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從威遠縣城往黃荊溝鎮方向行進,到新劉家洞煤礦右側上山,順著小公路來到徐家路分岔口往左,便到了目的地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寺前有一塊青石鋪成的壩子,面積約一百平方米,壩子中立有兩根方形石柱,這是古時的“燈杆石”。燈杆石正面和背面都雕刻有對聯,但因年代久遠,字跡模糊難辨。燈杆石上部被雕成蓮花座,座上各雕一顆圓石球。每根燈杆石下部三分之一處都鑿有圓孔,是用來插燈杆的,舊時,每年陰曆正月十五,寺廟前便立起燈杆,點燃燈籠掛在燈杆上,一串串紅紅的燈光,在寒冷的夜裡給行人照亮回家的路。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再往上走,一段彎曲的小路連著幾十級長滿青苔的臺階,臺階右側石龕中,土地公、土地婆悄然靜候,默默聆聽信眾與遊人來去匆匆的腳步聲。沿臺階來到寺廟大門旁,只見左右兩邊各矗立著一尊石獅,雖年代久遠,風化得只剩大概輪廓,但仍可看出雕像刀法圓潤、造型古樸,透出威武之風。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抬頭望,一排高高的硃紅院牆肅然而立。院牆最上面是山牆,山牆上是飛簷翹角的屋脊,屋脊左右兩邊雕著蜿蜒盤踞的龍,它們盡職盡責地護衛著殿中的“佛寶”。兩道厚重的黑漆木門悄然打開,迎送著四面八方朝拜的賓客。大門上方是金色繁體大字“真覺寺”,熠熠生輝;再上是三個上圓下方的龕孔,上面還有一扇形方格,正中懸掛一個大大的金色“佛”字。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關於真覺寺建立年代,至今仍爭議不斷,有說唐代,有說漢朝。據《威遠縣誌》記載,此乃唐代文物。真覺寺因何而建?傳說有一僧人自天竺雲遊至資威交界白雲山,突然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忽見山腳有一巖洞,遂入洞避雨。僧人自洞中向外眺望,洞口之外“群山環拱,如蓮花聚”,僧人讚歎不已。片刻雨停,彩虹飛渡,山清水秀,氤氳之氣嫋嫋升騰,祥光普照,僧人頓悟“花開見佛悟無生”,於是募修真覺寺以參佛修道,後成高僧。光陰冉冉,後來真覺寺遭遇戰火兵亂,雄姿不再,勝景無存,讓人扼腕嘆息。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雍正年間,峨眉悉心禪院如卉上人見古剎勝景被毀,心急如焚,便化善緣準備重修。據資料載,“道光年間,廊廟垂新,因而傾圯。過斯地者類無不慨然喟然。悵斯廟之銷沉,不忍與洛陽銅駝咸陽石鼓同……”光緒三十三年,住持月空法師“目擊心傷”,遂與徒濟樂、濟惠等徒弟,將寺廟地基移上一層,後經眾師徒殫精竭慮,方使“真覺寺”慢慢恢復,香火日隆。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從大殿中出,信步穿林,漫步長滿青苔的石階來到後山。後山左邊石壁凹處,豎刻著蒼勁古樸的“插花微笑”四個大字。字旁是一尊站立佛,雙耳垂肩,一手放於胸前,一手微舉過肩,拇指中指交合,手心向前,體態雍容豐腴。這佛的兩邊,還有兩位護法使者,一人雙手抱拳,一人雙手合十,默默肅立左右。在這三尊佛像的右旁,還有一尊佛坐於蓮臺,赤足踏蓮,一手放在曲膝處,一手支在蓮臺上,身披飛天服飾,衣袂飄飄,身旁奇花異草相伴,幾朵祥雲悠然飄過,真是栩栩如生、神采飛揚。此乃不可多得的石刻精品。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我的中國行(八十一)丨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真覺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