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慫人”?

我就是我哈哈哈哈哈哈


慫人不是老實人,欺負慫人,他不僅賠錢陪笑臉,還深怕自己樣子兇激怒對方。欺負老實人,可能跪下求饒的機會都沒有。

想要一個人慫不難,想要一群人乃至整個政權都慫,歷史上就少見了。令人悲憤的是,國民黨政府就是這樣一個特別慫的團隊。

1926年9月3日,英國軍艦炮轟重慶萬縣鬧市區,造成居民死亡604人,傷398人,被毀民房千餘間,財產損失約2000萬元。一國軍隊,公然用打炮轟擊另一國平民,放在現在,我們叫做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按理說,剛剛掌握長江流域政權的國民黨,應該強烈譴責甚至還擊吧?

可是,並沒有。

9月18日,重慶舉行有十幾萬人參加的抗英示威遊行。9月23日,四川軍閥楊森釋放了被俘虜的英國軍艦“萬通”、“萬縣”兩輪,並壓制人民的反英示威。

緊接著,英國人變本加厲在1927年1月,先後兩次衝入漢口和九江的國民革命演講現場,瘋狂屠殺革命群眾。

1927年2月19日和20日分別與武漢國民政府簽署協定,將在漢口、九江的租界交還中國。

為什麼發生在重慶、漢口和九江三地的三次事件有不同結果?

原因其實很簡單,漢口和九江的外交活動和群眾運動,有大量共產黨組織和參與。而重慶方面是狡兔三窟的楊森,當時臣服於吳佩孚,依賴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不敢有絲毫反抗,反而瘋狂鎮壓革命群眾。

漢口九江英租界剛剛收回,國民政府的新首都南京,又遭到了英美帝國主義的炮擊。1927年3月24日,英美軍艦炮轟南京。當時,停泊在江面的英艦“良美拉爾特”號、美驅逐艦“諾亞343”號、“潑利司登344”號向南京城內進行猛烈炮擊,時間長達一小時之久,釀成炸死炸傷中國軍民2000多人,毀壞房屋無數,史稱“南京慘案”或“三·二四”慘案。

當時,南京城中權力最大的人,毫無疑問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蔣介石對英美艦隊的炮擊的反應,遠遠超過了正常人能夠想象的狀態——面對炮擊平民的英美艦隊,蔣介石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道歉!

你能想象出小布什聽說本拉登襲擊五角大樓和世貿大廈後第一時間向對方道歉的場景嗎?蔣介石不僅想得出,還做得出。英美兩國頓時驚呆了!這孩子真好欺負,以後一定常來收保護費!

以三二四慘案為契機,蔣介石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慫包狀態,贏得了列強們的一致讚許。為了讓列強們更加滿意,蔣介石發動了鎮壓革命群眾的“四一二政變”,距離三二四慘案,才兩個星期多一點。

很多人對三二四慘案不熟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南京歷史上的慘案太多,別人一提到南京慘案,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死難者高達30萬的南京五週大屠殺,對這個傷亡2000人,損害程度與911事件相當的三二四慘案,很多人選擇忽略。

英美打了老蔣,老蔣舔著臉道歉。日本覺得,自己也必須做點什麼,否則會被列強們瞧不起。於是,蔣介石帶著國民革命軍四個集團軍80萬兵力北上與張作霖開干時,日本毫不猶豫在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

1928年5月1日,國民革命軍攻克濟南,兩天後,日本第六師團在5000人在濟南主動與北伐軍開戰,中國軍隊7000餘人遵照不抵抗命令繳械。北伐軍負責與日軍交涉的蔡公時、張麟書、張鴻漸、王炳潭被日軍俘虜後遭遇了割耳朵、割鼻子,打斷腿等酷刑,最終慘遭殺害。

(邀請日軍進入濟南的山東軍閥張宗昌)

蔣介石害怕得罪日本,趕快帶著把兄弟黃郛還有羅家倫、趙世暄、崔士傑、王正廷等人與日軍談判。沒想到,日軍避而不見,反而繼續在濟南城大開殺戒。蔣介石乘亂逃出濟南城,還寫信給第六師團師團長:

“福田師團長惠鑑:自本月3日之不幸事件發生,本總司令以和平為重,嚴令所屬撤離貴軍所佔區域。現在我各軍已一律離濟,繼續北伐,僅於城內留相當部隊,借維秩序。本總司令亦於本日出發,用特通知貴師團長查照,並盼嚴令貴軍立即停止2日以來一切特殊行動,俾得維持兩國固有之睦誼,不勝企盼之至。專布順頌公綏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事前。”

蔣介石很明顯如意算盤打錯了,日本和英美不一樣,他想要的更多!看到蔣介石的”道歉信“,福田發出了”最後通牒“:抗日隊伍立即繳械,抗日軍官必須嚴懲,南京政府不許抗日,膠濟鐵路屬於日本等等等等六項條件。(濟南慘案中的第六師團,9年後又製造了南京大屠殺)

蔣介石一咬牙一跺腳,答應他!山東不要了,繼續到北平打張作霖!

北伐軍離開山東,日軍在濟南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大屠殺——見到男人就開槍打死,見到女人就割掉雙乳,5月11日僅僅一天時間,死難者就高達17000多人。

1928年5月的濟南慘案,直接成了三年後九一八事變的重大誘因。因為,蔣政府”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品性,實在太適合交保護費了。

瀋陽九一八事變、上海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日本軍隊已經把刺刀挺在了胸膛前,蔣介石和他帶領的國軍,始終保持了慫到姥姥家的狀態,不僅如此,還繼續歸還30多年前的庚子賠款,別人打自己,還生怕對方子彈不夠用啊!

