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議恢復傳統漢服與繁體字,對此你怎麼看?

沐譯


可以適當鼓勵與推廣

漢服是我國自黃帝時代便流傳至今的傳統服飾,在清朝時期,滿洲的統治者為了削弱和同化漢族文化,實行了“剃髮易服”制度,對著裝漢服和束髮者處以重罪。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

國民經濟和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經過幾次傳統節日文化“被申遺”後,很多人都開始意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近年來很多年輕人都穿起了漢服,掀起了一股漢文化的時尚。但是其中又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許多人竟以為漢服是日本服飾、韓國服飾,認為那些年輕人的穿著是“親日哈韓”的行為,對他們的穿著評頭論足,甚至進行人身攻擊,真是可悲可嘆。

如果再不重視推廣的話,過幾年“被申遺”後就追悔莫及了。

繁體字可推廣,但不可生活應用。

簡體字對我國的整體知識水平的提高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簡體字可以說已經融入了我們現代人的血液中。雖然繁體字字義與書寫上比簡體字更加形象貼切,但是簡體字更符合現代人的發展需求。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不同的漢字書寫,時代在進步,文字應當隨著時代進步的需求在變化。

所以我認為繁體字沒有必要作為官方字體進行應用,但有必要作為藝術文化流傳。

可以對此進行一定的推廣,讓我們的孩子們知道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漢字瞭解我國文化發展的過程。

伏羲八卦也是經周文王演化後得出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但是人們卻不會忘記伏羲八卦。

繁體字演化成簡體字,我們也不能忘記繁體字的由來。

人類文明就是在不斷地演化和創新中得到發展進步的,對於文明文化我們可以創新,但是不能忘本。


黃多魚先生


討論這個話題,屬於吃得空的。任何一樣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有其被淘汰的理由,永遠燦爛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漢服與繁體字亦是如此。它們存在過,繁榮過,但現在已經進了歷史,進了文化的博物館。它們的被棄用,也是有足夠的道理。比如漢服,不知倡導者要恢復的是漢代服飾,還是唐代,宋代,明代?如果是清朝服飾,那就不叫漢服,旗袍,這個旗說的是旗人的旗,滿族人以旗為社會單位,所以漢語稱滿族人為旗人,滿族袍服稱作旗袍。

再從實際情況而言,穿個寬袖大袍的漢服,人怎麼擠地鐵擠公交?怎麼騎自行車助力車,就算開私家小車,那長袍也很容易夾在車門裡!多麼不方便!多麼不適用!偶爾穿穿拍拍照吧,別再夢想什麼恢復漢服了。

繁體字也一樣,一切都在簡化中。簡化字已經流行如此了,就沒必要回到繁體字了。只是,我們應該容許繁體字存在,作為一種文化存在。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吳歌說事


前有傳統,今有多元文化。研究傳統服飾的專家許多,比如沈從文先生。建議國家、或民間資本主導,系統歸納呈現各個歷史階段服飾樣本,比如周朝、春秋時代,秦漢唐晉宋明式標準樣式,民國旗袍馬褂也不錯,各取所需,不能說提倡,更不能反對,當今國民經濟一駕馬車就是拉動內需,物質消費、精神補充吧,支持。


先生l員外l熊l潑皮


全面恢復漢服及繁體字無必要,但二者為我華廈民族的傳統精髓,絕不能棄之如無,理想的做法是:漢服,應作為傳統民族服飾保留,讓人們工作之餘在家中、節假日公共活動場所及婚慶喜事場合穿戴,使民族傳統得到保留並延續;繁體字,漢字簡化之後當然迎合人們書寫簡約心理,但絕不應用行政命令禁止人們使用繁體字,最好做法是無論官方民間皆許其自由使用繁簡漢字,學校語文教育簡化字當中也要讓學生知道其相應繁體字,特別在一些大型的節日活動中倡議使用繁體字以顯示我華廈民族傳統的古典特質。


欽之男


婦女是世界的中心,喜歡穿啥便穿啥,穿的多樣,世界才更美麗。漢字是民族特色,繁簡共焦進,也傷不了國體,採取自願,不做友對。


白依樓123


可以恢復漢服,繁體字沒有必要。



畫床


漢字就不必恢復繁體字了,只是老師講課的時候,應該讓學生知道漢字的演變來歷。至於衣服,我最愛中山裝。女裝現在的女人喜歡越露越好,那就讓她們更露一些吧,不知羞恥、不要臉的女人!


人生如夢劉桂林


你讓大家用龜殼雕刻甲骨文,穿樹葉獸皮群居覓食我覺得更能代表傳統文化。你是不是腦子有病,有病就好好的治病不要一天奇思妙想的說糊話好嗎?



聖天使的心


形式主義要不得

用繁體字不如用小篆,除了書法基本用不到繁體字,除了保護以外,用不著刻意恢復。

另外說到漢服就不得不說漢服圈,惡臭的圈子。漢民族傳統服飾居然有山正之分?從古墓裡挖出來的才是正品,你有什麼資格說別人穿山?你個穿山甲!


饕餮魚魚啊


中華文明為什麼會千年不倒不單單有千萬專承的文化,應該還有中華民族的適應能力。為什麼大清會衰敗?主要是固步自封。社會要發展就必須有承前啟後的能力,還要有接收世界上一切先進的膽識才能使華夏民族文明永遠傳承下去,如果一味回憶過去只有死路一條。老祖宗的東西很多都是好的但也有些不適時代潮流的間單說只前三妻四妾,表姐弟成親,君臣父子的禮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夫要妻死妻不得不死。)等等大家還認為有必要存在嗎?所以有些東西隨看社會發展就沒必要再去翻出來了,再說服裝唐代與明朝到清朝,最後中華民國它們之難道都一樣的?文字隨唐書寫的難道也與明清民國都一成沒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