,但是仍然沒有完全或者近似完全消失。還存在變數。在北京生活的小區,防控措施仍然是按照之前的進行,出入證管理,測溫、人員流動被控制,中介、快遞、來訪等都被限制。很多單位,國有企事業單位是輪崗工作,民營公司很多是無班可上,業務沒法開展,人員沒法流動。每天看到樓下的小區物流貨架上,來的都是食品和蔬菜類居多。物流行業似乎收到的影響最小。其他周邊的餐館、理髮、超市、蛋糕店等生活服務類業態,也都是幾乎沒有什麼生意。疫情讓很多家庭單位收入減少、或者是預期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另外就是消費場景的缺失,人們自然而然的就壓縮了很多消費支出。恐懼、風險和不確定性,嚴重的改變了預期。人們的消費,僅僅限於日常的吃喝,另外兩項玩和樂都取消了。

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銀行有限開放、地鐵、公交、醫院都是半開放狀態、學校、圖書館、各類咖啡館、電影院、工地項目施工等活動都沒有開放。事實上這些關閉,都切斷了人與人之間的鏈接,阻礙了信息的快速、自由流動。也失去了消費的理由。我們辦公室所在的寫字樓是一個大型商業購物中心的配套,樓下的商場雖然一直在開,但是人流量幾乎沒有,樓內的餐廳和娛樂設施都處在關停狀態。開業時間縮短,進商場的手續繁瑣,唯一有希望的就是傍晚閃爍的燈光,給人一種繁華的憧憬。

有可能疫情結束後,線下消費有一個報復性反彈,但更可能是恢復的非常緩慢。

綜合周邊觀察到的線上和線下消費,再結合近期國外尤其是美國這個超級經濟體目前遇到的嚴重的挑戰和可能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蕭條,全世界的消費想要恢復到正常的水平,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和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果少的哥


疫情好轉不等於消費就會增長,這就是我一直擔心的災後的餘震,本次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可能遠遠大於我們的想象,各大中小企業都在裁員,就算不裁員也會變相的降低工資水平,不僅不會爆發消費狂潮,還極有可能國內消費需求會大幅減弱,就連非理性購房需求都會受到遏制,這次疫情過後,除醫療、互聯網行業有所得益外,其他各行各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很多企業就算是復工了,就算銀行不抽貸,但是應收賬款還是討不回來,銷售才剛剛開始,現金流也十分緊張。

所以,多數企業是採取工資打6折算,或者暫時拿著當地社會最低工資,與企業共度難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職工能維持短時間生計已經不錯了,要想引發高消費狂潮恐怕是力不從心。當然,如果疫情過去後,再過幾個月,國內經濟逐步恢復了生機,企業職工收入也有所恢復,但受此疫情的影響,國民消費水平再恢復到疫情之前已經是不可能了。

再者,在疫情發生後,銀行主動提出,發生突發事件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遲交房貸,即使是延遲還房貸也不會影響到購房者的個人徵信體系。但是對於房貸、車貸、信用卡透支的用戶來説,疫情結束後,要把賺來的錢集中起來償還前面的債務,接下來是全民開始降槓桿,而不是瘋狂消費。國內消費低迷將長期持續。

最後,這次疫情雖然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但是給長期欠債,沒有存款的家庭敲響了警鐘。因為,很多人待在家中只有一個月多的時間,就在喊手頭吃緊快揭不開窩了,這主要是一些年輕人有了房貸、車貸,就是沒有一點儲蓄存款,那麼只要發生突發事件,很多年輕在抵禦風險上面比較脆弱。當疫情過後,很多人會改變自己原來的寅吃卯糧、透支消費、月光族的生活。重新開始學習理財,學會適度地存款積蓄。在這種情況下,疫後出現大規模消費潮,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一個技術交易者


疫情好轉,報復性消費來了?

  近日,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2月末,杭州一家商場“小試牛刀”,恢復營業以後,5小時以內營業額達到1100多萬元。有分析指出,這是報復性消費來了?

