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孩子有時候情緒很暴躁,家長該怎麼辦?

鴻F教育研修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主觀思維慢慢形成,有的事自己就有注意解決,但他們的那些所謂的“注意”在我們家長眼中就是不成熟,覺得不可行,但他們不這麼認為,所以就和我們家長產生分歧矛盾,脾氣暴躁,性子急的孩子就容易和家長大吼大叫,這時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冷靜,不能和孩子一樣大吼大叫,我們這時要換位思考,想一想孩子為什麼這麼堅持自己的意見,冷靜下來慢慢引導,實在不行,如果是小事,造成的後果不嚴重的話,就讓孩子按照他的方法來,到最後我們作為家長的就拿結果說話,回過頭再教育不遲。


灰灰數學


我談談自己的經歷吧。碰到孩子比較煩躁脾氣比較差的時候,我先反省自己這段時間對他的態度,發現自己也是比較煩躁,對他的態度比較差,所以我先改變自己的心情,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結果發現孩子也改變了。這時候真的覺得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看到他,就像看到了自己。


閒庭信步花滿樓


孩子脾氣暴躁,一定是有原因的。

第一,身心疾病原因。如果孩子身體不舒服,且無法表達清楚,就容易變得情緒不穩,易怒,控制不住自己。還有可能是心理問題,需要家長細緻觀察,判定症狀,找到原因。

第二,沒有得到重視。孩子都是家裡的寶。如果父母因為工作忙或者生二胎或者其他原因而冷落了孩子,孩子為了引起父母對他的注意,有可能故意誇大情緒,這是缺愛的表現。

第三,需求沒被滿足。孩子小時候,如果大人可能對他有求必應,他就會覺得自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一旦不被滿足就會撒潑打滾,發脾氣。

如果是身體或者是心理上的問題導致孩子脾氣壞,一定要及時看醫生,對症治療。如果不是,又該怎麼辦呢?

一、冷處理。當孩子發脾氣時,別理他,父母該做什麼做什麼,把他當空氣。他一個人哭夠鬧累了,沒有觀眾,也就索然無味了。別心疼他,否則就會前功盡棄。被孩子拿住軟肋,以後更不好教育。

二、講道理。等孩子情緒平穩後,父母必須找他談話,嚴肅地談。

先問孩子原因,為什麼發脾氣?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能讓他閃爍其辭,矇混過關。

再明確他的錯誤。讓他知道,這種哭鬧大發脾氣的行為是錯的,是不尊重父母,是傷害父母,不是一個好孩子該有的行為。讓他明白是非,承受罪惡感,他才會懂得錯在哪。

然後讓他後悔。可以問孩子,發脾氣解決問題了嗎?達到目的了嗎?讓他知道,這樣的方式不解決問題,也達不到目的。

最後,告訴孩子父母都愛他,但是不會滿足他的無理取鬧,不會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芳菲老師講語文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他們之所以暴躁、哭鬧、發脾氣並不是因為他們傷心,而是他們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哭鬧、發脾氣,父母就一定會去滿足他們,所以孩子暴躁、哭鬧、發脾氣這樣的毛病就是家長的一再縱容和妥協造成的。

我們有時候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商場又或者在超市,熊孩子們指著某個想要的東西又哭又喊、滿地打滾,又或者揮著拳頭衝父母大喊大叫。他們的家長要麼就在旁邊大聲呵斥“以暴制暴”,要麼就是默不作聲“冷處理”。如果你注意觀察,大部分的結果肯定是家長妥協了。


如果父母放任孩子這種不良的習氣習慣不加以糾正,那麼孩子長大不僅依然暴躁、易怒,而且也會自私和沒有耐性,成為一個成年“熊孩子”、“巨嬰”,所以奉勸各位家長,不要輕易屈服於寶寶的哭鬧、發脾氣。


那麼如何教會熊孩子們不發脾氣呢?


1.首先要教會孩子等待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等待,並且在滿足他的願望前,等待的時間需要一點點地變長。愛發脾氣的孩子,經常會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而哭鬧不止。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他認為通過這種方式有可能會讓家長妥協之外,還有他對家長所說的“不”無法預期,從而陷入了焦躁不安、易怒的狀態。

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不妨先說“好的”,先接受他的請求和願望,然後再告訴他只要稍微等待一段時間也可以是滿足某一個條件,他的願望就會得到滿足。

用理智的“冷處理”來和孩子進行溝通,過一段時間後。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告訴他這樣並不對,希望他改正。



2.學會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要求“我能看電視嗎”“我能吃零食”的時候,不要直接拒絕孩子說“不”。而是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時間或數字來回答他,比如“可以,做完作業後可以看10分鐘”又或者“好的,吃完晚飯可以吃一塊餅乾”。

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不使用“以後”、“過幾天”、“一會兒”這樣含糊的詞彙,儘量用時間和數字來明確他們的願望。

這樣他們才能認為他們的願望是可以預期的,也就不會再發脾氣了。



3.

