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怂人”?

我就是我哈哈哈哈哈哈


怂人不是老实人,欺负怂人,他不仅赔钱陪笑脸,还深怕自己样子凶激怒对方。欺负老实人,可能跪下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想要一个人怂不难,想要一群人乃至整个政权都怂,历史上就少见了。令人悲愤的是,国民党政府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怂的团队。

1926年9月3日,英国军舰炮轰重庆万县闹市区,造成居民死亡604人,伤398人,被毁民房千余间,财产损失约2000万元。一国军队,公然用打炮轰击另一国平民,放在现在,我们叫做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按理说,刚刚掌握长江流域政权的国民党,应该强烈谴责甚至还击吧?

可是,并没有。

9月18日,重庆举行有十几万人参加的抗英示威游行。9月23日,四川军阀杨森释放了被俘虏的英国军舰“万通”、“万县”两轮,并压制人民的反英示威。

紧接着,英国人变本加厉在1927年1月,先后两次冲入汉口和九江的国民革命演讲现场,疯狂屠杀革命群众。

1927年2月19日和20日分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交还中国。

为什么发生在重庆、汉口和九江三地的三次事件有不同结果?

原因其实很简单,汉口和九江的外交活动和群众运动,有大量共产党组织和参与。而重庆方面是狡兔三窟的杨森,当时臣服于吴佩孚,依赖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不敢有丝毫反抗,反而疯狂镇压革命群众。

汉口九江英租界刚刚收回,国民政府的新首都南京,又遭到了英美帝国主义的炮击。1927年3月24日,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当时,停泊在江面的英舰“良美拉尔特”号、美驱逐舰“诺亚343”号、“泼利司登344”号向南京城内进行猛烈炮击,时间长达一小时之久,酿成炸死炸伤中国军民2000多人,毁坏房屋无数,史称“南京惨案”或“三·二四”惨案。

当时,南京城中权力最大的人,毫无疑问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蒋介石对英美舰队的炮击的反应,远远超过了正常人能够想象的状态——面对炮击平民的英美舰队,蒋介石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道歉!

你能想象出小布什听说本拉登袭击五角大楼和世贸大厦后第一时间向对方道歉的场景吗?蒋介石不仅想得出,还做得出。英美两国顿时惊呆了!这孩子真好欺负,以后一定常来收保护费!

以三二四惨案为契机,蒋介石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怂包状态,赢得了列强们的一致赞许。为了让列强们更加满意,蒋介石发动了镇压革命群众的“四一二政变”,距离三二四惨案,才两个星期多一点。

很多人对三二四惨案不熟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南京历史上的惨案太多,别人一提到南京惨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死难者高达30万的南京五周大屠杀,对这个伤亡2000人,损害程度与911事件相当的三二四惨案,很多人选择忽略。

英美打了老蒋,老蒋舔着脸道歉。日本觉得,自己也必须做点什么,否则会被列强们瞧不起。于是,蒋介石带着国民革命军四个集团军80万兵力北上与张作霖开干时,日本毫不犹豫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

1928年5月1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济南,两天后,日本第六师团在5000人在济南主动与北伐军开战,中国军队7000余人遵照不抵抗命令缴械。北伐军负责与日军交涉的蔡公时、张麟书、张鸿渐、王炳潭被日军俘虏后遭遇了割耳朵、割鼻子,打断腿等酷刑,最终惨遭杀害。

(邀请日军进入济南的山东军阀张宗昌)

蒋介石害怕得罪日本,赶快带着把兄弟黄郛还有罗家伦、赵世暄、崔士杰、王正廷等人与日军谈判。没想到,日军避而不见,反而继续在济南城大开杀戒。蒋介石乘乱逃出济南城,还写信给第六师团师团长:

“福田师团长惠鉴:自本月3日之不幸事件发生,本总司令以和平为重,严令所属撤离贵军所占区域。现在我各军已一律离济,继续北伐,仅于城内留相当部队,借维秩序。本总司令亦于本日出发,用特通知贵师团长查照,并盼严令贵军立即停止2日以来一切特殊行动,俾得维持两国固有之睦谊,不胜企盼之至。专布顺颂公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事前。”

蒋介石很明显如意算盘打错了,日本和英美不一样,他想要的更多!看到蒋介石的”道歉信“,福田发出了”最后通牒“:抗日队伍立即缴械,抗日军官必须严惩,南京政府不许抗日,胶济铁路属于日本等等等等六项条件。(济南惨案中的第六师团,9年后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蒋介石一咬牙一跺脚,答应他!山东不要了,继续到北平打张作霖!

北伐军离开山东,日军在济南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屠杀——见到男人就开枪打死,见到女人就割掉双乳,5月11日仅仅一天时间,死难者就高达17000多人。

1928年5月的济南惨案,直接成了三年后九一八事变的重大诱因。因为,蒋政府”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品性,实在太适合交保护费了。

沈阳九一八事变、上海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日本军队已经把刺刀挺在了胸膛前,蒋介石和他带领的国军,始终保持了怂到姥姥家的状态,不仅如此,还继续归还30多年前的庚子赔款,别人打自己,还生怕对方子弹不够用啊!