  3月10日,江蘇省消保委發佈的調查稱,超四成居民消費慾望急需釋放,他們不是不停地在網上買買買(13.1%);就是憋著等疫情結束,大買特買一波(28.4%),而疫情結束後,預計近九成居民會出現補償性消費。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

  報復性消費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過說了這麼多,報復性消費啥時候來呢?很多人都在等疫情結束。

  若想真正依靠消費拉動經濟,除了消費券這類短期刺激手段,還需要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真正做到藏富於民,居民才敢放開消費,經濟才能充滿活力。

  興業證券18日發佈研報指出,3月份,由於社會活動並未完全解禁,受消費情緒以及海外疫情爆發影響,估計3月份社零總額仍為同比下滑。但其中食品增速仍會保持高位,化妝品增速顯著改善,而服裝、金銀珠寶、傢俱、家電等品類的復甦仍需時間。

  中國銀河證券19日發的分析報告稱,短期消費反彈需要更直接的現金類刺激,中長期消費刺激需要更具體的落實。

  不少網友還在分期消費,分期樂商城提供的數據顯示,3月前2周,除菌洗碗機、除菌加溼器、空氣淨化器、護頸儀、淨水器等相比1月同期增長超過75%。紙巾、洗手液、消毒液、手套等日常消毒防護商品增長超過120%。

  去不了健身房,怎麼辦?上述數據顯示,智能健身收腹儀、智能跑步機、體感健身跳舞毯等適於宅家鍛鍊的智能運動健身產品增長達到60%。此外,像居家生活娛樂方面,視音頻/讀書會員訂單數增長70%,而集合多種健身遊戲的任天堂Switch遊戲機,訂單數也提高了100%。

  隨著復工復產推進,新的消費點又來了。天貓提供的3月1日至9日的數據顯示,復工後很多員工有了帶飯需求,電熱飯盒銷售同比增長211%;避免公共交通人流擁擠,大家都買起了電動輕便摩托車,銷售額同比增長57495%;電動車防風鏡上漲1568%;兒童座椅棚上漲1490%。

  疫情之下,口罩成了必需品,只露出眉眼的“口罩妝”流行起來。銀泰百貨的消費數據顯示,“口罩妝”帶火了眼妝商品,銷量上漲兩倍多,多款眼影盤賣斷貨。精華、眼部護理、卸妝、潔面、噴霧類商品的銷量也直線性暴增。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8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有關情況。總體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短期的影響較大,中期趨於平緩,後期消費會逐步恢復。

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強調,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推進復產復工、恢復營業的主體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儘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


金融創客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國家的消費起不來一直是個頑疾,在疫情爆發前就有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原因不外乎有幾座大山吸乾了老百姓的閒錢而無力消費,這幾座大山就是:買房、醫療、養老、教育等,雖然近幾年這幾座大山給老百姓的壓力有所減輕(但是房子仍舊是老百姓最大的痛)。

除了舊時的頑疾沒根治,去年底至今的疫情又切實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一定的破壞,加劇了老百姓緊張的錢袋子:據中金最新報告指出,鑑於新冠疫情迅速在全球擴散升級、並已出現向金融市場“傳染”的跡象,將2020年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從此前的6.1%下調至2.6%,據3月16日披露的就業數據顯示:國內調查失業率上升,二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已經大幅超出5.5%的政府目標。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疫情已經傷害了我國一季度的經濟發展,減少了咱老百姓的收入。有錢啥都好說,沒錢自然影響了大家對消費的信心。

然而國內疫情雖然控制住了,但是國外仍舊一團糟,國外的疫情勢必減少老外的消費支出,而我們國家是世界的製造工廠,老外減少消費勢必影響我們國家的外貿出口,而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不暢就會影響到國內經濟的發展,傳導致老百姓身上後,就是我們的錢包會進一步乾癟。

綜上所述,因為疫情對世界包括我國經濟的破壞,老百姓的收入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現在世界範圍內的疫情還沒結束,經濟發展還沒走上正軌,賺錢的能力尚未恢復,當老百姓缺錢的時候,自然會把僅有的餘糧精打細算地過日子,自然對消費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所以導致疫情好轉,但是消費仍舊上不來,因此需大家埋頭苦幹,耐心等待疫情徹底被消滅,待經濟轉好之後,消費自然會恢復如初。

希望上述回答能提供一種思路供您參考!



