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真臥龍,襄陽偽隆中!堅持南陽說,悍衛躬耕地!


諸葛亮之南陽、隆中之爭 今日兩地文人揮毫潑墨,引經據典,劍拔弩張來 證明諸葛孔明是其老鄉。 推推搡搡,互相詆譭。你一句,我一言,爭得面紅耳赤,熱鬧非凡。襄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更改教科書被南陽扇臉,最後鬧得教育部有人道歉才平息此事件。 襄樊此計不成,又生一計,我改名——襄陽。但出師表(躬耕於南陽)詞句誰也改不了。就是南陽!要是現在南陽不叫南陽叫宛城,我估計襄樊改名就不是襄陽就是南陽了。 為什麼襄樊這樣迫不及待改名,那就是和南陽急眼了唄!不佔理唄!無理犟三分唄!沒有考古證明,就是改成諸葛村也不行。 要想了解諸葛亮在哪,首先要回到哪個朝代,那就是東漢。 摯虞(250年―300年),《字仲洽,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三國時期魏國太僕卿摯模之子,西晉著名譜學家。泰始年間舉賢良,擔任中郎,後任太子舍人、聞喜縣令、尚書郎。元康年間,遷任吳王之友,後歷任秘書監、衛尉卿、光祿勳、太常卿。後因遭亂餓死。著有《族姓昭穆》十卷,《文章志》四卷,註解《三輔決錄》等。》 摯虞說過:"南陽郡治宛,在京(洛陽)之南,故曰南都。看看南陽當時是郡僅此於州。《漢書.地理志》注曰:南陽屬荊州。又曰,荊州,楚故都。 那南陽郡是不是在鄧縣一帶呢?顯然不是。盛弘之: 南朝宋文學家,史學家。曾任臨川王劉義慶侍郎,與鮑照友善,曾撰《荊州記》3卷,記述荊州地區的郡縣城郭,山水名勝。內容翔實,語言峻潔優美,行文駢散相間,是出色的山水文學作品。原書已散佚,散見《隋書·經籍志》雲:“《荊州記》三卷,宋臨川王侍郎盛弘之撰”。曹元忠據《宋書·州郡志》比照《荊州記》,認定成書時間當在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太平御覽》卷五十三《地部·十八峽》。 在巜荊州記》中寫道:"南陽郡城北有紫山,紫山東有一水,無所會通,冬夏常溫,因名湯谷。現在的紫山在蒲山鎮,龍王溝水庫附近。 襄陽人眼中的南陽北方有紫山?顯然沒有。 《東觀漢記》中說:"考侯仁以舂陵地下溼,難以久處,上書願徙南陽守墳墓,元帝許之,於是北徙。於是考侯仁徙封南陽白水鄉。 這個白水就是現在的白河,襄樊人所謂的南陽有白水鄉?顯然也沒有。 既然南陽郡屬於荊州,那還屬劉表的地盤,怎麼成了敵佔區了?顯然是襄樊人的斷章取義了。 辛棄疾在《和諸葛元亮韻》中寫道:看君不似南陽臥,只似哦詩孟浩然。 南陽臥那不就是說南陽臥龍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