这一切,在1949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120万大军准备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可是,偏偏就有一个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长眼,在长江上游来游去,解放军大喇叭喊”快离开这里,避免误伤。“紫石英号居然毫无反应,第10兵团的特种兵纵队炮兵第3团毫不犹豫,架起榴弹炮轰轰轰,紫石英号顿时一片火海,17人阵亡,20人重伤。

随后,英国军舰伴侣号、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前来助战,被也被解放军打得落荒而逃。

事后,英国甚至连外交抗议都没有一下,反而在1950年1月第一时间承认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列强喜欢在中国门口闹事,多半是欠揍了,打一顿就老实了。后来的美帝,也是一样,还记得彭老总那句庄严宣布吗?

从此,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壮哉!新中国!

壮哉!解放军!


历史知事


中国历史上最怂的人物是张学良,手握数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战争面前却一怂再怂!

张学良因为发动了一次爱国的西安事变,就推崇为近代爱国将领,给予了他过多的赞誉。然实际上,张学良却存在不少误国误民之举的,可以说是功不抵过的。而且,张学良在危难面前,更是充分的体现了,何为“怂人”!

1、中东路事变;

这次事变的知名度虽不如之后的九一八事变,然而正是张学良在中东路事变的“怂”样,给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胆量。

1929年,在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氛围影响下,加上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以为苏联内部空虚,便产生了东北军能击败苏军的错觉。于是,张学良便“硬”起来了,决定以武力手段,强行收回当时被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管理权。

但是,人家苏联可是战斗民族,又怎么会怕张学良的东北军呢?于是,双方经过两个月的对峙后,终于在1929年9月爆发战争。结果,兵力占优,并且在主场作战的东北军,在挨了苏军一个多月的暴打后,就被击溃了。最后,张学良只好认怂了,跑去找苏联和谈,签订了《伯力协定》。

与此同时,全程旁观的日本也通过中东路事变,看出了张学良军事指挥水平和政治素养的孱弱,领略到东北军不堪的战力。于是,在事变后,石原莞尔便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狂妄的宣称:“对付张学良,都不需要用到真剑,只需用竹刀挥舞下,就能把他击退了”。

2、九一八事变;

而事实上,张学良之后的表现,确实不出石原莞尔所料。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又怂了一把,直接把整个东北都给丢没了!

要知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当时的东北军在东北尚近二十万大军,仅驻扎在奉天省内的兵力就有九万之多。并且,东北军还装备一水的先进装备。而反观日军方面,当时能调动的正规军总共也才1.5万人,即便加上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撑死也不超过3万人。结果,就因为张学良认怂的不抵抗命令,让日军一举侵占了富饶的东北。

过去,我们的书本上,对于“九一八事变”这个耻辱,普遍认为是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才将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

然而,蒋介石从头到尾都没给张学良下过这样的命令。虽然,在事变之前,一直忙于内战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对日外交上确实很消极,但所谓的“不抵抗政策”是不存在的。

再说,东北可是张学良的大本营,是他爹老帅张作霖苦心经营二十余载的家底;而且,张学良与日本人还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因此,哪怕他真的接到老蒋这样的命令,他也完全没必要服从,更不应该执行!

可结果是,面对日本的进攻,张学良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连下达作战指令的胆量都没有。他在九一八事变的表现,“怂”出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老爹张作霖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呢?



这些历史要读


第一怂人当然是918前后给张学良下不抵抗命令的蒋蚣蚣了。

本来不抵抗源泉正是蒋蚣蚣本人,但是一些五纵拼命哀嚎哭诉,企图抹黑张学良,但他们还没洗白完蒋,棺材又被泼红油漆。五纵还来不及反思,当年918前后给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甚至整个局部抗战时期蒋给其他人不抵抗的电报命令又全被对岸公开,真可谓自打自脸。现在大家看看这些电报。来,大家好好收藏!!

1、济南惨案后蒋向日方福田彦助求饶:

“自本月三日之不幸事件发生,本以和平为重,严令所属撤离贵军所强占设防地域。现在各军已先后离济,仅留相当部队借维秩序。本亦于本日出发,用特通知贵师团长查照,并盼贵军借固两国固有之睦谊,而惟东亚和平之大局。不胜盼切之至。”

2、918事变第二天蒋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

“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闭(避)之。近情盼时刻电告。”

3、918事变第三天蒋向所有部下通知,消灭请愿抗战活动:

“沈阳日军与我冲突,我正严重交涉中。各地方切不可有激烈及报复暴举。免人更有所藉口,使外交益陷困难。应力持镇静,严守秩序,请兄负责维持为要。”

4、还是918事变第三天,蒋要求张学良撤到长城以南的塘沽:

“瀛眷及尊府家属想均已安全离沈。遥深系念。请代慰问。再青岛海军,鄙意可迅予集合塘沽。因在青或恐与日舰发生万一意外,集合塘沽,则在各国军舰监视之下,较为安全。请即酌行。”

5、蒋通知驻防烟台的刘珍年,如果遇到日本进攻,先划出一地逃跑:

“日军侵鲁,已提出国际联盟。此时我国应上下一致,严守纪律,确定步骤,勿为日人借口。勿作轨外行动,以待国际之公理与国内之团结,须为有计划之举动。如果其海军登岸,则我方划出一地,严阵固守,以待命令,此时须忍耐坚定,静镇谨守之。

6、1931年10月7日,蒋要求叶楚伧帮助日舰买菜运货上船:

“日海军又来镇江,增加一艘。请注意,如其水兵上岸买菜等事,最好分与其交涉,由当地警局为其代买送船,以免纠纷。”

7、1933年4月6日,蒋告知:如再有侈言抗日、不知廉耻者,立斩无赦,希各懔遵。

8、蒋命令何应钦放弃北平准备交给日寇:

“北平附近之部队应即全部星夜徒步撤离,仍须防止借口挑衅,力避冲突。”

9、蒋因日方要求向张学良告知准备把于学忠撤职,张学良不肯,但蒋最终逼于撤职











铁面魔神谈论史


说到历史上的怂人,汪精卫才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我们都知道本来汪精卫在国民党内部,是有一个大好前途的。他的资历也比蒋介石高很多,汪精卫在被孙中山重用的时候,蒋介石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弟。

可是,随着时日的推移,蒋介石借着黄埔军校的势力,反倒逆袭甚至是盖过了汪精卫。

孙中山去世之后,蒋介石和汪精卫两个人开始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后来我们都知道汪精卫大权旁落,蒋介石成了国民党的最高掌舵人。

为何汪精卫在握着如此好牌的情况下,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沦为了别人的小弟呀。

原因就是他这个人太怂了,嘴上说说话,演演讲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但动起真刀真枪来他就害怕了。

可能是和他刺杀溥仪的父亲被捕有关,正是那一次死里逃生之后,他就不是之前的热血青年汪精卫了,而是怂货汪精卫。

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更是怂包的要命。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他是怕的要死,为什么在抗日的时候,他会成为了汉奸,建立了为日本效力的汪伪政府。

正是因为他的怂,在他看来中国当时的情况下,肯定是打不过坚船利炮的小日本鬼子的。

所以,他一直都是主张中国人民投降的。

但是,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民都是有气节,有骨气的,若是都像汪精卫这样怂,我们早就亡国灭种了。

不过大部分中国人民抵抗日军的行为,依旧唤不醒汪精卫卖国求荣的嘴脸。他还是拿自己的热脸贴日本人的冷屁股。很甘愿当日本人的走狗和汉奸,为了结好日本人,汪精卫依仗着自己仅有的那一点名气和地位,开始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卖国条约。

他的这一行为,当然遭受到了举国人民的反抗了。

为此,暗杀大王王亚樵还派人去暗杀汪精卫。在一次会议召开的时候,汪精卫被子弹打中了。

但是,这一次汪精卫并没有因为受伤而殒命,但是,由于子弹打到了他的要害部位,并没有取出来。

他一直遭受着子弹的折磨,但是,这依旧不妨碍他当卖国贼。

我们都知道当汉奸和卖国贼是没有好下场的,汪精卫还是因为旧伤复发死在了日本,很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看到中国人民的胜利。

不得不说汪精卫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怂的一个人,因为怂他开始勾结日本人,当日本人的汉奸,正是因为如此,他也落得了一个汉奸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所以说汪精卫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怂人。


不才讲史


历史上的“怂人”当数韩复榘。抗战伊始,韩复矩身为山东省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手握5师1旅,拥兵10万,却在日军的进攻面前,保存实力,不履行守土之责,不战自退,致使济南丢失,日军侵占山东。

韩复矩(1890年– 1938年1月24日),河北省霸县人。早年投身冯玉祥西北军,一路征战,官至师长。在中原大战中倒戈,投靠了蒋介石。客观地讲,韩复榘也不是不能打、不勇敢,不然他怎么能在西北军中一路上升,最后还能成为山东的军阀。但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面前,他贪生怕死,失地丧权,这在当时抗战初期,性质恶劣,影响是很坏的。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开封主持召开国民党军官会议,会上,蒋介石讲到:我们全国抗战,将士同心,誓与日军血战到底。但我们有的高级将领放弃山东黄河天险的阵地,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大城市,使日寇顺利地进入山东,影响巨大,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有人负担!” 韩复榘不服,当场站起来问到:山东丢失,我负责任,那南京丢失,谁负责任呢?

会后,韩复榘即被逮捕。随后,国民政府组成最高军事法庭,以鹿钟麟为庭长,何应钦、何成溶为审判官,对韩复榘进行会审,列出他十大罪状:一、违抗命令,擅自撤退;二、按兵不动,拥兵自保;三、勾结日寇,阴谋独立;四、收缴民枪;五、纵兵殃民;六、派销鸦片;七、破坏司法独立;八、擅征和截留国家税款,破坏税制;九、侵吞国防经费;十、扰乱金融。

1938年1月,韩复榘,在武汉被处决,这是抗战以来第一个被军法处死的军衔、军阶最高的国民党军将领。


zj史海拾贝


怂其实是一种拖延的表现。

比如晋朝的权臣杨骏。

杨骏有个网红女儿叫杨芷。

杨芷嫁给了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所以他是国丈爷,又称外戚。

晋武帝去世后,新皇帝晋惠帝登基,杨骏又成了托孤大臣。

当然,这其中他利用女儿是皇宫内线的关系,搞了很多小动作。

所以,他也是一位资深的政治斗争者,深谱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时刻警惕着政治对手的出招。