這一切,在1949年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120萬大軍準備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可是,偏偏就有一個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不長眼,在長江上游來游去,解放軍大喇叭喊”快離開這裡,避免誤傷。“紫石英號居然毫無反應,第10兵團的特種兵縱隊炮兵第3團毫不猶豫,架起榴彈炮轟轟轟,紫石英號頓時一片火海,17人陣亡,20人重傷。

隨後,英國軍艦伴侶號、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前來助戰,被也被解放軍打得落荒而逃。

事後,英國甚至連外交抗議都沒有一下,反而在1950年1月第一時間承認了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列強喜歡在中國門口鬧事,多半是欠揍了,打一頓就老實了。後來的美帝,也是一樣,還記得彭老總那句莊嚴宣佈嗎?

從此,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壯哉!新中國!

壯哉!解放軍!


歷史知事


中國歷史上最慫的人物是張學良,手握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在戰爭面前卻一慫再慫!

張學良因為發動了一次愛國的西安事變,就推崇為近代愛國將領,給予了他過多的讚譽。然實際上,張學良卻存在不少誤國誤民之舉的,可以說是功不抵過的。而且,張學良在危難面前,更是充分的體現了,何為“慫人”!

1、中東路事變;

這次事變的知名度雖不如之後的九一八事變,然而正是張學良在中東路事變的“慫”樣,給了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膽量。

1929年,在國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氛圍影響下,加上當時的東北邊防軍司令張學良,以為蘇聯內部空虛,便產生了東北軍能擊敗蘇軍的錯覺。於是,張學良便“硬”起來了,決定以武力手段,強行收回當時被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管理權。

但是,人家蘇聯可是戰鬥民族,又怎麼會怕張學良的東北軍呢?於是,雙方經過兩個月的對峙後,終於在1929年9月爆發戰爭。結果,兵力佔優,並且在主場作戰的東北軍,在捱了蘇軍一個多月的暴打後,就被擊潰了。最後,張學良只好認慫了,跑去找蘇聯和談,簽訂了《伯力協定》。

與此同時,全程旁觀的日本也通過中東路事變,看出了張學良軍事指揮水平和政治素養的孱弱,領略到東北軍不堪的戰力。於是,在事變後,石原莞爾便起草了《關東軍佔領滿蒙計劃》,狂妄的宣稱:“對付張學良,都不需要用到真劍,只需用竹刀揮舞下,就能把他擊退了”。

2、九一八事變;

而事實上,張學良之後的表現,確實不出石原莞爾所料。在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又慫了一把,直接把整個東北都給丟沒了!

要知道,九一八事變爆發時,當時的東北軍在東北尚近二十萬大軍,僅駐紮在奉天省內的兵力就有九萬之多。並且,東北軍還裝備一水的先進裝備。而反觀日軍方面,當時能調動的正規軍總共也才1.5萬人,即便加上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撐死也不超過3萬人。結果,就因為張學良認慫的不抵抗命令,讓日軍一舉侵佔了富饒的東北。

過去,我們的書本上,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個恥辱,普遍認為是張學良執行了蔣介石下達的“不抵抗命令”,才將東北拱手讓給了日本。

然而,蔣介石從頭到尾都沒給張學良下過這樣的命令。雖然,在事變之前,一直忙於內戰的蔣介石國民政府,在對日外交上確實很消極,但所謂的“不抵抗政策”是不存在的。

再說,東北可是張學良的大本營,是他爹老帥張作霖苦心經營二十餘載的家底;而且,張學良與日本人還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因此,哪怕他真的接到老蔣這樣的命令,他也完全沒必要服從,更不應該執行!

可結果是,面對日本的進攻,張學良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連下達作戰指令的膽量都沒有。他在九一八事變的表現,“慫”出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老爹張作霖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呢?



這些歷史要讀


第一慫人當然是918前後給張學良下不抵抗命令的蔣蚣蚣了。

本來不抵抗源泉正是蔣蚣蚣本人,但是一些五縱拼命哀嚎哭訴,企圖抹黑張學良,但他們還沒洗白完蔣,棺材又被潑紅油漆。五縱還來不及反思,當年918前後給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甚至整個局部抗戰時期蔣給其他人不抵抗的電報命令又全被對岸公開,真可謂自打自臉。現在大家看看這些電報。來,大家好好收藏!!

1、濟南慘案後蔣向日方福田彥助求饒:

“自本月三日之不幸事件發生,本以和平為重,嚴令所屬撤離貴軍所強佔設防地域。現在各軍已先後離濟,僅留相當部隊借維秩序。本亦於本日出發,用特通知貴師團長查照,並盼貴軍借固兩國固有之睦誼,而惟東亞和平之大局。不勝盼切之至。”

2、918事變第二天蔣命令張學良不準抵抗:

“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瀋陽。日以我軍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力閉(避)之。近情盼時刻電告。”

3、918事變第三天蔣向所有部下通知,消滅請願抗戰活動:

“瀋陽日軍與我衝突,我正嚴重交涉中。各地方切不可有激烈及報復暴舉。免人更有所藉口,使外交益陷困難。應力持鎮靜,嚴守秩序,請兄負責維持為要。”

4、還是918事變第三天,蔣要求張學良撤到長城以南的塘沽:

“瀛眷及尊府家屬想均已安全離沈。遙深繫念。請代慰問。再青島海軍,鄙意可迅予集合塘沽。因在青或恐與日艦發生萬一意外,集合塘沽,則在各國軍艦監視之下,較為安全。請即酌行。”

