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逸語:大聖慧眼識蟠桃,道家《陰符經》談“萬物”


天地規矩如囚牢,

世間萬物均為盜,

偷得劫材間隙生,

大聖慧眼識蟠桃。

《黃帝陰符經》中說“萬物”,人生不能太老實

  這是三段論,說明了天人物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那麼的和諧。而是一種互相競爭的關係。其實這個世界哪有和諧的事情,而這裡提現的滿滿的都是相愛相殺的道理。

★盜★

  盜賊這個行當,也算是人類最早的行當之一,人天生就有掠奪性。

  由於盜竊是來源於貪婪的本性,也就是會伴隨我們成長。

  對於這種行當,我們又愛又恨。有時候把這種行為當做是一種鼓勵的職業,我們可以看到在歐洲還頒發了私掠許可證這種奇葩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為了生存和發展,把盜這種東西上升到了國家的戰略層面,以至於經常會作為國策而進行使用。

  同時這種現象,在所有的漁獵、遊牧民族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並且這種存在還非常的普遍。只有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才能在道德和法律層面去制止這種行為。

中段:

★天地★

  天地是什麼?其實在中國古代,天地代表的是規矩。由於中國人並不信奉一神教,那麼就把這個創世紀的萬能神袛稱之為天地,或者是道。神是有性的,不論是人性還是神性,而中國信奉的天地是沒有性的,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當然,在宗教哲學中,也有把唯一神作為最初推動者,然後就不再幹預這個世界,實際上和天地是一致的。差異就是這個唯一神,是否還會干預這個世界。這就是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天地其實是規矩,這個是一個在古代的客觀事實,在現代也是希望突破的範疇。


寂寞逸語:大聖慧眼識蟠桃,道家《陰符經》談“萬物”

★盜也是道★

  由於萬物和天地之間是一種互相作用的過程,也就是萬物會利用天地的規矩,天地規矩也會通過萬物來提現這個規矩的力量。這就是盜之為道。

  盜亦有道,這是一句古話,放在這個文中就有不同的含義。

  農耕文明由於有過度收藏的特點,因此沒有破壞性的力量將會無法把積蓄投入到交換中。

  其實很多時候,破壞的力量,也是一種進步的力量。可以打破原有體系的沉澱,然後重新把思想開放。如同企業的併購,其實某種意義就是一種把腐肉重生的機會,當中的確是痛苦的,但是如果繼續腐爛下去也是一種破滅。

★張口亂語★:天地、萬物都需要不斷的改變,才能發展。而企業如果走向了自滿,就會變成一攤腐肉,引來了別人的盜心。

關聯詞語賞析:

1) “盜”詞語解讀:最早見於甲骨文。盜的本義是過河越界,劫物掠貨。但本義已消失。後來擴大引申為行竊,偷竊。再由行竊,偷竊引申為行竊者,偷竊者。

2) “天地”:指自然界與宇宙和天下與第一因素。是語境可以隨著智慧進化不斷擴展的詞。道教認為天中復有萬天(萬是虛詞,指很多),其中有會毀滅的天地與永恆不滅的天地。

3) “萬物”的解釋:統指宇宙內外一切存在事物;狹指地球一切存在事物。①《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4) “盜亦有道”:意思是指小偷也有偷盜的道義,即使是當賊的,也有他們的所謂“行為規範”。出自《莊子·外篇·胠篋第十》。

一起欣賞道藏中“萬物”等詞句,一起欣賞。

1) 天地,萬物之盜。來源於:《黃帝陰符經》。全文如下: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意思粗談:天地、人、萬物,這三者,互相進行交換和掠奪。

為自己而寫作,為生命而喝彩。作者“寂寞寒窗空守”雲:

∞∞∞寂寞∞∞∞

∞∞寒窗空守∞∞

∞蹊徑另闢籌謀∞

風雨飄搖萬般思愁

∞砥礪前行艱辛∞

∞∞揮動拳頭∞∞

∞∞∞朋友∞∞∞

№387日期:2003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