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FC31?

小豬的世界


這幾天比較熱火的就是FC-31“鶻鷹”這款四代機,因為和殲-20前後腳試飛,讓中國成了美國之外唯一一家同時研製兩款隱形四代機的國家,所以倍受關注。中國四代機競標中,沈飛“雪鴞”落選,出於積累設計經驗、以及爭取出口訂單的考慮。決定自籌資金上馬下一代隱形技術驗證機,也就是現在的FC-31或310驗證機。

除上面的定位外,其實FC-31還有一個更具體的想法,陸基四代機由殲-20掌握。但是沈飛有殲-15的研製經驗,因此在FC-31上採用雙前機輪設計,目標還包括未來的中海四艦載機。

不過從2012年10月首飛開始,陸續出現了三個版本(包括本次巴黎航展展品),中間參加了珠海航展大秀,在風光過後又消聲匿跡了兩年。隨著殲-20的大量入役,包括國產大平板航母、075兩棲攻擊艦等即將下水入役,對下代隱形艦載機需求變的更加迫切。

7月5日,中航工業在瀋陽舉辦殲-8首飛50週年、殲-11首飛10週年慶典,隨後又在8號官微預示殲-11的下代機型要接力奮飛。緊接著FC-31“鶻鷹”總師孫聰在接受採訪時的講話,基本表明FC-31將要入役我軍。

部分受訪內容:

“隨著殲-15艦載戰鬥機和半個世紀以前的殲-8系列戰鬥機的問世,作為瀋陽研究所和沈飛最新的成就,FC-31將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

綜上所述,FC-31這款原本主要定位於外銷替換二、三代機型的戰機,隨著研製時間的拖延原始定位已經在慢慢發生變化。從外銷更積極的投入到海四艦載機中,時間點應該就在2020年前。


河東三叔


摘據《中國日報》網報道,根據航空工業部門公佈的數據,“鶻鷹”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5噸,航程1200公里,最高速度1.8馬赫,可以攜帶8噸武器,設計壽命長達30年。FC-31的航程只有1200公里,也就是說它的作戰半徑只有500公里左右。

再看,而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鶻鷹”的展板上曾經公開展示過它的一些基本數據:機長17.3米,機高4.8米,翼展11.5米,實用升限16000米,最大速度每小時14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28噸,作戰半徑1250公里,比現在的500公里要大2倍還要多,那麼我們該相信哪一個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令人唏噓不已。說來說去,還是發動機不理想。

我們知道:

1.發動機推重比小/效能低會導致戰機起飛距離長,需要更長的跑道及載彈量受限制,還有油耗不理想導致戰機作戰半徑小、留空作戰時間短。

2.發動機制料差會導致發動機保養週期短,更換零部件花費時間長,戰機出勤率偏低。

3.發動機製造工藝不理想會導致其工作不穩定,故障率高,總成品控難度增大,從而導致戰機的執勤安全係數低。

只要能將以上突出的問題,經過大力研發改進,將綜合性能控制在合理區間,就是重大進展。在此基礎技術沉澱上揚長避短,相信下一代就是重大突破。

相信這也是“鶻鷹”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期待以後能有破繭成蝶,厚積薄發,一飛沖天的激動時刻吧!加油!



陸家梧桐棲小鳳


前幾天,根據航空公司某位領導的神秘暗示,到了自媒體上,就變成了FC31要服役了,要出口了,沙特狗大戶相中了,巴鐵相中了,土耳其連F35都不要了,就要FC31,要上艦了......今天事情已經發展到:FC31載彈量8噸,作戰半徑1200公里了。我看再不治理一下,FC31有成殲星艦的趨勢。

載彈量8噸,作戰半徑1200公里,知不知道這是什麼飛機的參數?這是蘇30、蘇35這些重型戰鬥機的參數。

蘇35長21.9米,這是一款大飛機。而殲31的長度是16.9米,是一款地地道道的小飛機。如果說蘇35是一個1米85的大個,殲31就是個只有1米42的侏儒。這個比例大家可以自己算算。

我身高1.75米。蘇35和FC31的比例,就是我跟姚明的比例。

這是蘇35和FC31的比例(外形不準,比例絕對準)。

載彈量8噸,作戰半徑1200公里,是最標準的蘇35這類重型戰鬥機的參數。這是常識!像F15,也是重型戰機,早期的載彈量才7噸。說FC31載彈量8噸,按岳雲鵬的話講就是要瘋啊。

跟FC31最接近的是:米格29。而這也是最標準的:輕型戰機。這也是常識!

