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打造屬於你獨一無二的人生“護城河。

人生就像一家公司,要實現永續經營基業長青,就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優勢,打造護城河。 ——《人生護城河 如何建立自己真正的優勢》

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打造屬於你獨一無二的人生“護城河。


如何經營好人生有限公司,將競爭者擋在“城外",從而實現人生的可持續經營。這本書籍將從四個維度的理念以及通過理念所開展的實踐,找到核心競爭力,從而經營好屬於自己的人生有限公司。

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打造屬於你獨一無二的人生“護城河。

一、以始為終,思行合一。

把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比作有限公司,猶如我們就職的單位一樣,如果想要實現永續經營,並且長期處於盈利狀態的話,那麼,就要建立我們的核心優勢,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護城河。

站在未來看今天

用未來的眼光看現在的自己,放眼30年以後的今天,當我們已不再青春,那時的你,60多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人生垂暮時,你想要過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如果站在更高的維度看今天,定會不由自主的內心升起一絲焦慮,甚至恐懼,不怕,接納它。回望自己走過的30多年,跌跌撞撞的一路走來,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後知後覺的人生,安於當下的生活狀態,卻從未想過要改變,也從未深度思考過這30多年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為何把自己過得狼狽不堪(在此重點指精神層面)。內在的饋乏,傳統思維的束縛,我想,大多數人的人生,不也是這樣嗎?怨天尤人,自哀自嘆,一味的向外索求,卻不曾想過改變,混混沌沌中走完這一生。

成事者,少數人,就看你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走少數人走的路。

害怕改變,包括我自己,因為改變的過程會給你帶來前所未有挑戰,其實,恰好是這些未知和挑戰,讓我們在不斷的試錯中找到那件屬於自己“對的事",值得用一生堅持去做的事情。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在找到對的事情的路上,撞得“頭破血流",毫不誇張的說,事實就是如此。財務專業出身的我,幹了10多年與財務相關的工作和財務管理,目的只是為了生存所需。

還記得剛入職場時的那份篤定,自以為是的給自己設定了未來的目標方向——註冊會計師,把會計工作作為一生的事業去奮鬥。殊不知,天賦不在此,從內心是抗拒的,迫於形勢卻又不得不去考,無數次的報名,無數次的放棄,來來回回的折騰得夠嗆,最後一無所獲。

回望走過的路,究其原因,那條財務之路,不是我做的“對的事",就算我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它不是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去考證,靠的是外在的利益驅動,有職稱的工資薪水比普通崗位工資高,僅此而已,並非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才會導致我在考會計師的路上來回奔跑,越走越偏,最後無功而返。

所謂的“對的事",即是你的天賦,興趣所在,天命所歸。你在做自己天賦的事情時,全身心投入,毫不費力,享受整個做的過程。這件事情在別人看來比較難完成,而你輕輕鬆鬆便可以搞定。反觀自己,一直在尋找天命的路上,直至生命中經歷的某些事,遇見的某個人,閱讀過的某本書籍,激起我內心的漣漪,找到讓我有心流體驗的事情。每當一邊閱讀一邊記錄關鍵詞繪製思維導圖,獨自一人寫文字,亦或分享時,整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狀態裡,這是做財務工作時所完全沒有過的體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真正“對的事",讓心靜下來,聽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抓住它,去做你自己。用未來的眼光,思考今日的課題,相信將來的你,一定篤信自己今日所做之事,將來無悔。

所謂的成功: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李笑來《財富自由之路》。

二、思行合一

芸芸眾生,人與人最大的不同,便是思考和創造。每個人都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頭腦,通過學習積累,建立屬於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成長,不斷的踐行,相同卻與眾不同。

實踐出真知

“百無一用是書生,學以致用是關鍵",“人至踐則無敵",可見踐行的重要性。學習的目的是將適合自己的知識點用於工作,用於生活,從而改變自己,改變生活。

書中提到“日拱一卒"的踐行觀點,在不同的學習課程中,我常常會聽到老師或其他媽媽在講,然而一直沒有理解其中的深義,也沒有究根據地的找查資料來佐證什麼是日拱一卒。正好在閱讀這本書籍時,就有提到這個踐行觀念。

所謂“日拱一卒",簡單來說,每天堅持去做一件事情。比如運動,每天堅持10分鐘,堅持1個月、1年、甚至10年,千萬別忽略10分鐘,日積月累它所起到的作用,那是非常大的一個變化,細水長流。相較於有興趣的時候跑上1小時,或者過度運動,沒興趣時幾天、幾個星期都不動,達到的效果顯而易見。

