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仍有個別孩子死活都不願上學,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花圃


簡單說教和揠苗助長,是導致孩子不願上學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促使孩子喜歡上學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興趣,一個是責任心!去學校讀書,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還要讓孩子覺得有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孩子,從小就要培養他勇於擔當的心理,要讓孩子知道,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更要有一份為國為民族而讀書的擔當和責任心!莫欺少年小,很多道理,只要大人講得明白,孩子是能聽懂的!教書育人,我感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好的老師和家長,教會孩子的是一種堅持,隱忍,堅強的習慣和性格,而不是僅僅教一些課本知識!孩子只要有了興趣和責任感,他就會喜歡讀書和上學的!


ymnr


在一所學校大門附近上班,天天獨自坐在室內工作、思考、遠視的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常常會聽到從室外傳來陣陣惱羞成怒的“訓斥扯打”之音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叫罵”之聲。這就是,本人親歷的:一幕幕少數兒童厭學棄校而“監護”人又不得不“強扭”送來讀書而共同上演的“鬧劇”。

學校的環境,現在是建得越來越美觀、優雅,其內也還有更多的小夥伴可玩。本來嘛!對於學生,莫說應具備強烈地吸引力吧,至少也該不會出現“少數生”那般“後本能性”的拒絕異象才是。可是,“鬧劇”總是時不時地演繹著。“懸疑”也不可能不跟著“怪異”而來。學生是天真的,雖說是少數,但是教育決不可對本身存在的問題而漠然置之,更不要認為“大多數”都在伏案習作而自感良好;學生是無知的,他們一時想不到“明天”的生存不易,因而對其及時採取相應的“督逼”措施很有必要,亦確屬無奈之舉。可同時,學生又是無辜的,教育在“強制”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同步進行對自身的詰問及改善呢?

透視中國的基礎教育,其“價值”和“評價”皆存在著極端偏激的導向!廣大基層學校的“行政、教師、學生、家長”被簡單、粗暴地綁架在瘋狂而烈奔的“應試”戰車上,“縣局”指派的幾個命題人隨手拋出的“幾張紙”,擺弄著他們的“命運”,而相關的筆紙卷答“分數”,則成了他們的命根。這些種種“壯舉”,即使連“幼小”的學年段,在不少地方,也未能倖免。原本,低年級無外乎就是“識讀寫”得幾個字、“思運算”得幾個數就可以了,可其也要用“紙卷”量量並分出個“高低貴濺”來。於是,為了“100”分,老師只好充分抓住時間和機會,不停地複習、翻炒那幾個“字”、那幾個“數”。而學生又哪有絲毫的“還手之力”?也就只能一遍遍機械而重複地隨之,被動抄寫、被動運算、被動訓化,師生們的時間、精力和情感就在這長長日子裡耗散了。他們普遍感到精神壓力大、工作負擔重亦就是這麼產生的。更為可悲的是,正是此類“日復月返”的教學生涯,消損了教師的熱情、典雅和創新力,也扼殺了學生的好奇而靈動的生機和活力!

因此,“義教”階段,解決對於孩子死活不肯上學的問題。目下的方法,是用木“板子”打學生屁股;而本上的方法,則是要用案“板子”細細重重地打主導教育“行政”的屁股!至於怎樣“案”打?則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實話誠言


閱讀,分享令我成長。您好,我是空文,很高興能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義務教育階段,仍有個別孩子死活不願意上學,有什麼好辦法嗎?

第一,要跟學生講明學習的重要性,現代社會,沒有知識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而且好好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改善家庭條件。


第二,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生活的動向,時常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的發展出謀劃策。

第三,最重要的是走進學生的內心,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如果他們想外出闖蕩,不妨在假期讓家長帶其去體驗,當學生感到混社會的不易時,自會有心想學。

第四,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趣味性活動,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另外班級事務應該要分配到每個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目的是讓學生增強自我存在感,同時令他們熱愛校園、提高學習興趣。

我也是一名小老師,我們班也有不愛學習的同學,我總會不厭其煩的跟他們講學習的重要性,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例子,雖然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三分鐘熱度,但我不會放棄,儘自己的能力去做他們的領路人。

個人愚見,若大家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互動。


默空文



心寧手巧


把家裡所有玩具都丟掉,手機,電視關了,大人帶頭看書,不要知聲,把他的應看的書叫孩子講給你聽,慢慢就順過來了,要堅持。


範傑新年快樂


找準孩子的需要,投其所好,培養興趣,蘿蔔芹菜各有所愛,不愛芹菜可以與蘿蔔攪拌...


教育newera


送到農村放羊🐑


愛人肉


沒有,人本身就是分層次的,只不過早晚的問題。大浪淘沙沉者為金,風捲殘雲勝者為王。


探索者心理


讓他挨餓受凍吃苦,


教師至少上一萬元


支持小孩喜歡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