米格29比FC31還長一點呢。它的作戰半徑是600公里,載彈量,廣告上說4噸,實際應用就是2噸多,3噸左右。

米格29長17.4米,翼展11.4米。

FC31長16.9米,翼展11.5米。

這是一類的戰機。而FC31用的發動機也跟米格29是同款。

用著相同的發動機,體積大小還差不多,米格29作戰半徑600公里,FC31能幹出來1200公里?米格29能裝3噸的彈,FC31能裝8噸?咱們國家反重力研製成功了是咋地?

米格29不隱身,它可以把導彈掛在機身外部。但FC31作為隱身機,只能採用內置彈倉,把導彈裝在機身內部。這就又擠壓了機內燃油的空間。按理說,FC31的作戰半徑還要低於米格29。但考慮到這些年的技術進步,材料升級,FC31可以想辦法再擴大一下燃油的容量。但這也充其量是彌補了一下導彈擠壓燃油的問題。裡外一算,FC31的載油量還是和米格29差不多。

米格29這個600公里的作戰半徑,3噸的載彈量,也就是FC31的參數。

作為隱身機,主要的作戰模式就是隱蔽自己,在遠處發射遠程空空導彈,狙擊敵方戰機。也就是說隱身機必須裝大型的中程空空導彈。而FC31沒有副彈倉,全靠機身中間的主彈倉掛彈,它的載彈量是:4枚。2枚中程彈+2枚近程格鬥彈。殲20比它大兩圈,也只能帶6枚彈。怎麼算,FC31的帶彈量也都是:4枚。

總的來說,FC31的參數只能是:作戰半徑600公里,載彈量2噸多,帶彈4枚。

這個數據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毫無吸引力。

軍隊採用殲20而不採用FC31,跟當年買蘇27不要米格29是完全一個性質。蘇27、蘇30、蘇35、殲11、殲15、殲16、殲20這是我國現在的重點機型,發現他們的特徵沒有?都是重型戰機。中型的殲10已經被邊緣化。因為重型戰機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大,作戰半徑1200公里,載彈量8噸,這適合我國的國情:領土面積大,領海面積大。

米格29、FC31這種小飛機,作戰半徑600公里,載彈量3噸明顯是不適合我國的。

看FC31,你不能光看它的外形,千萬別忘了它是一款小飛機。而且是現在主流戰機中最小的一個,沒有之一。以前米格29最小,現在它比米格29還小。不誇張的說,再短2米,它就達到無人機的標準了。

說到這估計有人就來靈感了:出口啊。雖然不適合咱們,但適合其他小國呀。別傻了,弟弟。自己家都不裝備的飛機是沒人買的。還是常識!這咱就不展開談了。

殲20從首飛到服役,裡裡外外造出10架原型機,試飛了7年,才最終服役。FC31到現在只有2架原型機......2架原型機就喊著要服役,是不是智商可愛爆了?


FC31想在空軍服役,最低還得再生產5架原型機,最低最低,試飛5年。如果它想上艦,還得生產8架原型機,試飛8年,最低最低。而且我說的是現在就出來第三架原型機,以後的事還要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5年以後,中國的六代機應該是設計完了。8年以後,應該就造出原型機了。10年以後,就得首飛了。到時候你給我來個FC31?2017年殲20服役,8年以後,中國空軍不但不裝備更先進的飛機,反倒要裝備比殲20差的FC31,有這可能嗎?