比如,他注意贾南风很久了。

贾南风,性别女,外貌丑,真的丑,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丑的皇后。

贾南风嫁的是晋二代晋惠帝。

这位晋惠帝是个呆子,著名的“没饭吃,你们咋不吃肉呢”的言论就是他的原创。放到现在,晋惠帝就是一专家,专门帮助解决各种社会疑难杂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权的人如果是个傻子,那旁边的人就会斗得格外来劲。

比如,贾南风觉得既然自己的老公是皇帝,那外戚党的党首就应该是她,太后跟太后家的人应该退居二线。

杨骏不想退,还想再干五百年。

利益一冲突,媳妇党就开始大战婆婆党。

在这场较量中,杨骏原本有一百次机会KO贾南风。

贾南风还是太子妃的时候,杨骏就有一次机会。

说起来,也是贾南风的风格太粗暴,看到老公跟别的嫔妃嘿嘿嘿,然后还怀上了孕。贾南风一生气,唤醒原力,掷出制导武器手戟,将人家打到流产。

据说还不止干了一次。可谓计生小能手。

晋武帝很生气,准备把她送到小黑屋关起来。

杨骏跑出来说情,说算了算了,都是家里的事,不宜外扬。

杨骏为什么要替他不看好的贾南风说情?

归根到底还是拖延症。

打倒了贾南风,还得负责给太子另外找一个。

另外找的一个会不会更难搞呢?至少这个“美女”长得很保险啊。

拖延症的一大症状,就是会寻找一大堆改变未必更佳的理由来拒绝改变。

明知道这个公司不好,但想想新的公司可能都这样,就先混混吧,一混就是十来年,等突然想起要换时,已经成黄花菜了。

明知道这个恋人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想想还是算了,新的恋人也未必处处如意。等实在忍无可忍要说分手搞斗争时,却已经老得只能去广场跟人斗舞了。

贾南风逃过了第一劫。

杨骏的第二次拖延症发作,让贾南风引进了司马玮。

司马玮是晋惠公的弟弟,换句话说,他是贾南风的小叔子。

这个时候,贾南风已经跟杨骏感情破裂,正式开撕了。

为了提高胜算,贾南风决定把坐镇荆州的司马玮引进到洛阳。

换句话说,她要联合宗室对付杨骏。

这是致命的威胁。

老杨头却放任司马玮来到了洛阳,什么也没干。

原因还是拖延症。

要是对宗室太过强硬,会不会引起反弹?算了算了,还是不要惹麻烦。

对行动产生的后果产生厌恶,从而选择无作为,这也是拖延症的典型表现。

因为害怕失业,所以不愿意辞去工作。

因为怕成为单身狗,所以宁愿跟人渣在一起。

将就,就是一种拖延!

可是,不行动后果也很严重啊,司马玮来洛阳就是要对付杨骏,为什么杨骏还是选择让对方进入洛阳呢?

这是因为我们常常会忽略长久的麻烦,而不愿惹上眼前的麻烦。

让司马玮进京,威胁是以后的,不让他进京,可能明天就会有人抗议。

杨骏还自我安慰的找了一个理由:与其让司马玮在外面闹事,不如叫进京来监视着。

拖延症患者的表现之一,就是特别会自我安慰,总感觉自己萌萌哒。

司马玮进入洛阳,局势发生变化。因为二线外戚加二线宗族大于一线外戚。

贾南风可是行动派,一占上风,说出手就出手,派兵马杀向了杨骏家。

杨骏收到消息,在家里搞了一个座谈会,研讨当前情况下如何处置。

这还商量什么?都挽起袖子了,那就打呗。

一位马仔给杨骏提了一个建议。

我们放火把皇宫的云龙门烧了,搞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联合太子的兵马,入宫干掉贾南风。

杨骏愣了愣,然后说了一句特别白痴的话:云龙门是魏明帝修的形象工程,花老钱了,把它烧了,太可惜。

都火烧屁股了,你还管什么形象工程?何况还是前朝的形象工程。

项羽把阿房宫洗脚城都烧了你知道不?

董卓把洛阳烧了你知道不?

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了你知道不?

其实还是拖延症在作怪。

我们希望平稳安定地解决问题,而害怕剧烈直接的冲突。当冲突不可避免来临时,我们还会选择视而不见。是为驼鸟策略。

杨骏话一说,与会人员惊呆了。

我们特么在跟一个文物保护工作者玩政治游戏啊。你干脆把自己上交给国家得了。

侍中傅祗马上起立。

我到宫里看看什么情况。

大家全体起立。

同去同去!

还有一位坐着不动。

这位是与会人员尚书武茂。

武茂先生同样是一个拖延症患者,他不想起立,因为起立就代表着要换边站。

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坐的这条船要沉了,自己的一段关系糟透了,自己这个职位十分尴尬了,可就是不愿意改变,抱着侥幸心理能拖就拖,能混就混。

万一这条船又补好了呢?

