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談學醫難(>ω<)

時間是真快,尤其由於疫情,是在家裡的度過的時光感覺是更快,那真是一睜眼一閉眼一天就過去了。但是對即將高考的學子來說,恨不得時間能夠過慢一點甚至說停止,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而對於高三家長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就現在說,除了能夠在生活上儘量讓自己孩子吃好穿好,在學習上那真是插不上手,因為但凡是步入了初中,題目難度是直接坐飛機般的上升,連初中題目都不一定搞得明白,更何況是綜合高中三年的題目呢?那是不是說家長除了生活以外其他事情都幫不了了,也不是,就比如很快就要面臨的一個問題——選專業

很多家長也是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給予孩子一些參考甚至說直接替孩子決定,也正是是因此,很多孩子的時間或者前程被白白的浪費掉。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有句話叫做隔行如隔山,有些職業的很可能和你瞭解的大相庭徑,直接可能使得孩子失去興趣甚至不是他所愛的,不認真去學習,白白浪費了大好青春。我相信今年有不少家長和孩子看了不少醫務人員抗擊疫情,振奮人心的視頻,內心也是滿腔熱血為祖國,要選擇從醫這條路,而我今天要帶你們瞭解的是也正是學醫以後你將要面對的什麼,這不是要阻止你去學醫,而是希望你不要被表象或者隻言片語所迷惑,能夠冷靜做出選擇,畢竟前程最重要。

那麼到底學醫難嗎?

可以毫不避諱地說,既難又苦,這不是我胡編亂造的,這是廣大醫學生內心的寫照,所以就誕生這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而不少名人也是有著作證。就比如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冰心女士、畢淑敏女士、契科夫等等,就驗證了從文比學醫要簡單的多,他們感覺學醫太難了,還沒有學問出書簡單呢!便毅然決然的放棄學醫。而羅大佑、費翔、王力宏、毛不易等人又佐證著學藝也比學醫要簡單,當然了,這些都是玩笑一下。

那都說學醫難,那它到底難在了哪裡?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不管是醫學類哪一種類專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學的東西多,這從它的學習時長就可以看出來,像臨床、藥學、口腔、預防醫學、護理、法醫等等本科都是需要五年制。相較於其他專業多一年,由此不難看出學的東西不是一般的多,因為一年可以學好多東西。學的東西多了,並不意味著需要記得不多,恰恰相反,這就體現出醫學類專業另一個好處,不用劃重點,因為哪都是重點,上課做筆記都是抄PPT,這些都是需要你記在腦海裡的,這對學生來說可謂苦不堪言,這到中年以後都有禿頂的危險。

其實它的難,還有個更殘忍的事實,那就是你以為到本科就結束了嗎?並不是這樣的,不管我們選什麼專業,最終面向的都是找個好工作,俗一點說就是儘可能多的賺錢。你可能會問醫生工資不是挺多的嗎?那你可就錯了,如果只是本科畢業,就算是名校,當你你進入市醫院也只是一個臨時工,基本工資不會超過三千塊錢,沒有五險一金,也沒有績效獎金,就算是縣醫院,做三年左右也估計是合同工,雖然可能待遇和編制人員一樣,但是沒有編制。(不談私立醫院,但凡有一點良心的,都不會去私立醫院,要是想聽,我另寫一篇。)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本科學歷不夠看的,大多數的縣醫院和市醫院都是要研究生以上,市醫院還是要名牌畢業,而到省級以上都是研究生打底,大多數要的都是博士,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往上考,還得往好的考,這對學醫的來說又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

當你有學歷,進入醫院以後你以為可以坐在那給人看病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你現在在可能依然是合同工,因為編制有限,一座醫院可能每年都不到五個,而且你還得學習,和醫院同事學習,和科室裡的老大學習,畢竟手裡拿捏的是人命而不是其他,可能你要一到兩年才會坐診,這個要看你的學習能力了,而對於外科來說,上手術檯做主刀,需要的時間可能要更長。當然這時候你的工資養活你自己是綽綽有餘,但是要說我有很多錢來補貼家裡,可能是夠嗆。

以上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非常敏感的醫患關係,醫生這個行當現在可是非常難做,你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人,尤其是那種不明是非的,一旦發生醫鬧,你的前途肯定是受阻。還有那種不信任你、一知半解裝作懂很多的人,拿百度作為憑據的等等,一兩個還好,可是你一天接觸到的病人有五十多個甚至更多,基數大了自然各樣的人就多了。

現在你可能冷靜了一番,可能將醫學非首選,但是有時候命運就是這個樣子,就比如我,當時怎麼算都沒有料到走上醫學這條路,你或許可能有同樣的命運,但我只能告訴你一句話,也是我剛進入醫學殿堂時候感觸最深的一句,他就是現在被人熟知的鐘南山鍾老說過的:“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這絕不是增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