銳度何老師


本是沈廠奮飛機,無奈落灰成樣機。進度始終不如意,何時轉正仍是謎。

FC-31戰鬥機是中國實際進入樣機建造階段的第二款隱身戰鬥機,之前被軍迷們稱為“殲-31”,由於一直沒有轉正。所以無法繼續使用“殲”這個字頭,只能使用外貿出口型號字頭:FC-31。在7月10日,FC-31戰鬥機總師對外表示FC-31戰鬥機即將加入中國空軍服役,並且已經發展出海軍版本。這給了國內軍迷一片“信心”,因為8年多時間裡終於能看到FC-31戰鬥機部分信息,但實際來看,FC-31戰鬥機研製和發展路途遠遠沒有那麼輕鬆。

FC-31戰鬥機最早首飛在8年前,2011年,同一時間殲-20隱身戰鬥機也進行首飛,但是兩者命運和不相同,殲-20隱身戰鬥機目前已經服役40架之多,而FC-31戰鬥機僅有2架,第一架原型機估計已經停止試飛,因為五代機原型機一般飛行20多個小時就差不多了。FC-31戰鬥機8年來就產了2架!相比於殲-20進度不知道慢了多少。

而FC-31戰鬥機主要不單單是進度慢,原地踏步。更為主要的是技術代差很明顯,並不具備和F-35隱身戰鬥機較量的本事,特別是隱身、信息化、超視距打擊方面。FC-31戰鬥機相差太大,而相比格鬥能力強大的第四代戰鬥機,FC-31戰鬥機又沒有好的格鬥能力。特備是發動機仍然是落後的RD-93發動機,整體技術被俄羅斯網友嘲笑為連”米格-29都不如“。

FC-31現在的問題,如果不改變原有設計,單憑現有樣機水平是無法擔當起中國第二款戰鬥機這樣的名頭的,因此必須要儘快進入到新版本的改進中,但是由於沒有轉正,缺乏資金,更沒有得到國外訂單,使得即使整整8年時間過去了,一切還是原來的模樣!

我是“頭條號:無名高地”,長期關注軍事裝備及相關領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給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無名高地


廢柴31,一直以殲31為名混淆視聽。然而殲字系列乃軍方編號,軍方不給,不能瞎叫!

當年空軍隱身戰機競標沈飛殲14輸給了成飛殲20,殲14採用三翼面氣動佈局(如圖),和FC31完全是兩碼事。

FC31是殲14失敗後沈飛自研的內部編號,軍方並沒有立項,因此也不會有編號。

FC31的錯不在山寨!而是山寨貨無法追趕正版貨的性能。

該機沒有合適的大推力發動機,機頭較很小限制了機載雷達的尺寸,並影響探測距離。載油量小,航程短,載彈量小,射程短,機載系統還處在待開發狀態。

此外,海軍隱身艦載機沈飛和成飛都參加了,目前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就算退一萬步FC31中標,它的編號也只能是從殲16往後排,不可能是31。


JackZ捷


大家好,歡迎關注兵器知識譜的原創文章,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我國第二款隱身戰鬥機——FC-31的話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航工業領導發表了“作戰半徑1200公里,載彈量8噸的某款新型戰機”的講話,導致讀者朋友們競相猜測,最後將目光落在了瀋陽飛機設計研究院FC-31四代機項目上,導致關於FC-31戰鬥機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上。所謂人紅是非多,FC-31戰鬥機儼然成為風頭蓋過已經入列空軍的殲-20戰鬥機,成了軍事裝備中的“話題王”和“網紅小生”。FC-31戰鬥機自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在瀋陽成功首飛,時間如白駒過隙,時至今日距首飛已經過去6年,FC-31戰鬥機項目到底進行的怎麼樣?我們又該如何來評價這一款中型隱身四代機呢?小兵將帶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析。下圖為飛行表演結束正準備降落的FC-31戰鬥機,該型飛機採用隱身外形設計,飛行過程中居然沒有在機身上安裝龍伯透鏡,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也許這正是FC-31戰鬥機既火熱又神秘的地方之一。

