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為什麼要學會享受孤獨?該怎麼看待享受孤獨這個過程?

流年似水的煙花


這個問題我樂於回答,因為我就是一個喜歡享受孤獨的人。

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是赤條條的來,什麼也帶不走的離開,所以至始至終其實都是你一個人。

從剛出生的沒有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的嬰兒,到成為一個什麼事都需要自己解決的成年人,我們漸漸明白了總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會孤獨的存在著。能享受孤獨的人可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事,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獨處的時間多了也少了很多的是是非非,學會了享受孤獨的人生是幸福的,充實的,堅強的。

我審視自己算是一個享受孤獨的人。不喜歡串門,不喜歡聊東家長西家短,逛街也是買上必需品就回家,把家裡收拾乾淨,聽聽音樂,泡杯綠茶,享受獨處的時光,有時覺得老公在都是多餘的。每過一段時間,我就需要一個這樣的時光,與其說是孤獨,不如說是歲月靜好,這樣的生活對我而言是天倫之樂之外的錦上添花。

《安家》裡的江奶奶,老伴前腳走後腳她就跟著去了,看是夫妻情深,忍受不了獨自一人活在世上,但我們靜下來想一想,老伴的離去並不是壓垮她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是兩外甥的不仁不義成為了幫兇,她最後的無助,心涼都是這兩貪財的外甥給了她心上致命的一刀。老伴是希望她好好活著,也才六十多歲,身體好好的,本來是可以有質有量的活很久的,我想是他老伴生前把她保護的太好了,什麼都不用她操心,應該說她沒有享受過孤獨,否則她不會這麼脆弱,在徹底失去陪伴和親情時,她的生命才那麼不堪一擊。編劇把江奶奶這個人物寫成了離去,我心裡更多的是遺憾!


清水荷花


說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在跌宕起伏的生活裡,謀生的平凡人,能有多少可真正享受孤獨呢?即使是名利雙收,生活事業混得漁魚得水的人,在名利場上又能有多少可獨善其身。獨處,不受環境干擾,不受他人左右。任心情去遊走,任思緒去飛揚。孤獨,讓人站得更高望得更遠,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孤獨,讓人氣靜心閒,只管花開花落,只看雲捲雲舒,隨心所欲;孤獨,讓人清醒認識世界,眾人皆醉我獨醒。無論怎樣,境遇如何,希望可做到:在自己的世界裡孤芳自賞,在別人的世界裡隨遇而安。



仲夏蟬鳴


一個人獨處,時間一長,自然就會感到獨孤。它來的太過容易,也因此從不被珍惜。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是不會被人們所重視,越是容易被忽視。人們之所以討厭孤獨,也許是因為孤獨時會直視自己,會無所事事。被大多數人記住的,或許只有獨處時,無所事事而又迷惘的空虛感。這樣的孤獨,我也討厭。但是我想說的孤獨,並不是大家以往認為那樣。它與上文中的孤獨是同一種東西,但由於用處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感覺。孤獨,其實是用來享受的。當你有目標,有方向,有想做的事情時,孤獨是你達成他們的強大助力。一人獨處,做自己的事情,專心去做,不需要考慮外界如何。真正的享受孤獨的人,並不是不合群,特立獨行。相反,他們與朋友們打得一片火熱,各種關係都處理的很好。但是,當他們有自己需要有事時,一個人,專心做一件事,心無旁騖,享受孤獨。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了孤獨,有自己的目標,做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自然會慢慢享受孤獨。做事時享受孤獨,無事時融入群體,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享受孤獨很容易,人的適應力真的很強。但當有人伴你左右,你再也不需要去承受孤獨時,突然間,又讓你自己重歸孤獨,真的很難。


大世界娛樂oh


孤獨或許是人生中必經的一段歷程吧!

當繁華過後,當失落挫敗後……這時候便有了孤獨,一個人靜靜地回想過往,總結教訓,提升自已。

也無所謂喜怒哀樂,這是人生常態。更是為下一次的起跑和高飛!

當正春風得意時,榮耀讚美時,更需要偶爾的孤獨,整整思緒,理理步伐,因為這時,自已會太過的抬高自己,而且還有小心眼的妒忌……其實這也是為了更好的修正自已,使自已走的更穩當,更高遠!

智慧的先賢學者們關於孤獨的表述太多太多,而孤獨總和寂寞或孤單等緊密相聯,如影隨形,而且更多的表現在心理層面!

古人曾有“慎獨”,“自古聖先賢皆寂寞”等等……今人也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了繁華”之說,那麼,身處孤獨了就享受孤獨吧,在孤獨中更好的磨鍊自已,煅造自已,每一個孤獨後的自已,便又是一個全新,更優秀的自已!

就像天亮前的過程,嫩芽兒破土時的黑暗,孤獨是常態,但不是永久。芽兒出土了,天亮了,擁抱陽光,吸收能量,生機勃勃!

如果把孤獨看做是冬天,那麼冬的孤獨便是為了更好的春光,生機無限,欣欣向榮!


