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普遍動盪,是否有必要把理財賬戶清空變為持有現金?

sofazzZzzzzzz


部分理財產品真的有必要清倉!

理財產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部分金融機構設計的,由銀行承銷,銀行收取承銷費用;另一類是銀行自己設計的,由自家銀行承銷或者與其他銀行共同代銷。

銀行理財有風險嗎?

可以很明確的說,根據我國“取消剛性兌付的選擇”,任何理財都是有風險的,不存在保本保息的承諾。而現在處於全球經濟動盪時期,這加劇了理財的風險。

理財為何有風險?哪些理財種類需要及時退出?

理財之所以能夠獲得收益是因為理財跟基礎投資項目掛鉤,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理財產品售出以後,回籠的資金用於所掛鉤項目的資金支出,項目盈利後理財購買者獲得收益。項目盈利越多,理財收益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那麼哪幾類理財最好在此特殊時期及時退出?

第一種:基礎項目與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原油、黃金掛鉤的產品

我們知道,最近國際原油市場一路暴跌;黃金價格也從最高的近1700元跌到1525,可謂風險性極高,有繼續下跌的可能。

因此,如果您購買的理財是基於這幾種基礎項目的理財,建議您及時退出,及時止損。

第二種:一般“銀行理財”,包括銀行定存、大額存單、結構化存款等

對於銀行定存、大額存單這類理財就沒有必要退出了,都屬於風險性極低的貨幣型理財,收益低但是相對風險也是極低的。

另外雖然結構化存款有保底收益和分紅收益兩塊構成,從一定角度來說分紅收益存在不穩定性,但是保底收益率一般也能達到銀行定存的利率水平,所以也沒有退出的必要。

況且根據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單人在單家銀行存款不超過50萬元都能受到全額保障,即使銀行破產清算,本息也不會損失。

總結

所以基於以上分析,理財在現階段是否應該清倉退出取決於所掛鉤基礎項目是否是與風險類資產掛鉤。當然了,個別的理財是有一段時間的封閉期的,也就是在封閉期內不能提前支取。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首先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是否清空,什麼時間清空,取決於你的子彈還多不多?如果沒子彈了,當然要留給自己生活費啊,這時候沒什麼要考慮到的,只要你還能夠堅持住,個人建議持有,特別是基金,走的就是中長期投資,短期沒玩頭兒,今年疫情特殊,有出現黃金坑,但是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最高,什麼時候觸底,內心給自己設定一個上限和下限,做人不能太貪,達到自己的收益目標,虧損超過自己可承受預期,一定要及時清倉,不猶豫。這是最重要的陰陽線。

如果子彈還夠多,強烈建議定投,從周定投到日定投,跟著下跌拉第成本,大A股一定是向好,這個沒有任何問題,後期大盤起來,只會感謝定投的自己。前提是利用好過冬的糧食,畢竟疫情外圍還是很肆虐,不餓著肚子,才能更好的思考🤔

其實說這麼多,虧是你的,贏是你的,最終的決定權也在你自己手裡。問再多人不如先問問自己當初做基金的目標。遭遇動盪太正常了,但在動盪中如何堅持自己是門大學問。





妹妹蘇小坡


直接說答案:

要根據理財資產的性質區別對待;



一、固收類或者低風險的投資,可繼續持有;

固守類的——

比如銀行存款、銀行理財(注意不是在銀行買的理財都是銀行理財);


基本無風險的——

比如貨幣基金、銀行票據、同業拆借等;


低風險的——

比如純債基金;

但要注意區分,不是所有債權基金都是安全的,比如可轉債,混合債(含股票持倉),都不是低風險資產;


二、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應適當降低倉位並對市場保持關注;

一般指含有投資股票、外匯、商品,但比例不超過30%的理財產品,比如A級以上的債券;


三、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最好降低倉位,等待市場平穩;

一般指含有投資股票、外匯、商品,且比例超過30%的理財產品,比如BBB級以下的債券;


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我們的建議是,離場觀望;

一般指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商品,以及其他一切帶槓桿的金融工具的理財產品;

這類資產,本身風險就極大,加上現在局勢動盪,並沒有看到趨於穩定的跡象,所以建議還是落袋為安的好。



同時,並不是持有現金,就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存在通脹等因素,現金會貶值(就是錢不值錢),所以現金也需要“保值”;

所以,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去投資一些無風險(銀行存款、保本理財、貨幣基金)、低風險(純債基金);

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


那每年貨幣貶值大概多少呢?


