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國際上的名聲和地位如何?

鄉村小書屋


袁隆平老先生,是我國雜交水稻的開創者和引領者,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名聲和地位,例如袁隆平在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使得產量提高幅度很大,該技術也走出國門,傳播到東南亞和非洲等多國,解決當地糧食的產量不足問題,例如在馬達加斯加和埃及等國種植雜交水稻,平均產量是當地品種的一倍。

以上的國際合作工作,給袁隆平帶來的很高的國際地位和名聲。因此,袁隆平在國際上頻頻斬獲十幾項國際大獎,例如世界糧食獎,沃爾夫獎等,在2018年因採用新技術選育水稻新品種的重要貢獻,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

袁隆平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多次申報中國科學院院士均落選,當時,院士群體中有人認為袁隆平採用的是傳統雜交方法,不屬於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

但袁隆平的工作時還很系統的,隨後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2006年卻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稱號,這也證明了袁隆平在國際科學界的名聲和地位。


量子實驗室


袁隆平在國際上的名聲和地位如何?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是雜交水稻研究與發展的開創者,更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國的地位也許很難用詞語來形容,但有一句埋汰人的話卻能很好的體現他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都是袁隆平的錯,是他讓你們吃得太飽了”!啥意思呢?大意就是一幫人在討論無聊話題,結果被圍觀者善意取笑......

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吃飽肚子都是社會穩定最重大的因素,因此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事業在全世界都受到極大的重視,與轉基因育種有些不一樣的是,雜交水稻是人工選優,不斷的在各個品種之間雜交併且挑選出具有相對優勢的品種繼續雜交選優,最終獲得各方比如抗病、抗倒伏、高產、稻米質量優質的水稻品種!

袁隆平團隊最近成成績是“湘兩優900(超優千號)”百畝片現場測產,平均達到了1149.02公斤,即畝產1.15噸的世界紀錄!

一、袁隆平的榮譽

從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到199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又在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更在2006年被評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8年12月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另外還在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在這些榮譽中我們可以簡單瞭解他在國內以及國際上的地位,讚譽的話不用多說,因為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二、袁隆平雜交水稻技術在全世界交流

1979年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會議中,袁隆平的《中國水稻育種》被一致公認中國的雜交水稻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980年5月,袁隆平應邀前往美國進行雜交水稻技術指導,並於次月在湖南農業科學院舉辦“雜交稻技術國際培訓班”,袁隆平為主講人!

1981年9月,舉辦“交稻技術國際培訓班”二期!

.......

1986年,培育成雜交早稻新組合威優49,同年4月,應邀出席在意大利米蘭附近召開的“利用無融合生殖進行作物改良的潛力”國際學術討論會!

.......

1991年8月應日本學會邀請,赴日本作兩系雜交稻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次月在美國參加洛克菲勒基金年會!

.......

1994年2月與美國水稻技術公司草簽合作開發兩系雜交稻協議。

........

2018年5月,袁隆平團隊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測產,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鳳凰財經採訪時發表了對轉基因的看法。對於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袁隆平表示,轉基因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三、關於轉基因

這也許是很多反對轉基因的朋友對袁隆平態度改變的原因,剛上文也引用了袁隆平本人的說明,只要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但這隻表示轉基因技術沒有問題,並不代表轉基因的技術提供方沒有問題!

在轉基因這個話題上,有很多朋友認為轉基因猶如洪水猛獸,但各位有沒有想過AI和自動化的未來就是為了替代人類而誕生的,大家有沒有覺得猶如末日來臨?而真正掌握AI和自動化背後的IC與中央處理CPU以及相關配套的軟件,當前是哪些國家提供的?中國自身能完成的又有多少?我們應該為了反對AI和自動化進而反對對IC與CPU的研製嗎?也許華為的遭遇讓很多人看清了世界本來的面目!

假如中國沒有袁隆平,沒有高產的水稻技術,那麼代表全世界水稻種植頂尖水準的美國將會為我們提供餵飽全國人民肚子的水稻技術,如果美國有一天威脅斷供水稻種子,威脅要求我們必須滿足美國提出的條件,請問各位如何感想?

