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戰爭史中,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

wqlhai


當然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敘利亞初期在猶太人的假日贖罪日上發動進攻,攻其不備,在進攻的前一晚上,埃及的蛙人將巴列夫防線埋藏的汽油管封死,使得埃及的渡船在蘇伊士運河上暢通無阻。埃及軍隊到達對岸後,立即組織商討如何穿越巴列夫防線,埃及指揮官聽從了一位工兵軍官的建議,使用高壓水槍沖刷由沙子建成的防線,很快在以色列的防線製造了好幾個缺口,隨後埃及軍隊擊破了幾乎所有的巴列夫防線上的堡壘,以色列引以為傲的巴列夫防線被埃及人用最簡單的“以水克土”的方式破解。 此外埃及步兵靠反坦克武器擊潰以色列的190裝甲旅也是經典戰例。(有說法稱戰果誇大,但仍不失為一個步兵打坦克的經典戰例。) 但是埃及敘利亞軍隊沒有擴大戰果卻給了以色列喘息之機,沙龍(就是後來的以色列總理,中東鐵腕)率領特種部隊從埃及兩個軍團的突出部穿過,打到了埃及軍隊的後方,完全逆轉了局勢,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反殺,到戰爭結束,以色列軍隊甚至快打到開羅了。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一次非常經典的戰例,不僅是當時中東最偉大的政治家,薩達特,老阿薩德,梅厄夫人的相互博弈,而且讓伊斯梅爾元帥,沙龍這樣的當代名將一戰成名,最後的結果也與前三次不同,是一個對雙方都算體面的結果。 憑記憶手打,很多地方記的不一定準確,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實力說明一切,謀略和欺騙應用的已然不多,像坎尼會戰這種謀略讓人拍案叫絕的案例也會越來越少了吧



90後在北京


在世界戰史中,毛澤東有叫人拍案叫絕的計謀。

早在日軍剛投降的一九四五年秋,毛澤東就派林彪率兵十萬分期分批秘密開進東北。當時人們並不明白毛澤東的用意,蔣介石忙於在各戰區收穫日軍武器並不知道毛澤東已派兵秘密出關。等他發現毛澤東派兵出關是為了奪取全國性的勝利時己經遲了。林彪己匯合起東北抗日聯軍組建起強大兵團,接收由蘇軍入關對日宣戰剿獲的大量軍火,並清除匪患重兵圍困長春瀋陽的蔣軍東北守部。國民黨守軍笈笈可危,東北就要落入共軍之手。蔣介石急請美國派飛機軍艦搶送援兵從海上進東北支援。

但為時已晚,在毛澤東的堅決命令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瀋戰役,堅決消滅企圖突圍之敵並阻殲增援之敵,取得了遼瀋戰役大勝。遼瀋戰同時又兵臨長春城下圍而不攻,封其南下出路斷其糧草,使守軍不戰而降。至此東三省全境解放。這些大戰大事只是在一九四七年不到一年時間內解決。

毛澤東以超前的戰略眼光以極快的速度以果敢的決心和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東三省這一產糧富地和重工業基地,為全國解放所需的兵員擴充以及武器軍火保障作了充分的準備,可以說得到了東北也就得到了全中國。毛澤東的智慧和計謀真可謂拍案叫絕。這就叫偉人毛澤東。

毛澤東指揮的數以百計的戰鬥,戰戰必勝,都是由於他的智謀高超靈活機動,而且又站在人民一邊進行的是正義戰爭,成為世界戰史上唯一的最偉大的軍事家。


存銘歲月1


毛主席軍事藝術應該說在世界戰爭史上別具一格,無與倫比,他的諸多戰略戰術都不禁教人拍案叫絕,由此令對手聞風喪膽,魂飛魄散。

早在紅軍反圍剿時期,由於前四次充分運用了毛主席的“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避敵主力,打其虛弱”、“聲東擊西,大兵團伏擊”等著名計謀,使得國民黨蔣介石多次圍剿歸於失敗,而紅軍儘管人數不多,卻由此逐漸壯大。

解放戰爭前期,蔣介石派胡宗南對延安革命聖地進行了狂轟濫炸,很多人勸毛主席離開,然而毛主席淡定自若,採取“蘑菇戰術”與其周旋,結果胡宗南到處扔炸彈,最終只能無功而返。

朝鮮戰爭期間,彭老總更是將毛主席的軍事藝術發揮到極致,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中國人民志願軍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以頑強的作風,多種作戰技巧,狠狠打擊了美帝國主義,迫使美國總統杜魯門發出這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生的錯誤的戰爭”的感慨,而“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就是在那時得出的。