紅財經


疫情造成的社會影響是非常複雜的,而消費是一種社會運行的表現。

信息傳播

很多媒體報道疫情結束後會與當年非典一樣迎來報復性消費,而依據則是來自於人們被限制自由活動太久,需求被壓抑的太嚴重限制解除後消費會有強反彈。但是我認為這個依據過於片面,應該從更多的維度綜合來看。

03年我們還是處於PC互聯網時代,而且網絡遠沒有現如今這麼發達,網民總數也沒有這麼多。

03年除開廣東和北京兩個嚴重的地區,其他地區的人大部分人對於非典信息的瞭解基本來自於傳統媒體,而且傳播速度時效性都相對有較大延遲。

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了,幾乎人人手裡都有手機,信息傳播非常及時,讓很多人多這次疫情有了全面的認知,不再像03年非典那麼輕視,幾乎所有人都認同戴口罩,勤洗手 多通風 這些預防措施。

每個人都親身經歷了這場疫情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直到它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是這次疫情的真實寫照。

害怕,恐慌,失去理性,相信大部分人在這場疫情中都經歷過這些狀態。

封城,封路,限制出入所有人都親身經歷了這些,因這次疫情而採取的管制讓很多人的心理有了創傷,要想撫平創傷只有靠時間慢慢掩蓋。

03年的非典只有部分城市進行了管控,很多人並沒有被疫情真正的影響到,非典過去後消費迅速的提升。而這次疫情所有人都到了受影響,就算疫情結束了人們還是會因為害怕的心理,依舊會盡量減少外出去人多的地方。消費的提升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來完成。

復工率太低引發失業潮

為了應對這次疫情中國的經濟幾乎停擺了2周,即使2月中旬開始復工,但是流程上也是極為繁瑣,要層層申報層層審批,真正能在2月中旬復工的企業少之又少。哪怕是已經到了目前的3月份,大部分企業(非湖北)基本已經復工,但是整個企業依然不是全員100%復工。很多企業特別是微小型企業本身資金力量薄弱,抗風險能力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又較高就容易挺不過去倒閉。這一現象在第三產業服務業頻繁出現,而且目前第三產業依然沒有明確的復工日期,不知道還能有多少企業能撐到復工。

外部壓力與內部問題

外部主要受毛衣戰的影響,19年中國的出口增速是很小的個位數,經濟的三駕馬車 投資,消費,出口目前都已經疲軟,2020還會有二階段的協議要簽署,又會帶來什麼不確定性目前誰也說不清楚。

內部 經濟增速持續下滑,消費需求萎縮嚴重,又處在改革的關鍵時期內部各方的壓力與挑戰都不小。

國內汽車銷量已經連續18個月下跌。汽車行業是涉及產業鏈非常長的行業,涉及礦產冶金,工業製造,金融貸款涉及的從業人員非常龐大。

汽車行業基本就是經濟的風向標,目前還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綜合以上四點對比03年的非典,20年的肺炎讓所有人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病毒對人類死亡的威脅。

很多人的心願很簡單就是希望能活下去,這次的疫情讓很多人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沒法保證了,可見對人們的心理創傷有多大。

2020年國內整體大環境比2019年還要艱難,還有很多黑天鵝事件還沒有發生,最近的一個就是馬上到來的失業潮。2020年才剛開始就已經如此艱難,讓很多人開始警惕未來的風險。雖然疫情就快要結束了,但是從個人或者整體大環境來說,目前還看不到能夠支撐起報復性消費的邏輯,在經濟下滑時期正常的消費都開始萎縮了,何況是目前內憂外患的時刻就更加難以有報復性消費的可能。

疫情過後的反思

經歷這場疫情後的倖存者,和僥倖逃過一劫的人,應該需要思考這場疫情帶給我們哪些積極的影響。

在意外與未來永遠不知道誰先來的情況下,做好最全面的應對,從容的應對未知。

保險對抗風險

保險意識目前在國人的思維裡還是不夠重視的,往往等風險出現了才開始後悔。

保險的意義在於對沖生活中未知的風險,應該優先給家庭經濟支撐者,購買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增加家庭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保留足夠的現金流

手有餘糧心不慌,越是危機時刻,越能體現現金流的重要性。這場疫情讓很多人經歷了公司破產,被裁員,降薪,停薪。絕大部分人的收入是非常單一的,所有的經濟來源就是工資收入這就意味著手停口停,但是房貸車貸、孩子上學、贍養老人這些支出可是一樣都不會停的。沒有足夠的現金流當風險來臨,以上任何一項都將會是壓垮整個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改變消費意識