5、蔣通知駐防煙臺的劉珍年,如果遇到日本進攻,先劃出一地逃跑:

“日軍侵魯,已提出國際聯盟。此時我國應上下一致,嚴守紀律,確定步驟,勿為日人藉口。勿作軌外行動,以待國際之公理與國內之團結,須為有計劃之舉動。如果其海軍登岸,則我方劃出一地,嚴陣固守,以待命令,此時須忍耐堅定,靜鎮謹守之。

6、1931年10月7日,蔣要求葉楚傖幫助日艦買菜運貨上船:

“日海軍又來鎮江,增加一艘。請注意,如其水兵上岸買菜等事,最好分與其交涉,由當地警局為其代買送船,以免糾紛。”

7、1933年4月6日,蔣告知:如再有侈言抗日、不知廉恥者,立斬無赦,希各懍遵。

8、蔣命令何應欽放棄北平準備交給日寇:

“北平附近之部隊應即全部星夜徒步撤離,仍須防止藉口挑釁,力避衝突。”

9、蔣因日方要求向張學良告知準備把于學忠撤職,張學良不肯,但蔣最終逼於撤職











鐵面魔神談論史


說到歷史上的慫人,汪精衛才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

我們都知道本來汪精衛在國民黨內部,是有一個大好前途的。他的資歷也比蔣介石高很多,汪精衛在被孫中山重用的時候,蔣介石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弟。

可是,隨著時日的推移,蔣介石藉著黃埔軍校的勢力,反倒逆襲甚至是蓋過了汪精衛。

孫中山去世之後,蔣介石和汪精衛兩個人開始爭奪國民黨的領導權。後來我們都知道汪精衛大權旁落,蔣介石成了國民黨的最高掌舵人。

為何汪精衛在握著如此好牌的情況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淪為了別人的小弟呀。

原因就是他這個人太慫了,嘴上說說話,演演講那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但動起真刀真槍來他就害怕了。

可能是和他刺殺溥儀的父親被捕有關,正是那一次死裡逃生之後,他就不是之前的熱血青年汪精衛了,而是慫貨汪精衛。

尤其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更是慫包的要命。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他是怕的要死,為什麼在抗日的時候,他會成為了漢奸,建立了為日本效力的汪偽政府。

正是因為他的慫,在他看來中國當時的情況下,肯定是打不過堅船利炮的小日本鬼子的。

所以,他一直都是主張中國人民投降的。

但是,那時候大部分中國人民都是有氣節,有骨氣的,若是都像汪精衛這樣慫,我們早就亡國滅種了。

不過大部分中國人民抵抗日軍的行為,依舊喚不醒汪精衛賣國求榮的嘴臉。他還是拿自己的熱臉貼日本人的冷屁股。很甘願當日本人的走狗和漢奸,為了結好日本人,汪精衛依仗著自己僅有的那一點名氣和地位,開始和日本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賣國條約。

他的這一行為,當然遭受到了舉國人民的反抗了。

為此,暗殺大王王亞樵還派人去暗殺汪精衛。在一次會議召開的時候,汪精衛被子彈打中了。

但是,這一次汪精衛並沒有因為受傷而殞命,但是,由於子彈打到了他的要害部位,並沒有取出來。

他一直遭受著子彈的折磨,但是,這依舊不妨礙他當賣國賊。

我們都知道當漢奸和賣國賊是沒有好下場的,汪精衛還是因為舊傷復發死在了日本,很可惜的是,他並沒有看到中國人民的勝利。

不得不說汪精衛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慫的一個人,因為慫他開始勾結日本人,當日本人的漢奸,正是因為如此,他也落得了一個漢奸賣國賊的千古罵名。

所以說汪精衛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慫人。


不才講史


歷史上的“慫人”當數韓復榘。抗戰伊始,韓復榘身為山東省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手握5師1旅,擁兵10萬,卻在日軍的進攻面前,保存實力,不履行守土之責,不戰自退,致使濟南丟失,日軍侵佔山東。

韓復榘(1890年– 1938年1月24日),河北省霸縣人。早年投身馮玉祥西北軍,一路征戰,官至師長。在中原大戰中倒戈,投靠了蔣介石。客觀地講,韓復榘也不是不能打、不勇敢,不然他怎麼能在西北軍中一路上升,最後還能成為山東的軍閥。但在國家利益、民族大義面前,他貪生怕死,失地喪權,這在當時抗戰初期,性質惡劣,影響是很壞的。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河南開封主持召開國民黨軍官會議,會上,蔣介石講到:我們全國抗戰,將士同心,誓與日軍血戰到底。但我們有的高級將領放棄山東黃河天險的陣地,違抗命令,連續失陷數大城市,使日寇順利地進入山東,影響巨大,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有人負擔!” 韓復榘不服,當場站起來問到:山東丟失,我負責任,那南京丟失,誰負責任呢?