万一这个渣男改过自新了呢?

万一公司又发生变化了呢?

拖延症跟选择困难症很类似,但前者更糟糕,选择困难症是不知道选什么,而拖延症是明明知道自己抓了一盘屎,还不想扔掉。

还好傅祗比较厚道,吼了一句:你丫的是不是给皇帝打工的?现在这么乱,你不去宫里看看,坐在这里干什么?

武茂这才吓出一声冷汗,连忙爬了起来。(茂乃惊起)

这个选择很及时。刚走,贾南风的部队就杀到了杨府。

杨骏不好意思烧云龙门,可贾南风大妈下手就狠多了,放把火先把杨府点着了,然后爬着梯子翻着墙进来。

最终,杨骏被捅死在马厩。

可想而知,杨骏临死之前是想去马厩牵匹马跑路的,可你要跑早跑啊,等人家都杀上门了,才知道牵马,还能往哪跑?

顺便说一下,杨骏的宅子其实也是古董咧,它的前主人是曹魏一个很有名的大臣:曹爽。

曹爽的父亲叫曹真,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关系相当于养子。

曹操最厉害的特种部队龙虎豹,不是,没有龙,只有虎豹,虎豹骑就是曹真率领的。

所以,曹爽也是老曹家很近的一支。

曹操的孙子,曹魏的第二任皇帝曹叡死时,选了两位托孤大臣。一位就是曹爽。另一位是三国老狐狸司马懿。

了解三国的都知道,这两位后来为了争权掐了起来。

曹爽先生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碰上了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司马懿属于官N代,他的父亲司马防当过京城的市长,生了八个葫芦娃。

每个娃的字都有一个达字,所以这个团队叫司马八达。而司马懿就是八个马达里面的电动小马达。

司马懿有很多绝活,比如能活。周瑜,诸葛亮这些比他聪明的,司马懿都没有打败过,不过没关系,他们都活得没有司马懿久。

司马懿还特别能演。

当年诸葛亮送他原味女款丁字裤,司马懿一点也不生气,还拍了买家秀发到朋友圈,活活气死了八心八箭的淘宝店主诸葛亮。

曹操也上过他的当,当年曹操想请他出来工作,司马懿装病。

曹操一看,跟我玩这招,我派人去戳他两下,结果司马懿坚持就地卧倒不动摇(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当然啦,司马懿也忽悠过曹爽,动不动就流口水,说胡话,打摆子。

除了能活能演,司马懿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他是典型的反拖延症者。

他不动的时候,是一个病夫,是个瘫子。一旦动起来,就完全停不下来,完美诠释了静若偏瘫,动若癫狂这八字真经。

当年,还是诸葛亮跟司马懿斗的时候,有一个叫孟达的哥们因为在曹魏阵营过得不嗨森,所以想投靠到蜀汉阵营。

诸葛亮先生当然表示欢迎,还很不厚道的泄露消息,逼得孟达下了决心反叛。

然后,诸葛亮提醒孟达:要小心司马懿来打你。

孟达答:我这里离洛阳一千二百里呢,司马懿要打报告去洛阳,等上面的报告批了,他再来,起码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司马懿八天就到了。

司马懿根本就没有打报告。

对于一个拖延症来说,这是不可想像的。因为行动要克服很多困难。拖延则很简单,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所以拖延往往会马上在感官上给人奖赏。

到了孟达的宛城,司马懿连气都没喘,马上下令攻击,用了十八天拿下宛城。

这也是拖延症不可想像的。因为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啊,自己的兵马累不累?孟达的城守备情况怎么样?孟达可不可以说服过来?可不可以围而不攻等等等等。

从起点到终点,往往会有许多岔道,很多人不是倒在主干道上,也不是倒在岔道上,而是倒在岔道口。因为他们根本连选择都没有做出来。

司马懿是其中的高手,他一眼看穿了宛城粮多,自己粮少,只益急攻,所以舍弃了所有的岔道,选择最粗暴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Just do it。

在这一点上,司马懿甚至比他的老板曹操还要更进一步。

那一年司马懿跟随曹操去打张鲁,说咱们得到汉中后不要停,直接杀到益州,把刘备直接撸下来算了。

曹操来了一句:咱做人要厚道,不要得陇望蜀嘛。

结果错失良机,让刘备诸葛亮们喘过气,反把曹操收拾了一下。

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实在是曹爽人生的一大不幸。

司马懿是三国的第一行动派,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第一快枪手。

而曹爽是一位拖延症患者。

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

这边香刚点上,那边一直在特护病房说要挂的司马懿突然活过来了,而且是满血满蓝,关上城门,宣布曹爽下岗了。

这就是三国末最著名的线下活动:“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还一夜召集了数千粉丝参与活动,在没有朋友圈的三国,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这个时候,有个家伙拿着一个假文件骗开了城门,一溜烟跑到了曹爽的身边。

这个人叫桓范,是曹爽的智囊。

桓范给曹爽出了一个主意。

咱们赶紧带着皇帝去许昌,然后征调天下兵马来勤王!