如今,偉人的軍事藝術依然如瑰寶彌足珍貴,熠熠生輝,不僅在國內久負盛名,在國際上也吸引著眾多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沉醉其中。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在世界戰爭史上,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就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直接參與的戰役,也是長征途中最為精彩的戰役,被美國作家哈里森寫到了他的作品《長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中。



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後,在經過一系列的戰役後,損失非常嚴重,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減少到了3萬餘人,軍隊補給短缺,士兵疲憊不堪。

在生死存亡的時刻,當時的黨中央決定採取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四渡赤水戰役正式拉開了帷幕。

1935年1月28日,四川軍閥劉湘部參與“圍剿”作戰,紅軍壓力倍增,面對這個局勢毛主席建議攻打貴州的遵義,殺一個回馬槍,打亂蔣介石的軍事部署計劃。

1935年2月18日,紅軍再次進入貴州境內,蔣介石一頭霧水,摸不清楚紅軍到底要做什麼,正在這時遵義第二次被紅軍佔領,貴州的國民黨守軍已經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

1935年3月16日,毛主席命令紅軍三渡赤水,又一次進入四川南部地區,國民黨軍隊果然聞訊而來,想要在四川南部和紅軍決戰,於此同時,毛主席卻帶領紅軍往東行軍,讓對方再次撲了空。

1935年3月21日,毛主席命令紅軍四渡赤水,南下進攻烏江,目標直指蔣介石的指揮部貴陽市。

這個時候的國民黨主力部隊,還在遙遠的烏江北岸部署包圍計劃,蔣介石知道紅軍朝他而來非常吃驚,緊急下令雲南和貴州所有部隊支援貴陽,蔣介石想用自己為誘餌,吸引紅軍上鉤,上演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計謀。

可這一切都在毛主席的掌握之中,雲南地區部隊傾巢而出,那麼原本防守嚴密的金沙江就成了真空地區,想要北上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阻攔。

1935年4月29日,毛主席指示紅軍向北行軍,兵鋒直指金沙江。等紅軍全部度過金沙江繼續向北轉移時,國民黨的幾十萬大軍姍姍來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紅軍撤走。

毛主席用了三個月時間,在貴州,四川和雲南三省往返6次,不斷變換行軍方向,迷惑了蔣介石,讓國民黨的幾十萬軍隊喪失了主動權。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主席的非凡膽略和智慧的傑出體現,也是長征途中最讓人拍案叫絕的軍事戰略。

—END—



冷月鉤沉


1948年8月,英國某機場正在拍攝一部二戰時期新西蘭飛行員抗擊日軍的電影。根據劇本設定,飛行員們正在與女友、妻子進行最後的告別。

電影拍攝現場聚集了大量圍觀群眾,在眾目睽睽之下,飛行員們登上了“英俊戰士號”戰鬥機,發動了引擎,順利起飛。幾分鐘後,四架轟炸機消失在地平線上,再也沒有回到英國。根據原定的飛行路線,這四架轟炸機應該像電影情節中新西蘭戰機一樣飛過蘇格蘭。但事實上,它們轉道去了意大利,補充燃料過後向南斯拉夫飛去。在南斯拉夫短暫逗留過後,最終降落在以色列拉馬特-戴維空軍基地。

由於當時以色列遭遇了武器禁運,無法以常規方式購買戰機。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下達了“購買任何可以用於飛行和射擊的東西”的指令。當時以色列有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伊曼紐爾·祖爾,20世紀30年代他被委任管轄巴基斯坦,在這之前他曾就職於多家歐洲航空公司。他利用自己的關係購買了六架英國皇家空軍二戰後退役的英俊戰士號戰鬥機。與此同時,他還招募了一批飛行員將這批戰鬥機開回以色列。

但是要獲得戰機運送許可是不可能的。祖爾就演了一出電影拍攝的好戲。他虛設了一個電影製作公司,並由他本人擔任這部電影的導演。通過這個方法,祖爾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四架英俊戰士號戰機運往了以色列,剩餘的兩架一架在準備過程中墜毀,另一架沒能及時修復完畢後來被沒收了。


