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保險經紀人總是推給我一些很便宜的壽險,真的越便宜越合算嗎?

少俠一號


'是來看評論的!很奇怪,多數經紀人都愛標榜自己是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的!好像全國代理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似的[捂臉][捂臉]全國七十多家壽險公司,要比產品比價格,麻煩把每家主流產品都比完了再說公正公平。


太平人壽高新支公司


保險當然不是越便宜越好,便宜自然有便宜的道理,便宜不代表性價比。

為什麼經紀人總推便宜的保險

保險產品渠道所限。

現在國內經紀人隊伍還不夠強大,一線保險公司主要還是依賴於自己的保險代理人團隊。所以像是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人壽等等,壽險渠道的產品基本都沒有交給經紀公司。

主要依靠保險經紀公司銷售的保險公司主要都是一些二三四線的保險公司。自己沒有強大的銷售團隊,所以銷售渠道只能依靠經紀公司。

這些保險公司的產品肯定會比一線保險公司的更便宜,否則誰還會買他們的產品呢?

很多經紀人都說,保險公司沒有大小之分,都一樣。這是個偽命題,大家摸著良心問自己一句,如果價格都一樣,你會選一個一線的大品牌,還是選一些聽都沒聽過的品牌呢?

當自己的優勢就是價格的時候,保險經紀人當然會主推“價格導向”。

保險越便宜越好嗎

很多二三線的保險公司的產品確實很不錯,不僅便宜,而且性價比極高,單論這點就可以秒殺一眾一線保險公司的產品。

但是不可否認,這些保險公司的服務網點非常少。雖然現在很多業務都可以在網上辦理,但是如果本地沒有分支機構,你仍然將會面臨不少的問題。

比如理賠。如果理賠流程正常,當地沒網點那麼你需要寄送理賠資料;有網點,服務人員多的一線保險公司可以安排人上門服務,更簡單快捷。更重要的是,當理賠出現糾紛的時候,如果沒有網點,每次都是隻能電話或者郵件交流發送資料,你覺得這效率會怎樣。

比如保全、資金服務、退保等。如果當地有網點,你可以找業務員,業務員離職了也可以自己去網點辦。但是如果當地沒網點,簡單的業務還好辦,複雜點的,業務員如果又離職了,你就會知道有多鬧心了。

所以,選擇性價比勢必需要犧牲掉一些便利性。單純推保險的低價產品,我認為是很不專業的,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最便宜的保險。


老萌有個存錢罐


真的越便宜越合算嗎?其實要區分客戶群體和他們的經濟預算,所以就需要我能跟做需求分析了。

舉個例子吧,有次我帶客戶去香港買保險,推薦的是保額50萬、每年保費18000的重疾險,完成投保後陪她逛商場,她居然毫不猶豫刷卡買了一個差不多9萬塊錢的愛馬仕包包,你沒有聽錯,是9萬塊錢。這個奢侈消費品的價格遠高於她今天買的保險費!對於這樣的客戶,你覺得給他推薦便宜的合適嗎?其實客戶在有能力消費的基礎上,真的不會去糾結這個產品比另外一個產品便宜幾百塊,就選擇更便宜的。有錢人買保險就像買奢侈品一樣,體驗一種跟一般是不一樣的優越感,貴沒有錯,不貴才有錯。

當然對於壽險公司和壽險產品,很多經紀人都會提到,保險法規定不允許壽險公司破產啦;只要經過銀保監正式批准成立的公司都是靠譜公司啦;保險理賠和公司大小規模知名度無關啦;我們買的壽險主要看條款,同樣保障情況下肯定越便宜越好啦等等。對比來對比去,結果客戶就是說給老孃調最貴的,就是這麼任性!

總的來說,保險需要在個人經濟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去做合理的配置,有的人追求性價比,有的人追求保障責任,有的是追求品牌力,有的人追求賠付保額,也有的人因為被動的人情關係。

所以,分享下,你當初買的第一份保險,是因為什麼觸動呢?歡迎在留言分享下!