舉個例子:

2017年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將近7%;而同年貨幣增長率9%,貨幣貶值大約2%。

而這幾年,貨幣貶值的速度逐漸加快:雖然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8%,但貨幣增長常年都在12%以上,也就是說每年貶值4%以上。


所以,我們如果持有現金,這4%以上的貶值就沒法對沖了,而現在很多銀行理財的收益率都可以達到4%以上,存款時間長的會超過5%;


所以建議大家:至少要配置些銀行存款,可以有效抵消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





綜上所述:

目前的情況,確實需要關注自己的理財持倉;

但要根據資產的性質進行合理的調配;

並且,不宜直接持有現金,因為無法對抗貨幣貶值;


錫安金融


金融市場普遍動盪,是否有必要把理財賬戶清空變為持有現金,是否有必要清空變現,個人認為主要看影響金融市場動盪的原因,如果發生了金融危機而導致的金融市場極不穩定大幅動盪,這是時候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求穩的情況下還是選擇儘快清空變現,控制發生大幅度的虧損概率,因為不管是哪個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本國內的各類理財產品均是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以及大的波動,而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整體經濟調控週期時間較長,所以說如果所居住的國家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建議考慮清空各類理財產品等市場穩定後在從新選擇。
如果按照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動盪來看,導致各類理財產品的動主要原因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影響,對於一些中長期穩健性理財產品而言,目前沒有必要選擇提前贖回應處於觀望階段,因為此次疫情國內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國內疫情即將成為歷史,我國的整體經濟也在相應的政策扶持下,急速回暖中穩健性理財產品雖說也是無本息保障,但是要知道這類理財產品 均是投資了一些中長期低風險產品或項目,即便是受疫情影響短時間內發生小幅度的下浮收益率,但是等市場平穩後進過理財產品發行機構的合理調控,基本上平均下來總收益率與預計收益率相差並不是太多,因為中長期低風險理財產品可控性較高,所以說中長期穩健性理財產品處於觀望階段沒到觸發到需要提前贖回階段。


對於投資股票,外匯,虛擬貨幣,貴金屬,國際原油等高風險理財產品的人群來說,雖說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個別國家對於此次疫情的不重視導致全球性爆發!目前在能保障本金虧損概率可降到較低的情況下,建議選擇部分贖回或全額贖回,因為這類理財產品受全球經濟影響波動性較為嚴重;如果想抄底提升收益率個人認為目前還不太適合,應處於觀望階段等全世界疫情平穩後在進行抄底,應該能博取一些較高的收益率(不過要記住高收益理財產品永遠都是高風險虧損概率極高)。
其次對於屬於中高風險可控性較高靈活性較高的基金產品,受此次金融動盪收益率也是發生了較為明顯的下浮,這類產品當時選擇的是一次性投入持倉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整體沒有發生虧損的情況下選擇適當的贖回,抽出的資金等待淨值率低於目前持倉成本的時候選擇定投(不過要記住這樣雖說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持倉成本但是風險也是可想而至,很有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回暖從虧損轉盈利),如果選擇的是基金自動定投這時候建議取消定投,不取消有一定概率會發生在淨值較高的時候進倉這樣對於整體收益有較大影響,選擇手動方式低點位的時候在進行補倉,拉低總持倉成本,等到市場經濟回暖獲取比較可觀的收益。

如果基金產品處於虧損狀態不建議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贖回,因為這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了,建議在低於目前持倉成本價的情況下堅持定投彌補損失(需要承擔一定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情況下建議還是提前贖回,降低損失率下降)。

短期理財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放棄選擇提前贖回比較合適,因為整體市場經濟波動的時候,選擇短期理財產品有一定概率會發生在虧損的情況,可控性雖說較高但是調控週日短繁瑣容易造成損失概率的提升。


綜上:在金融市場普遍動盪的時候,對於普通來百姓來說,先確定影響動盪的原因,在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是否清倉理財產品的持有量,不過對於低風險穩健性的中長期淨值型理財產來說,建議處於觀望;高風險理財產品建議選擇贖回部分資金,降低虧損概率,可以選擇比分資金選擇基金產品(因為基金產品相對來說比高風險理財產品可控性略高翻盤概率較高)。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與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哪方面有遺漏留言評論交流。「點贊關注」本文章本人原創,謝絕抄襲11:23

福星卡匯


早在2019年,很多專家就在喊“現金為王”,但是很多人並不聽。2020年恰好由貿易摩擦轉化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們這時候才看到現金的重要性。

人在投資的時候,實際上主要考慮的是風險。風險越高,收益越大。風險越低,收益越穩定。像我們普通銀行存款,一年期基準利率只有1.5%。而不少理財產品,拿到3%~4%。一些長期理財產品甚至能達到5%以上。而我們看到一些股票型基金,盈利高時動輒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有實現百分之一兩百收益的。

