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經領先中國,如今為何落後中國?

印度2019年人口近13.9億,馬上超過中國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2019年印度GDP 達2.9萬億美元,人均2000美元以上,相當於中國2006年水平,也就是說印度發展水平與中國僅相差不到十五年!


印度曾經領先中國,如今為何落後中國?


印度農業發展自然條件較好,可耕地近26億畝,僅次於美國,而且很多地方一年三熟,其多平原高原,地勢較平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由於科技水平其畝產較低,化肥施用量少,農業增收潛力巨大!
和中國一樣,印度礦產較不豐富,缺少油氣資源,但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三面環海,且離波斯灣石油產地較近。

印度曾經領先中國,如今為何落後中國?


印度遠沒有工業化,其人口紅利,足以支持印度發展出口加工貿易和中低端產業體系,印度基建空間也很大。
和中國城鄉二元結構差不多,印度也有兩個世界!其中一個貧民構成的低消費成本社會體系,包括保障體系。印度精英很多,教育也不差。印度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也許二十年後,印度就成為僅次於美中的第三世界大國。印度為什麼落後中國?
印度在農業土地與地理自然先天條件上比中國優秀,然而因為水利設旋及化肥產量與中國差距,使印度農業發展水平上不如中國。
在1950年,新中國建國時,印度基礎設施與工業均比中國好很多!中國發展條件遠遠不如印度,但中國首先打造了一個工業化發動機,既大力投入重工業,從蘇聯引進了156個大項目,基本都是重工業!同時依靠人力大興農業水利。改革開放前三十年,中國建立了一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但中國人均GDP 只佔印度75%,解放前中國人均GDP 大概不到印度50%。但中國有了嚴密而廣泛的從中央到基層的政冶組織體系,不再解放前國民一盤散沙,這個組織中央集權決策和分級集中決策,執行也非常高效有力,容易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才是中國獨有的優勢!


中國在從計劃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國民經濟也不斷折騰,經濟過程起伏較大。直到大規模引進外來資本和技術,外來力量推動了中國發展進程。外商投資和外來加工,使中國剩餘廣大勞動力參與了創造價值,正是中國七零八零後農民工托起了中國工業化的天空,同樣中國工業化也犧牲了這兩代人的青春、汗水和血淚,中國終於有了第一代本土民營企業家!民營經濟發展膨脹了中國GDP 。中國私人制經濟有了重大發展,民間創富熱情終於激活!金錢成了人們的最大追求!

印度曾經領先中國,如今為何落後中國?


中國國有經濟體系,改革並不順利!因為摸著石頭過河,缺乏頂層設計。國有企業從大財政中剝離,拔款改成貸款,國企自負盈虧,已無投資人,完全推向了市場!但是國企培養了技術和管理人才,很多第一代創業企業家來自於國企和政府部門。中國本土民營企業利用出口彌補了國內市場需求不足,使中國終於完全工業化了。雖然是中低端工業化,全產業鏈整體競爭力較強,在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個最完整門類工業體系。​
目前中國經濟在於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條狼群戰術,需要大企業狼王領頭。在半導體智能手機領域華為海思正發揮龍頭作用,中國創造性的成立了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在信息產業中國有可能後來居上。在高端工業領域,還有光刻機和航空發動機等,少數幾個制高點急需攻克,中國離頂層工業國家越來越近了!
對比中印兩個文明古國,中國從封建王權專制下徹底暴力革命,並實行土地革命,使農民成為了有產者。在思想文化上自主​融入西方,引進包括馬克思與資本主義等西方思想。而印度,是殖民下被迫西方文化改造,標誌之一,就是殖民痕跡的固化階層的種姓制度。印度的歷史,其實就是被殖民亡國的歷史,種姓制度使人生而不平等並世襲,結果印度人意識裡迴避現實,其宗教思想宗旨都是漂渺的虛無主義,幻想來世改變命運。印度人喜歡誇大張揚,誇誇其談和不切實際的自大,因為掩蓋現實中的困苦!而中國主體漢族,曾在先秦有過思想大解放和大創新,後來秦統一和專制,使人與耕地綁定,同樣創造出了與印度一樣的不同於西方遊牧文化的農耕文明,不一樣的是,漢族人有勇武精神傳統,不斷抗爭遊牧文明的侵略,並修建標誌反侵略的長城。歷史上與華夏爭雄的匈奴突厥都消失了,而中華維持了二千多年的王權專制!中國專制特點,就是以科舉產生的官僚階層和薦舉產生的士族,成為中國二千年的上層統冶階級,即士農工商的士為首。而印度是以種族主義即種族來劃分階層,世襲的上層貴族和殖民者是個寵大階層,下層盤剝的很苦!其種姓制,事實上就是元蒙時期的野蠻種族主義。


當然,印度落後中國,不完全在於文化與民族性,畢競,解​放前,印度還是領先於中國!印度落後,總結起來,還在於行政效率、組織與工業化。印度也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並學習中國,但中國已領先印度先工業化!不知道,世界資源還能不能支持一個同樣寵大、眾多人口的大國印度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