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爸爸陪兒上網課,學《詠鵝》,兒子的提問讓他懷疑自己的學歷

很多朋友問筆者,要想欣賞好唐詩宋詞該讀哪些書,每次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把中、小學課本里的能讀透,就已經夠牛了!”之前有位朋友還不信,但最近他卻深信不疑了。

博士爸爸陪兒上網課,學《詠鵝》,兒子的提問讓他懷疑自己的學歷

這位老友是四川某大學的一位工科教授,學歷是博士,最近因為小學遲遲沒開學,他便陪兒子上起了網課。兒子念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博士爸爸覺得就算高中課不一定教得了,但這小學一年級的知識自己應該是沒問題的。他先教的是數學,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難度,兒子隨便提什麼問題他都能答得精彩,可惜這種自信到了語文課上卻著實讓他下不來臺了。

原來,現在兒子的小學語文課要求每天背一首古詩,詩基本上都是從課本里最簡單的。兒子背到兩首古詩詩,問了博士爸爸兩個問題,瞬間讓爸爸開始懷疑自己的學歷了,這是為何?

博士爸爸陪兒上網課,學《詠鵝》,兒子的提問讓他懷疑自己的學歷

1、我們先來看兒子的第一個問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中的“離離”是什麼意思?

當時這位博士爸爸看到這個問題,腦袋都是懵的。這首白居易的詩幼兒園就會背了,可是這“離離”是何意還真沒有認真想過。但爸爸倒也不虛,畢竟不會咱們可以查資料。最後爸爸在翻了不少詩詞鑑賞書後,找到了答案,這個“離離”指的是青草茂盛的樣子。

博士爸爸陪兒上網課,學《詠鵝》,兒子的提問讓他懷疑自己的學歷

說實話,對於這個答案,很多人其實都沒有想到。為何會用“離離”這樣的詞來形容青草茂盛呢?其實這種說法源自《詩經》,在《黍離》一詩中就曾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的說法。古人視《詩經》為經史典籍,學著用這個詞是很自然的事。

博士爸爸陪兒上網課,學《詠鵝》,兒子的提問讓他懷疑自己的學歷

2、我們再來看兒子的第二個問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並面為什麼是3個“鵝”,而不是五個。

兒子問這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課本上說這是一首五言詩,那每一句都該是5個字,後面三句都是如此,為何偏偏第一句是3個“鵝”字加上三個逗號。如果說第一個“離離原上草”的問題,爸爸還能靠著工具書解決的問題,那對於這個問題他是當真沒有辦法了。

博士爸爸陪兒上網課,學《詠鵝》,兒子的提問讓他懷疑自己的學歷

於是他便打電話給我,問我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說實話我聽到這個問題,一方面很欣賞現在小學生們願意思考問題的學習態度;一方面也無比地同情小學語文老師們,畢竟這個問題是文史學家們都無法回答的。對於這個問題,筆者是這樣看的:

首先,駱賓王7歲時寫的這首《詠鵝》的確是五言古詩,這是沒錯的。但並非五言古詩就要求所有詩句都是5個字,很多古代名家的古體詩中都會出現長短句相接的情況,古詩都是先為抒發感情服務的,規矩排在第二。

博士爸爸陪兒上網課,學《詠鵝》,兒子的提問讓他懷疑自己的學歷

其次,之所以會用3個鵝字,可能與古代擬聲詞的使用有關。個人覺得第一個“鵝”是名詞,後兩個“鵝”是擬聲詞,形容鵝的叫聲。雖然也有人認為,當時駱賓王看到的就是3只鵝,但是個從後面三句的描述來看,他重點寫的就是一隻鵝。而且後兩個鵝當聲音解釋後,這首詩就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動靜結合地寫出了鵝的特點,顯然這樣理解會讓這首詩更有水平。

當然以上都是筆者自己的分析,對於這個問題當真是見仁見智的,目前文史專家們並沒有結論,只是不知道這樣的解釋孩子們會不會滿意。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位一年級小朋友提的這兩個問題有些無厘頭,但筆者卻覺得若是大家讀古詩時,能多一些思考,或許能發現古詩詞更有趣的一面。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