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的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我特别喜欢的一位东晋名士,是一位性情洒脱、靠才华吃饭的富家子弟。

他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才华横溢,传承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他性格高傲,不修边幅,做事不拘小节。魏晋时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文人不受世俗羁绊,离经叛道,张扬个性,纵情山水成为他们追求的主流生活方式。

王徽之是当时名士意识形态下的典型人物之一,在《世说新语》里记录了很多关于他的小故事。

“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的王徽之 | 一个被宠坏的东晋名士风流

有一年冬天,雪下了一整夜,王徽之醒来打开窗户,看到外面皑皑的白雪晶莹剔透,光芒万丈,非常美。他命仆人为他斟上一杯酒,一边品酒一边欣赏美景。突然间他想起在剡县的朋友戴逵,便即刻起身带着仆人坐船前往。曲曲折折弯弯绕绕,整整走了100多公里路来到剡县,到了戴逵家门口时,他一看天色已黑,美景已不在,站了一会,他便转身要回去。旁边的仆人不解问他为何?他说:“我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为何一定要见到戴逵。”

“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的王徽之 | 一个被宠坏的东晋名士风流

元 张渥 雪夜访戴图


他特别喜欢竹,有一次经过吴中,看见一家士大夫家院子里种了很多竹子,便前去拜访。主人家知道王徽之要来访,立刻打扫房舍院子,准备了宴席等待他的来访。而王徽之大摇大摆进了院子,一边吹啸咏一边欣赏院中的竹子,欣赏完了便大摇大摆准备出门离去。被主人拦住才留下来,最后与主人相谈甚欢饮酒而去。

有一次坐船进京时,在码头遇到了擅于吹笛的恒子野,便派人去邀请:“久仰先生大名,能否为我演奏一曲?”恒子野也早就听闻王徽之的大名,便前去演奏了三首曲子就离开了,两个人之间一句对话都没有。

王徽之不仅在生活上随心所欲,在工作上也是放飞自我,尤其是他不喜欢的工作,他把大小事情都交给下属,自己却一概不闻不问,还任性地顶撞上司。

他曾经在将军桓冲手下担任骑曹参军,负责管理马匹。有一次,桓冲问他:“王参军,你属于什么部门。”他说:“不知道,总是见人将马牵出来又牵进去,可能是马曹吧。”又问他:“有多少匹马?”他回答道:“不知道。”再问:“有多少病马死去的?”答道:“活马都不知道有多少,又怎么能知道死马有多少。”想象一下他在当代的职场摆出这种态度,老板估计都被他气死好多回了。好在他的上司都很欣赏他的才华而包容他。

王徽之有一次去雍州拜访刺史郗恢,到了那里,发现地上的毛毯很漂亮,便命仆人卷起来带走,郗恢看到地上毛毯不见了,便问道:“地上的毛毯为何不见?"王回答:“被一个大力士扛走了。”郗恢便顿时什么都明白了,也不生他的气。

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王徽之是不入世的,在当代也许就被认为是纨绔子弟,无所作为的公子哥。而在王徽之看来,复杂的世俗人际关系就如同浮云,生命内心的豁达,率性而为的心性、自由之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那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那种知识分子超然绝尘的人格气度和哲学审美,一直存活于我们现代人心中,让我们神往和敬仰。

“乘兴而来 兴尽而返”的王徽之 | 一个被宠坏的东晋名士风流

王徽之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