義薄雲間


我前段時間看書講解戰術的,其中有一個感覺特別好,真是記錄了歷史。

那個就是講解三角防禦的,案例就是著名的徐晃救樊城一戰。

當時背景是關二爺已經水淹七軍,大敗了于禁和龐德。兵圍襄陽的曹仁。曹操派徐晃前來救援。

當時關羽營寨形成三角防禦,包括圍頭,四冢和大本營,互為倚角之勢。

徐晃是先聚齊兵馬,再慢慢準備下次進攻。

他徐晃先是佯攻圍頭,趁關羽調援兵的時候,突然實際攻取四冢。

關羽雖然中計,但是兩個營寨都沒丟,儘快從主營去支援,卻中了埋伏。

徐晃的真實意圖就是調關羽出來決戰。慢慢攻取營寨肯定麻煩,尤其關羽主營那是防禦工事修築的特別好。拖延時間太長,襄陽被圍直接就破城了,曹仁非死了不可。

徐晃計謀成功。但還是耍心眼。故意和關羽敘舊,聊得正忘情,突然翻臉。大喊緝拿關羽人頭,一下子把關二爺嚇一跳。所以關羽軍隊士氣低沉保護主將。徐晃大勝。

這場戰役的勝利意義深遠。正因為如此,關羽主力損失慘重。無力去奪回荊州,最後敗走麥城,戰敗被殺。


亂神虎


歷史上計謀很多的,三十六計中,各個計謀都可以算是經典

我個人觸感最深的還是三國裡面赤壁那場戰役。裡面“周瑜打黃蓋”這個苦肉計簡直拍案叫絕。那場戰役成功絕大部分取決於這個苦肉計。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之後,開始揮師南下。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死了,其子劉琮不戰而降。曹軍收編劉表軍隊,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而孫劉兩軍兵力不足十萬。

在這差距懸殊這麼大的情況下,孫劉聯手抗曹,決戰與赤壁。可想而知,假若正面戰場交戰,孫劉必敗。但曹操由於大多北方戰士,不熟悉水上作戰,加上水土不服,於是把戰船連在一起。周瑜見狀,提出用火攻的計謀。雖說用火確實可以,但你想想江岸一覽無餘,如果你正面交鋒,射火箭,曹操是完全可以應付過來。



在這生死關頭,周瑜打黃蓋一事由此而生,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用苦肉計,黃蓋在大堂上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有輕視之意。周瑜欲斬黃蓋,諸將士紛紛求情,改為痛打一百大板。打得黃蓋臥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瑩的蔡中蔡和看的。


果然曹操中計,黃蓋假意向曹操前來投降,曹操放下戒備,待黃蓋到達曹操軍隊不足百米之時,瞬間點火。曹操大軍根本反應不過來。以此曹操才敗了。

所以說周瑜打黃蓋這個苦肉計用的堪稱精闢。曹操戰敗後還痛悔自己沒人識破這簡單的苦肉計,導致自己打敗。赤壁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是家喻戶曉的事。這個計策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地步。


西草小人


有的是吹的上天了,怎麼區別?

吹牛反正不用本錢

又不用上稅

林飆同志就說了【謊言說一萬次,那就是真理】。所以,他就是很厲害的人物。不允許他人反對,那就是你在說謊,要不就是你幹了壞事怕人提起。要麼就是你正在幹壞事,要不就是你準備幹壞事,怕人揭穿。三者必居其一

行的正,坐得端,就不怕別人批評

你不敢,說明你有問題

歷史都是被人篡改過的。即使正在發生的,也可以掩蓋

毛先生自己就說過,歷史不過就是一群人敲著鼓上臺表演,他們表演完了就下臺換一批人繼續表演而已。表演的本質就是騙人而已。幾乎人人都是在表演或者是扮演角色而已。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老闆,同事,爸爸,女兒,岳母,老婆,主席,總理,土匪,流氓,等等等等

【有一個人就是喜歡將自己的左手懸著在腰部,因為他有一次與另外幾個人去騎馬,結果老大的老婆的馬受驚了,他英勇地衝上去救下了夫人,左手受了傷了。從此以後他就這樣吊著手亮相了,目的當然是提醒大家他是夫人的救命恩人。後來有一次他竟然被人拍到了他的左手竟然是伸縮自如的。厲害吧?表演家】


太素老道


寫了老蔣的“神”操作,再來寫寫毛主席在解放戰爭中的神操作――轉戰陝北。

1947年3月,胡宗南根據老蔣重點進攻的部署,集結了25萬精銳部隊大舉進攻延安,此時西北野戰軍只有2萬人,如果固守延安,可能會讓國軍付出沉重代價,但西北野戰軍也將遭受嚴重損失。一些幹部和戰士提出要和國民黨軍死戰到底,但關鍵時刻毛主席指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今天我們撤離了延安,但我們早晚會回來的。根據毛主席的指示,中央軍委,西北野戰軍於3月18日主動撤離延安。

