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心理创伤”,该如何化为“创伤后成长”

下面是截止3月20日疫情的影响人数(头条数据),确诊的人员就达到二三十万,加上背后的家庭可想而知,然而这只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显性生命威胁。

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心理创伤”,该如何化为“创伤后成长”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3.20日

心理学认为:创伤揭露了残酷的真相——死亡随时会来临,不公平的事时常发生,在灾难面前你会变得自私或是怯懦。我们对世界固有的观念和假设完全被打破,在这个时候,人可能经历“同化”和“顺应”这两种认知过程。

同化指的是用旧有的认知体系来接收创伤带来的新知识。

顺应的方式是根据新真相,修改我们的假设世界,我们需要明白坏事也会发生在好人身上,生命是无常而脆弱的。创伤幸存者得以从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重新理解创伤经历。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重大事件对人的创伤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会严重波及到我们的内心深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简而言之:人们在经历威胁到死亡的重大事件后,内心瞬间积压负能量,这部分能量短时间内并没有离开,一般会在一到两个月后产生反应。

比如常常不自觉地做噩梦,看到电影有类似经历的片段后,会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可怕事件,很难在回到过去的生活,开始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变得常常担惊受怕,遇到刺激反应剧烈、爱发脾气等。

这种状态有可能持续几个月,也有可能持续几年,严重者则困其一生。

印度小说家卡兰·马哈詹的经典小说

《小炸弹联盟》,整本书中描述的是主人公曼苏尔为自己救赎的过程,当炸弹在身边响起,出于求生的欲望无暇顾及,自认为没有救助迪帕和维卡斯·库拉纳夫妇的幼子,而感到极度的自责与懊悔,从此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后来长大后自认为走出了阴影,但是随后的类似环境的刺激,又唤起了曾经的内疚与经历,最后无法融入社会环境中,在自己家中活活饿死。

创伤后成长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经历灾难之后却变得比以往更加坚强,比以前更加热爱自己的妻子、孩子以及身边的其他人,并且极具同理心,他们经历过生死之后产生的是积极地、正能量的思维与体验。

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心理创伤”,该如何化为“创伤后成长”

疫情过后我们怎样尽可能从悲伤中走出来,转化成创伤后成长

①正视创伤,世事无常,不能只活在想象中

就如佛家所说的“无常”,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无常的,而不是我们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灌输的理念,多做好事善事,我们就能一生平安,当然在这里我不是鼓励大家不要做善事,而是说明我们尽可能尊重客观规律,认清现实。

疫情感染者康复后,要经常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给周边人常联系,及时倾诉内心的经历与想法,要么就通过电台与心理咨询师取得联系,专业人士有利于缓解内心的压力与恐惧。

②多想一想美好的回忆,对于现在要即时享乐

经历过疫情的朋友,不要总是回忆隔离治疗期间的事情,多想想以前的美好经历。

从现在开始,培养好自己的兴趣,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在家中多运动追追美好的电视剧,享受现在。

畅想下未来,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过去的都会过去,该来的都在路上,将来的生活会带着逝去亲人的嘱托好好生活下去。

回想下亲人有哪些冤枉没有实现,把这部分目标也规划成自己的行程,带着他们的寄托好好去实现,做好规划,迎接新的未来。


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心理创伤”,该如何化为“创伤后成长”

2020年的疫情无情夺取了无辜的生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对这个星球做过的罪行,难道只有人才是最高贵的动物,就可以是其他动物为草芥,任我们宰割?

愿逝者安息,生者珍惜!


因为分享,所以更强。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