會後,韓復榘即被逮捕。隨後,國民政府組成最高軍事法庭,以鹿鍾麟為庭長,何應欽、何成溶為審判官,對韓復榘進行會審,列出他十大罪狀:一、違抗命令,擅自撤退;二、按兵不動,擁兵自保;三、勾結日寇,陰謀獨立;四、收繳民槍;五、縱兵殃民;六、派銷鴉片;七、破壞司法獨立;八、擅徵和截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九、侵吞國防經費;十、擾亂金融。

1938年1月,韓復榘,在武漢被處決,這是抗戰以來第一個被軍法處死的軍銜、軍階最高的國民黨軍將領。


zj史海拾貝


慫其實是一種拖延的表現。

比如晉朝的權臣楊駿。

楊駿有個網紅女兒叫楊芷。

楊芷嫁給了晉朝的開國皇帝晉武帝,所以他是國丈爺,又稱外戚。

晉武帝去世後,新皇帝晉惠帝登基,楊駿又成了託孤大臣。

當然,這其中他利用女兒是皇宮內線的關係,搞了很多小動作。

所以,他也是一位資深的政治鬥爭者,深譜這裡面的水有多深,時刻警惕著政治對手的出招。

比如,他注意賈南風很久了。

賈南風,性別女,外貌醜,真的醜,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醜的皇后。

賈南風嫁的是晉二代晉惠帝。

這位晉惠帝是個呆子,著名的“沒飯吃,你們咋不吃肉呢”的言論就是他的原創。放到現在,晉惠帝就是一專家,專門幫助解決各種社會疑難雜症。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有權的人如果是個傻子,那旁邊的人就會鬥得格外來勁。

比如,賈南風覺得既然自己的老公是皇帝,那外戚黨的黨首就應該是她,太后跟太后家的人應該退居二線。

楊駿不想退,還想再幹五百年。

利益一衝突,媳婦黨就開始大戰婆婆黨。

在這場較量中,楊駿原本有一百次機會KO賈南風。

賈南風還是太子妃的時候,楊駿就有一次機會。

說起來,也是賈南風的風格太粗暴,看到老公跟別的嬪妃嘿嘿嘿,然後還懷上了孕。賈南風一生氣,喚醒原力,擲出制導武器手戟,將人家打到流產。

據說還不止幹了一次。可謂計生小能手。

晉武帝很生氣,準備把她送到小黑屋關起來。

楊駿跑出來說情,說算了算了,都是家裡的事,不宜外揚。

楊駿為什麼要替他不看好的賈南風說情?

歸根到底還是拖延症。

打倒了賈南風,還得負責給太子另外找一個。

另外找的一個會不會更難搞呢?至少這個“美女”長得很保險啊。

拖延症的一大症狀,就是會尋找一大堆改變未必更佳的理由來拒絕改變。

明知道這個公司不好,但想想新的公司可能都這樣,就先混混吧,一混就是十來年,等突然想起要換時,已經成黃花菜了。

明知道這個戀人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想想還是算了,新的戀人也未必處處如意。等實在忍無可忍要說分手搞鬥爭時,卻已經老得只能去廣場跟人鬥舞了。

賈南風逃過了第一劫。

楊駿的第二次拖延症發作,讓賈南風引進了司馬瑋。

司馬瑋是晉惠公的弟弟,換句話說,他是賈南風的小叔子。

這個時候,賈南風已經跟楊駿感情破裂,正式開撕了。

為了提高勝算,賈南風決定把坐鎮荊州的司馬瑋引進到洛陽。

換句話說,她要聯合宗室對付楊駿。

這是致命的威脅。

老楊頭卻放任司馬瑋來到了洛陽,什麼也沒幹。

原因還是拖延症。

要是對宗室太過強硬,會不會引起反彈?算了算了,還是不要惹麻煩。

對行動產生的後果產生厭惡,從而選擇無作為,這也是拖延症的典型表現。

因為害怕失業,所以不願意辭去工作。

因為怕成為單身狗,所以寧願跟人渣在一起。

將就,就是一種拖延!

可是,不行動後果也很嚴重啊,司馬瑋來洛陽就是要對付楊駿,為什麼楊駿還是選擇讓對方進入洛陽呢?

這是因為我們常常會忽略長久的麻煩,而不願惹上眼前的麻煩。

讓司馬瑋進京,威脅是以後的,不讓他進京,可能明天就會有人抗議。

楊駿還自我安慰的找了一個理由:與其讓司馬瑋在外面鬧事,不如叫進京來監視著。

拖延症患者的表現之一,就是特別會自我安慰,總感覺自己萌萌噠。

司馬瑋進入洛陽,局勢發生變化。因為二線外戚加二線宗族大於一線外戚。

賈南風可是行動派,一佔上風,說出手就出手,派兵馬殺向了楊駿家。

楊駿收到消息,在家裡搞了一個座談會,研討當前情況下如何處置。

這還商量什麼?都挽起袖子了,那就打唄。

一位馬仔給楊駿提了一個建議。

我們放火把皇宮的雲龍門燒了,搞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然後聯合太子的兵馬,入宮幹掉賈南風。

楊駿愣了愣,然後說了一句特別白痴的話:雲龍門是魏明帝修的形象工程,花老錢了,把它燒了,太可惜。

都火燒屁股了,你還管什麼形象工程?何況還是前朝的形象工程。

項羽把阿房宮洗腳城都燒了你知道不?

董卓把洛陽燒了你知道不?

孟姜女把長城哭倒了你知道不?

其實還是拖延症在作怪。

我們希望平穩安定地解決問題,而害怕劇烈直接的衝突。當衝突不可避免來臨時,我們還會選擇視而不見。是為駝鳥策略。

楊駿話一說,與會人員驚呆了。

我們特麼在跟一個文物保護工作者玩政治遊戲啊。你乾脆把自己上交給國家得了。

侍中傅祗馬上起立。

我到宮裡看看什麼情況。

大家全體起立。

同去同去!

還有一位坐著不動。

這位是與會人員尚書武茂。

武茂先生同樣是一個拖延症患者,他不想起立,因為起立就代表著要換邊站。

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坐的這條船要沉了,自己的一段關係糟透了,自己這個職位十分尷尬了,可就是不願意改變,抱著僥倖心理能拖就拖,能混就混。

萬一這條船又補好了呢?