轉基因作物是未來的產業,所以我們必須擁有轉基因技術!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1985年,第一次獲得國際獎項: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發明和創造”金質獎章。

1987年3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

1988年,英國皇家讓克獎

同樣是1988年,倫克農學與營養獎。

1993年,美國菲因斯特基金,世界飢餓獎。

1996年,日本日經亞洲獎

1997年,墨西哥“雜種優勢利用接傑出先驅科學家”稱號

1998年,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

2001年8月,拉蒙麥格塞塞獎,該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

2004年,沃爾夫獎,這個獎項是德國人在1976年建立的,目前是以色列沃爾夫獎基金會維護,屬於終身成就性質,是世界最高獎項之一。

同樣在2004年,世界糧食獎,這個獎是目前世界在農業領域的最高榮譽。

仍舊是2004年,泰國國王金鐮獎

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0年3月,法國最高農業成就勳章

2011年1月31日,馬哈蒂爾科學獎,這是馬來西亞的獎項,2004年成立。


戲雪狐


話不多說,直接上袁隆平袁老獲得的國內國際的榮譽和證書,大家就知道袁老在國際上的地位名望如何了。

袁老,是我國雜交水稻的開創者和引領者,是我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1985年,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發明獎。

1987年,聯合國教科學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

1988年,英國皇家讓克獎。

1993 美國菲因斯特基金 (獲獎)

1995年,當選為我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996 日經亞洲獎 (獲獎)

1997-08 獲國際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傑出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8 越光國際水稻獎 (獲獎)

2004-09 袁隆平獲得泰國國王金鐮獎 (獲獎)

2004-05 袁隆平獲得沃爾夫獎,以色列總統為其頒獎 (獲獎)

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1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

2018-09-08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12] 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獲獎)

任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

所以說袁老在國際上地位尊崇、名望興隆。值得每一個人類尊敬和崇拜。

---------------萬老頭傾情奉獻


穀子君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他所發明的雜交水稻已推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為解決世界飢餓問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2016年他所帶領的團隊,水稻雙季畝產1537·78公斤,打破世界水稻畝產1500公斤的最高紀錄。今年又培育成一批"海水稻"[亦稱·抗鹽水稻、耐鹽鹼水稻]。為國家以及世界上開發鹽鹼地種植水稻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功在國家利在千秋。因此受到國內國際高度的評價。多次獲得國家和國際組織獎項。

"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為世界糧食生產增產,減少人口飢餓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應該把諾貝爾獎頒發給他,理由如下:1、袁老師用一輩子的精力致力於雜交水稻品種的研究,把水稻畝產提高到一噸以上,解決佔全球四分之一的十三億多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那是一個偉大的壯舉,世界上有那個能及?2、今年已87歲的老人家,還日日夜夜奔跑在田間地頭,冒著暴雨、烈日、暑溼和寒風刺骨的天氣,五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奮戰在農業第一線,為糧食的增產豐收,勞苦高功,世界上又有幾個能及?3、近年來,又在鹽鹹地上攻克前人想都不敢想的"海水稻",畝產已超600公斤,克服了世界一大難題,為我國兩億多畝鹽鹼地種植水稻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世界鹽鹼地種植水稻立下汗馬功勞,又有幾人能敵。綜上所述:袁隆平老師在國內外的地位不言而知。


跪射俑


袁老表示自己正致力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非常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袁老九十歲高齡還在為世界人民服務,是世界人民的飢餓終結者!

對於這位一輩子和雜交水稻打交道的科學家來說,除了有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想,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禾下乘涼夢”,他曾夢見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大,穀粒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般的瀑布下乘涼。多麼美好大豐收的畫面!

但是,如今社會,從事農業的年輕人不多,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不高,這是使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其實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和糧價有很大的關係,糧價一高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只要糧價一漲,其他物價絕對會飛漲,反之糧價也不能跌,一跌穀賤傷農,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

國家想讓糧食保持豐收,又不讓糧價上漲,該怎們辦?袁老在政協時提過一個提案:政府已比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糧食,然後以平價供應市場,這樣糧價就不會漲,通貨也不膨脹,農民也得到了國家的補貼,農民就會有積極性。

榮譽對袁隆平來說,根本數不過來,基本上每年都會獲國際大獎,其中有不少都是中國人從未獲過的。甚至有人把雜交水稻比之為東方文明古國繼指南針、火藥、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之後,中國對人類做出的第五大貢獻。大大小小的獎太多了,袁隆平自己也記不清有多少。

“榮譽大,包袱也大”,袁隆平笑呵呵的,笑容中依舊透著憨直,“榮譽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啊,榮譽是對我們成績的肯定,鼓勵攀登,但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還得繼續幹活啊,呵呵……”

我們問:這些榮譽您在乎嗎?最在乎哪一個?袁隆平依舊笑著說, “最在乎院士的榮譽,我認為這是很高的榮譽,只是當了院士也並不高人一等,應該更謙虛,更努力地做事情,才對得起這份榮譽。”言談之中,他沒有過多的提美國科學院給他的院士,但反覆提起中國工程院院士榮譽。看得出,作為中國人,他更在乎中國科學界對他的肯定。


