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莫欺少年窮。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常用來表達說話人的一腔熱血和憤懣不平,主要是形容一個人在幾年前特別的光輝,有很多的錢財,地位也是別人無法撼動的;可幾年後,家境意想不到的敗落了。所以,成為了比喻人世興衰更替,變化無常的俗語。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可是為什麼是河東河西,不是山南山北呢?這條河又是哪條河?最初這句話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對此有這兩種廣為流傳的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和黃河改道有關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黃河是大家都知道的,它主要是從青藏高原那裡開始注入到渤海,期間穿越了黃土高原,總體的地理環境特別複雜。因此,也被稱作是地上河。也就是這個原因,才會導致黃河改道一事的發生。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黃河改道在古代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了,最大的一次改道是在漢書裡面有所記載,曾經在北宋,明朝以及咸豐年間都有過改道。所以,有的村莊在改道之前是在黃河東邊的,改道之後就變成了黃河西邊,這才會稱為河東河西。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第二種說法源自一個典故

這個典故發生的背景是在安史之亂之後。那個時候,郭子儀立下了軍功,所以唐明皇很看重這位大臣,就想要拉攏他,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郭子儀做兒媳婦。可沒想到,自己女兒生下來的孩子,竟然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可謂是特別嬌氣,並且長大之後對於金錢一點概念都沒有,想花多少就花多少。這才導致家境敗落之後,這個孩子只能夠在外面乞討為生。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有一次他在討飯,走著走著就來到了河西莊,想起來自己以前的奶媽便是這個村莊的人,就想去看一下。可找了好多人來打聽,都沒有找到奶媽的住處,這個孩子想要問對面來的農夫,看看他是否知道,這位農夫便是乳母的親生兒子。他跟著農夫去到了家裡,發現家裡面有很多的糧食,而且也不乏有眾多的家畜,頓時驚呆。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他以為農夫家境特別貧困,卻沒成想,家裡還是特別富有的那種,就很不能理解,問那個農夫,為什麼這麼有錢了還要下地勞作呢?農夫聲稱,就算再有錢,如果坐吃山空的話也活不下去,還不如一邊攢錢一邊掙錢,這樣才是為人的樂趣。他聽完這番話後,感覺特別的難過,也因為這個典故,才有了那句話的產生。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條河到底在哪?是哪一條河?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莫欺少年窮。小編在此也藉著這句話自勉一下,艱難的處境都是暫時的,熬過這段生存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後的事兒誰知道呢,對吧。歡迎各位前來留言,寫下你們的故事。點關注,不迷路,小編帶你解說趣味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