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代表人物李想:我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迴歸本質


80後創業代表人物李想:我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迴歸本質

時光如梭,歲月不居,一眨眼,80後都已經是40歲了。而在國內的80後創業人物當中,車和家、汽車之家和泡泡網的創始人李想都堪稱是80後企業家中的代表人物。

不過相比互聯網行業的那幾位明星人物,李想主要是在汽車領域名震江湖。從某種意義上,造車好像是更難,在傳統行業的重重壁壘中開創局面,想想就麻煩的不得了。

想想在手機供應鏈面前備受折磨的老羅,想想出海造車的賈老闆,就知道三次創業的李想肯定是有自己的絕活。

而從李想的公開言論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他創業思想和方法論的一鱗片爪,以作參考。

80後創業代表人物李想:我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迴歸本質

1

“(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過去至少40%的會議都是在浪費時間,為內部低效的信息流通方式和不過腦子的豬隊友在埋單。 至少60%的出差都是在浪費時間,大部分事情你去不去其實屁影響也沒有,只是跑過去刷個臉,互相找個安全感,刷個存在感。”

3月25日,李想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的一個思考,他認為,在職場上有很多動作都是浪費時間。

“至少80%的商務社交和公開會議都是在浪費時間,一群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不清本質的人一起刷存在感,比誰更糊塗、更沒腦子、更沒安全感,相互感染,群體陶醉。 (這次危機)讓我們迴歸了事情運轉的本質,結果反而更好了,內心也更踏實了”。

所以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危機是一場倒逼,讓我們改變自己,以取得進步。

80後創業代表人物李想:我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迴歸本質

2

我認為那些迷信人脈關係和資源整合的創業者特別要認真看看李想這段話,人脈固然重要,可根本還是你自己的能力提升。沒有能力,人脈再多也不管用。

這個社會上有太多商務社交和會議了,很多不知所云的人在胡說八道,更多稀裡糊塗的人在自欺欺人,在熱鬧的表象裡互相傳染謬誤、愚蠢,成為一群烏合之眾。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古斯塔夫·勒龐這句話真的一針見血,鞭辟入裡。

80後創業代表人物李想:我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迴歸本質

3

創業難免慌張,但在人群中不會獲得安全感。李想的感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提醒和警告,創業要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在無用功上浪費時間。

李想說他們公司40%的會議都是在浪費時間,那我們的公司有多少會議是真正有價值的呢?又有多少時間是在為平庸和低質量工作的豬隊友買單?

牛羊成群,猛獸獨行。在職場上有太多熱衷於拉幫結派的人在抱團尋找存在感和安全感了。這不是說團隊團結的問題,拉幫結派算什麼團結,凡是喜歡拉幫結派的人不是愚蠢就是無能,根本沒有什麼工作能力。

要知道,在職場上,高效工作,個人的價值創造和貢獻才是你唯一的立身之本。

80後創業代表人物李想:我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迴歸本質

4

遺憾的是,不少老闆都喜歡平庸的下屬和員工,因為這能給他帶來安全感。於是他們一邊為豬隊友的錯誤、延誤而惱火,一邊又為他們的依賴和不如自己而沾沾自喜。

員工的競爭力決定了公司的競爭力,看一個公司的前途如何,就看它們的員工素質如何就知道了。

總而言之,創新辛苦,工作辛苦,但我們要有效的辛苦,而不是白白辛苦。

為此,不要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我們不管是在時間管理還是精力分配上,都要明白什麼是核心價值,什麼是空泛的自欺欺人。

80後創業代表人物李想:我這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迴歸本質

我們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在各種雜音當中,要追隨內心的直覺和熱情,要學會聚焦,緊緊圍繞事物運轉的本質努力。

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有價值,我們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與諸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