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開國大將藍玉,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劉歡吉


正應了伴君如伴虎的一句話,在皇帝身邊,其實就是與虎謀皮的一件事,因為皇帝的權力不受制約,掌握著天下蒼生生殺予奪的權力。



加之中國歷史上封建帝王都有一個“秦一世、二世,以至萬世”的夢想,在這種信念的刺激下,為了維護一家一姓的天下,就會有一種極端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

古人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實這話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那就是事到臨頭的時候叫做用人不疑,等一切塵埃落定,辦事的人在辦事的過程中獲得了聲望和地位。

一旦皇帝覺得你比他優秀,可能有功高震主嫌疑的時候,這時候就得小心了,尤其是一些替皇帝辦事的不自覺,不知道自己就是個跑腿的。

反而有了官老爺的作派,比如說飛揚跋扈,比如說非議朝政,比如說不聽話不服管,這時候皇帝斷然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人物存在的。

有二心的人再能幹,皇帝都怕到最後幹自己身上了,藍玉基本上就是走的這一條死路,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與朱元璋關係非同一般。

在事業的初創期朱元璋用人的地方頗多,便在常遇春的推薦下給了藍玉不少表現的機會,當然藍玉也是抓住了機會,在貝加爾湖一戰中,把蒙古王公、后妃、大臣十幾萬人俘虜到了大明。

這不僅打擊了蒙古覬覦大明的囂張氣焰,還是得蒙古各部一蹶不振,為大明存亡消除了心腹大患,作為主將的藍玉自然封官進爵,領涼國公,風頭一時無兩。


其實就這些立了大功的人來說,最得意的時候往往也是最危險的時候,皇帝可以讓你變得優秀,但你的優秀必須被限制在一定的限度,那就是帝王可以允許的範圍。

一旦你的優秀隨著輿論的發酵有點功高震主的時候,得意可能就變成了殺身之禍的第一步,即使皇帝不採取限制措施,也會主動疏遠打壓。

皇帝其實是不相信傳統的禮儀道德可以約束一個自以為比皇帝優秀的人的,這時候就只能運用皇帝的終極裁決權,利用君臣之道帝王權術殺人。

藍玉怎麼死的?在得意時忘了行,橫行霸道,誰都不放在眼裡,還發生了逼迫蒙古王公后妃跟他睡覺的情形,朱元璋本來就已經妒由心生。

這時候就有人揣度朱元璋的心思,覺得火候差不多的時候,參上藍玉一本,朱元璋順水推舟就把藍玉拿下了,至於怎麼個死法,剝皮還是抽筋。


就看朱元璋想達到什麼樣的政治目的了,剝皮的政治效果和抽筋是絕對不一樣的!


歷史三日談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藍玉的死因不是謀反,而是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

本來吧,歷史上的封建皇帝在開國以後清算功臣並不算什麼稀奇事兒,因為歷朝歷代都有驕兵悍將,但要像明太祖朱元璋這樣株連甚廣、手段血腥的還是少數,比如人家光武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對待功臣武將就比較寬厚。

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死相極其悽慘,不僅被朱元璋下令剝皮實草,而且還被誅滅了三族。到了200多年後的明朝末年時,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攻佔成都府。義軍從成都府搜出了一張人皮,據說這就是當年的明朝開國大將、涼國公藍玉的人皮。因為明朝的首任蜀王朱椿就是藍玉的女婿。


提起來藍玉,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提起來明朝初年那場驚天動地的“捕魚兒海大捷”,很多人可能就知道了。

不錯,藍玉就是明軍取得“捕魚兒海大捷”的主帥。此戰不僅一舉擊潰了北元的最後殘餘力量,而且還俘虜眾多的蒙古妃嬪、貴族與車馬器物,被稱為蒙古版的“靖康之難”,同時也暫時為明朝邊境掃清了蒙古的威脅。