这是曹操以前玩过的,是前辈用实践证明出来的一条金光大道。

可是,曹爽的拖延症犯了。

要到许昌啊,还要征调天下兵马?好麻烦啊。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办法?

其实,拖延症说到底,就是一个懒字。

曹爽不去许昌,他选择动静最少的应对:跟司马懿谈判。

有时候,正确的决定往往是最难下的决定,最容易下的决定往往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轻松的东西都不会无缘无故的轻松,艰难的时刻在未来总会有一个说法。

这就是送死嘛,自诸葛亮死后,这天下口活最好的就是司马懿了。

两句话,司马懿就把曹爽说跪了。

司马懿的话综合起来,大家都听过: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曹爽把刀丢到地上。

算了算了,司马懿就是想抢我的权罢了,那就给他,我回家还当富豪。

这特么太天真了,只能说,三国的争斗耗尽了天地的灵气,上天没有精力给司马懿安排一个合格的对手了。

桓范当场气晕过去,大骂:你爹那么牛逼的人,怎么生出了你这么一头猪。

曹爽投降后回了家,然后被软禁了起来。

有一天,曹爽实在闷得慌,拿把弹弓出来,准备打自己家玻璃。还没拉呢。上面一声断喝:

老曹,向右转,齐步走!(故大将军东南行!)

往东南走,说不定就是后来杨骏被射死的马厩。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

一间房子,两任主人都是拖延症患者,巧合吗?不是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患有这个症状的人占绝大多数。

欢迎大家点左上角的头像,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一起打开脑洞看历史。


脑洞历史观


说到历史上有哪些“怂人”?这个“怂人”还真不好定位,有些人“怂”是为了保全实力,有些人“怂”则完全是害怕。笔者记得二战时德国投降的德军元帅保卢斯就是个“怂人”。


德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投降的元帅

保卢斯原先是一级上将,二战时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在二战初期,虽然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参谋人员,但是名气不大。一直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前,保卢斯才被人推到前台。他在赖歇瑙元帅的推荐下担任第六集团军指挥官,随后被希特勒委以重任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8月23日,保卢斯和他的第六集团军抵达了斯大林格勒北边的伏尔加河边。此时的第六集团军是德军整个南线最精锐的部队,第六集团军编制下辖4军级单位,其中包括精锐的14装甲军,师级单位共计15个。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后,第六集团军在就陷入到激烈的巷战当中。由于战争打得非常激烈,保卢斯时刻按照希特勒的指示进行调兵遣将,并没有结合当时的战地情况进行有效的部署,使得第六集团军陷于了苏军的包围圈当中。


后来名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建议第六集团军选择突围,但这建议并没有得到希特勒和保卢斯的执行,这就导致了第六集团军被苏军重重包围。当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斯大林颁布了227号令,让斯大林格勒的军民死守到底,绝不退缩,这就使得第六集团军在突击进攻上损失惨重。

苏军为了全歼第六集团军,总共在斯大林格勒投入兵力达到94个师级单位的军事力量。到了后来第六集团军想要突围也已经不是太现实了。进入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尾声,保卢斯想到自己有很大的可能会被苏军大炮轰死或者被子弹打死,这个时候他开始“怂”了,他请示希特勒投降的事宜,但希特勒拒绝了他要投降的要求,并把他晋升为元帅。

为何战事不利,希特勒还要晋升保卢斯为元帅呢?原来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投降过的,希特勒是在暗示保卢斯你只能战死或者自杀。随后保卢斯一“怂”到底,他既拒绝自杀也拒绝战死,而是选择了率部投降了苏军。

保卢斯选择的投降代价是非常大的,陷入苏军包围圈的德军兵力就有30多万人。直接不抵抗,彻底的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更是给德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保卢斯选择投降后,他作为德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元帅身份投降的人,当时很多人指责他太“怂”了,竟然在敌对阵营苟且偷生,而不是选择拯救30多万装备精良的军队。


瀚海说史


历史上最怂的人,估计"最怂"这个名号非左梦庚莫属,大家知道他怂到什么地步么?他手里有八十万大军却因为贪生怕死居然向一万清军投降!没有开始打就先投降了,你们说,这样的人怂不怂?

和那些敢于为国献身的人相比,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噩梦!怪不得最后会导致国家灭亡!遗臭万年。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这么怂这么贪生怕死的人怎么会掌控八十万大军呢?其实这都在于他的父亲啊!他的父亲就是左良玉他们父子两个在武昌当官的时候,曾被封为"平贼将军",因为在明朝后期皇帝的无能,治理不当,失去了民心,在最后一位皇帝明崇祯登上大位的时候,虽然他非常的有能力,有着想要改变明朝现状的伟大志向!


但是,不论他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在他在位时期各地农民接连不断的起义!于是才有了"平贼将军",用来镇压那些农民军的起义防止暴乱,但是,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工,由于他的队伍不断的扩大,所以渐渐的有了想自立为王的野心。后来李闯王攻打崇祯帝的时候,崇祯帝几乎以请求的语气让他出兵,他都没有出战。再后来在武昌起义,带领重兵南下!但是没有过多久,因身得重病死在了征战过程中,在他死后,他的部下把他的儿子左梦庚推上了将军之位!就这样,他掌握了八十万大军!左梦庚掌握军队后,便按照父亲的遗愿继续大兵南下!这也给清军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清军攻打南部时!因为已经被左良玉和左梦庚两人带兵打过了,所以打起来特别轻松!一路南下没一丁点的阻拦!这也算是变相的帮了清军的大忙!