再比如閱讀,有人一天閱讀完一本書籍,有人2個小時閱讀完一本書籍,有人一星期閱讀完一本書籍……諸如此類,若是因此拿來作比較,勢必會導致焦慮。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知識背景、可供支配的時間不同,自然閱讀速度和吸收的知識點也會有所不同。只要能夠堅持做到每天閱讀,根據自身的時間和需求,可以是每天閱讀10頁、20頁、30頁……長此以往,拉長時間的維度,整個知識量的積累也會是無窮大的,你就是超越大多數的那個人。

三、高度透明

過往的人生,遇到難題,不去尋根問底,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而會選擇逃避,逃離現實來讓自己與狹隘的自我空間獨處,處於相對安全的自我安慰狀態。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越演越激烈。

生活、閱讀、成長、經歷,無一不是能夠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敢於正視問題的存在,正視自己的失敗、焦慮還有你所經歷的人生的每一次坎坷。

當我們處於能量不足的時候,敢於去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讓自己處於積極的能量狀態。通過外在的學習,主動結識比自己更優秀的朋友,或者是去與你喜歡的行業比較優秀的老師學習,去向真正做到了的人學習。為什麼說要與比較優秀的老師去學習呢?因為這樣更接近於信息的源頭,更容易獲得訊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比如從網上,或者是從朋友圈去看到的一些信息,若是轉載、口口相傳的中間環節,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真實的信息。而選擇直接或是間接接近源頭,通過老師的課程、文字、分享、書、與他們見面……這些所傳遞出來的都是這個老師當時的能量狀態。

通過最優途徑,亦或者是物理距離的接近,與他對話,哪怕無法與他們有太多的交往,能夠見到優秀的人本身就像神經元產生刺激,自然而然地產生更強的驅動力了。背後的邏輯是:不再認為"那和我沒有關係"。這些都是最好不過的與牛人接觸的方式。—李笑來

猶如我,因為是全職媽媽,所以與外界接觸機會不是很多,不像在職的媽媽那樣,除了有自己工作場所的同事,還可以接觸到工作之外的世界。那是不是就坐以待斃了呢?全職前面的幾年的確如此,從忙碌的職場迴歸家庭,打亂了所有的生活秩序,一時間難以面對,加上經歷了許多變故和品味從未有過的人情冷暖。於是,迷茫中混混沌沌了幾年,重複著一層不變的生活,整個人像個半死的嬰兒狀態,與空空如也的皮囊相伴,看不到一絲生機。

曾不止一次的問自己,真的要這樣走完這一生嗎?你確定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待到白髮蒼蒼垂暮之年,回首一生,你可有後悔?哀怨自己“少壯不努力,老大途傷悲"?內心的回答是否定的,拒絕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拒絕沒有折騰過的人生。痛定思痛,走出去,無論身體還是心靈。成與敗,不去試試,怎麼知道結果如何?保有覺知的過好每一天。

與外界交換能量的方式不只一種,閱讀、旅遊、參加讀書會、與同頻交流……閒暇之餘,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兒,漫無目的的閒逛,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多點支撐

多點支撐,簡單來理解,就是要打造屬於我們自己不同的賽道,多渠道的增加收入,追求財務和精神自由,人生之路更自在,越走越寬闊。

這本書籍裡作者提到,我們除了有一個固定的收入之外,還可以創造其他的收入管道,起碼可以有三種以上的收入方式:本職工作固定薪水、8小時之外的時間、一份時間出售多次……

工作之外的時間,找到興趣所在,看似不務正業的折騰,保不準商機便隱藏其中。有些夥伴會在下班的時間提供心理諮詢、教畫畫、做讀書會、寫作等等,增加多收入渠道,最終實現財務自由和精神自由。

當然,增收並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期堅持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穩得住,收入不是第一位,能力成長才是第一。

內在價值提升,外在價值隨之上揚。——《富裕屬於口袋裝滿快樂的人》。

我們現在經常說斜槓青年,多重身份,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信息時代,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比較好的發展自我的時代,發揮所長,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不同的平臺去輸出,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如果你喜歡視頻剪輯,就去精進這方面的技能,在不同的視頻平臺輸出,得到反饋,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平臺,自會創造出一番天地。