剪刀手愛德李


袁隆平在世界的地位,那是相當的高。可以說是真正的國際袁。特別是這幾年,走的是一條國際路線。國際粉絲人數大大增長,早已不局際國內的發展,要走向世界,給世界帶來中國風,越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越能迎得世界人民的好評,中國科技走向世界還有很長一段路,袁隆平堅定的走在這條大路上,無怨無悔,永不回頭。

足跡踏遍了世界各個角落。只要他去過的地方。都能帶來豐收和喜悅。在解決本國飢餓問題後。又到沙漠什麼地區迪拜種水稻,沙漠水稻解決了中東人民的吃飯問題。他又馬不停蹄地跑到非洲,幫非洲人民種水稻。乾旱的非洲立刻變成魚米之鄉。非洲人民欣喜過望。

世界人民吃飽了,袁隆平還語重心長的教育世界:糧食多了,也不能浪費。這是多麼博大的胸襟和多麼深刻的見解。

袁老一定要保重,注意身體!為了世界人民不再捱餓,世界還要注意糧食安全問題,世界各國的年青人都不願種地了,如果外星球人不賣給地球糧食,一粒米可以難道一個地球。所以糧食安全要掌握在世界人民手中。


紅9九


袁隆平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發明的雜交水稻已推廣到世界20多個國家,獲得聯合國獎。他的貢獻不僅解決了中國13億人的吃糧問題,還為減少世界尤其是非洲飢餓問題作出不可或缺的偉大貢獻。2016年他研究出的水稻達到畝產1500公斤,現在他正積極研究畝產1噸的水稻。吃糧問題和減少世界飢餓問題一直是世界非常關心的問題,袁老在這方面個的貢獻世界公認,他的有效努力令世界點贊!




翕張文章耕耘者


這是一篇文章裡的描述:

袁隆平的科研團隊,把水稻成功種到了迪拜沙漠。

在迪拜沙漠裡種水稻,有多難呢?

水稻幼苗發芽適合溫度28~32℃,最適合生長的土壤介於砂土與粘土之間,通氣透水,耐旱耐澇。

而迪拜沙漠怎麼看也跟水稻無緣,極端晝夜溫差、地下高鹽度水位、低溼度、缺乏淡水、沙塵暴、缺乏土壤團粒結構、缺乏種植資源,哪一個都是水稻生長的致命殺手。

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種植水稻,幾乎是神仙才能完成的任務。

富得流油的迪拜偏不信邪,一心要在沙漠裡創造奇蹟。他們砸重金嘗試了好多年,請過其他國家的專家來種水稻,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當他們聽說袁隆平領導的海水稻團隊在中國鹽鹼地、灘塗地種植海水稻獲得成功時,找上門來。

接到邀請的袁隆平團隊沒有被困難嚇倒,二話不說奔向迪拜沙漠進行小範圍實驗種植。

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他們堅持田間調查,身上汗水像下雨一樣往下淌,全身冒“油”,雙腳被厚實的膠鞋焐出了瘡,褲子壞了好幾條,項目調查本就像被水浸泡過一樣。

他們克服沙塵暴、乾熱風、缺水等自然災害,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通過“四維改良法”對種植環境進行改造。

經過千辛萬苦,2018年5月,首批水稻成熟。經印度、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專家測評,其中一個品種畝產量超過500公斤,還有兩個畝產量超過400公斤。

世界首次在沙漠種植水稻成功。中國科學家,做到了。

袁隆平接受採訪時說,500公斤/畝是理想,沒想到能達到,這說明中國雜交水稻技術遙遙領先。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長喜出望外,將這些海水稻加工製成精美的紀念品,親自命名為“AL MARMOOM”品牌,作為未來的“國禮”贈送尊貴的客人。

袁老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呢?

我們恐怕說不全面,

有人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全世界有沒有一個人的身價超過比爾·蓋茨?”

答案是 有,這個人就是袁隆平。

國士無雙!向袁老致敬!





口藝人vlog


袁老的知名度於國際上是肯定響亮的!然而其在國內卻是默默無聞的,評院士一而再再而三地未為其評上,如果不是十多年前美國差點將袁老撬走設其品牌專利(要是將其撬走了,國人將面臨缺糧抑或吃高價糧)硬是等到美國發現其專利價值(當時預算其價值1000億美元左右)國內當政才重視袁老給予評上院士。當政的應該反思為何對國內勤懇實幹的人傑總是後知後覺於重視和重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