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而來 興盡而返”的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我特別喜歡的一位東晉名士,是一位性情灑脫、靠才華吃飯的富家子弟。

他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才華橫溢,傳承了王羲之的書法精髓。他性格高傲,不修邊幅,做事不拘小節。魏晉時期,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當時的文人不受世俗羈絆,離經叛道,張揚個性,縱情山水成為他們追求的主流生活方式。

王徽之是當時名士意識形態下的典型人物之一,在《世說新語》裡記錄了很多關於他的小故事。

“乘興而來 興盡而返”的王徽之 | 一個被寵壞的東晉名士風流

有一年冬天,雪下了一整夜,王徽之醒來打開窗戶,看到外面皚皚的白雪晶瑩剔透,光芒萬丈,非常美。他命僕人為他斟上一杯酒,一邊品酒一邊欣賞美景。突然間他想起在剡縣的朋友戴逵,便即刻起身帶著僕人坐船前往。曲曲折折彎彎繞繞,整整走了100多公里路來到剡縣,到了戴逵家門口時,他一看天色已黑,美景已不在,站了一會,他便轉身要回去。旁邊的僕人不解問他為何?他說:“我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為何一定要見到戴逵。”

“乘興而來 興盡而返”的王徽之 | 一個被寵壞的東晉名士風流

元 張渥 雪夜訪戴圖


他特別喜歡竹,有一次經過吳中,看見一家士大夫家院子裡種了很多竹子,便前去拜訪。主人家知道王徽之要來訪,立刻打掃房舍院子,準備了宴席等待他的來訪。而王徽之大搖大擺進了院子,一邊吹嘯詠一邊欣賞院中的竹子,欣賞完了便大搖大擺準備出門離去。被主人攔住才留下來,最後與主人相談甚歡飲酒而去。

有一次坐船進京時,在碼頭遇到了擅於吹笛的恆子野,便派人去邀請:“久仰先生大名,能否為我演奏一曲?”恆子野也早就聽聞王徽之的大名,便前去演奏了三首曲子就離開了,兩個人之間一句對話都沒有。

王徽之不僅在生活上隨心所欲,在工作上也是放飛自我,尤其是他不喜歡的工作,他把大小事情都交給下屬,自己卻一概不聞不問,還任性地頂撞上司。

他曾經在將軍桓衝手下擔任騎曹參軍,負責管理馬匹。有一次,桓衝問他:“王參軍,你屬於什麼部門。”他說:“不知道,總是見人將馬牽出來又牽進去,可能是馬曹吧。”又問他:“有多少匹馬?”他回答道:“不知道。”再問:“有多少病馬死去的?”答道:“活馬都不知道有多少,又怎麼能知道死馬有多少。”想象一下他在當代的職場擺出這種態度,老闆估計都被他氣死好多回了。好在他的上司都很欣賞他的才華而包容他。

王徽之有一次去雍州拜訪刺史郗恢,到了那裡,發現地上的毛毯很漂亮,便命僕人捲起來帶走,郗恢看到地上毛毯不見了,便問道:“地上的毛毯為何不見?"王回答:“被一個大力士扛走了。”郗恢便頓時什麼都明白了,也不生他的氣。

在我們現代人的眼裡,王徽之是不入世的,在當代也許就被認為是紈絝子弟,無所作為的公子哥。而在王徽之看來,複雜的世俗人際關係就如同浮雲,生命內心的豁達,率性而為的心性、自由之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那是一個時代的價值觀,那種知識分子超然絕塵的人格氣度和哲學審美,一直存活於我們現代人心中,讓我們神往和敬仰。

“乘興而來 興盡而返”的王徽之 | 一個被寵壞的東晉名士風流

王徽之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