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個蔬菜採購員?

百色市易果電子商務


當城市還在沉睡的時候,大部分人還在夢鄉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鬧鈴的催促下,睡眼惺忪的爬起來,來不及刷牙洗臉,就奔赴工作地——蔬菜批發市場。

當外面寒風刺骨,或者風雨交加、或者大雪紛飛的時候,我們依然風雨不改。

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寒熱雨雪、年復一日,我們不是在蔬菜批發市場,就在種植基地,和批發商、農民聊家常、看價格,挑貨品,找運輸,裝車、下貨。

什麼採購都好做,唯有蔬菜採購不好當啊。

我是蔬菜種植人,我是連鎖超市蔬菜採購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認為,做好蔬菜採購,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保障有效供應:這是首要的職責。有效,意味著按時、按質、按量保障供應。無論保障的單位是單位食堂、餐館、還是商超,採購這一環脫節了,下面的流程將無法開展。食堂、餐館無法營業、商超無菜可賣,將引發連鎖的嚴重問題。

2.讀懂需求:學校食堂、單位食堂、商超、蔬菜零售商,對蔬菜品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需要在瞭解自身需求的情況下開展工作。比如說,我所在的連鎖超市,對品質的需求是很高的,平常的採購,我們都是以採購精品貨為主。特殊情況下,如單品促銷,需要的量大,同時價格又要具備優勢,就要在品質與價格上取得平衡。

舉個栗子:大白菜,餐館追求口感,會非常注重產地、品種和品質。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口感不同。品質不好,比如中心開花,同樣影響口感。商超則追求品相,不但品質要好,外觀也很重要。普通食堂要求則低些。

3.價格合理:所有商品,都是一分錢一分貨,放在蔬菜上,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另外,蔬菜屬於生鮮商品,有其獨特性。特殊情況下,會以較便宜的價格採購到好貨。價格是個敏感因素,需要及時與管理層、供應商保持及時溝通,避免誤解發生。

4.瞭解商品:對每個品種,在什麼季節上市,何時下市;不同產地,口感、價格、品相有何差異,要做到了然於胸,到了市場上,我們才能有的放矢。這也稱為專業。

5.溝通:如果是餐館食堂,做好與廚師的溝通,瞭解其需求;如果是商超,保持與門店生鮮銷售有關人員的溝通,多瞭解門店的銷售情況、損耗、單品毛利率等信息。

6.避免囤貨:蔬菜屬於生鮮商品,不能囤貨,無論是食堂餐館還是商超,切記。

7.新品推介:每個季節換季,都會有不同的蔬菜上市。這時,需要及時向上推介或者及時引進新品,以更換品種或者口味。


總的來說,蔬菜採購,工作比較簡單,要做好這個工作,只要責任心夠就可以了。有了責任心,就會勤看、勤跑,自然就熟悉了。只是呢,工作起來比較辛苦,發展前景不太理想。


微耕農夫


建議在制定採購計劃

在外出採購過程中多花點時間

提前制定採購計劃,做好預算

採購時多看下供應商價格,最好有比價報告。

貨比三家,去蔬菜批發市場價格最低

如果批量大的最好直接去種菜的那裡購買!小批量的話就去農批市場購買咯!

保存時間方面了一般蔬菜一次性數量最好不要超過三天!基本上一週採購二次!一次採購三天的數量!然後放在冰櫃裡面!這樣的話基本上就不會壞了!

如果需要大量採購不耐存放的蔬菜,為保證用菜及時,不出現缺貨現象的話,建議與固定的蔬菜供應地(比如超市、菜市等)事先進行好溝通,確認該種蔬菜能否持續供應。

邊學點關於採購的理論知識

邊和有經驗的員工請教。事情太多時,要抓主要的,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