金融危機來了以後,股票暴跌,而且劇烈起伏。比如美股從3月9日開始,10天時間裡連續出現了4次熔斷。美股建立熔斷制度30多年了,只有1997年才出現過一次。但是,除了暴跌以外,還收穫了幾天5%~9%的反彈。

很多人是經不住誘惑,動輒接盤,接著又被套牢。就連巴菲特的投資組合這一段時間都虧掉了800億美元。巴菲特3月份接手的達美航空,跌去了近一半。

對於個人的選擇,如何理財還是應當分類處理。

第一,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比如存款、國債、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保險、貨幣基金等等,利率穩定又有保障。這種可以長期持有,跟金融市場的風險是沒有關係的。



第二,中風險產品。比如銀行理財、企業債券、嵌入股市的結構性存款等等,可以適度轉化為低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不過,投資理財產品要看流動性的,有的並不容易變現。

第三,高風險產品。現在來看,股市已經進入了長期的底部,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人覺得如果現在退出,很有可能失去反彈的機會。但是,如果經濟不會立即繁榮,股市也沒有多少反彈的機會。很矛盾。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自己認為的頂部逐漸套現。

如果是資金未來不急著用,又是一種長期定投的規劃,現在應該逢低買入的。

所以,是否持有現金?主要還是看自己的投資理財內容和目的了。


暖心人社


大家好!我是“藉藉技巧”,作為銀行從業人員,我專注於銀行存款、貸款、信用卡、銀行理財等金融問題的解答。

目前,金融市場普遍動盪,因此有人擔心理財產品的風險會暴發。有這種擔心,說明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這是好事。但對於理財來說,其種類不同,風險也不同,因此,要區別對待,而不是一股腦兒地把所有的理財賬戶都清空。我著重分析如下2點:

一、對於信託產品來說,要特別注意一類風險

信託產品因收益較高,也具有較高的風險。特別要注意那些投資於房地產項目的信託理財的風險。大家可以查看一下手上的信託產品,如果是投資於房地產項目的,那就要注意風險了。因為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不好,已有許多規模較小的房企倒閉了。而且,還會有更多的房企要倒閉。

二、對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正確對待風險

自從國家出臺“資管新規”以來,銀行不對理財產品進行兜底了,也就是說,銀行理財產品不僅預期收益(即業績比較基準)可能實現不了,還有可能會損失本金。雖然是這樣,但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專業機構,對於風險有較強的把控能力,在設計理財產品和投資項目時,有較嚴重的程序和風控,因此,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不必過於擔憂,只要留意即可。

三、對於P2P理財來說,儘快退出

經過前些年的清理,目前還在市場上運作的P2P理財雖然較為正規,但風險程度遠高於銀行理財產品。在目前經濟持續低迷,特別是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可能會有一些理財項目“暴雷”。所以,對於P2P理財來說,要儘快退出。

最後,祝大家投資理財順利!也請關注我,獲取更多的投資理財知識與技巧。


藉藉技巧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由於疫情的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集中出現暴跌,盤中熔斷;以美國股市為代表的市場一個月連續熔斷4次,一週熔斷3次,從而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

危機傳導之快,讓我過民眾感受深刻,此時此刻大家都感覺到了危機感,到底目前是要投資理財還是把錢存在銀行,或者是持有現金流呢?

疫情影響前期

2020年2月份,疫情在我國蔓延的時候,不足半個月就有西貝莜麵發出口號,需要借錢發工資。隨後北京王思聰一夜消費幾十萬的KTV宣佈解散。


1月份房地產銷售慘淡,恆大地產誰先發起降價銷售,突破僵局,改變房地產死局,打開了去庫存化的大門。

讓人們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此次疫情影響之下,雖然央行放水釋放流動性,支持中小企業,但破產的中小企業比比皆是。因為社長就是兩家中小企業的法人。

疫情影響後期

我國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疫情開始在歐美國家蔓延,才真真引爆了金融危機,讓人們意識到危險,美國權貴隱瞞疫情數據,偷偷賣出股票。


最終巴菲特虧損幅度高達10%以上,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34%,多國股市熔斷,美聯儲降息,引發歐美多國降息。

剛開始的特朗普最懂疫情,現在的特朗普接受核酸檢測,現在就害怕記著採訪的時候咳嗽,可見疫情的嚴重性。

同時美國直接給民眾發錢,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增加美元的國際霸權地位。

綜合來看:在危難之際,購買資產抵禦風險是屬於外部風險,而這次的風險是屬於天災人禍,沒有辦法用固定資產抵禦,所以變現,持有現金流才是王道。

此時此刻,錢只有裝在自己口袋最安全,放在銀行也是有巨大風險的,這是未知的風險。


社長財經


朋友們好,近日來,在頭條不斷收到,投資朋友急切的諮詢,就像標題所言目前市場波動,理財怎麼辦。今天就和朋友們做一個總體分析,同時,拿出可行的對策。

首先,來分析,金融市場普遍波動,對不同風險等級以及配置,理財產品的影響:

