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邁過的幾道社保大坎

社會保險記錄你的一生。

你的一生記錄在社會保險。

人的一生,所經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記錄在社會保險。

因而,人的一生,最難邁過的幾道坎,都與社會保險息息相關,每時每刻都在伴隨著你。

你需要邁過的第一道大坎就是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最低也不能低於十五年,否則休想在法定退休年齡退休,你連退休都退不了,拿養老金就甭想了。

不過,也有補救辦法,那就是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 ,直到繳滿了十五年為止。要是有錢繳費還好,最為關鍵的問題在於沒錢可繳費了;但是,不繳費又不行,要不然就徹底前功盡棄了,只得退費走人,那可就賠大了去了。

一直以來,社保補繳都是一個熱門話題,因為社保補繳問題關係到每一個人當前或者未來的切身利益,因而許多人對於社保補繳非常關注,有關社保補繳的種種傳言或者謠言時刻不斷,讓人真假難辨,這其中還有打著社保補繳幌子的詐騙分子。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老年人口規模大、人口老齡化速度快。1960年至1970年之間出生的人,正在不斷地向退休年齡靠近,這些人基本養老金的問題非常關注,而其中那些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還達不到15年的人最為關注社保補繳,因為這最為直接地關係到他們已在眼前的基本利益。

社保補繳分為零星性補繳和集中性補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次性補繳,大家對於一次性補繳的政策最為關注和最為敏感,因為它所起到的作用乃是最為有效的,收益也是最高的,同時也是最穩定的,可以說是一勞永逸。

一般來講,零星性補繳的價值不大,基本上都是因為企業(公司)的緣故而出現了漏繳,比如說漏繳了兩三個月,由企業(公司)隨時補上就是了,個人是無法補繳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企業(公司)根本就沒有為在職職工繳納過社會保險,並且時間還不短了,比如說一兩年甚至十年八年的都有,這種情況只能通過社會保險經辦部門、勞動保障的監察部門或者法院的判決書要求企業(公司)進行補繳,個人也是無法補繳的。

上邊所說的都是因為企業的原因而補繳的情況,還有一種就是由於個人原因的補繳,這種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的,不少參保人都有著強烈的補繳意願和補繳慾望。

就算你過了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十五年這道大坎,別高興的太早了,後邊還有更大的一道坎等著你呢!


那就是醫療保險繳費年限的佈局,這步大局你未必能邁的過去。如果你連養老保險最低十五年的繳費年限都邁不過去的話,你就連邁醫療保險最低繳費年限這道大坎的機會都沒有了。

醫療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在全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有的地方規定男女都是15年,上海和廣州就是典型的代表者,像上海和廣州這種規定,在全國可謂鳳毛麟角,就連深圳都扛不住了,從2024年開始就要延長到25年了。

有的地方規定是男性25年、女性20年,北京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如果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與醫療保險繳費年限相差十年,假定現在辦理退休手續,不補繳十年的醫療保險費,就甭想在退休之後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那麼,補繳這十年的醫療保險費需要繳納多少錢呢,至少備足八萬塊。這八萬塊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那些靈活就業失業人員更是如此。要是真的拿不出來的話,也就只能每年不得不掏五百塊錢(北京2020年的繳費標準)參加居民醫療保險了。你說你一個職工養老保險退休人員,卻還要去參加居民醫療保險,這是何等的滋味呀!

醫療保險繳費年限男性25年、女性20年的最低標準,在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是這樣規定的。但是,也有不開眼的地方,醫療保險繳費年限男性30年、女性25年的最低標準,就是重慶的特色,這也是全國的最高標準了,這樣的地方並不是只有重慶一個地方。你說這25年或30年,難熬不難熬呀!


還有一道大坎,那就是異地繳費退休的問題,這對於那些走南闖北的打工者就是堅決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否則就將蒙受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打工者要想在一個非戶籍以外的城市退休,除了滿足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最低標準的15年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規定,那就是養老保險賬戶必須是一般賬戶(男性在當地的首次繳費年齡一定要在50週歲之前,女性一定要在40週歲之前),不能是臨時賬戶,否則休想在這座城市退休,如果是像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那損失可就大了去了,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

上述這項政策規定是在2009年制定並開始實施的。雖然已經有十餘年的歷史了,但是不知道這項政策規定的打工者多了去了,他們就知道四處奔忙,卻完全不顧與自己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的動向,好像這些法律法規政策跟自己沒有關係,這乃是大忌呀,真替他們著急呀。(周鳳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