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封城日記」會比畢淑敏的「花冠病毒」火🔥嗎?


方方的「封城日記」會比畢淑敏的「花冠病毒」火🔥嗎?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疫情文學又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其中武漢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記」異常火爆,正面的負面的評價爆棚,有出版社正準備結集出版。中國作家畢淑敏的長篇小說《花冠病毒》甚至一度成為熱搜,在舊書市場其價格更是一路攀升。

許多讀者重新捧起《花冠病毒》,他們被書中關於病毒形態及其殺傷力的描寫所震撼。而書中有關封城、市民搶購等等的描寫,和現實似有驚人的“對應”之處。

“20NN年3月。一種來歷不明的病原體強烈襲擊燕市,初步命名為花冠病毒。主要症狀是發燒、咳嗽、血痰、腹瀉,全身各系統崩潰。罹患人數達數千,死亡病例累計已數百。”書中的文字描寫被網友們驚呼為“神預言”,而畢淑敏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沒想到在她有生之年如此兇險的疫情會再度來襲。

2003年非典來襲,中國作協組織8人作家團在非典一線進行採訪,這個採訪團中只有畢淑敏一位小說家,其他都是報告文學作家。畢淑敏回憶說,她並沒有像有的作家一樣寫下請戰書,但中國作協看上了她,一是因為她當過兵,二是她曾是醫生,有專業背景。畢淑敏說,當年作協電話打來的時候,家裡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那個時候她的媽媽正身患重病,需要照顧。

至今想來,畢淑敏記憶最深刻的是,每天晚上列席北京市防疫會議,“會開得驚心動魄,討論各種複雜關鍵的防疫問題。比如是否要把疑似病例確認為確診病例。”開完會,畢淑敏從臺基廠走到長安街上,曾經充滿生機的大街,死一般寂靜,人類的悲壯感衝撞著她。

報告文學作家基本在一年內完成作品,但畢淑敏沉思了整整8年。她說,這相當於一個抗日戰爭的時間了。8年當中,她一直在想到底從什麼角度寫人類和病毒的戰爭。等待寫作靈感是痛苦的,當年梁萬年博士送給她一套隔離服,她保存了8年,“小說還沒寫完,我時不時拿出來穿在身上感受一下。”陳薇院士當年送她干擾素,說她到一線採訪用得上,這兩個小瓶子同樣保存了整整8年,藥品雖已失效,但這些一線採訪留下來的實物,“我一看再看,提示自己使命尚未完成。”

寫作過程中,畢淑敏讀過人類進化史、人類瘟疫史、人類災難史等大量相關著作,她記不清自己在夢裡看到多少次病毒,那本《病毒學詞典》,她寫完小說後決然扔掉,再不想看到那些病毒的模樣。曾經的經歷更讓畢淑敏堅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絕非偶然事件,“病毒會一再和人類血戰,和人類多次交鋒。這是我們逃不過的劫難。”

方方的「封城日記」會比畢淑敏的「花冠病毒」火🔥嗎?

這次武漢疫情爆發之初,武漢作家方方就用自己的日記去記錄武漢人的點點滴滴,雖然她和武漢成千上萬個被封閉在家的普通人一樣,沒有走出她家小區豪宅半步,沒有蒞臨殯儀館,沒有探訪她記錄過的醫院,沒有去為鄰居或親朋那裡去弔喪,卻從網上的道聽途說裡篩選素材,為武漢人民記錄著苦難。在她的筆下,武漢是困難的,淒涼的,是滿地逝者遺留的手機,是數不清的殯儀館屍體,是普通人看不見的滿街荒蕪,是醫院裡人滿為患的擁擠,是政府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失職,同時她也記錄了自己享受到的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待遇和福利。在她的筆下,疫情是“人禍”,是政府的失職,只有她代表“武漢的良心”去為民眾伸張正義。她的日記滿屏的精英優越感。

比較兩部疫情文學的內容和成書過程,作為有辨識能力的各個讀者,你認為哪部作品會更火下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