FC-31戰鬥機的定位

FC-31戰鬥機是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沈飛)研製的第四代(美式標準劃分)單座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外號“鶻鷹”,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隱身多用途戰鬥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常規氣動佈局,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設有內置彈艙。FC-31隱身戰鬥機完全屬於沈飛自籌資金開展的防務類業務,該項目的上馬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除美國以外唯一具備同時研發兩款四代機的國家。從FC-31隱身戰鬥機的編號前綴“FC”兩個大寫字母來看,該型飛機的性質與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成飛)與巴基斯坦的合作項目CF-1單發輕型戰鬥機一樣,都是外貿型的戰鬥機,簡單地講就是用來做買賣賺錢的型號。因此有很多讀者將FC-31稱為“殲-31”是不嚴肅的事情,因為“殲”字頭的編號代表軍用型戰鬥機,比如殲-20、殲-11B、殲-15等等;而FC-31則屬於純粹的外貿型戰鬥機,沒有任何軍方背景,所以不能使用“殲”字頭的編號,只能使用“FC”開頭的編號,,我軍是不會裝備此類代號飛機的。據說“FC”是“發財”這個詞的漢語拼音頭兩個字母的大寫,具有很好的寓意。下圖為試飛中的FC-31戰鬥機,客觀地講FC-31的外形設計非常美觀。

FC-31戰鬥機的紙面性能

CF-31戰鬥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複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是窮國也能買得起的唯一一種隱身戰鬥機。該型飛機為單人單座,設計性能參數如下:機身長度16.9 米;翼展11.50 米;高度4.8 米 ; 機翼面積40平方米;空重12500~13500 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7000~28000 千克;動力系統2 ×RD-93加力發動機,加力推力2 ×9500千克(93.1千牛);最大飛行速度1.8 馬赫;實用升限18000 米;航程未知;作戰半徑1,250千米;爬升率未知;翼載荷675千克/平方米;推重比0.7;限制過載9G ;內置彈倉武器為4枚PL-12D中距主動空空導彈或2枚PL-12D+2枚500KG級精確制導彈藥;載彈量>7000 千克;載油量>7000 千克。從上述沈飛公佈的參數來看,這款中型隱身戰鬥機的性能除了具備隱身能力以外,與中型三代機基本相同,但是以其16.9 米的機身長度和93.1千牛的發動機推力來看,7噸的載彈量和7噸的載油量加上1250公里的作戰半徑不禁讓人覺得有些匪夷所思,畢竟身為重型大推力發動機的蘇-35戰鬥機在滿油(8噸)和滿彈(8噸)的狀態下作戰半徑也只有1200公里而已,採用中型機身和中等推力發動機的CF-31戰鬥機是如何做到“作戰半徑1250公里”的呢?說實話,作為半個武器專家的作者也覺得不可思議,也許沈飛有不為人所知的過人之處也說不一定哦。下圖為第二架CF-31驗證機,一般新機型需要8架左右的驗證機來試飛才能定型,目前CF-31只出了兩架驗證機,而且第二架與第一架相比大量更改了氣動外形,說明CF-31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勇者無疆

CF-31戰鬥機自第二架原型機首飛以後便隱匿至今,再無蹤跡亦無消息,顯得十分神秘,因此產生了CF-31戰鬥機項目已經被軍隊收購立項的傳言。在這裡小兵要以很負責任的態度說明一下,無論CF-31戰鬥機研發項目進行到何種進度,飛機性能先進到哪種程度,它都沒有成為我國空軍戰鬥機的可能,更不可能因此成為我國第一款艦載隱身戰鬥機,就目前而言也沒有任何國家向沈飛表達“共同研發”的意向,所以小兵的判斷是——CF-31戰鬥機項目可能要下馬了!下馬即意味著失敗,但是即使失敗也是值得的,畢竟這是沈飛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設計四代機,就當練練手培養科研隊伍了。雖然前後上百億的投入可能因此打了水漂,但是沈飛的失敗無可指責!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哪個企業會永遠成為贏家,比如防務大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曾在數個戰鬥機項目上敗給對手;波音公司的“科曼奇”隱身武裝直升機也在研發半途被砍掉。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沒有嘗試又怎麼會有突破呢?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沈飛再多經歷幾次這樣的失敗以後必然會一躍為世界頂尖的防務公司!沈飛加油!發財-31加油!下圖為夢境中成為艦載機的CF-31隱身戰鬥機。


兵器知識譜


殲31為什麼要採用雙發中推?真的是想釣魚嗎?