這兩年消費主義的風吹的很多,一天一個購物節,大促,恨不得清明節都要給你整個促銷出來,很多人也是被消費主義洗腦嚴重,電子產品頻繁換代,新款包包,新款鞋,新款色號口紅一個都沒少落下。沒錢了怎麼辦?輸入手機號立馬測出能貸幾萬額度,每個月才還幾百塊輕輕鬆鬆。今天幾百,明天幾百,一不小心工資基本被透支完了。現在疫情導致裁員或者降薪了怎麼辦?收入沒了負債可不會消失啊,只能繼續借貸拆東牆補西牆無限循環下去,在消費主義的路上痛苦的走下去。

面對消費主義的洗腦,儲蓄是年輕人構建起來的一面盾牌。





張吃飯說世界


經濟表現今年前三個季度都不會好過,最困難糟糕的時候還沒到。撒錢可以救股市,但是實體企業不是靠簡單粗暴的撒錢就可以脫困。一、錢是要還的,二、沒訂單沒生產一樣完蛋,企業運行成本會不斷的消耗資金。咱們國內會好很多,畢竟有完整的產業鏈,至少轉內需也能熬一下,廣東這邊很多企業轉型走內銷就是典型的自我突破。


龍湖風雲榜


疫情好轉消費還是上不去的原因有這幾點:

一是國內疫情好轉,但國外疫情不容樂觀,國外患者輸入讓百姓感到恐懼,畢竟這是個全球華的時代,很多城市都有國際直通航班,在發生幾個亂跑的、不安規定合理的,國內疫情又要開始爆發。

二是國內疫情好轉,但消費者心理的恐懼感還沒有消失殆盡。這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時間來消化,畢竟心理上的創傷需要長時間的治癒,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從年初到三月份沒有去外邊消費,而是利用居家時間在家學習、上網、陪家人等,甚至因為怕感染病毒減少了快遞,但老百姓感覺其實這樣的生活也挺好,養成了良好的理財習慣,價錢不再是大手大腳。

四是這次疫情讓很多企業倒閉、很多人失去工作,手裡錢越來越少,肩上的擔子卻越來越重,如果不慎染病,消耗的錢財無法承擔,消費者即使想去消費,但迫於這些因素又不敢消費,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綜上,疫情雖然好轉,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消費反彈還需要時間,但陽光總在風雨後,帶到穿暖花開萬物復甦,消費會回到如初。


海丫股票交割單


春節本身就是一個消費的節日,由於疫情的原因,大家都呆在家裡居家隔離,減少了大量的消費,同時由於疫情的影響,工廠開工延遲,大部分人上班延遲,收入相對減少,同時有著境外輸入病例的影響,大部分人還是減少消費的。

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主要為投資、消費還有進出口。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疫情已經好轉,但是國外的疫情仍然處於一個爆發的階段,截至2020年3月26日,國外確診人數達到了約32萬人,同時目前中國新增病例主要是境外輸入病例。

從消費來看,很多人也在擔心疫情再次復發,出去消費有著感染的風險,另外一個更關鍵的方面,就是自己的兜裡沒錢了,在疫情停工的這段時間裡,你的收入減少了,但是你的揹負的房貸等貸款金額並沒有減少,理所當然的就減少了普通消費來償還貸款了。面對如此情形,所以許多地區的政府為了刺激消費,陸陸續續分發了免費的消費券來促進居民的消費。

從進出口方面來看,中國依然是一個進出口大國,國外經濟受疫情影響遭受危機,勢必會影響中國產品的訂單數量,除去醫療產品企業以外,大量的企業減產甚至停工,使得大量工人的收入銳減,相對來說,收入減少,消費也會減少。

綜上所述,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經濟增長會放緩,居民收入會減少,居民對消費會更加的謹慎,所以現在疫情就算好轉了,消費還是上不去。



與財為伴


從我身邊情況來看,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大家上很多門店雖然已經開始營業但顧客寥寥,生意一般。雖然有的餐飲門店開通外賣服務但營業額大幅下降已是不爭事實。我感覺主要原因如下:

1、此次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危機,國外輸入性病例持續增加,還存在有一定的危險度,因此大眾的警惕性還沒有完全放鬆,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不需要的人員流動,這導致商業區客流不足“門前冷落車馬稀”。

2、目前各地學校還都未開學,一般家庭中幾乎都有人留守,因此各種行動以“家”為中心的模式和鏈接還未打破,比如“回家吃飯”、“回家輔導孩子作業”等家庭需要佔據了更多業餘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商業的客流。