3月19日中午,國民黨軍進入延安,除了空城一無所獲。胡宗南不甘心得到一座空城,向老蔣大肆吹噓說殲滅匪軍五萬,當記者蜂擁而來採訪時還找來自己的士兵扮演被俘的解放軍,結果被記者扒皮,搞得狼狽不堪。

那麼問題來了,延安已經拿下了,“匪首”毛澤東呢?毛主席還在陝北!這個消息不僅鼓舞了陝北人民和西北野戰軍,也給胡宗南打了一針興奮劑。只要毛澤東還在陝北,就不怕他飛上天去!抓到毛澤東,所有已經丟了的臉還能再撿回來。追,還得繼續追!

毛主席笑稱:他留在陝北不走,就是要用“蘑菇戰術”拖垮胡宗南。他這個大誘餌在前面,不由得胡宗南不派兵來追,胡宗南上鉤,彭德懷就有機會下手。簡而言之,就是《孫子兵法》的精髓:你大我小,你伸開手抓我,我斷你一根手指,你握起拳頭,我就跑,等你來追,你的部隊肯定要分散來抓我,我就再斷你一根手指。這個戰術,我們現在稱之為:放風箏。

所以,毛主席只帶了四個連,加上機關不到一千人,輕裝簡從便於機動,儘管身後的追兵幾十萬,卻總是泰然自若。

3月25日,第一個“蘑菇”在青化砭炸了,31旅李紀雲3000人被彭德懷包了餃子。

4月14日,第二個蘑菇在羊馬河報銷了135旅麥宗禹4700人。

5月2日,167旅李昆崗在蟠龍又踩了蘑菇,這次搭進去6700人。

胡宗南有點被打懵了,說好的公平比賽呢?每天抓我野?共軍老家都被爆了啊,這比賽犯規啊!


這還沒完,因為胃口大起來的彭德懷開始不滿足於打野,轉而推塔了,他不光打城鎮,而是誰來救就打誰。

8月20日,在米脂沙家店戰役中,國軍增援的整編第36師主力6000多人被消滅。

10月上旬,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川、清澗、綏德等城,殲滅國軍第76師1.1萬多人。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彭德懷二打榆林,殲敵6800。

1948年3月1日,追了毛主席大半年的國軍第29軍在救援宜川途中被包圍後被消滅,軍長劉戡GG。

時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的周恩來調侃道:這個劉戡追了我們大半年,本想把他逮起來好好跟他算算賬,沒想到把他打死了,算是便宜了他。

從1947年3月18日到1948年3月23日東渡黃河,毛主席在陝北先後轉戰一年,胡宗南的機動兵力基本全被磨了進去,國軍大約損失了十萬人,而西北野戰軍此時一共也就八萬多人。

1948年4月22日,解放軍收復延安。


每日一段歷史


遼瀋戰役的時候,毛主席決策先打錦州,是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

遼瀋戰役發動之前,解放軍先殲滅了國軍新五軍,對國軍就已造成很大震動。當時的國軍已經處於全線防禦態勢,長春也已經被解放軍層層圍困,國軍在東北只能把六十萬左右的兵力集中在長春、錦州和瀋陽以及葫蘆島等很少幾個據點,坐困愁城,是戰是走,委員長猶豫不決,國軍將領則是各懷鬼胎,爭論不休。

當時國軍中實際上從委員長以下都已經承認,東北敗局已定,已經完全無法挽回,放棄東北,全軍撤入關內,在華北集中兵力與解放軍決戰,顯然是上上策。為此,國軍中甚至有過把東北與華北國軍全部交給傅作義統一指揮的建議。但當時委員長迫於輿論壓力,不敢自己主動提出放棄東北,一直想讓衛立煌提出來,可是衛立煌就是不提。

委員長猶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放不下在長春被圍困的鄭洞國率領的十多萬國軍,一直想著能不能想什麼辦法把這支部隊救出來。委員長曾要求廖耀湘率軍沿鐵路線進攻去解救鄭洞國兵團,但廖耀湘認為這個方案完全沒有可能性,只要出去就會被解放軍包圍消滅,所以堅決反對。

此時長春已經內外隔絕,逃生無望了,肖勁光率領十餘萬人層層包圍,東北野戰軍其餘各部則在長春到瀋陽的鐵路兩側虎視眈眈,只要廖耀湘出瀋陽,向長春進攻,馬上就會被解放軍包圍。廖耀湘在這一點上的判斷沒有問題。而長春此時城內的軍隊已經彈盡糧絕,物資短缺,只能靠陳納德的運輸隊空投苟延殘喘。