家長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確認滿足願望的時間和前提條件,這必須是一個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認可的過程,不能僅僅是父母單方面的確定。


如果一味強調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圖去做,那麼孩子孩子有可能既不認可,也不遵守,甚至會哭鬧的更兇。所以家長應當與孩子充分地、心平氣和地協商。一旦這樣的規則確定下來,孩子會超出你的心理預期地去遵守和執行。


在這也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認為孩子還小,過兩天就忘了,或者說隨口一說,隨意地哄騙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在騙自己,下次就不會再聽家長的話了,我們前面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另外,家長們也需要靈活判斷來決定孩子的哪個要求應該馬上滿足,哪個要求應該適當的再等等,又或者哪個要求根本就不能滿足,將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愛講故事的牛仔爸


當孩子情緒暴躁怎麼辦?

暴躁是情緒化的其中一種表現,原則上:先處理好情緒再解決問題,切不可操之過急,或者打罵孩子,處理方法👇

1:家長保持冷靜,先把孩子帶到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讓孩子發洩完情緒,只要不打罵不批評,孩子的情緒很快會平靜下來

2:肯定孩子的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情緒需要出口而不是堵塞,看著孩子的眼睛,最好可以安撫地抱一下或者拍一拍肩膀,問“我知道你現在非常的生氣,對嗎?”“你是不是因為。。。所以。。。”家長要一邊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問題說出來,一邊做情緒安撫,記住不要有任何評價,只要說事實就好,接下來,孩子就會平靜下來,甚至點頭回應你

3這個時候,家長再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的辦法,就比較順利啦……通常孩子暴躁是因為無法解決,情緒沒有出口,等到他情緒發洩完你靜靜地陪伴和聆聽之後再一起討論怎麼解決,這個過程會給孩子理性的思考空間,他會明白“無理取鬧“解決不了問題

4“和善而堅定”原則如果孩子還是無理取鬧,有過分的要求不能滿足,那麼也不要批評他,不要評價他,只要溫和地說“不可以“並告訴他不可以的理由,實在雙方都很激動,跟他說我們現在各自冷靜十分鐘,等情緒平靜再解決問題



雲愛唱歌


我有經驗,敵進我退的原則。孩子情緒暴躁時,一定不能對剛,情緒激動時很容易說過激的話,撕破臉後,以後就難修復。

家長此時應該暫停交流。孩子們其實很乖的,冷靜後就好了。

另外教育上,應該用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語言。比如要教他尊重家長,你首先要在平時表現出尊重老人,他看在心裡,自然會模仿。如果家長言行不一致,孩子會認為你虛偽

最後,孩子們的心胸其實很窄,如果繼續逼迫他們,有些小孩可能做出極端的反應,很多自殺事件就是極端心態情況下發生的。

如果你忍不做氣,可以這樣想,一邊是學習或家長的要求,一邊是孩子的生命,二選一,人自然就冷靜了。

我小孩初中時和他媽經常因為學習事吵架,快撕破臉時,我就這樣勸老婆的,給她看學生跳樓的報道,老婆立刻就明白了,改變了態度,現在小孩在985讀書,而且感情也很好。

我朋友脾氣差,和小孩撕破了臉,現在小孩都不和他們說一句話。

手機打的,錯別字多,請見諒。


方法研究



914915916


把孩子帶到房間裡,沒有別人時,孩子便於冷靜。這是可以和他好好談談,分析分析他這樣的不好的地方。如果,孩子還是不聽,表現得暴躁,不講理,胡攪蠻纏。那就坐下來耗著。熬過去了,他冷靜了,你再就剛才的情況和他談談,不要就剛才的事情安慰甚至退讓。可以轉換個新的話題,比如出去玩玩具或者吃點零食什麼的等等。孩子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的。總之,在孩子暴躁時,我們要冷靜,不能也和孩子大吼大叫或者直接動粗。不能一味遷就,一次兩次,你成功的化解了,孩子就會知道那些事可以那些不行,知道了父母的度。他會收斂些。


小許的荒野生活


每個孩子都會有不一樣的性格,氣性。

脾氣暴躁是孩子一種性格的表現。我們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會暴躁,會發脾氣。如果孩子只是為了引起關注,而選擇這種表達方式,那麼作為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這種方式是很不好的一種方式,我們前期可以耐心引導,告訴他這樣做,不光不會引起大人們的重視,反而會覺得你不聽話。也可以選擇冷處理。讓他自己冷靜了,再來找家長說,為什麼會如此暴躁,會發脾氣。這樣做很不好,不僅會傷了自己的身體,也會上了他人的心。


堯寶的媽媽


父母懂不懂孩子性格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