可以說,藍玉一生作戰驍勇,功勞尤大,深受朱元璋的信賴。但他居功自傲,結黨營私,不僅中飽私囊,而且私享蒙古王妃,這就埋下了後來家破人亡的隱患。

明太祖晚年已深感統治危機,於是開始加強集權,具體的做法就是清理結黨營私、權利過大的勳貴武將集團。在藍玉案發生之前,已經有許多明朝開國武將被朱元璋藉口誅殺,而藍玉後來也沒能逃脫。

洪武25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下令徹查此事,結果牽扯出大量權貴。朱元璋深感藍玉功高震主,於是以謀反罪將藍玉逮捕下獄,判其千刀萬剮、碎屍處理,並抄其家,滅其三族。也就是說,藍玉的直接死因是捲入了謀反罪中,但如果他真的有心要謀反,不可能不會提前舉兵,因此藍玉案最大的真相可能是朱元璋清算功臣的藉口。


據統計,因此案被殺者多達15000多人,就連傅友德、馮勝等老將也未能逃脫。此案牽連之廣,殺人之多,實屬罕見,因此列為洪武四大案之一。

朱元璋在給藍玉坐實了謀逆之罪後,又念及藍玉的女兒嫁給了蜀王朱椿,所以將碎剮之刑改成了剝皮。因為在他看來,“保留全屍”也算是一種寬大處理,殊不知依然血腥至極。

就這樣,戎馬一生的大將藍玉落得個被劊子手剝皮的下場。事後,朱元璋還特地把這張人皮送到了成都府給蜀王朱椿夫婦。直到明末農民起義爆發時,這張人皮才重見天日。


(明初四大案之“藍玉案”)


世界人文通史


朱元璋殺藍玉之後,不僅將他剝皮實草,還送到各地去展出,讓文臣武將以藍玉為戒。傳到四川時,因為蜀王朱椿是藍玉的女婿,就向老爹求情,把藍玉的人皮留在了王府。明末是時候,人皮又落到張獻忠手裡,最後不知所終。



一代名將如此下場,的確令人唏噓不已。

對於藍玉被誅這件事上,史學家大多都認為,朱元璋的表現固然心狠手辣,但藍玉也的確辜負了朱元璋對他的栽培之恩。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一直跟著姐夫征戰沙場,後來在常遇春的推薦下,很受朱元璋的重用。藍玉也的確是有勇有謀的將才,他最有名的戰役就是捕魚兒海(今天的貝爾湖)一役,將蒙元貴族上到皇子下到士卒,一共抓獲了將近10萬人,還有數十萬的牲畜,蒙元從此失去了元氣。

藍玉的功勞讓朱元璋很欣慰,封他為涼國公,位極人臣。不過這時候藍玉開始變得橫行霸道、驕縱不法,甚至還傳出他逼奸元朝後妃的事,這讓朱元璋十分惱火,又忌憚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後不能駕馭他,所以在有人舉報藍玉謀反後,將藍玉和與之有關的一萬五千人全部誅殺。

作為歷史的公案,誰是誰非自然是眾說紛紜,今天咱們還是說說題目中提到的人皮吧!


剝皮雖然沒有列入正式的刑罰中,但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可以說是暴君的最愛。三國的孫皓,北齊的高氏、張獻忠還有朱元璋等人都經常使用,其中尤其以朱元璋用的最多最勤,他規定官員只要貪汙白銀60兩以上者,就要剝皮揎草。甚至在明朝還有專門的剝皮場所,名為皮場。

具體的剝皮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將人捆綁固定後,在脊背處先用到割出長長的創口,然後在沿著創口兩側開始分離皮膚和肌肉,這樣一點點的就能將整張人皮完好的分離出來。據說歷史上保存最好的人皮,出自忽必烈的近臣阿合馬,他的小妾引柱經常用兩張人皮來進行祭祀活動,人皮的耳朵都是完整的,可見剝皮者技藝之高。