在清军攻打到左梦庚的时候,左梦庚一点也没有犹豫就直接投降!可是清军怎么也想不通对面八十万大军却向自己投降,就一直怀疑左梦庚时给自己设下了圈套,等着自己往里钻呢!出乎意料的是左梦庚直接交出军权,还把一直反对投降的忠臣袁继咸关在军中软禁!这才获得了清朝的信任!认为他是真正的投降。左梦庚的突然投降!更是让清军如虎添翼!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彻底成就了清军,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用户哈哈哈大王


比起煌煌青史上,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英雄们,那些形形色色的“怂人”,更常叫后世读史者,多了五味杂陈。尤其是下面几位不同年代的“怂人”,更是那些特殊的历史年代,无比醒目的注脚。

一、“怂宰相”汤思退

拜秦桧之流的“高人气”所赐,“南宋多奸相”的名号一直响亮。但秦桧死后“接班”的汤思退,却更是生动证明:南宋何止有“奸相”,更有“怂相”。

其实,乍一看去,这位汤思退大人还真是个好官,此人不但一身文采风流,公认南宋诗词创作的代表人物,为官也清正廉洁,丁点黑钱都不敢拿。这么一个“画风清奇”的人物,怎会入了秦桧法眼?就靠了他的怂,平日就擅察言观色,待人接物唯唯诺诺,秦桧眼皮底下十分乖,这才长期深受信任,终于在秦桧蹬腿咽气后,顺风顺水爬上宰相高位。这下该挺直腰板了吧?人家的风格,是更怂。

如果说待人接物“怂”,还是个性格问题,汤思退却把这“怂”风格,直接用到国家大事上。彼时南宋,经过秦桧之流卖力胡糟,已是“生理萧然”的惨状。身肩大任的汤思退,除了秀自己的廉洁外,基本啥事都不作为。南宋王朝的战备,也就接着断崖式下跌:在汤思退的“怂”治理下,南宋连打造兵器的工匠,都只剩了八百来人,各路部队缺衣少装备。待到完颜亮南侵时,疲废已久的宋军一度节节败退,“怂相”汤思退也在唾骂声里下课。

幸亏关键时刻,南宋还有虞允文刘錡等英雄挺身而出,北方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终于把凶残的金兵怼回去。可宋孝宗即位后,颠颠回任宰相位置的汤思退,“怂”风格依旧。在与金军的谈判里,干脆一跪到底,金国这边啥都还没答应,他就慌不迭的拆除边境军备,下令宋军放松警戒,还把二十多名主战大臣下了牢狱。如此大礼,金军当然笑纳,赶忙翻脸打了一把,毫无战备的南宋再次溃败,楚、濠、滁等州落了人家手里。

这表现,简直是把脸伸过去让人打。

如此怂表现,也终于叫南宋举国悲愤,七十多名太学生上书“去斩汤思退”,最终被流放的汤思退,也在惊惧中死去。可南宋的偏安不思进取,依然丝毫没改。毕竟,有跪久了的南宋,才会有怂习惯了的汤思退。

二、“怂钦差”张佩纶

晚清落后挨打,热血青年却从不缺,张佩纶就是知名的一个。这位官宦家庭出身的才子,李鸿章大人的乘龙快婿,少年时就以机敏著称,待到科举入仕,瞧见大清受洋人气,那更是气的眼通红,一张嘴就像个机关炮,谁官大就找谁开火。骂了一圈朝中重臣后,又被清政府量才使用,调到总理衙门搞外交,上了谈判桌又继续开火,指着英国公使巴夏礼的鼻子骂,扬言“难道还想再来一次战争吗?”十分涨国威。

单看这些事,这张佩纶哪里是怂人?分明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待到1882年,中法战云密布,长期“硬汉”形象的张佩纶又接到重任,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的事宜,雄赳赳来到福建。两年后,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拨率六艘军舰闯入福建马尾港,兴奋的张佩纶准备卷袖子大打一场时,他这才恍然发现,自己踩坑里了。

彼时的清政府,对中法战争这事,本身就意志不坚定,人家军舰堵在马尾港口上了,清政府还严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怒火中烧的福建水师将士,只能干看着法国舰队进入港口,且占据有利位置。可扛了这口大锅的张佩纶呢?眼看朝廷没态度,自己也就破罐破摔,竟连基本的战备都不做。

而待到1884年8月23日下午13时56分,当准备充足的法国舰队突然不宣而战,向福建水师发起袭击时,听到炮声的张佩纶,竟吓得当场晕倒,随后就被亲信急匆匆抬走。他这一跑路,原本就毫无准备的福建水师大乱,隆隆炮声里,各级高官纷纷逃命,只留下各舰中下级军官们浴血抗敌。半个小时的血战,成了中国近代史又一耻辱:福建水师521人阵亡,舰队全军覆没——在自己家门口,被人家团灭。