香港保險Caray


就我個人有限的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經驗來分析,推薦性價比高的產品(尤其是保費支出低的壽險產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以經紀公司為主要銷售渠道的保險公司普遍為成立時間較短和保費規模不大。他們為了鋪開銷售渠道、提高品牌認知度,往往會制定一些性價比高的特色產品,以便與傳統大保險公司的產品拉開差距。

二、保險經紀人往往注重保險產品的實質,即保險合同的條款。這是基於國內保險法律和法規對投保人利益的保護機制,並沒有因為保險公司的大小而有所區別。所以保險經紀人會傾向於選擇有利於投保人利益的產品,而協助投保人控制保費支出就是其中的關鍵要點。

至於壽險保費越便宜是否就越划算?我認為也應該分成兩個方面來看。

一、在同等保險責任的情況下,保險提供的槓桿越大,當然是越划算。因為我花一元可以獲得一百元的保障,與一元只能獲得十元的保障相比,誰的作用大一目瞭然。而且壽險責任是以生命為標的,這是1和0的博弈,要麼死亡賠錢,要麼平安花錢。正常人追求的結果必然是平安花錢,因此,為對沖死亡帶來的財務風險,少花錢是最優選擇。

二、是否覆蓋風險高發期,是評判真偽性價比的關鍵。首先保險公司不會根據國家統計的居民死亡率來精算壽險保費,其中必然是死亡率高的年齡段收取較高風險保費;其次保險公司喜歡高收入群體投高保額,限制低收入人群投保保額。所以保費便宜的產品其保障週期是否依舊覆蓋了該地區人群死亡率較高的年齡階段。例如中國某些地區人均壽命達80歲,但只推薦保障期限到70歲的定期壽險責任,則雖然便宜,但效果打了折扣。又或者一個30歲的年輕人因為購房揹負30年期300多萬的負債,他對此很是擔憂。那麼推薦保障30年或至70週歲,就比保終身300萬的產品要性價比高。

綜上所述,不同的保險銷售人員其行為背後的邏輯是基於其所依靠的利益不同所決定。而對投保人,卻只有一個標準,即是否能對沖我所擔憂事項帶來的財務損失風險(如死亡會帶來債務風險,疾病會帶來收入損失和財富減值風險,意外傷殘會帶來生活品質和工作收入下降的風險)。


一起學家庭財富管理


首先要說明一下,保險並不是按照價格來論的,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定製最適合的保險組合才是最好的,總給您推薦價格較低的保險可能出於兩方面的考慮,1.根據您的家庭情況實際可支配收入偏低 2.保險經紀人的規劃。但不管出於哪方面的考慮,從實際出發按照不同客戶的不同需要定製最合適的保險方案是每一個保險從業者的基本職業準則。如果您想了解家庭資產分配的比例,請參考下圖



平安金融財富保障


保險科普知識,社保乾貨文章就看大白讀保!



首先要說的是壽險本身就不貴啊,為什麼呢?

1、保障責任簡單(只管身故和全殘)

2、出險相較重疾險、醫療險來說,概率較低(相對而言)

3、各大保險公司都在不斷開發新品,價格現在被壓的低


那很多人都知道,壽險保死不保生,死了才賠錢,還有必要買嗎?


壽險死了才賠錢,我們還要買嗎?

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需要為自己的家庭、家人考慮!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保障,這樣的群體特別需要:


1)家庭頂樑柱,家庭收入主要來源;

2)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收入暫時有限,資金主要用於發展事業;

3)單親家庭且子女未成年者,一旦遭遇意外,子女缺乏基本生活保障;

4)債臺高築者,債償能力人遭遇意外,則債務負擔惡化的人群;


保險經紀人總是推給一些很便宜的壽險,你不放心可以自己比較一下啊


怎麼挑壽險呢?教你幾個辦法:

  • 性價比:花同樣的錢,要買到更高的保額;
  • 健康告知&職業要求:決定了「什麼人能買」,對健康程度的要求越寬鬆越好,對職業要求越少越好。
  • 免責條款:決定了「什麼不賠」,比如戰爭身故一般不賠,酒駕或無證駕駛身故有些不賠;
  • 保障年齡:定壽至少保到60歲,一線城市或者擔心日後延遲退休可以考慮保到65歲或70歲。


壽險到底可以多便宜?

目前定壽的「地板價」是國富定海柱。


  • 最便宜:定海柱1號

  • 大麥正青春:吃土青年首選

  • 大麥甜蜜家:適合夫妻

  • 健康告知最寬鬆:瑞泰瑞和(升級版)

  • 對高血壓友好:禎愛優選2019


以上可以參考。

如果上面的回答還沒解決你的疑問,歡迎留言給我!

更多保險上的問題關注我!