另外一種剝皮法可能出自野史。在剝皮前,將人販埋進土裡只露出腦袋,然後將頭部的皮膚切開,向裡面灌水銀。水銀受重力影響向下沉,自然會將人的皮膚和肌肉分離開,最後人因為痛苦會奮力從土裡跳出來,留下的就是完整的人皮。

應該說,朱元璋整頓吏治很有力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我看來,剝皮這種方式實在是殘忍至極,是對生命的極端踐踏,令人髮指。


李飛叨


藍玉落到被剝皮揎草的境地,雖然朱元璋是殘忍了一些,當很大因素都是他咎由自取。

由於藍玉在掃蕩蒙元殘部時,於撲魚兒海搗毀蒙元王廷大勝,原本朱元璋待他不薄,他卻漸漸地驕傲自滿,畜養了很多莊奴,這些人都仗著藍玉的威勢暴虐兇橫。藍玉曾經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問此事,藍玉大怒,趕走了御史。

在撲魚兒海大勝後,他俘虜了蒙元的王妃、公主等五十九人,在返程路上姦淫了王妃、公主等,導致蒙元王妃自殺,他將公主等部分女眷據為家妓,沒有上報。

另外,藍玉北征元軍回來時,半夜敲擊喜峰關關門,關吏因半夜難以辨識,為安全計,沒有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縱容士兵打破關門長驅直入。這種行為與叛亂無異,已經讓朱元璋心中有了疑忌。

朱元璋想封藍玉為梁國公,因為他犯錯改封涼地,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藍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會上出語傲慢。

藍玉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朱元璋多次責備他,他卻不以為意。他西征回朝,朱元璋讓他做太子太傅,藍玉對位居宋、潁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等到他入朝上奏,朱元璋往往不聽他的,他更加不高興。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有必須殺他的四大理由:

一、藍玉當時身為總兵,掌天下之兵權,有造反之實力;

二、當時朱元璋已身患重病,《逆臣錄》中好些人的供詞均提到太祖“病纏身”,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允炆年紀尚小,這些都為藍玉謀反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徵南征北”的,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四、靖寧侯葉升是藍玉的姻親,被朱元璋所殺,使藍玉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總之,不作就不會死,千古之下,名將如衛青,無論多大功勞,知道自己的本分,也知所進退者,才是明智的人。藍玉所遇,本為暴烈之君,還敢居功自傲,獨斷專行,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也。可憐一世英雄,落得個剝皮揎草的悽慘下場,可謂是警鐘長鳴。


謝金澎


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九,張獻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空有全蜀七成田地,卻無命消受,與妃嬪、宮女等投井自殺。

張獻忠進入蜀王府,發現門樓上供奉著一尊人像,仔細一看,人像雖然穿著朝服,頭和手腳卻都是乾癟的肉身,身體卻有黃金撐起,外面蒙著一層完整的人皮。

這張人皮,就是明初戰功赫赫的涼國公藍玉的人皮。

藍玉是開國大將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朱元璋太子朱標的岳父,所以藍玉是太子妃和太子的舅父,也就是未來大明皇帝的舅父。

藍玉本身也是行伍出身,一直跟隨開平王常遇春作戰,有勇有謀,隨後又在徐達賬下歷練,在徐達北征北元時,擔任先鋒官,屢敗蒙古軍。

既會打仗又是皇親國戚的藍玉,想不紅也難,很快,他就升為大都督府僉事,已經是正二品的高級武官。

隨後,藍玉逐漸獨挑大樑,親自掛帥,先後出征西蕃叛亂、討平雲南、北征蒙古,屢立戰功。

官職也跟火箭一樣躥升,進爵封侯,被封永昌候。

藍玉最出彩的軍事行動,是洪武二十一年的北伐。茫茫草原中,藍玉發起突襲,在捕魚兒海大敗元軍餘部,俘獲北元皇室百餘人,官員三千多人,男女七萬七千多人,物資不計其數,取得令人瞠目的空前大捷,朱元璋因此把他比作衛青、李靖一樣的人物,藍玉因功進封涼國公。