萬一這個渣男改過自新了呢?

萬一公司又發生變化了呢?

拖延症跟選擇困難症很類似,但前者更糟糕,選擇困難症是不知道選什麼,而拖延症是明明知道自己抓了一盤屎,還不想扔掉。

還好傅祗比較厚道,吼了一句:你丫的是不是給皇帝打工的?現在這麼亂,你不去宮裡看看,坐在這裡幹什麼?

武茂這才嚇出一聲冷汗,連忙爬了起來。(茂乃驚起)

這個選擇很及時。剛走,賈南風的部隊就殺到了楊府。

楊駿不好意思燒雲龍門,可賈南風大媽下手就狠多了,放把火先把楊府點著了,然後爬著梯子翻著牆進來。

最終,楊駿被捅死在馬廄。

可想而知,楊駿臨死之前是想去馬廄牽匹馬跑路的,可你要跑早跑啊,等人家都殺上門了,才知道牽馬,還能往哪跑?

順便說一下,楊駿的宅子其實也是古董咧,它的前主人是曹魏一個很有名的大臣:曹爽。

曹爽的父親叫曹真,曹真是曹操的族子,關係相當於養子。

曹操最厲害的特種部隊龍虎豹,不是,沒有龍,只有虎豹,虎豹騎就是曹真率領的。

所以,曹爽也是老曹家很近的一支。

曹操的孫子,曹魏的第二任皇帝曹叡死時,選了兩位託孤大臣。一位就是曹爽。另一位是三國老狐狸司馬懿。

瞭解三國的都知道,這兩位後來為了爭權掐了起來。

曹爽先生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碰上了司馬懿這樣的對手。

司馬懿屬於官N代,他的父親司馬防當過京城的市長,生了八個葫蘆娃。

每個娃的字都有一個達字,所以這個團隊叫司馬八達。而司馬懿就是八個馬達裡面的電動小馬達。

司馬懿有很多絕活,比如能活。周瑜,諸葛亮這些比他聰明的,司馬懿都沒有打敗過,不過沒關係,他們都活得沒有司馬懿久。

司馬懿還特別能演。

當年諸葛亮送他原味女款丁字褲,司馬懿一點也不生氣,還拍了買家秀髮到朋友圈,活活氣死了八心八箭的淘寶店主諸葛亮。

曹操也上過他的當,當年曹操想請他出來工作,司馬懿裝病。

曹操一看,跟我玩這招,我派人去戳他兩下,結果司馬懿堅持就地臥倒不動搖(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

當然啦,司馬懿也忽悠過曹爽,動不動就流口水,說胡話,打擺子。

除了能活能演,司馬懿還有最關鍵的一點,他是典型的反拖延症者。

他不動的時候,是一個病夫,是個癱子。一旦動起來,就完全停不下來,完美詮釋了靜若偏癱,動若癲狂這八字真經。

當年,還是諸葛亮跟司馬懿斗的時候,有一個叫孟達的哥們因為在曹魏陣營過得不嗨森,所以想投靠到蜀漢陣營。

諸葛亮先生當然表示歡迎,還很不厚道的洩露消息,逼得孟達下了決心反叛。

然後,諸葛亮提醒孟達:要小心司馬懿來打你。

孟達答:我這裡離洛陽一千二百里呢,司馬懿要打報告去洛陽,等上面的報告批了,他再來,起碼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司馬懿八天就到了。

司馬懿根本就沒有打報告。

對於一個拖延症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因為行動要克服很多困難。拖延則很簡單,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了,所以拖延往往會馬上在感官上給人獎賞。

到了孟達的宛城,司馬懿連氣都沒喘,馬上下令攻擊,用了十八天拿下宛城。

這也是拖延症不可想像的。因為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啊,自己的兵馬累不累?孟達的城守備情況怎麼樣?孟達可不可以說服過來?可不可以圍而不攻等等等等。

從起點到終點,往往會有許多岔道,很多人不是倒在主幹道上,也不是倒在岔道上,而是倒在岔道口。因為他們根本連選擇都沒有做出來。

司馬懿是其中的高手,他一眼看穿了宛城糧多,自己糧少,只益急攻,所以捨棄了所有的岔道,選擇最粗暴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Just do it。

在這一點上,司馬懿甚至比他的老闆曹操還要更進一步。

那一年司馬懿跟隨曹操去打張魯,說咱們得到漢中後不要停,直接殺到益州,把劉備直接擼下來算了。

曹操來了一句:咱做人要厚道,不要得隴望蜀嘛。

結果錯失良機,讓劉備諸葛亮們喘過氣,反把曹操收拾了一下。

碰上司馬懿這樣的對手,實在是曹爽人生的一大不幸。

司馬懿是三國的第一行動派,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第一快槍手。

而曹爽是一位拖延症患者。

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帶著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掃墓。

這邊香剛點上,那邊一直在特護病房說要掛的司馬懿突然活過來了,而且是滿血滿藍,關上城門,宣佈曹爽下崗了。

這就是三國末最著名的線下活動:“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還一夜召集了數千粉絲參與活動,在沒有朋友圈的三國,這實在是一個奇蹟。

這個時候,有個傢伙拿著一個假文件騙開了城門,一溜煙跑到了曹爽的身邊。

這個人叫桓範,是曹爽的智囊。

桓範給曹爽出了一個主意。

咱們趕緊帶著皇帝去許昌,然後徵調天下兵馬來勤王!