大白讀保


這和一些保險銷售人員總是推薦畢竟貴的壽險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其實就牽涉到保險經紀人的性質。目前,我們見到的市場上推銷人身保險的絕大多數是保險代理人,他們代銷保險公司的產品,按照監管規定,保險代理人只能代銷一家人身險公司的產品,因此,他們能選擇的產品比較有限,而且往往要屈從於保險公司的產品戰略,個人並沒有選擇權。

而市場上另一部分的保險銷售人員則是隸屬於第三方的保險經紀公司。按照我國法律,不存在個人性質的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人只能以公司名義展業,但是習慣上我們將受聘於保險經紀公司從事保險銷售的代理人稱呼為經紀人。保險經紀公司可以和多家保險公司合作,幫助它們銷售產品,因而其下屬的保險經紀人可以有更多的產品選擇空間,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推薦他們認為更合適的產品,相對更客觀些。

此外,雖然市場上的人身險公司有70多家,但絕大多數是中小保險公司。因為沒有大公司的品牌響亮,也沒有大公司那麼龐大的代理人渠道,因此中小保險公司尤其是新建的保險公司普遍傾向於與保險經紀公司合作,以更低價的產品策略來吸引客戶。因此,保險經紀人推薦的也大多是便宜的壽險。

如果是保障性質的壽險產品,相同保障額度情況下,低費率的壽險明顯要划算些,尤其是消費型定期壽險,槓桿率更高。而且保險法也規定,雖然是中小險企,但非經法定情況,不得破產清算,也就是說,遇到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會指定其他保險公司全盤接手該保險公司業務,客戶的保單賠付情況不受影響。如此前的安邦保險就是這樣處理的。因此,中小保險公司的低費率的壽險是可以買的。

當然,具體是否真的划算,還是要看條款約定,為避免條款“埋坑”,可以貨比三家,多對比幾家險企的產品,本身保險經紀人就可以同時銷售多家公司產品的。


獨孤求白先森


淺談保險的購買和理賠注意事項二

保險最重要的是預算、險種搭配、槓桿!

一般我們都是因為家庭責任的覺醒,受新聞宣傳,身邊親戚朋友同事發生風險,才覺得該購買一份家庭保險了。我們的本意首先肯定是給親人和自己購買一份保險來保障未來的生活不會被改變。這裡我們要知道,保險並不保健康,而保的是家庭的財產和收入,健康是由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選擇的醫院來保障的。

接下來我們開始接觸保險,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很多人在第一次接觸保險都是由線下代理人來講解的,代理人是哪個公司的,他講的保險只能是哪個公司的產品,就像家電一樣,你買家電找格力的人,肯定只會被推薦格力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格力的人肯定不會推薦給你九陽的豆漿機,海爾的洗衣機,海信的電視。保險道理也是如此。

而市面上有近300家保險公司,3萬種左右保險產品在銷售,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產品,也有性價比不好的產品,我們應該做的是在這些產品裡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的產品。

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那是不是我沒聽過的保險公司都是小公司呢?

其實這只是大家平時不接觸,也不主動了解這個行業,保險牌照是中國最難拿的牌照之一。各家保險公司只能說他們的規模和實力不同而已。根據保險法第68條,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主要股東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二億;

2、有符合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章程;

3、有符合本法規定的註冊資本;

4、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5、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

6、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和與經營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

7、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69條規定,設立保險公司,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兩億元。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第70條規定,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時,應當向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材料:(一)設立申請書;(2)可行性研究報告;(3)籌建方案;(4)投資人營業執照或其他背景資料;

目前市面上幾乎沒有註冊資本在10億以下的保險公司。

我買保險是不是應該首選大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破產嗎?

由於保險公司也是一個企業,一般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都有可能發生,也包括“破產”。《保險法》第 90 條:經銀保監會同意,保險公司或債權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銀保監會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對保險公司重整或者破產清算。

保險一交幾十年,如果保險公司破產了,我的保險合同怎麼辦?

如果發生極端情況,保險公司真的破產了,根據《保險法》第 92 條:經營人壽保險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破產的,其人壽保險合同和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不能達成轉讓協議的,由銀保監會指定保險公司接受轉讓;被保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應當得到維護。

直接說結論:即使保險公司真的破產了,人壽保險合同也會由其他保險公司接手,消費者的利益是不會受到損害的。除了《保險法》的明文規定,保險保障基金也會提供救助。所以買保險我們是不需要考慮公司的,因為賠不賠以條款為準:條款規定可以賠的才能賠,否則公司再大也不會賠(這裡鄙視一下那些以親戚名義賣保險的人,如果你認為你的親戚在保險公司就可以大開方便之門,恐怕這才是最大的坑)。大小公司理賠差不多:各家公司的獲賠率都超過 97%,理賠時效也差不多。