中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渦扇15上了,不可能再開發一款中等推力的五代發動機。而且世界上研發10噸級的五代機發動機還沒有。只有EJ200和F414的推重比接近10。此時殲31採用雙發的9噸發動機,不如採用單發的18噸發動機。

如果殲20採用雙發15~18噸的渦扇15發動機,殲31選擇單發渦扇15是一個可行性比雙發更好的選擇。

研製什麼樣的戰鬥機,要受到可用發動機的限制。選擇雙發9噸發動機,就是和F-35肥電一個級別的戰鬥機。雙發的性能肯定要比肥電差很多。在國際市場上不僅沒有競爭力,還會受到肥電打壓。因為不可能是肥電的對手。買了也是給肥電送人頭。

如果重量比F-35還大,又會和殲20重複。因此好的策略就是重量比F-35輕,以對空作戰為主要用途的隱身戰鬥機,可以在空戰中剋制F-35。這種機型的發動機推力應該在14~15噸左右。如果中國確實掌握了太行的核心機技術,應該可以把渦扇-10太行提高到準五代機發動機的水平。用五代太行發動機研製的殲31應該可以和F-35在空戰時不相上下,是巴基斯坦理想中的五代機。

現在殲31的最大問題就是發動機。目前已經是雙發佈局了,如果不改發動機,只能說是準五代機。唯一的好處就是和梟龍搭配可以簡化後勤保障。

其次就是和F-35的性能競爭上,殲31即使是安裝中推力五代發動機,也很可能落下風。這對於殲31的國際合作、外銷都是不利的。


一葉楓流


FC-31,綽號“鶻鷹”,是沈飛在五代機選型失敗後,為了積累隱形戰機設計經驗,自籌資金上馬的一款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於2012年首飛。中國廣大網友們為了叫著習慣,還給它起了一個“殲-31”的別名。

FC-31戰鬥機,對於我們最大意義在於鍛鍊了設計團隊,使我國除了殲-20設計團隊外,又多了一支有能力設計研製新型隱身戰鬥機的高水平戰鬥機設計團隊,為我國航空工業積澱了底蘊。

冷戰結束,全球軍費大幅降低,無數項目下馬,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變得很慢。對於軍工企業來說,容錯率變得極低,一次設計失敗,就沒有了翻身的機會。這樣導致世界各主要強國的戰鬥機設計團隊正在逐漸萎縮。

在美國。曾經研製了F-14“雄貓”戰鬥機的美國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由於在美國海軍和空軍的戰鬥機訂單爭奪中失敗,現在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機的研製能力,目前主要的業務是為美軍制造預警機、無人機和各種艦艇。美國另一航空巨頭波音,在戰鬥機業務的前景不容樂觀;隨著F-35開始大量服役,波音戰鬥機業務的兩大王牌F-15和F-18將會停產,波音的戰鬥機業務也將衰落。洛克希德-馬丁獨霸美國戰鬥機市場的日子恐怕不遠了。

在俄羅斯。曾經稱雄天空30載的米格已經江河日下,蘇霍伊一極獨大,再加上俄羅斯綜合國力遠不及當年的蘇聯,俄羅斯在戰鬥機射擊上早已不能再和美國爭鋒。

在歐洲。歐洲自二戰後就日趨沒落。如今歐洲各國已經沒有哪一國有能力,可以單獨研製先進戰鬥機了,只能採取聯合研製的方式。不過由於參與國眾多,使得在設計方案確定和研製經費分攤等問題上需要花大量時間協調,這也導致歐洲戰鬥機在設計研製效率低下。

從目前情況來看,世界各強國,每個國家頂多也就有一支高水平的戰鬥機設計研製團隊。而隨著FC-31戰鬥機項目的不斷推進,我國一下擁有了兩支具備設計研製新型隱身戰鬥機能力的頂尖戰鬥機團隊。此消彼長之下,使我國距離達到世界之巔更近了一步。

“殲-31”項目以後會怎麼樣還不好說。不過哪怕最後以失敗告終也是值得的。因為通過這個項目培養鍛煉出來的人才和科研團隊依舊能在我國國防科技戰線上繼續發光發熱,成為推動中國航空工業大踏步發展的中堅力量。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殲-31正式代號依然是FC-31,這個編號方法,與巴基斯坦空軍引進我們的"梟龍"——FC-1/JF-17,如出一轍!殲-31進行外銷,必定會裝備多國空軍,這是他最大價值!具體怎樣呢?