1,存款,創新存款,結構性存款,保本理財類類。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收益相對穩定。本金有一定的安全承諾,因此,受影響的概率較小。

2,中低風險類理財。這是一個重點,規模大持有的人數眾多,屬於大眾化理財。這類產品,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在目前的情況下部分產品風險顯現。


主要原因是,部分產品,間接配置了一些,債券類,或是金融類衍生品資產。因此,出現了收益波動,甚至短時間出現虧損的情況。造成許多穩健型的投資人措手不及。

3,中高風險類理財。主要是股票類,中高風險基金類,尤其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風險,再加上目前金融市場的動盪,受到直接的波動,可以說風險與機遇同在。

小結:金融市場普遍動盪,受影響最大的,主要還是中低風險類理財。使這部分產品的小概率風險,充分暴露。

其次,來看怎麼辦:

1,如果是短期投資者,或者持有相對靈活的產品,可以考慮贖回,轉入存款或其他創新存款類產品,保本理財類產品,避免本金有可能的損失。

2,如果是中長期投資者,而且持有的是低風險類定期,可以考慮持有觀望。


這類產品雖然一時會出現波動,但總體上風險等級低,從整個理財週期看,出現大幅本金虧損的可能性較小。

3,持有的債券類理財,或者涉及到高風險產品配置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會出現收益的波動,甚至本金的虧損,因此,可以根據自身對風險承受的能力,來決定是否避險。

小結:不同類型的投資人和不同類型的產品,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但重點是,債券類,和金融衍生品類理財。

最後,來總結分析:

金融市場的波動,是難以避免的。通過他也使我們認清,投資理財有風險。

而重點的是中低風險類和債券類一理財。這類產品,平時風險不易顯現,但金融市場出現大波動的時期,往往會受到影響,出現收益不能達成,大幅波動,甚至虧損本金,建議朋友們將這一類作為重點關注,
隨時採取,較為靈活的對策。


理財迦


現在把理財賬戶清倉持有現金,我認為不合適,當然主要看你現在配置的資產是什麼樣的。如果現在重倉股票或是股票型基金,期貨等,那麼我認為這個時候降低倉位肯定是必要的。就我個人而言,現在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持倉不到1/3。後面暫時也不會再補倉,這次一定得等歐美國家能夠有效控制住疫情後再說。

那麼是否不持有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就應該只是持有現金呢?當然也不是,現在通貨膨脹那麼厲害,你要是持有現金,你的錢也會在不斷地貶值。我自己的做法就是把大部分資金拿去購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債卷基金和銀行定期存款。現在債卷基金年化收益率6%左右,而銀行定期存款理財產品一個月期的年化收益率3.8%左右。這樣綜合下來,收益率跑贏通脹率沒問題,可以讓自己的錢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月牙亮投


金融市場普遍動盪,是否有必要把理財賬戶清空變為持有現金?

溯源認為,這就有些過激了,並不是一個理智的決策。

普通人理財無非以下幾個渠道和產品。

1、銀行存款類;

2、公私募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

3、保險公司發行理財類分紅險;

4、信託公司發行各種市政、基建工程信託;

5、國債以及信用債

就銀行存款類,不外乎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以及以存款為底層資產的各類大額存單、機構性存款等,這些產品受銀保監會監管,同時在銀保監會有備案註冊,且都享受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和金融市場(比如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等)關係不大,影響甚微,唯一影響是流動性寬鬆的前提,利率可能低點。

公私募發行的基金,這個和金融市場關聯度比較大,但是A股在近期全球金融動盪中,明顯強於海外市場,會有一定的影響。穩妥做法是拋售一部分,不建議全部賣出,因為一旦海外疫情得以控制,這類理財的收益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而當前全球疫情或即將進入拐點。

保險公司發行的理財分紅險,這類產品和國際金融市場聯繫不大。

信託產品方面,我倒是認為該類產品可以適當買入,而不是賣出。其理由在於信託一般和市政基礎設施相關聯,幾乎都有地方政府信用作為擔保,風險不大,最重要的是為了對沖疫情的負面影響,國家的逆週期調整對信託有利,收益或比正常情況下高一些,而風險不變。

國債:信用等級最高的債券,國家信用背書,收益4%以上,按期派息,這是最安全的產品,而且我國疫情得以全面控制,經濟率先企穩,未來投資潛力明顯強於海外,這時應該儘可能買入。

所以,總體來看,金融市場的動盪和普通老百姓理財關係不大,適當贖回部分基金即可。以上供你參考。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