委員長看解救鄭洞國兵團已經無望,只能希望把鄭洞國本人救出來,保住鄭洞國個人,以免他的嫡系黃埔系將領對他失望,也開始為自己打算。委員長曾對鄭洞國本人說,無論如何,我一定會把你救出來,到解放軍開始攻城的時候,委員長甚至讓衛立煌和杜聿明想辦法,用飛機去把鄭洞國救出來,但因為找不到著陸場,最終鄭洞國本人被俘了。

委員長看解救鄭洞國希望不大,於是轉而希望能夠把在瀋陽的三十多萬國軍都帶到華北,在華北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如果不行,也可以以此為資本,裹挾傅作義在華北的五十多萬國軍一起南下,到淮海地區佈置防線,也好劃江而治。但廖耀湘本人並不支持這個想法,他認為東北戰局已經不可逆轉,因此上上策是趕緊從葫蘆島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在解放軍這邊,毛主席與林彪之間也存在爭論。林彪認為東北戰局最穩妥的辦法還是一線平推,先解放長春,再解放瀋陽,然後攻佔錦州,之後再席捲入關。但毛主席認為這樣不行,如果先打了長春,瀋陽的國軍就沒有盼頭了,會馬上撤退,到華北和傅作義的部隊匯合,這樣華北就難打了。所以,毛主席認為應該先攻佔錦州,切斷關內關外聯繫,把在瀋陽的二十多萬國軍就地包圍殲滅,這樣就可以為解放華北做好準備。

委員長在衛立煌、杜聿明、廖耀湘和傅作義之間來回奔波做工作,希望他們能夠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時候,毛主席也在苦口婆心的做林彪的工作,讓林彪不要太過保守,去拽牛尾巴,而應該去抓住決定接下來的戰局關鍵的錦州這個牛鼻子。林彪在這個問題上就是下不了決心,毛主席終於失去耐心,於是獨斷專行了一次,強令林彪先攻佔錦州,不要再打先打長春的主意。

林彪迫於無奈,於是硬著頭皮進攻錦州。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解放軍攻佔錦州之後,委員長一看再不下決心,不僅救不出鄭洞國,而且瀋陽的部隊也要全部報銷,於是也強令廖耀湘不要再打從葫蘆島直接撤退的主意,而應該馬上收復錦州,打通鐵路線,這樣就可以帶著瀋陽的三十萬人一起退到關內。

廖耀湘終於硬著頭皮帶著瀋陽國軍三分之二的兵力出來了,準備去收復錦州,打通鐵路線,結果走到彰武、大虎山一帶,就被解放軍包圍了。本來瀋陽城內的衛立煌還指望著廖耀湘能夠在碰了壁之後帶著一些殘兵敗將回來,一起守瀋陽,派飛機去偵查,回來也說看到有隊伍在向瀋陽方向前進。衛立煌以為是廖耀湘,哪知道廖耀湘早被全殲了,偵查的飛機看到的是解放軍進攻瀋陽的部隊。

可以說,毛主席決計打錦州是遼瀋戰役能夠迅速取勝的關鍵一招。如果不是先打錦州,而是先打長春,那麼瀋陽的守軍就會馬上逃走。而且,無論是向關內撤退,還是直接從葫蘆島海運逃走,瀋陽的近三十萬國軍都不會分開,又有堅固工事,解放軍強攻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正是衛立煌當時的打算,固守瀋陽,秣馬厲兵,整訓補充部隊,待機反攻。

正是因為打了錦州,迫使瀋陽不得不分出一部分部隊出城,連衛立煌也不得不放棄一直堅持的固守瀋陽的方案,只能同意作為當時東北國軍戰鬥力最強的國軍的廖耀湘兵團除瀋陽去收復錦州,結果錦州沒能收復,廖耀湘兵團又全軍覆沒,瀋陽城內的守軍戰鬥力本來就更差一些,這一來更加完全成了驚弓之鳥,只想逃走,完全沒有固守的心思。所以,解放軍打瀋陽也非常順利。

同時,打錦州之後全殲東北地區的國軍,也讓華北地區的傅作義失去了念想,加上華東野戰軍已經解放了濟南,切斷了南京到北平的鐵路線,困守華北的傅作義集團也成了孤軍。而解放軍入關之後,毛主席又決策先打天津,堵住了傅作義部隊從海上南撤的退路,之後,華東野戰軍又先後殲滅了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杜聿明集團又被包圍,傅作義集團無論海上還是陸上都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同意和平起義。可以說,打天津和打錦州有異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