此時,朱元璋逐漸老去,開始著手安排身後之事。即是太子舅父,又是名將的藍玉,受到重用,被作為朱標將來執政的武力班底,這看上去也非常自然。

沒想到的是,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感染風寒,一病不起,當年就去世。朱元璋一直最疼愛這個兒子,早早就把他立為太子,悉心培養,此時白髮人送黑髮人,心情之悲痛可想而知。

朱標一死,朱元璋為他預備的班子就失去了意義,尤其是武將,權力過大,反而成為不穩定因素。

這當然難不倒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在他授意下,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謀反,隨即藍玉被下獄。

錦衣衛是朱元璋搞出來的機構,目的就是幫助他控制大臣,展開清洗,一舉一動都在他授意之下。

藍玉進了詔獄,便有千口也難申辯,最後的審訊結果,有沒有證據也並無意義。

最後,藍玉的謀反罪名成立,被判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此案牽連廣大,從公候到官員,被株連而死的多達一萬五千多人,這也就是明初三大案之“藍玉案”。

藍玉到底有沒有謀反呢,當然是沒有,在朱元璋這樣強勢的君主統治下,沒有任何大臣敢於謀反,所謂謀反,不過是為了清除異己而強加的罪名,而且是最有效的罪名。

藍玉有沒有劣跡呢,還是有一些的。

比如藍玉有些好色,曾強佔北元的妃子,比如藍玉還有些貪財,強佔了不少民田,再比如藍玉的家奴狐假虎威,橫行霸道。

不過這些在當時,都是小過,和藍玉的功績比起來,實在算不了什麼。即使要追究,按照大明律懲戒即可,遠遠夠不上死罪。最後藍玉慘遭剝皮實草,實在有些殘酷,可以看做是朱元璋對手下的一種警示。

藍玉被剝皮,朱元璋還不放過他,下令將藍玉的人皮在全國巡迴展示,以儆效尤,在從雲南巡展回來後,途徑四川,藍玉的女兒嫁給了初代蜀王朱椿,蜀王也就是藍玉的女婿,他不忍心老丈人再這樣顛沛流離,懇請朱元璋將藍玉的人皮留在四川,老硃批準,於是藍玉的人皮就被安置在蜀王府的門樓內供祀起來,直到明末。


小院之觀


藍玉

明朝時期的大將軍,作為常遇春賬下的一員大將,更是常遇春妻子的弟弟,也是後來太子朱標的舅父,所以藍玉在明朝時期地位還是非常的高。當然他也不是一個虛有其表的人,在常遇春的賬下,他多次領軍出戰,出謀劃策,打贏了很多次戰爭,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結局為何如此的悲慘?



後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那些個開國功臣就一個一個的死去,繼常遇春,鄧愈,李文忠,徐達等一些元老死去之後,朝廷的門面就落在了藍玉和馮勝的頭上,朱元璋後期生性猜忌,治罪了馮勝,在朝中唯有藍玉可以信任。


藍玉便由此撿了一個大將軍的職位,但是藍玉也是變得越來越越驕橫跋扈,他在民間欺壓百姓,強佔百姓的農田,責罵御史,強強民女,這些在朱元璋的眼裡都是不可以發生的事情。還有最誇張的一次,在面對喜峰關之時,城樓上的官兵可能對他有些懈怠,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尊重,他直接就帶兵攻打進去,導致後來大家都以為他要造反呢,直到誤會結束,中間還傷亡大量的將士。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朱元璋的眼裡,藍玉並非一個善茬,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朱元璋又得依靠他們的力量來讓朱標成功的登基,可是朱標死了,朱允炆這裡也沒有辦法在指揮和控制住藍玉,那既然是沒有利用價值了,藍玉這裡就要成為明王朝內鬥的犧牲品了。



