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安妮公主由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饰演,她于1929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的一个贵族后裔家庭。19岁,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模特和歌舞团演员。

1948年开始演电影,1953年因电影《罗马假日》获得了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讲述了一位欧洲某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


《罗马假期》是导演是好莱坞一贯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师级导演威廉·惠勒,向来以精细、完美的导演风格著称。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品,惠勒成名于三十年、代末,四、五十年代是他艺术事业的极盛时期,曾先后九次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三次捧回最佳导演金像奖和最佳影片奖。在《罗马假期》获得的最高票房和影评界的一片赞誉之声,特别是捧红了第一次在电影中担任女主角的奥黛丽·赫本。


一部主题没有意义的电影不会成为经典,所以在我看来很多人将《罗马假日》简单定义为爱情轻喜剧其实是欠妥的。 在情节紧凑的剧情之外,电影强烈的情感张力也通过大量的镜头语言来呈现,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

因此,本文我将从“电影主题、镜头语言、叙事结构”这三个维度由宏观到微观地进行解读:


  • 电影主题:公主的反叛精神以及她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 镜头语言: 《罗马假日》共898个镜头, 全方位展现公主和乔相爱的过程
  • 叙事结构:传统好莱坞影片叙事结构为主 ,结局扭转并没出现经典叙事中的“大团圆”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01电影主题:安妮公主的反叛精神以及她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①主题暗含于镜头与叙事之中 ,简单纯粹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罗马假日》的主线,女主角是清纯可爱的公主,男主角是高大英俊的记者,他们的邂逅与经历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浪漫色彩。公主与乔第一次见面互相问好,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两人再次问好,可见导演对于叙事结构的巧妙运用,同样的对白,却给两者完全不同的心境。

在公主与乔第一次见面时,他们互相问好,然后在影片后半部分,他们相拥在舞会上再次互相问好,以这两个场景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导演叙事结构的巧妙,虽是同样的对白,主人公却有不同的心境,给人以寻味之感。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②公主身为贵族都被种种条约束缚,在罗马的自由一日,她邂逅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公主因其身份尊贵,很多行动都受到了限制,没有普通人一样可以轻松休息的“假日”。安妮的公主来到罗马以后,体内隐藏的反叛精神终于爆发,不甘被永远束缚,她逃出了皇宫,看到了街上的车水马龙,参与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邂逅了一段短暂但刻骨铭心的爱情。

公主与乔在一起的各种“疯狂”行为,也证明了安妮公主在获得自由后的幸福与喜悦。他们在罗马的日子地位平等而快乐,影片通过多种形式和镜头展现了公主的反叛精神以及她对自由的渴望。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③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导致他们分开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地位相差悬殊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罗马假日》的结局并不完美,安妮公主和乔还分开了,加入了现实元素,不再完全是浪漫的爱情电影。公主作为皇室的继承人,身上担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她的爱情和婚姻要接受大众的监督和审查。而乔只是一名普通记者,他还是要继续为生计奔波,为今后的生活奔波。

影片后期对于两人离别时的拍摄,以及后来在记者招待会上重逢的场景的展现是整部影片一大亮点。导演大量运用近景、特写,通过对人物面部细节的捕捉体现人物情感;而连续几个反转,将人物对话时的眼神交流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把这份难舍难分的爱情默默藏在心里,打动了无数观众。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02 镜头语言: 《罗马假日》共898个镜头, 全方位展现公主和乔相爱道别的过程

《罗马假日》共898个镜头,共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大类景别,以及形式多样的组合镜头,景别总体上循规蹈矩,大景别风光成亮点。

①中景镜头共324个镜头:交代事实、交代场景,从而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罗马假日》中,跟大多数经典好莱坞电影一样,中景镜头的数量最多,而且多以固定的拍摄方式呈现。中景并不会突出细节,在影片中更多的是起到交代事实、交代场景,从而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②近景镜头共287个镜头:将人物的面部表情详细记录,反映人物心理,人物更加鲜活,情感也更加真实

在《罗马假日》中,人物对话镜头以近景为主。比如:公主与女爵的争吵,乔和出租车司机的对话,还有公主刚刚睡醒后与乔的对话。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③远景共19个镜头,全景共187个镜头:展现罗马城市的风光,体现主人公的视角,推动情节发展

在《罗马假日》的影片拍摄中,基本上所有的远景镜头和大全镜头展现都是罗马的城市风光,很多人说这不单单是一部爱情片,更像是“罗马旅游宣传电影”。正是在这种浪漫的城市的情景下,公主和乔催发了更多快乐的荷尔蒙,大大方方的相拥与牵手。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④综合镜头共44个镜头:展现人物行动,全景、中景、近景交替出现,镜头长度比较短,所营造出氛围紧张,故事情节发展节奏鲜明加快

综合镜头多应用于人物的运动,在机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物自身的行动使得景别通常以中景——全景的形式变化,综合镜头通常能起到调节剧情发展节奏的作用。