这刻骨铭心的耻辱里,平日里喊打喊杀,关键时刻怂到晕倒的张佩纶,又何尝不是彼时大清,无比生动的写照——打不过人家,真不止是装备问题。

三、“怂代表”陆征祥

如果说上面两位“怂人”,让人或愤怒或哭笑不得,那么下面这位民国“怂人”,或许更让人一声叹息:民国外交家陆征祥。

北洋时代的外交官里,陆征祥是出名的老资格,他在晚清时期就担任了驻俄大使。1901年中俄边界谈判时,他更是现场翻译,并以其详尽的笔墨,记录了晚清外交官杨儒在沙俄刀兵下悲愤抗争的一幕,且留下虐心感叹:““这些记录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最悲惨、最耻辱的时代。”

但陆征祥那时并不会想到,多年以后,命运会让他步前辈杨儒的后尘,继续以外交官的身份,亲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悲惨耻辱时刻”:日本逼签“二十一条”。

1915年,民国初建中国百废待兴,西方列强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却向中国伸出了贪婪的手:强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一旦接受,中国的经济军事命脉,就将完全操纵在人家手中。可不接受又能怎么样?欧美列强忙着一战,谁管你中国的事?北洋政府积贫积弱,真开战坚持不了几天,几乎无解难题。

关键时刻,陆征祥扛起了这口锅:担任谈判代表。面对日方的咄咄逼人,他的法宝就一个字:怂。每周三场谈判,每场开始时,陆征祥都会低声下气做二十分钟开场白,正式谈判开始后,他还会殷勤的给日本代表倒茶。每次唇枪舌战,他更是慢条斯理,每句话都极尽奉承之能事。就这么连哄带拖,每场谈判,日本费尽心思,却没几句话说到正题上,咄咄逼人的威胁,几番对话下来,活活就被带跑偏。

如此连拖带怂,也为北洋政府赢得了宝贵的斡旋时间,压力越来越大的日本,最终也做出让步。正式签字的“二十一条”,其实只剩下了十二条,其中最为凶恶的几项条款全数删除。作为亲历者,陆征祥尽力了。

但这番尽力,也成了陆征祥本人,一生难忘的耻辱。甚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已经移居比利时的陆征祥,也发出了扬眉吐气的感慨:“三十年来,我一直为此(《二十一条》)深深负疚……今天,我看到被日本践踏的祖国主权一一收回。”

而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夜时,远在比利时的陆征祥,生命已到最后尽头。他病故前的遗言,只有“中国”二字。这位有着特殊经历的老外交家,对国家强大的期盼,直到弥留之际还如此强烈。但相信,那个弱国无外交的时代,已不会再来,今日强大的中国,已如他所愿。

参考资料:《宋史》《清史稿》、王曾瑜,贾芳芳《陆游与汤思退、宋高宗》 、曹俊《袁世凯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杨雪舞《陆征祥签署二十一条以后》


历史风云录


“怂人”并非所指的就是那些非常的脓包之人,而是他们为了大局考虑而做出忍让。古语有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有时候怂一下也并不是不可以的,关键的时候都是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历史上有哪些“怂人”呢?

韩信

韩信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素有“兵仙”之称,帮助了刘邦打下了汉朝的江山,是汉朝的开国最大的功臣。可是就是这样风光无限的韩信背后也是有着让人心酸的故事。韩信从小便失去了父母,他是受到一位老妇人的施舍而生活。所以韩信自小就是孤苦伶仃的,韩信遭到周围的人的嘲笑,有一次一个恶霸当众的羞辱韩信,说他个子高大却是十分胆小。因为韩信常年身边带着一把佩剑,恶霸便让韩信用剑刺他不然就是从裤裆下面钻过去,韩信自知不敌众人便从恶霸的裤子钻过,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刘秀

刘邦这个人我们都应该了解,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市井的混混,他百般无赖,而且是一个比较“怂”的人,能忍别人又不能忍。而刘邦这一点的个性是在自己后代刘秀的身上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当更始帝因为猜忌而杀了刘秀的兄长刘演之后,刘秀并没有怒发冲冠,也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去了宛城向刘玄负荆请罪,他回去了之后并没有联系自己的昔日的部下,也没有为刘演的死而感到悲痛,所以他获得了刘玄的信任,才没有死掉。


郑庄公

郑庄公的母亲姜武在生他的时候难产,所以母亲并不是很喜欢他,母亲更加的偏爱自己的小儿子,郑庄公虽然心里十分的嫉妒,但是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后来郑庄公与自己的小兄弟之间因为皇位而发生的一些事情。郑庄公坐上皇帝之后,母亲姜武早在之前就以前为小兄弟申请了一个封地,这个封地比郑庄公的还要大好几倍,可是郑庄公并没有对此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意,后来他的小兄弟有意招兵买马篡夺皇位,郑庄公仍然表现得满不在乎,实则已经早有准备,最后将自己的弟弟一举拿下。


司徒看法

所有成功的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会经历人生中应该经历的一些挫折,但是只有面对挫折时候毫不放弃,忍常人所不能忍,那就是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