殲-31是5代中型戰鬥機,各方面性能都可以。空戰方面,隱形機、4發中距空空導彈的內彈艙、有源相控陣雷達……這些要素基本保證了空戰能力,至少打上一代飛機沒問題。但是除了空戰,很多時候對地打擊更加重要!中小國家開戰,互相打擊指揮所、首都、重要機場等,都是數量非常有限、但是屬於戰略級的地面目標,這就能決定勝負了。針對這種要求,冷戰時期開始,美國就不斷推陳出新,它的軍貿戰鬥機,對地打擊能力都很強!


其中經典代表,首先是F-5型輕型戰鬥機。這也是美國軍隊不要的飛機,只買了點當教練機和假想敵。但是,這種輕型飛機,竟然能把3枚454千克,也就是1000磅MK83型航空炸彈,扔到500公里外。而如果滿載,作戰半徑也有314千米。真正厲害的是轟炸瞄準系統!F-5A沒有制導炸彈,但是給加拿大的CF-5A裝備ISIS-N火控,給挪威的NF-5A裝備ISIS F-195R,這些簡易火控系統,投普通航彈精度都很高!更先進的F-5E/F,更是裝備AN/ASG-29前置計算光學瞄準具,以及AN/APQ-153/159火控雷達,還能投擲GBU-15系列激光制導炸彈,在那個年代,這個打擊威力極強!美國大部分盟友,都趨之若鶩!


之後就是大名鼎鼎的4代機F-16,更是堪稱小國利器!F-16在美軍那裡,本來設計思想,也就是對地打擊和格鬥空戰。海灣戰爭中的"沙漠風暴"行動期間,美軍251架F-16,出動13480架次,全部是對地攻擊!其F-16A的AN/APG-66雷達,對空工作方式只有4種,對地工作方式卻有7種!掛載能力就更加恐怖了——F-16能夠使用12枚MK-82,重量227公斤(500磅),總重量2.7噸!此時還能掛載一部ALQ-119干擾吊艙,和2發"響尾蛇"格鬥導彈。這可是實戰掛載,不是理論值!所以F-16一度是很多國家時髦標配。



F-35,就更加強悍了!可在內彈艙攜帶MK-84型907千克航空炸彈(2000磅),等於以前F-117輕型隱形轟炸機的能力;而且,此時彈艙內,還能攜帶2枚AIM-120C空空導彈。F-117曾經在海灣戰爭大出風頭,當然實際上,它就根本沒法空戰,只能打擊。而現在,一眾小國都有了能力完善,還能空戰的F-117!在轟炸精度上,F-35更是處於頂級,其擁有AN/APG-81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光電分佈孔徑系統"(EODAS)等,全是高大上配置!美國的有錢鐵桿小弟們,都覺得F-35太值得擁有了!




美國軍貿戰鬥機發展史,已經表明得很清楚,對地打擊能力,對中小國家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我們搞一種中型5代隱形戰鬥機,內彈艙、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對地打擊彈藥,全部配齊;同時航程、機動等性能適中夠用,對於出口而言,這就是一款好飛機!美國賣F-35,附加政治條件太多,又貴,不是誰都能要、想要的。而殲-31的隱形打擊能力,將使得中小國家,在美國F-35外,有一種現實而重要的選擇!這樣一來,他的外銷前景,會差得了麼?


軍事作家陳曦


發財31(FC31,也稱殲31)“鶻鷹”是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公司(沈飛)自籌資金研製的四代機(按俄羅斯標準是第五代)。盈虧自負。要研製一款四代機,投入的研發經費少則幾十億,多則上百億甚至幾百億,對於每一個飛機公司來說都是一筆大投資,馬虎不得。特別是完全自籌資金,完全自負盈虧的投資,更得慎之又慎。所以,沈飛在上馬發財31項目之前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就國內而言,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不可能把所有的戰鬥機都換成殲20。殲20做為重型戰鬥機,戰鬥力強、航程遠是事實,可它的價格也昂貴。殲20要多少錢一架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美軍的F22。F22裝備美軍的時候,每架的售價是1.5億美元。加上研發費用的話,則高達3.5億美元。如此天價的戰機讓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承受不起,訂單一減再減,從一千多架減到193架。為了保持數量優勢,美軍只好又搞了一款F35來和它高低搭配。F35號稱是戰鬥機中的雪佛蘭,價格便宜量又足,家家戶戶買得起。但儘管如此,美軍自己還是難以承擔研發費用,只好拉了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加拿大等盟國一起搞。可人多未必好辦事,大家都想把它打造成一款萬能戰機,對它的要求層層加碼,結果研發費用節節高升不說,項目進展還一再拖延。殲20和F22比恐怕也便宜不了多少,而我國的軍費只有美國的1/5或1/6,所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全部裝備殲20是不可能的。在將來四代機做為空戰主力,主宰空中戰場的時候,我國必需得擁有一款與殲20進行高低搭配的戰機,而發財31恰好可以承擔這個角色。