⑤特写反映细节共37个镜头 :巧妙抓住细节反映公主的心理状态,以及男女主人公的真实想法

在《罗马假日》中特写镜头并不算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在公主第一次召开外交会议时,有对其双脚的特写,导演巧妙抓住了细节反映了公主此时的心理状态。影片后半部分有一个真言之口的特写,其实是对影片男女主人公的“真实想法”拷问,在影片中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个事物。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03叙事结构:传统好莱坞影片叙事结构为主 ,结局扭转并没出现经典叙事中的“大团圆”


①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以喜剧化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层递进直至结尾高潮

影片三分钟开幕有风光景色,但男女主角都没出现,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平静心情,以便迅速进入剧情,跟上节奏,故事情节充满戏剧。尾声部分,乔离开后音乐再度响起,画面淡出,黑场出现让观众回到现实,明白“这不过是一场梦幻的旅行。”


②蒙太奇技巧的应用 ,用戏剧性高潮时来特写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罗马假日》中,也有多处采用了蒙太奇技巧,先用主镜头或交代镜头建立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然后当动作发生时,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戏剧性高潮时用特写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现代电影也越来越注重细节,公主在出逃后乘坐在公交车上,朝着一对骑着摩托的情侣挥手微笑,这与之后公主与乔一起骑摩托的情景相呼应,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会“成为情侣”的可能性。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③开场、发展、高潮、结局,严格遵循了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的“起承转合”

《罗马假日》所讲述的虽然只是短短三天内发生的事情,较多时长集中在一天之内,虽然很短,但是严格遵循了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的“起承转合”。

  • 开场:是从公主巡游意大利开始,交代事件背景。
  • 发展:是公主与乔的相遇,相知,相爱,而且穿插了公主与皇室,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做铺垫。
  • 高潮:可分为一个小高潮和一个大高潮,小高潮是乔和公主一起骑着摩托车游览罗马以及公主被强行带走,公主与乔一起同他们搏斗。大高潮则是公主与乔互倾诉爱意,却无法继续在一起。
  • 结局:公主回到宫殿,乔以记者的身份在记者招待会上与公主惜别。

《罗马假日》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有一种缺憾美,正是这种“缺憾”让这段感情更加珍贵,更加真实。全片的结构大戏为:起为第2场,承为第3场,转为第6场,合为第7场。第1至3场是以公主安妮的行动为视角的,第4场是以记者乔的行动为视角的,第5至7场是以二人的共同行为为视角的,最后直至二人分开,全片进入尾声,全方位展现了安妮公主和乔相爱道别的过程。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基于《罗马假日》的公主的反叛精神以及与乔无疾而终的爱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现实思考:

①反映了大国之间的关系,该影片上映时间为1953年,此时由苏美主导的“两极对峙格局”已经形成,欧洲各国开始走向联合

《罗马假日》中虽没有强调政治因素,但将女主角的身份设定为“欧洲某国公主”,男主角的身份设定为“美国记者”的做法却可见一斑。最终公主与乔的分离,是否也暗示着西欧国家打算摆脱美国的“控制”,另立门户。但在这一点,导演本人并没有给予明确回应,只是观者的猜测之言。 


②《罗马假日》重点刻画了安妮公主纯真热情、清丽典雅,同时又具有一定反叛精神的感人形象,也间接为人撕开了皇室森严等级制度的一角

影片开头以新闻快报的形式,交待安妮公主出访西欧几国的行踪作铺垫,使安妮公主对官场的繁文缛节产生厌烦情绪;同时,安妮在罗马官方招待舞会上的脱鞋、在卧室趴在窗口羡慕地看着露天里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等几个细节的交待,显示出她对平民自由生活的渴望。而现实生活的英国皇室,也是拥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各种规矩等等,包括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严格监督。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③《罗马假日》,如同一个浪漫而甜蜜的梦境,让人不愿意醒来,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距,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化解的

两人的爱情虽好,乔终究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记者,安妮则是身份尊贵的公主,身份悬殊的两个人,注定不能拥有一段长久的爱情。安妮公主知道自己身上有不可推卸的国家责任,只能离开让自己魂牵梦绕的故地,去完成自己未尽的义务。从现在来看这部影片中贵族和平民之间差距,身份上的尊卑,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化解的。


《罗马假日》社会阶层与爱情的冲突背后,是安妮公主对自由的向往

结语一下:

时隔半个多世纪,《罗马假日》仍在欧美爱情电影榜单上高踞前五,在豆瓣上也保持着9.0的高分,赫本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灵气,让这部黑白电影即使透过厚重的时光,也难掩绚丽的光华,依旧光彩夺目。

奥黛丽·赫本最让我敬佩的一点是:永远知道自己是谁。无论是最初选择表演还是后来担任联合国大使,她都能在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所以能不断地超越自己,终其一生都活得精彩充实无比。谢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