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在中國現代思想史和學術史上,至今還沒有哪部著作能像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樣久傳不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哲學簡史》中,馮友蘭先生僅用了20餘萬字的篇幅,講述了中國哲學兩千多年的發展,挖掘中國哲學中具有普遍意義和永恆價值的東西,凸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哲學?


關於哲學,歷來沒有統一的概念。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 這一見解可謂極其扼要準確,使人初見之下有一種穎悟。


哲學,它是一種思想,這種思想用來反思人生,同時它是成系統的。《論語》告訴我們,吾日三省吾身。人要學會自我反思,通過反思,從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所謂成長,就是在反思中改善,在改善中精進。


不管身處什麼時代,哲學都未曾遠離我們。但凡追求美好生活的人,都離不開哲學。正如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開篇所講,“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學的。” 哲學貫穿人的始終,哲學可以給你帶來力量。


人生路上,有苦有樂,有苦樂的地方,就有哲學,古今中西,概莫能外。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當下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壓力的日益激烈,人們變得越來越務實,也許物質越來越豐富精緻,表面看起來越來越富裕精彩,內心世界卻依然蒼白粗糙——因為我們在一味向外尋求、爭取、從不或者很少願意花時間向內探索。


學習哲學,可以讓我們瞭解自己、認識世界、看懂人生本質,從而輕鬆自在地、豁達快樂地生活;可以哲學地思考人生大問題,站在更高的層面和角度去進行生命反思。


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從‘實際’的觀點看,哲學無用,但哲學可以給我們一種有用的觀點。”


簡史不“簡”


馮友蘭先生在序裡寫道:“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學,而其識其才,較之學術鉅著尤為重要。”《中國哲學簡史》,顧名思義也是點到為止,意在抓住中國哲學的精髓,而非拓展整個中國哲學的宏大篇幅。但整本書縝密梳理了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讓我們瞭解到那些令我們景仰的聖人先哲們曾經如何思想。


中國哲學以為,一個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完成這個統一,就是聖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國聖人的精神成就,相當於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聖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國的聖人不是不問世務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謂“內聖外王”的人格。


儒家者流蓋出於文士。墨家者流蓋出於武士。道家者流蓋出於隱者。名家者流蓋出於辯者。陰陽家者流蓋出於方士。

法家者流蓋出於法述之士。


老子警告我們:“不知常,妄作,兇。”我們應該知道自然規律,根據它們來指導個人行動。老子把這叫做“襲明”。人“襲明”的通則是,想要得些東西,就要從其反面開始;想要保持什麼東西。就要在其中容納一些與它相反的東西。誰若想變強,就必須從感到他弱開始。


是指人們所能控制的範圍以外的東西。但是,他若是竭盡全力,總還有一些東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範圍以內。因此,人只有已經做了他自己能夠做的一切以後,對於那些仍然要來到的東西才只好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靜地、無可奈何地接受它。


無為的意思並不是真正無所作為,而是無心而為。只要遵循無為、無心的原則,對於物也就無所貪戀迷執。即使從事各種活動,也是如此。


哲學不“哲”


對於從未接觸哲學史的大多數讀者來說,猛然去讀大部頭的中國哲學史亦或世界哲學史,難免望而卻步。但作為一部簡史,這本書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入門讀物。而且能讓內行不覺無味,外行不覺難懂,能讓人反思當下,找到人生之根。


《中國哲學簡史》開篇就講,“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學的。”哲學貫穿人的始終,哲學可以給你帶來力量。


在中國,哲學與知識分子人人有關。我所說的哲學,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應當看做宇宙的部分。當一個人思想宇宙的時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中國人不大關心宗教,是因為他們極其關心哲學。他們在哲學裡滿足了他們對超乎現世的追求。他們也在哲學裡表達了、欣賞了超道德價值,而按照哲學去生活,也就體驗了這些超道德價值。


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


北京大學出版社版本為

馮友蘭親自審定並認可的唯一版本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中國哲學簡史》多版本封面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用英文寫就,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任訪問教授時給美國學生的講課教材,首次出版是在美國,先後被翻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在全球發行,成為國外學習中國哲學、瞭解中國文化的必讀書。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馮友蘭,中國20世紀哲人、傑出的思想家、學術大師。他以《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和《貞元六書》等著作,成為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馮友蘭是一位以救國興邦為己任的愛國知識分子。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樑”,他也是我國20世紀最負盛名並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哲人。他是在中國學術史上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傑出學者,也是對20世紀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哲人。


1985年,馮友蘭的弟子塗又光先生翻譯為中文版,並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也是馮友蘭親自指導翻譯並認可的唯一版本。如今,中文版出版30餘年,塗譯本始終雄踞各大哲學類圖書榜單的Top1,保持著超過哲學類圖書50%的市場佔有率,也大大帶動了哲學品類圖書的高速增長。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塗又光(1927~2012年),中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為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學生,在馮友蘭去世之後,整理其所有中、英文遺稿,編纂成14卷馮友蘭氏《三松堂全集》。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本經典 • 獲獎無數


▲中紀委推薦圖書,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獲獎教材

▲教育部“全日制高中新課標”閱讀書目

▲首屆向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

▲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中國哲學通用教材

……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多所高校校長的首選推薦書目


2017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將此書作為本科生的畢業禮物。馮友蘭於1928年至1952年在清華大學哲學系任教。《中國哲學簡史》是他飲譽海內外的著作。書中有一句話:“哲學,是對於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邱勇希望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不要因為碎片化信息的泛濫,而使自己的思想變得淺薄。”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在2014年的武漢大學讀書節上,李曉紅校長也向學生推薦了《中國哲學簡史》,稱該書“視界高遠,參古納今,化繁為簡,脈絡分明,對當下大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和哲理思維不無裨益”。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這樣的一本經典,請你一定不要錯過!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中國哲學簡史   值得推薦的案頭叢書


請聯繫:王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