3、此次疫情持續時間長、隔離時間久,對很多人的消費思想、習慣和方式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以往的消費價值觀可能也有所改變,過去喜歡“買買買”的逛街慾望也許被強制隔離淡化,尤其這期間不能隨意消費,家庭現貨、現金儲備成為必須,也讓許多喜歡提前消費的人反思了曾經的生活方式從而會導致改變。

4、整個社會因疫情停擺近兩個月,很多人因此失去了收入來源,目前雖然疫情好轉,但還處於補充“彈藥”的恢復時期,這也限制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

疫情總會完全過去,春暖花開,一切都會重新煥發生機,相信商業也會日益興盛,畢竟我們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城事山陽


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除了目前還存在一些零星輸入性病例的發生外。包括疫情大面積爆發地武漢在內,疫情已經得到全面控制。武漢也即將於4月8日全面解封。



我所在城市成都也與今天已經宣佈解除群體性活動聚餐禁令,包括酒吧,茶樓,健身房,電影院這些場所即日起也可以正常營業。

由於疫情采取的隔離措施,線下實體經營經歷了有接近兩個月的暫停期,人們的戶外活動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疫情結束後,消費會迎來一波小高潮,甚至會迎來保護消費。但從目前來看,雖然疫情在逐漸好轉線下實體也在陸續恢復營業,但是並沒有出現消費大幅度上漲的情況,甚至很多恢復營業的商家,經營情況並不好。



綜合多方面的情況分析來看,原因有如幾種情況

1、疫情結束後,首先需要的是解決的是復工復產的問題,解決的是收入問題

疫情長達兩個月時間的停工停產。很多人在這個期間面臨的問題就是工資少發遲發,甚至還有可能因為單位破產而導致失業,加上疫情期間只有出沒有進的長期內耗,消費能力明顯降低。所以疫情結束大部分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工作和收入問題。

雖然說,疫情影響的只是一部分人,對於真正的具備消費能力的人並不存在影響。但是消費的增幅不是一部分人能夠支撐的,只有全民的消費能力足夠,才能真正的讓消費上漲。


2、疫情尚未徹底結束,正常的消費氛圍還沒有真的形成

從目前看,雖然各地都在陸續解封,各行各業都已經進入全面復工狀態。但事實是,疫情並沒有真正的結束,人們受到疫情影響的心理還沒有徹底解放出來。就拿目前我所在的城市來說,雖然說從今天開始已經對經營類商家全面解封。但是,無論從商家還是個人來說,都還是比較慎重。比如我們小區仍然實行進出比如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很多營業的商家,比如說餐飲,桌椅的擺放都必須保證足夠的距離,營業期間的生意其實並不好。目前大部分人還是不願選擇外出就餐,這就說明大家心理上對於疫情還是沒有放鬆,也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

目前看,消費氛圍還沒有真正的形成。所以3到4月這兩月不是消費反彈的時期,消費是否能夠反彈還得看五一這個2020年疫情過後第一個大的節假日。如果消費能有明顯的反彈,那麼之後在今年夏天可能會迎來消費的高潮,甚至報復性增長,但是目前並不樂觀。



3、疫情過後,人的消費意識會發生很大變化,“報復性存錢”的時代可能會來臨

今年疫情的爆發,從另一個方面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反思。僅僅因為不到兩月的停產停工,很多人就遭受了嚴重的影響,最典型的就是信貸問題的爆發。很多人就因為短短兩個月降低或者失去了收入,就讓自己遇到了很大的財務問題。集中爆發在房貸,車貸,信用卡的債務上面。而這些債務恰好就是屬於最典型的日常消費行為。

所以疫情過後,大家的消費觀念可能會因此發生很大的變化。消費行為會更加趨重於理性,而衝動消費的行為會逐漸減少,這個從疫情復工以來零售行業的經營情況可以看出來。比如汽車消費,現在很多4S店已經採用了包括降低價格,延長分期時間等各種優惠的方式來促銷,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國家也對房市採取了降低首付減少利率的方式來刺激,但是目前房市並沒有出現很火爆的情況。大部分人仍然處於理性官網狀態。



所以,要看疫情過後,消費是否有短期的大幅度增長,目前還不是最佳時期,還是要等到5月第一個小長假的時候看情況。同時疫情已經對國家的經濟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全民消費能力已顯疲軟,2020整個一年仍然是以恢復和平穩過度為主要目標。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MR瑞,10年的創業和金融領域從業背景,專注個人創業,銀行存款,貸款,信用卡,投資相關知識的分享和問題的解答。關注我,每天內容都會有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