理賠受到嚴格監管:《保險法》對理賠有法律要求,銀保監會也對保險公司的理賠嚴格考核。所以說,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差異,並沒有普通人想象中那麼大。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做客新浪,就講到了中國的保險業發展。強調了保險公司不分大小,保險不分線上線下,不分國企,民企,外資,一切以適合自己的保險,符合自己收入的保險為主。

https://sinanews.sina.cn/sinanews_zt/baoxianhuiketing3?vt=4

接下來我再講下購買保險的流程。首先我們接觸保險公司一般是線下代理人,代理人對保險的認知的水平決定了我們客戶對保險的認知,一般也沒人主動去網上搜索瞭解保險。從接觸第一份保單開始就要了解保險的幾個關鍵時期。

1、溝通期,代理人需要詳細詢問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有無病史,長期服藥史,醫保卡外借等情況,如果是兒童還需要問到是否早產,出生時體重,是否罹患兒童疾病,先天病,遺傳病等,總之對症你所購買的保險種類合同的健康告知要符合,如果有不符合條件,需要如實告知,並由保險公司人工核保(目前線上保險有的推出了智能核保,由投保人自己核保不留案底),核保後會給出4個選擇,1)通過;2)加費;3)除外;4)拒保。這裡要注意,每家保險公司根據規模大小,地域不同,核保條件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一家保險公司拒保,可以另投其他保險公司。

瞭解了家庭健康狀況,才能知道你是否具有購買保險的資格,如果連購買保險的健康資格都沒有時,保險保費的貴賤也就沒有意義了。

接下來合格的代理人應該根據你的家庭收入給出合理的配置保險預算,以保證你能長久的交下去,畢竟交得起的才是保險,交不起時就是廢紙了。咱們普通百姓買房買車也不是看上了就刷卡付款,總得看看預算然後四處打聽貨比十家吧,那怎麼買保險時就頭腦一熱直接購買了?要知道保險的保費是要交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而保險的保額卻會隨著通貨膨脹一點點貶值。任何不瞭解你的家庭收入,未來是否有大額開支(子女教育、婚假、買房買車、創業等),就上來給你推保險,尤其是先給孩子買而錯過大人,先買終身返還保險而不講醫療險的代理人都是對保險精神的踐踏,很多代理人連保險法都沒讀過,上崗一兩月甚至一兩星期就敢上門賣保險的直接就是一個騙子。

2、猶豫期,從簽字付費收到合同後,開始算起10-15天時間,可以向代理人詳細諮詢保險合同細節,如果代理人說不清,或覺得代理人不靠譜的,可以向保險公司客服打電話諮詢,會有錄音留存,也可以讓銷售給你保險的代理人留下錄音影像資料作為證據,以防將來理賠時發生糾紛。一旦猶豫期過去了,再想退保就要損失很大一部分保費了,有的保險合同頭兩年退保甚至十分之一都拿不回來,因為一旦度過猶豫期,保險公司就要為這份保單投入的巨大成本進行支付,包括廣告費,線下推廣提成,管理津貼,向銀保監會繳納保證金等等。

3、等待期,一般意外險的等待期是當天,次日生效;醫療險的等待期一般有30天;壽險重疾險的等待期一般90-180天。等待期後,保險正式生效,發生理賠時,保險公司排除免責條款後,按照保險責任理賠。之所以設置等待期,是防止客戶帶病投保,因為保險公司裡的理賠金是由所有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共同投入的,如果保險公司放鬆等待期,就可能被人惡意投保而騙取保險金。

4、續費期,一般保險合同都是約定的年繳,每年固定時間提前交費,部分網上保險新開發了月繳功能,按時交費可以保證你保險的效力,防止因遺忘導致保險合同失效。

5、寬限期,續費期忘記交費的,保險合同會進入60天寬限期,寬限期內保險合同依然有效,出險理賠時會優先扣除拖欠的當期保費,交費後保險合同繼續有效。

6、失效期,保險合同在續費期超過60天寬限期後會中止保險責任,失效期為2年。失效期內補交保費,合同恢復,但需要從新計算等待期。超過2年保險合同終止。

然後我們來理解一下保險的本意,保險就是保財。保險不治病,但是能給人安心,能保障我們的財產、房、車、儲蓄、收入等。

人發生風險只有門診、住院、殘疾、身故幾種情況,我們來認識下這幾個風險:

門診,花錢不多,一般疾病門診幾百幾千,意外門診骨折等有可能幾千上萬。

住院,花費沒底,有可能一兩千,有可能幾十萬,特殊門診放化療、透析等一般也按住院報銷。

殘疾,普通殘疾還好,助聽器,缺手指這些幾千上萬就能解決,但肢體缺失,雙目失明等治療費不高,但後期義肢幾萬元幾年換一個,導盲犬幾十萬一條,全殘等更是上百萬的醫療費護理費。