渭水一粒砂


如果已經感覺到了孤獨,就沒有辦法【享受】了吧。

獨處,是可以【享受】的。

比如,認認真真地為自己塗上新買的指甲油,

開著音樂,為自己認認真真地做一次可樂雞翅和番茄蛋湯做晚餐,

認認真真地做一期無可挑剔的翻譯,

認認真真地寫一次知乎回答,

認認真真地收拾房間、整理衣櫃,把化妝品擺放整齊,

認認真真地看完一章英文版教科書,

認認真真地計劃下一次去普羅旺斯的旅行,訂機票和旅館,

認認真真地發呆,認認真真地賴床,認認真真地做白日美夢,

認認真真地看別人寫的知乎回答,認認真真地點贊,認認真真地收藏

我說孤獨沒有辦法去【享受】,

因為孤獨本身就與享受這件事沒有什麼交集,

如果硬拉扯出【我享受著,我的孤獨】,這不就是那啥啥就是矯情嘛

但是獨處時的孤獨感是可以避免的,

我現在一個人留學,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處的,

我以前認為一個人做事很可恥,覺得那是因為我不夠惹人愛,惹人愛的孩子一天到晚都有人陪,

但後來我發現不是這樣,

人都是獨處的時間居多,

為什麼我做每件事都要等別人來陪我?

等別人陪我逛街,陪我看電影,陪我泡圖書館,陪我旅行,一直在等別人發現我,

可這些事我自己也可以做啊

我的經驗是,唯有【專注】這件事可以避免孤獨。

把手頭的每一件事都用心地去做,狠狠地死摳做到最完美,

本身這個過程就在享受著獨處了,

【專注】是件很性感的事。

找人陪會不會避免孤獨感?

我覺得不一定,

其實有時候一直有人陪,陪著的時候反而會反向尋找自我的空間,

而且一旦那人不再了,又會不適應木愣愣地重新迴歸孤獨,

所以外向求助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其實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即使有很多朋友相伴,也許在聚餐,也許是卡拉OK,你還是會有孤獨感,

因為我認為有些社交行為也許是面子上必要的,但不一定是心靈上需要的。

如果要享受【獨處】,先學會認認真真地獨立完成一件事,

然後是第二件,然後第三件、第四件。。。第N件,

直到不會再有焦慮感,

因為你一直都有很【專注】地活。


小洋經典影視


現在,孤獨的自己,已回不到過去,也回不到當初,這樣的自己很討厭,總是亂想,總想會有轉變,但轉身自己告訴自己,不可能,最後,願你風塵僕僕,深情不被辜負。



如此頹廢的鎂


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會有亨受孤獨的時候吧。

有時候在那種喧譁的人群中.熱鬧的環境中.或者是工作壓力中又或是生活的壓力中久了就很懷念亨受那種獨處的感覺,是那麼的清靜.輕鬆.舒服.安心的舒適和自由感然而而生。

靜下來的心是孤獨的,而孤獨是可以讓每個人學會成長的。



蘭兒


生活中,獨處應該是一種常態,孤獨也就在所難免。年輕時,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參加聚會等人多熱鬧的場合。但是內心又是矛盾的,非常擔心被別人覺得孤傲,不合群,所以總是為熱鬧而去熱鬧,有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但是隨著時間和閱歷的增長,慢慢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而且越來越喜歡這種孤獨的狀態。

喜歡的積累變成了享受。能夠享受孤獨也是一種成長和成熟,畢竟一生中陪我們最長的是自己。在獨處的時候不慌張,不無聊,的確需要內心的定力和充實的生活狀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對人生的感懷和沉澱。

享受孤獨也是享受人生。


城裡的曉月光


能夠享受孤獨的人必是內心世界精彩而豐富的。享受孤獨不是硬學能學來的,那種享受的感覺只有在品盡人生百味,閱盡人間百態,經歷種種悲歡離合,行千里路破萬卷書侯才能擁有的幸福。當然,人要有意識地品味孤獨的美好,有意識地練習欣賞獨處的美妙,在孤寂中充實豐富提升自己的人生。一杯茶,一壺酒,一本書,勝過多少前呼後擁,左擁右抱,燈紅酒綠.....


聽雨的夜晚


這是個很好的命題,也是一個很大的人生課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孤獨並不能完全說明一個人的性格,體現一個人的性格,可又和性格有必然聯繫,無法脫離。有這樣一個現象:越是喧囂處,越見人孤獨。在孤獨中看見自己,看見眾生,看見天地。在孤獨中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解讀自己,和自己和解,和自己握手!這需要過程!

人只有和自己獨處,安靜下來,才能很好的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有個前提:經常反省自己,經常問自己問題。比如:吃飯前問自己,是否有愧意,是否有感恩心。晚上臨睡前問自己:今天我過了怎樣的一天?今天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不好?遇到具體事情時,我問自己:是否我太自私了?在做這些的時候,力爭把每一問題提前到當下。

個人認為人要正確看待孤獨,才能很好的享受孤獨,有些繁華、熱鬧、快樂並不長久,同樣的,孤獨,也是同樣如此。一把鑰匙配一把鎖,沒有遇到合適的之前,寧可孤獨,寧缺毋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