這是曹操以前玩過的,是前輩用實踐證明出來的一條金光大道。

可是,曹爽的拖延症犯了。

要到許昌啊,還要徵調天下兵馬?好麻煩啊。有沒有簡單一點的辦法?

其實,拖延症說到底,就是一個懶字。

曹爽不去許昌,他選擇動靜最少的應對:跟司馬懿談判。

有時候,正確的決定往往是最難下的決定,最容易下的決定往往是一個錯誤的開始。

輕鬆的東西都不會無緣無故的輕鬆,艱難的時刻在未來總會有一個說法。

這就是送死嘛,自諸葛亮死後,這天下口活最好的就是司馬懿了。

兩句話,司馬懿就把曹爽說跪了。

司馬懿的話綜合起來,大家都聽過: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曹爽把刀丟到地上。

算了算了,司馬懿就是想搶我的權罷了,那就給他,我回家還當富豪。

這特麼太天真了,只能說,三國的爭鬥耗盡了天地的靈氣,上天沒有精力給司馬懿安排一個合格的對手了。

桓範當場氣暈過去,大罵:你爹那麼牛逼的人,怎麼生出了你這麼一頭豬。

曹爽投降後回了家,然後被軟禁了起來。

有一天,曹爽實在悶得慌,拿把彈弓出來,準備打自己家玻璃。還沒拉呢。上面一聲斷喝:

老曹,向右轉,齊步走!(故大將軍東南行!)

往東南走,說不定就是後來楊駿被射死的馬廄。

當然,也有可能不是。

一間房子,兩任主人都是拖延症患者,巧合嗎?不是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患有這個症狀的人佔絕大多數。

歡迎大家點左上角的頭像,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一起打開腦洞看歷史。


腦洞歷史觀


說到歷史上有哪些“慫人”?這個“慫人”還真不好定位,有些人“慫”是為了保全實力,有些人“慫”則完全是害怕。筆者記得二戰時德國投降的德軍元帥保盧斯就是個“慫人”。


德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投降的元帥

保盧斯原先是一級上將,二戰時德軍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在二戰初期,雖然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參謀人員,但是名氣不大。一直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前,保盧斯才被人推到前臺。他在賴歇瑙元帥的推薦下擔任第六集團軍指揮官,隨後被希特勒委以重任參加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2年8月23日,保盧斯和他的第六集團軍抵達了斯大林格勒北邊的伏爾加河邊。此時的第六集團軍是德軍整個南線最精銳的部隊,第六集團軍編制下轄4軍級單位,其中包括精銳的14裝甲軍,師級單位共計15個。

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後,第六集團軍在就陷入到激烈的巷戰當中。由於戰爭打得非常激烈,保盧斯時刻按照希特勒的指示進行調兵遣將,並沒有結合當時的戰地情況進行有效的部署,使得第六集團軍陷於了蘇軍的包圍圈當中。


後來名將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建議第六集團軍選擇突圍,但這建議並沒有得到希特勒和保盧斯的執行,這就導致了第六集團軍被蘇軍重重包圍。當時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斯大林頒佈了227號令,讓斯大林格勒的軍民死守到底,絕不退縮,這就使得第六集團軍在突擊進攻上損失慘重。

蘇軍為了全殲第六集團軍,總共在斯大林格勒投入兵力達到94個師級單位的軍事力量。到了後來第六集團軍想要突圍也已經不是太現實了。進入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尾聲,保盧斯想到自己有很大的可能會被蘇軍大炮轟死或者被子彈打死,這個時候他開始“慫”了,他請示希特勒投降的事宜,但希特勒拒絕了他要投降的要求,並把他晉升為元帥。

為何戰事不利,希特勒還要晉升保盧斯為元帥呢?原來德國曆史上還從來沒有元帥投降過的,希特勒是在暗示保盧斯你只能戰死或者自殺。隨後保盧斯一“慫”到底,他既拒絕自殺也拒絕戰死,而是選擇了率部投降了蘇軍。

保盧斯選擇的投降代價是非常大的,陷入蘇軍包圍圈的德軍兵力就有30多萬人。直接不抵抗,徹底的讓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失敗,更是給德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保盧斯選擇投降後,他作為德國曆史上唯一一位以元帥身份投降的人,當時很多人指責他太“慫”了,竟然在敵對陣營苟且偷生,而不是選擇拯救30多萬裝備精良的軍隊。


瀚海說史


歷史上最慫的人,估計"最慫"這個名號非左夢庚莫屬,大家知道他慫到什麼地步麼?他手裡有八十萬大軍卻因為貪生怕死居然向一萬清軍投降!沒有開始打就先投降了,你們說,這樣的人慫不慫?

和那些敢於為國獻身的人相比,這樣的人就是國家的噩夢!怪不得最後會導致國家滅亡!遺臭萬年。或許有人會問,既然這麼慫這麼貪生怕死的人怎麼會掌控八十萬大軍呢?其實這都在於他的父親啊!他的父親就是左良玉他們父子兩個在武昌當官的時候,曾被封為"平賊將軍",因為在明朝後期皇帝的無能,治理不當,失去了民心,在最後一位皇帝明崇禎登上大位的時候,雖然他非常的有能力,有著想要改變明朝現狀的偉大志向!