另外,我們的航母也需要一款四代機。目前我國的航母艦載戰鬥機是殲15。儘管殲15的性能很先進,超過它的同門兄弟蘇33,能與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法國的“陣風M”相比肩。但很可惜,世界已經進入四代機時代,殲15已經滿足不了時代的要求了。而發財31應該可以改裝成艦載機。沈飛對研製、改裝艦載機是有經驗的。殲15就是沈飛在殲11B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從發財31的設計看,它是有改裝成艦載機的潛力的。它的後起落架採用跪式設計,前起落架為雙輪設計,這些都能有效的減緩降落時的衝擊力。當然,發財31要想成為艦載機,還得要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機翼要設計成可摺疊型,還要加裝著艦掛鉤才行。這麼一改起來,那時候的發財31恐怕就不再叫發財31了。

再分析一下國外市場。說真的,發財31的外銷還真有點懸。首先,軍火買賣往往不是一筆單純的生意,其中加夾著很多的政治、外交等因素。例如2014年土耳其想購買我國的紅旗9地空導彈,但在美國和北約的攪局下,這生意就吹了。所以,發財31想賣到西方或西方盟國,基本沒戲。另外,美國還想向這些國家推銷他的F35呢。哪怕拋開其他因素,在商言商,美國也絕不允許中國去分這個大蛋糕。我們的發財31頂多就是這些國家拿來和美國討價還價的砝碼。除去美方市場,還有一個傳統的俄羅斯市場。俄羅斯也正想向這些國家推銷他的蘇57呢。不過,目前俄羅斯的蘇57項目進展緩慢,而且蘇57是一款重型戰鬥機,未必適合這些國家的需要,而俄羅斯又沒發展有中型或輕型的多用途四代機,看來,我國的發財31或許可以在這些國家闖出一片新天地。不過,俄羅斯也有制衡我國的砝碼。因為我們的發動機不行,得進口俄羅斯的。如果俄羅斯禁止向我國出口發動機,或者不允許我國將俄製發動機安裝到出口的戰機上,那就麻煩了。要是我們的發動機過關了,俄羅斯也就失去制衡我國的砝碼了。我想,中俄之間最好還是合作雙贏:我們出口戰機,它提供發動機,大家都有錢賺。要是相互拆臺,這錢大家都賺不了。除去美俄的傳統市場,剩下的份額就比較有限了。更要命的是,這些國家比較窮,根本拿不出大筆的資金來購買武器。有人說我們可以薄利多銷,就像賣牛仔褲一樣,3美元一條,賣遍天下無敵手。這觀點根本就不現實,戰機是高技術的東西,不是沒技術含量的牛仔褲,我們就算想便宜也便宜不了。你想想,大動力矢量控制發動機、有源相控陣雷達、火控系統、電子系統、信息化座艙……哪個不是高技術的東西?哪個價格便宜了?我們就算不掙錢,但起碼不能虧本吧?

還有一個制約發財31外銷的因素,這因素也制約著許多中國武器的外銷業績,那就是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儘管這些武器都經過嚴苛的環境測試,都在演習場上經過最嚴苛的模擬戰場檢驗,但演習場搞得再逼真也替代不了戰場。打個不雅的比方,戰場就是真人秀,演習場充其量不過是個充氣娃娃。充氣娃娃弄得再好再真實,也替代不了真人。如果讓我們的武器在戰場上打出戰績,那比我們做千次萬次的廣告都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