本來明朝的皇帝便是布衣出身,從小經歷過各種的心酸和辛苦,所以民間疾苦這種事情在朱元璋的身上深有體會,才會命令自己下面的人都是嚴於律己,更何況在朱元璋已經穩定的坐上了一國之君的位置上並且已經開始殺一些開國大臣來穩固江山的情況之下,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是小心翼翼容不得出一點的差錯,可是藍玉並沒有這樣,而是頂風作案,最後落得死無全屍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


人皆可為舜禹


拋開藍玉,我們看看朱元璋的成長曆程。

天真童年:

放牛娃朱元璋對村裡的孩子說:

“既然兄弟們認我為老大,我就罩著你們,不讓你們受委屈,吃香的喝辣的……”

一個“小弟”說:“我好餓啊。”

朱元璋看了看小弟,又看看自己放牧的牛,狠狠心、咬著牙:“兄弟們,我給你們弄牛肉吃。”

…………

苦難深重:

朱元璋家人幾乎盡死於瘟疫,本人也淪為做雜役的僧人,然後拿一個破碗討飯去了。

朱元璋飢腸轆轆,凍的瑟瑟發抖,用空洞的眼神看著天空,嘴唇蠕動著發出低微的顫音:

“兄弟們,誰來幫幫哥哥呢?”

…………


崛起:

朱元璋被湯和介紹到軍中,靠勇敢和才能做了小官。朱元璋每次臨陣,都會對兄弟們說:“兄弟們,跟著哥哥我衝啊!”

漸漸的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勢力,在戰場上都會霸氣的說:“兄弟們,給我上啊!”

…………

據有南京

朱元璋處處以劉邦為榜樣,發誓要自己坐江山。

與兄弟們聚會時,朱元璋模仿當年的劉邦:

“兄弟們,小時候我給你們弄牛肉吃,現在給你們大官做。

等將來咱兄弟們坐了江山,我讓你們個個封王封候!”

…………


稱帝后

朱元璋的兒孫們,吃最好的飯、穿最好的衣服、讀書請最好的先生。他心裡想:

朕的孩子們要一直享受富貴才好,朕為此不惜一切。

湯和請辭

1389年,湯和帶家人回鳳陽養老,臨走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不捨的說:

“兄弟啊,吃飯、喝酒,孩子讀書、嫁娶什麼的,凡事兒錢往厚裡花,別心疼,花沒了找哥哥我要。

來人啊,賞湯和:黃金300兩、白銀2000兩,鈔3000錠。

啊,忘了弟妹了。照著給湯和的數目,給湯和妻子再來一份……”

朱元璋看著遠去的湯和夫妻,心裡說:“如果其他人也象你們一樣知道滿足、知道進退取捨就好了。”

…………


喪子

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

老年喪子的朱元璋,看著只有15歲的愛孫朱允文,心裡盤算著:

“朱標與我老弟兄們之間,相互熟悉、信任,也鎮得住他們。朱允文年幼文弱,與我老兄弟們沒有什麼交往,也鎮不住他們……”

…………

藍玉案

1393年,以大明戰神自居的藍玉突然發現,自己的話朱元璋不聽了,暗道不妙。不久,藍玉就被立案調查。

朱元璋看著藍玉案子的材料,狠狠心、咬著牙說:

“老兄弟們,朕對不住你們了。

為了朱允文的江山穩固,朕要對你們下手了。別怪朕,如果朱標在事情還好說,可是允文這孩子鎮不住你們……”

“藍玉被問了反叛罪,按律得凌遲處死。凌遲是把人千刀萬剮的,太慘了。念在過往的情分,把藍玉寬大處理,剝皮處死吧!”

