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熊最後一幅煌煌鉅製——鍾馗醉酒圖


任熊最後一幅煌煌鉅製——鍾馗醉酒圖

任熊《鍾馗醉酒圖》

生而有涯樂無涯 陶醉一生渭長畫
——任熊《鍾馗醉酒圖》
時至今日,海派依然在繪畫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成立於清末民初的畫派,一直影響了近現代繪畫,承前啟後之功善莫大焉。任熊作為海派之開派畫家,無疑以旗手的責任展示著海派繪畫的抒情性、現代性和民間性,其以更容易理解的繪畫方式使人們感悟藝術之美。

此幅《鍾馗醉酒圖》是任熊1857年所作的鴻篇鉅製,能讓讀畫者有一種心領神會的、令人歎服的構圖之美、用線之美、詩畫合一之美。構圖奇異,誇張,生動,這源於對陳洪綬、民間版畫的融合,繪寫酒酣後橫臥在地的鐘馗佔了全幅三分之二的畫面,所以書款環繞軀體而落,故而整體上顯得更為舒展大氣,任性奇偉。


任熊最後一幅煌煌鉅製——鍾馗醉酒圖

局部細節

鍾馗巾幘脫落,劍、瓢拋地,髪髻簪花,閉目抱手,伏臥於酒甕上,一副狼藉的醉態,躍然畫面。畫家不畫鍾馗持劍叱目、凜然威懾的形象,而寫其醉態,魁偉碩壯的身軀,酒醉酣睡的自在姿態,剛正、豪放、憨直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正是通過鍾馗的醉態,歌詠身醉心自醒、率性任情、不為物拘、不畏鬼魅的人格精神。


任熊最後一幅煌煌鉅製——鍾馗醉酒圖

作品落款,畫家似乎更是看透了人生,其題:“生有涯,樂無涯,取之勿失其時耳;有花須插,有酒須醉,陶然一往,任其所適。不知有天地,且不知有我”,“若彼憂勞其心,枯槁其形,放遊江湘,行謌獨醒者,汲汲乎猶不能自已。嘻,名則隨矣,實則遠矣”的結句,似乎要用此圖要闡釋人生要“萬事皆空,及時行樂”的至理。署款:“咸豐丁己五月五日,任熊渭長戲。”丁巳為咸豐七年(1857),據《蕭山任氏家乘》(蕭山市圖書館藏)記載,任熊卒於這一年陰曆十月初八日,此圖是他去世前五個月時所畫,可謂最晚年之筆,也應該是其大徹大悟之筆。

任熊最後一幅煌煌鉅製——鍾馗醉酒圖

此圖鍾馗臉部,眉目、鬚髮勾劃工細柔勁,形貌的誇張一如老蓮。然臉相敷色有深淺變化,加強明暗的色調錶現,系吸收近代明暗法的表現方法,反映了他晚年化老蓮畫法自出己意的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