殘疾的保險賠償比率是根據傷殘等級來定的,1級傷殘賠付100%、5級傷殘60%、10級10%,雙目失明、三肢缺失是1級傷殘,雙手缺失是5級傷殘。

身故,未成年人身故保額有限制,再加上兒童對家庭沒有經濟責任,只有成年人才需要身故責任保障,來代替他完成對家人的愛和債。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發生意外風險最高的是高空墜物、意外跌落、交通事故,其中80%以上傷殘等級是8-10級。

買保險是為了預防生活中那些我們無法承擔的大額醫療費、身故、傷殘、收入降低甚至歸零的風險,所以醫療險、壽險是必要的,其次是意外險和重疾險

我們講的商業保險中住院報銷的險種都是以醫保報銷後再報銷的,千萬不要買了商業險就不交醫保了,只有門診險是商業保險報銷的,以上都是線下購買保險的具體流程,如果是線上,就把溝通和猶豫改成由自己根據自己家庭的健康狀況和財務來購買,切記健康告知一定要真實!

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去讀讀我的保險的基本邏輯


志濤的保險人生


便宜能解決你的問題不是挺好的嗎?難道非的給你推薦貴的產品你就安心了?而且保險也不是越便宜越好,在一個範圍內就好,如果太便宜了肯定就會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存在。

現在的保險經紀人相對比較薄弱,沒有太強的市場影響力,所以第一梯隊的公司很少和保險經紀人合作,所以一些貴的產品保險經紀人也拿不到。

保險經紀人的法律定為決定了,為客戶推薦的產品在責任不缺失的情況下儘量推薦保費低的產品,畢竟保險經紀人代表的是客戶利益。

費率市場化以後,保險產品的費率差距確實越來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

費率市場化是從2013年開始的,當時想著應該是第一梯隊的保險公司會利率費率市場化,迅速的佔領市場,讓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生存空間更加狹窄,後來發現,第一梯隊的公司根本沒有在費率上動心思,反而是中小型公司的產品價格優勢越來越明顯。

就拿重疾險來舉例子,預定利率從2.5--3.5之間,可以任意選擇。看似兩個預定利率之間的差距只有1%,實際上體現在保險費率裡面的時候,同樣的保額,費率差距能夠達到15-40%之間,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我們購買一件衣服都需要貨比三家,為什麼購買保險的時候不去比較一下呢?

如果你願意查詢,可以上網搜索“償二代”,就知道為什麼那些所謂的大公司的產品為什麼那麼貴了,還有一個關鍵詞交“利差損”,也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保險經紀人更加貼近市場,更能代表客戶的利益。

從保險法的角度來剖析,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

所以保險經紀人更能夠代表客戶的利益,為客戶的利益負責。

現在的一些保險經紀公司已經規定,作為保險經紀人必須要和客戶簽訂《服務委託協議書》,明確保險經紀人應該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和所擔負的責任。

保險經紀人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完全是代表客戶的利益,所以在選擇保險產品的時候一定是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推薦給客戶,這個也是正常的,就像是打官司,你找的律師如果代表的不是你的利益而是法院的利益,你覺得你請律師的意義何在?

保險產品也不是越便宜越好,需要看保險責任。

現在自媒體上很多人銷售保險的時候都是打著便宜的旗號,其實還是有問題的。

有很多人說不超過2000元為孩子配置全保險,這個本身就是一個BUG,首先要清楚,什麼是全保險,其次你覺得一年這個保費就像搞一個全套餐,有可能嗎?存在銷售誤導。

保險產品越便宜,保險責任越簡單,保險期限越短。

所以購買保險的時候也不能全看著價格,最主要的是看性價比。

如果同樣的保險責任,我必然選擇價格更優惠的。

如果同樣的價格,我必然選擇保障更全面的。

如果同樣的保險期間,我選擇保額更高的。


現在市場上的產品太多了,如果你準備選擇通過保險規劃自己的未來,請在選擇的時候慎重,最好是找個專業的人幫你做了分析之後再做決定。


老炮說財經


不管哪家公司的重疾險都包含保監會規定的25種重大疾病,這25種重大疾病佔重疾理賠的98%+,其餘幾十種重疾只佔重疾理賠的2%左右。

也就是說,重疾產品其實是個標準件,各家的重疾不管你有多少種疾病種類,最多也就是增加2%的賠付概率。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重疾是個標準件,買誰家的的都能得到98%的重疾理賠概率,那麼價格是高的好,還是便宜的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