…………

結尾

老態龍鍾的朱元璋看著愛孫朱允文,滿眼都是愛憐:“孫兒啊,我替你殺光了驕橫的功臣們,他們礙不著你了,你儘管放心的做個好皇帝吧!”(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朱元璋殺藍玉與雍正殺年羹堯的原因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前者的手段有些忒是狠毒些罷了。

朱元璋殺藍玉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藍玉的事蹟不用細述,這個人很會打仗,不論是對戰陳友諒,還是驅逐蒙古人,都曾立下汗馬功勞。

朱元璋起初對其十分器重,將他視為自己的愛將,但久而久之,主僕之間出現隔閡。當然,這種隔閡在表面上是看不出的,往往一些殺機的開端就從這種情況中埋下。

藍玉因驅逐蒙元有功,班師回朝之後,被朱元璋封為涼國公。這時候的藍玉不但成為第一名將,而且在朝中也是說一不二。常以居功自傲,不知收斂,連家中僕人也十分囂張,看著他人物品,往往丟下幾個小錢當場佔為己有,誰敢橫加阻攔,輕則一頓老拳,總則打入牢獄。

藍玉曾致使家僕強佔不少良田,一度被御史查問,那種藍玉一怒之下,命人毆打御史,並且將其趕出自己的地盤。不止如此,藍玉還私下跟鹽商勾結,大肆販賣私鹽以此斂財。朱元璋收到不少彈劾奏摺,錦衣衛也查出藍玉種種惡行。

朱元璋雖然對其不滿,但是卻沒有挑明。最令朱元璋不能容忍的是藍玉在軍中威望太高,而且藍玉曾對人說過“我不堪太師耶”。這些讓朱元璋很不踏實,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他必須要除掉這個禍害。

在明代王世貞《弇山堂別集》中曾記載這麼一件事:一次朱元璋與藍玉論兵,諸將十餘人在座。朱元璋有些私事要與藍玉商討,因此要諸將退下,結果眾將無動於衷,仍坐著不動。藍玉笑了幾下,揮一揮衣袖,說聲“諸位且退”。話音未落,諸將盡起全部退下,所謂“三呼不如一麾”。這些事情,讓朱元璋徹底動了殺心。留下藍玉,必然夜長夢多!

君要臣死,何愁沒有理由。公元1393年,錦衣衛奏報藍玉謀反,朱元璋下旨拿辦藍玉,並將其抄家。最終以藍玉為首的大量人員捲入其中,被誅殺者竟多達一萬五千餘人,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藍玉案”。

藍玉被處以剝皮之刑(筆者曾詳細寫過施刑的全過程,若是有興趣,承受能力強大者可在我頭條號找尋來看。)刑後,藍玉的皮被朱元璋“全國巡迴展覽”,以此威嚇天下。

後藍玉之皮輾轉來到成都之時,蜀王朱椿跟朱元璋請求,請求將岳父之皮留下成都。最終,這張人品被供奉在蜀王府,歷經200年後,才被張獻忠發現。此事被張獻忠知道後,於是效法朱元璋,將不少人也處以剝皮之刑,他自己常親自動手,只不過比朱元璋時期更殘忍些罷了。

本文由大獅原創,參考文獻《藍玉傳》、《弇山堂別集》


大獅


沒有聽說過洪武四大案嗎?

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初朱元璋發動的四場政治大清洗,成千上萬的人都被屠殺。藍玉案就是這四大案之一。

有關於藍玉案的起因、經過,我就不過多介紹了。

總之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意圖謀反,便將其誅殺,連帶著15000多人慘遭屠戮。


藍玉案的核心人物藍玉,命運更是慘中之慘。

不僅全家被殺,朱元璋還把他的皮給活生生剝了下來。

這件事可見於明末清初的筆記《蜀警錄·蜀亂》。張獻忠入蜀的時候,發現了藍玉的人皮。根據記載:

  • 張獻忠入蜀王府,見端禮門樓上奉一像,公侯品服,金裝、人皮質,頭與手足俱肉身。訊內監,雲明初涼國公藍玉,蜀妃父也,為太祖疑忌,坐口謀反,剝其皮。傳示各省,自滇回,蜀王奏留口口口樓。


這話什麼意思呢?