但是,不論他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在他在位時期各地農民接連不斷的起義!於是才有了"平賊將軍",用來鎮壓那些農民軍的起義防止暴亂,但是,在鎮壓農民軍的過程工,由於他的隊伍不斷的擴大,所以漸漸的有了想自立為王的野心。後來李闖王攻打崇禎帝的時候,崇禎帝幾乎以請求的語氣讓他出兵,他都沒有出戰。再後來在武昌起義,帶領重兵南下!但是沒有過多久,因身得重病死在了征戰過程中,在他死後,他的部下把他的兒子左夢庚推上了將軍之位!就這樣,他掌握了八十萬大軍!左夢庚掌握軍隊後,便按照父親的遺願繼續大兵南下!這也給清軍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在清軍攻打南部時!因為已經被左良玉和左夢庚兩人帶兵打過了,所以打起來特別輕鬆!一路南下沒一丁點的阻攔!這也算是變相的幫了清軍的大忙!

在清軍攻打到左夢庚的時候,左夢庚一點也沒有猶豫就直接投降!可是清軍怎麼也想不通對面八十萬大軍卻向自己投降,就一直懷疑左夢庚時給自己設下了圈套,等著自己往裡鑽呢!出乎意料的是左夢庚直接交出軍權,還把一直反對投降的忠臣袁繼鹹關在軍中軟禁!這才獲得了清朝的信任!認為他是真正的投降。左夢庚的突然投降!更是讓清軍如虎添翼!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徹底成就了清軍,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用戶哈哈哈大王


比起煌煌青史上,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英雄們,那些形形色色的“慫人”,更常叫後世讀史者,多了五味雜陳。尤其是下面幾位不同年代的“慫人”,更是那些特殊的歷史年代,無比醒目的註腳。

一、“慫宰相”湯思退

拜秦檜之流的“高人氣”所賜,“南宋多奸相”的名號一直響亮。但秦檜死後“接班”的湯思退,卻更是生動證明:南宋何止有“奸相”,更有“慫相”。

其實,乍一看去,這位湯思退大人還真是個好官,此人不但一身文采風流,公認南宋詩詞創作的代表人物,為官也清正廉潔,丁點黑錢都不敢拿。這麼一個“畫風清奇”的人物,怎會入了秦檜法眼?就靠了他的慫,平日就擅察言觀色,待人接物唯唯諾諾,秦檜眼皮底下十分乖,這才長期深受信任,終於在秦檜蹬腿嚥氣後,順風順水爬上宰相高位。這下該挺直腰板了吧?人家的風格,是更慫。

如果說待人接物“慫”,還是個性格問題,湯思退卻把這“慫”風格,直接用到國家大事上。彼時南宋,經過秦檜之流賣力胡糟,已是“生理蕭然”的慘狀。身肩大任的湯思退,除了秀自己的廉潔外,基本啥事都不作為。南宋王朝的戰備,也就接著斷崖式下跌:在湯思退的“慫”治理下,南宋連打造兵器的工匠,都只剩了八百來人,各路部隊缺衣少裝備。待到完顏亮南侵時,疲廢已久的宋軍一度節節敗退,“慫相”湯思退也在唾罵聲裡下課。

幸虧關鍵時刻,南宋還有虞允文劉錡等英雄挺身而出,北方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終於把兇殘的金兵懟回去。可宋孝宗即位後,顛顛回任宰相位置的湯思退,“慫”風格依舊。在與金軍的談判裡,乾脆一跪到底,金國這邊啥都還沒答應,他就慌不迭的拆除邊境軍備,下令宋軍放鬆警戒,還把二十多名主戰大臣下了牢獄。如此大禮,金軍當然笑納,趕忙翻臉打了一把,毫無戰備的南宋再次潰敗,楚、濠、滁等州落了人家手裡。

這表現,簡直是把臉伸過去讓人打。

如此慫表現,也終於叫南宋舉國悲憤,七十多名太學生上書“去斬湯思退”,最終被流放的湯思退,也在驚懼中死去。可南宋的偏安不思進取,依然絲毫沒改。畢竟,有跪久了的南宋,才會有慫習慣了的湯思退。

二、“慫欽差”張佩綸

晚清落後捱打,熱血青年卻從不缺,張佩綸就是知名的一個。這位官宦家庭出身的才子,李鴻章大人的乘龍快婿,少年時就以機敏著稱,待到科舉入仕,瞧見大清受洋人氣,那更是氣的眼通紅,一張嘴就像個機關炮,誰官大就找誰開火。罵了一圈朝中重臣後,又被清政府量才使用,調到總理衙門搞外交,上了談判桌又繼續開火,指著英國公使巴夏禮的鼻子罵,揚言“難道還想再來一次戰爭嗎?”十分漲國威。

單看這些事,這張佩綸哪裡是慫人?分明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待到1882年,中法戰雲密佈,長期“硬漢”形象的張佩綸又接到重任,以“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宜”的事宜,雄赳赳來到福建。兩年後,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撥率六艘軍艦闖入福建馬尾港,興奮的張佩綸準備捲袖子大打一場時,他這才恍然發現,自己踩坑裡了。

彼時的清政府,對中法戰爭這事,本身就意志不堅定,人家軍艦堵在馬尾港口上了,清政府還嚴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怒火中燒的福建水師將士,只能幹看著法國艦隊進入港口,且佔據有利位置。可扛了這口大鍋的張佩綸呢?眼看朝廷沒態度,自己也就破罐破摔,竟連基本的戰備都不做。

而待到1884年8月23日下午13時56分,當準備充足的法國艦隊突然不宣而戰,向福建水師發起襲擊時,聽到炮聲的張佩綸,竟嚇得當場暈倒,隨後就被親信急匆匆抬走。他這一跑路,原本就毫無準備的福建水師大亂,隆隆炮聲裡,各級高官紛紛逃命,只留下各艦中下級軍官們浴血抗敵。半個小時的血戰,成了中國近代史又一恥辱:福建水師521人陣亡,艦隊全軍覆沒——在自己家門口,被人家團滅。