我之前在知乎上面也有寫過一些分享文字,反響平平,也許確實是自己的文字功底不足未能讓人產生共鳴,想要寫專欄,專業不精也是原因之一,也有可能不太適合那個平臺。然後就一直在簡書輸出,剛開始寫的時候也沒有幾個人閱讀,有時甚至好多篇都沒有閱讀量,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成了專家和高手的。任何事情都會經歷日積月累的過程,也是我們成長的過程,耐得住寂寞,把自己想要一步登天的慾望,想要更多的收入先放一邊,集中精力專注成長。

在這本書籍裡,我會看到很多以前的自己,也有上班時候的一些影子,還有全職狀態的影子存在。上班那時候的我就是那種狀態,不想改變,怕折騰,玻璃心,怕失敗。其實,我自己一點都不喜歡財務管理工作,卻又誤打誤撞的做了十幾年的財務和與財務相關的工作,曾經還想要在那條路上往死裡磕,最後都只是途勞。

後來,慢慢的通過不斷探索,不斷試錯,不停折騰。跳過坑,踩過雷,有過不理解,在別人眼裡,放著好好的全職太太做多好,衣食無憂,多少女人都想要和羨慕的生活,而我,卻並不快樂。好在家人理解和支持,才可以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停的探索中,發現自己比較喜歡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去閱讀書籍,繪製靈感,也喜歡塗塗畫畫,這要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對於一個繪畫小白的我,敢去嘗試嗎?這不落人笑話、丟人現眼嗎?事實證明,只要敢於突破心理的那道坎,相信自己,我可以,就真的可以,相信相信的力量。

改變源於跳出舒適區,改變固有的思維,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你現在所過的人生,是不是你將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所想要過的人生。如果不是,坐下來靜靜的思考一下,看一看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我自己所喜歡的,有沒有勇氣跳出這個框架,去利用八小時之外的時間,開拓屬於你也屬於你比較熱愛的一份事業,並持續去做。

勇敢的跳出框架束縛,勇敢地滿足自己的內在。在你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之後,你的興趣所在會為你創造一筆財富,即便沒有收入,也能夠讓精神和心靈得到滋養。

子木在讀書會經常分享,用天賦創造財富,喜歡的便是會專注投入的去做。就我個人而言,從2017年開始進入大學進修、學習、買書,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分收入,自我投資上花的錢比我買衣服的錢還要多,但從沒後悔過,享受成長的過程。

突破自己就是最大的收穫,迷失多年後重新找回自己,多年後再回首,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敢於把以前的人生清零,從頭開始,像個孩子一樣事事充滿好奇。

清零後的人生,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為圓兒時的大學夢,36歲重返校園,週末帶著孩子一起上課;為了學習一項技能,不遠千里去深圳,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人生。

以前的我,把家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們身上,圍著老公轉,圍著家轉,圍著孩子轉。滿滿當當的瑣碎家務,孩子的學習,家長裡短,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總以為是孩子不聽話,整日胡思亂想,終究逼到抑鬱邊緣。

某個人,某件事,某些經歷會讓你在瞬間頓悟,告訴自己,勇敢的去實現我多年一直想要去實現的大學夢。有想法,有行動,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試,那可是自學考試啊,放在以前,心裡早打退堂鼓了,總會給自己心理暗示,太難了,考不過怎麼辦?都沒有去考,怎麼就知道考不過呢?首先肯定自己,我可以,就真的可以。放棄週末,放棄刷手機的時間,那份付出,現在回頭來看走過的路,值!

大膽的去造夢吧,只要心中有想法,大膽的去追求,去滿足自己。我本具足,唯有學會自己愛自己了,你才會有能量去愛你身邊的人,去愛你的家人,愛你的朋友,所有的能量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向外索求,無異於曇花一現。

滿足自己,並非自私的活著。當我想要去做什麼事情,想要畫畫,想要去看一本書的時候,我會跟我先生、跟孩子說,現在我想要一份屬於我自己的一個空間,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後,我來陪你,把想法說出來,他們自然都會理解的。

傳統理念裡,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無論是父母,還是周圍的朋友,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多好啊,為什麼非要去折騰呢?我覺得人生就在於折騰,如果沒有折騰的人生,哪有這麼豐富多彩。因為在折騰的過程,你會碰到很多有趣的人,能夠從他們身上吸取到很多的能量,也可以學到他們美好的品質,博愛、樂於助人、分享美好事物等等。

我們有別於其他人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在於找到自己的長板,揚長避短而非取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構建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結構,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護城河”。

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的探索、試錯、調整的過程,活在當下,安在當下,靜靜地成長,接納自己,悅納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