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近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國的境外輸入病例與日俱增。截至北京時間16日18時,據統計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17萬例,死亡病例6512例,中國以外地區累計確診超過8.6萬例。這意味著,國外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國內。

在中國國內新冠疫情日趨緩和,有望確診全面清零的前提下,如何圍堵並防控境外輸入病例,已成為中國目前新冠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其中有兩大關鍵問題需要我們面對: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目前國內的醫療資源,使防控成本降到最低;二是如何有效最大限度地將境外輸入病例的感染和傳播風險控制在最小值。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要達到這兩點無疑就要集思廣益,要揮發大局觀大智慧。所以,關於如何應對和防控境外輸出病例?也是各說各家,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大家紛紛攘攘莫衷一是。尤其是在網上,各種說法更是顯得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其實,這也未必是壞事。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更有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在眾多如何防控境外輸入病例的意見中,有一位網友的意見各位受人矚目。這位網友建議把境外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去,統一管理。理由有三條:

第一、武漢有方艙,剛好把“方艙”的礄口方倉用上,專門隔離入境人員,統一管理;

第二、武漢一定是全國最後解禁的,所以武漢不差這14天;

第三、如果他們到武漢來了,全國除武漢的其他城市都可以正常的復工、生產、生活,這樣快速恢復經濟可以減少更大損失。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客觀的講,這位網友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的三條理由,沒有夾帶任何個人情感。而且都是基於事實情況的理性判斷,如果用戰時的角度和思維去理解,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任何戰爭條件下的戰時狀態,前線下來的傷病員都會集中到一個條件相對比較成熟的戰地醫院。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樣一個出於公心的網友建議,經過新京報的深度解讀,不但成了“餿主意”,而且“經某媒體轉發後,引發軒然大波。”“引發公憤”。更甚者“像是在武漢的傷口上撒鹽”,無視“將近兩個月來,武漢經歷了怎樣的苦難”,極大地傷害了武漢人的感情。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乖乖,這調子定得夠高了!一個網友出於理性的建議,竟然綁架了數千萬武漢人的感情來鞭撻。這是觸動了新京報的哪跟神經?竟然如此上綱上線地大動肝火,不惜捋空漢語詞典裡的所能調動的一切“鋒刃”來刺向這位“並非什麼大V,也不代表主流意見”的網友。不但用諸如“就是多增加一天,對武漢來說,也是900萬份痛苦的疊加”等聲淚俱下的控訴,來把千萬之眾的武漢人綁到了一架戰車上;而且刀刀見血,直接判刑這是“餿主意”!已引起全民“公憤”。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不知道新京報這種歇斯底里式的吼叫和結論,出於一種什麼樣的邏輯和推理。至少筆者並不覺得這位網友將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的建議有多麼“餿”,且不說武漢集全國之力在最短世界內建立起的方艙醫院,如能繼續發揮作用也算物盡其用,另一方面武漢目前也畢竟集中了全國的優勢醫療資源。基於這兩點,這位網友的建議就算操作不太現實,也和“餿”扯不上。更且引起公憤乎?不知道新京報的這個“公憤”之“公”從何而來??倒是筆者瀏覽網友的留言,認為“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的說法並不是不無道理的觀點大有人在。又哪來的“公憤”呢?細思之下,倒是對新京報的“勃然大怒”覺得甚是惶恐。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並且新京報在《網友提議"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 媒體:這主意太餿了》一文的最後,風馬牛不相及地說什麼“‘武漢有方艙’不是用來炫耀的資本,也不是拿來‘歡迎外賓’的底氣,而是這座城市付出的血淚代價。”“輿論場上的這種‘輕描淡寫’甚至是‘歌唱方艙’,冒犯的是武漢市民的集體情感。”嗚呼!一個網友很理性的建議,怎麼就和“歡迎外賓”與“歌唱方艙”扯上了關係?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網友建議把入境人員集中到武漢管控新京報稱引起公憤:餿主意!

就像是在真正的戰時狀態,從前線戰場上下來的傷員,不都是就近集中到一個相對成熟的地方嗎?這無非是基於客觀的現實選擇。一是節約成本和資源;二是利於更快速迅捷地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怎麼到新京報的嘴裡就成了“往傷口上撒鹽”?甚至於糟踐所在地人民的感情?這都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東拉西扯,愣是讓新京報給攪合到了一起。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