這刻骨銘心的恥辱裡,平日裡喊打喊殺,關鍵時刻慫到暈倒的張佩綸,又何嘗不是彼時大清,無比生動的寫照——打不過人家,真不止是裝備問題。

三、“慫代表”陸徵祥

如果說上面兩位“慫人”,讓人或憤怒或哭笑不得,那麼下面這位民國“慫人”,或許更讓人一聲嘆息:民國外交家陸徵祥。

北洋時代的外交官裡,陸徵祥是出名的老資格,他在晚清時期就擔任了駐俄大使。1901年中俄邊界談判時,他更是現場翻譯,並以其詳盡的筆墨,記錄了晚清外交官楊儒在沙俄刀兵下悲憤抗爭的一幕,且留下虐心感嘆:““這些記錄反映了我國曆史上最悲慘、最恥辱的時代。”

但陸徵祥那時並不會想到,多年以後,命運會讓他步前輩楊儒的後塵,繼續以外交官的身份,親歷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悲慘恥辱時刻”:日本逼籤“二十一條”。

1915年,民國初建中國百廢待興,西方列強困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卻向中國伸出了貪婪的手:強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條”,一旦接受,中國的經濟軍事命脈,就將完全操縱在人家手中。可不接受又能怎麼樣?歐美列強忙著一戰,誰管你中國的事?北洋政府積貧積弱,真開戰堅持不了幾天,幾乎無解難題。

關鍵時刻,陸徵祥扛起了這口鍋:擔任談判代表。面對日方的咄咄逼人,他的法寶就一個字:慫。每週三場談判,每場開始時,陸徵祥都會低聲下氣做二十分鐘開場白,正式談判開始後,他還會殷勤的給日本代表倒茶。每次唇槍舌戰,他更是慢條斯理,每句話都極盡奉承之能事。就這麼連哄帶拖,每場談判,日本費盡心思,卻沒幾句話說到正題上,咄咄逼人的威脅,幾番對話下來,活活就被帶跑偏。

如此連拖帶慫,也為北洋政府贏得了寶貴的斡旋時間,壓力越來越大的日本,最終也做出讓步。正式簽字的“二十一條”,其實只剩下了十二條,其中最為兇惡的幾項條款全數刪除。作為親歷者,陸徵祥盡力了。

但這番盡力,也成了陸徵祥本人,一生難忘的恥辱。甚至1945年抗戰勝利時,已經移居比利時的陸徵祥,也發出了揚眉吐氣的感慨:“三十年來,我一直為此(《二十一條》)深深負疚……今天,我看到被日本踐踏的祖國主權一一收回。”

而當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夜時,遠在比利時的陸徵祥,生命已到最後盡頭。他病故前的遺言,只有“中國”二字。這位有著特殊經歷的老外交家,對國家強大的期盼,直到彌留之際還如此強烈。但相信,那個弱國無外交的時代,已不會再來,今日強大的中國,已如他所願。

參考資料:《宋史》《清史稿》、王曾瑜,賈芳芳《陸游與湯思退、宋高宗》 、曹俊《袁世凱與中日二十一條交涉》、楊雪舞《陸徵祥簽署二十一條以後》


歷史風雲錄


“慫人”並非所指的就是那些非常的膿包之人,而是他們為了大局考慮而做出忍讓。古語有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有時候慫一下也並不是不可以的,關鍵的時候都是會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歷史上有哪些“慫人”呢?

韓信

韓信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素有“兵仙”之稱,幫助了劉邦打下了漢朝的江山,是漢朝的開國最大的功臣。可是就是這樣風光無限的韓信背後也是有著讓人心酸的故事。韓信從小便失去了父母,他是受到一位老婦人的施捨而生活。所以韓信自小就是孤苦伶仃的,韓信遭到周圍的人的嘲笑,有一次一個惡霸當眾的羞辱韓信,說他個子高大卻是十分膽小。因為韓信常年身邊帶著一把佩劍,惡霸便讓韓信用劍刺他不然就是從褲襠下面鑽過去,韓信自知不敵眾人便從惡霸的褲子鑽過,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劉秀

劉邦這個人我們都應該瞭解,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市井的混混,他百般無賴,而且是一個比較“慫”的人,能忍別人又不能忍。而劉邦這一點的個性是在自己後代劉秀的身上表現得是淋漓盡致。當更始帝因為猜忌而殺了劉秀的兄長劉演之後,劉秀並沒有怒髮衝冠,也沒有另起爐灶,而是去了宛城向劉玄負荊請罪,他回去了之後並沒有聯繫自己的昔日的部下,也沒有為劉演的死而感到悲痛,所以他獲得了劉玄的信任,才沒有死掉。


鄭莊公

鄭莊公的母親姜武在生他的時候難產,所以母親並不是很喜歡他,母親更加的偏愛自己的小兒子,鄭莊公雖然心裡十分的嫉妒,但是他從來沒有表現出來過,後來鄭莊公與自己的小兄弟之間因為皇位而發生的一些事情。鄭莊公坐上皇帝之後,母親姜武早在之前就以前為小兄弟申請了一個封地,這個封地比鄭莊公的還要大好幾倍,可是鄭莊公並沒有對此表現出任何的不滿意,後來他的小兄弟有意招兵買馬篡奪皇位,鄭莊公仍然表現得滿不在乎,實則已經早有準備,最後將自己的弟弟一舉拿下。


司徒看法

所有成功的人並不是生來就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會經歷人生中應該經歷的一些挫折,但是隻有面對挫折時候毫不放棄,忍常人所不能忍,那就是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