原來,藍玉的女兒是朱元璋之子蜀王朱椿的妻子。朱元璋把藍玉的人皮剝下來後,交到蜀地,由蜀王掛在了端禮門樓上。張獻忠入蜀的時候,剛好就看到這張人皮。

朱元璋真實歷史上少有的變態了。


HuiNanHistory


大明王朝風雨飄搖276年

經歷了16位皇帝。

從建國到滅亡,隔了兩三百年的時空。

可有一個人,當然如果他泉下有知的話,他應該見證了一個王朝從建立到滅亡的奇妙時刻。

對,不要詫異。

我說的就是明朝開國大將軍、涼國公藍玉。《明史》評價藍玉:“ 饒勇略,有大將才”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抄家滅族,牽連1個公爵,13個侯爵,2隔伯爵被全部族誅,死者多達一萬五千人。朱元璋將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各地 ,說直白點就是把人皮剝下來,填充上稻草,像稻草人一樣,到各地公開展覽,以示警戒!

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那一年,張獻忠率軍洗劫了成都蜀王府。意外發現一張風乾的人皮,原來是藍玉的人皮標本被女婿蜀王朱椿收藏,並世代相傳。

張獻忠一把火燒了這張人皮,從此藍玉才真正的灰飛煙滅

藍玉是明朝開國功勳,安徽定遠縣人,跟朱元璋是同鄉,跟朱元璋也有千絲萬縷的親戚關係,藍玉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兒子是蜀王妃,藍玉還是太子朱標的正妻的舅舅,也算是太子的舅父了。

朱元璋下手收拾藍玉可真沒手軟,正應了那句話自古權力鬥爭,不會有一絲絲的溫情。

藍玉最早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後來從管軍鎮撫一路升遷至千戶指揮使和大都督府僉事。先後征戰四川、河北、吐蕃、雲南,立下赫赫戰功。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為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藍玉被拜為大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遠征,兵鋒指至捕魚兒海(今呼倫貝爾草原的貝爾湖),一舉大破北元朝廷, 俘獲北元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和幾乎全部的人口、牛羊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僅元主少數幾人脫逃。此戰後,蒙古徹底喪失了南下侵擾中原的能力,藍玉也成就了身為一名武將的千古功業,朱元璋也盛讚他堪比衛青、霍去病。

人生就是這樣,一旦到達顛覆,也就意味著接下來要走下坡路了。

藍玉從巔峰墜入萬劫不復之地,一方面是朱元璋殘暴,要為孫子繼位清除障礙;一方面也是藍玉鋒芒畢露,狂妄自大造成。

《明史》記載了三件事:

第一,強佔民田,被御史糾察時,藍玉直接將御史驅逐,完全無視朝廷律法。

“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

第二,北伐回來,大晚上扣喜峰關的山門,關l吏開門不及時,藍玉直接縱容部下,破關而入,實在驕橫霸道。

“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帝聞之不樂。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於券。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譙讓。”

三,居功自傲,口不擇言。

藍玉西征回來,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太傅,地位在宋、穎兩公之下,藍玉不爽,直言怎麼也得是太師,真是狂妄的可以。

藍玉打戰固然勇猛,但也不過是個武人,在博學高才的宋、潁兩公面前,比才學根本不值一提。

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

據說藍玉還在北征殘元詩,霸佔元王妃,導致其自殺而死,作為北伐主帥,藍玉肆意妄為,給明軍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藍玉的死有其自身原因,但主要還是朱元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套路在作祟

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晚年濫殺無辜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藍玉定謀反罪牽連一兩萬人,這可不光是斬草除根,而是斬草還要噴殺蟲劑,永絕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