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封城日记」会比毕淑敏的「花冠病毒」火🔥吗?


方方的「封城日记」会比毕淑敏的「花冠病毒」火🔥吗?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疫情文学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中武汉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记」异常火爆,正面的负面的评价爆棚,有出版社正准备结集出版。中国作家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甚至一度成为热搜,在旧书市场其价格更是一路攀升。

许多读者重新捧起《花冠病毒》,他们被书中关于病毒形态及其杀伤力的描写所震撼。而书中有关封城、市民抢购等等的描写,和现实似有惊人的“对应”之处。

“20NN年3月。一种来历不明的病原体强烈袭击燕市,初步命名为花冠病毒。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血痰、腹泻,全身各系统崩溃。罹患人数达数千,死亡病例累计已数百。”书中的文字描写被网友们惊呼为“神预言”,而毕淑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没想到在她有生之年如此凶险的疫情会再度来袭。

2003年非典来袭,中国作协组织8人作家团在非典一线进行采访,这个采访团中只有毕淑敏一位小说家,其他都是报告文学作家。毕淑敏回忆说,她并没有像有的作家一样写下请战书,但中国作协看上了她,一是因为她当过兵,二是她曾是医生,有专业背景。毕淑敏说,当年作协电话打来的时候,家里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那个时候她的妈妈正身患重病,需要照顾。

至今想来,毕淑敏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天晚上列席北京市防疫会议,“会开得惊心动魄,讨论各种复杂关键的防疫问题。比如是否要把疑似病例确认为确诊病例。”开完会,毕淑敏从台基厂走到长安街上,曾经充满生机的大街,死一般寂静,人类的悲壮感冲撞着她。

报告文学作家基本在一年内完成作品,但毕淑敏沉思了整整8年。她说,这相当于一个抗日战争的时间了。8年当中,她一直在想到底从什么角度写人类和病毒的战争。等待写作灵感是痛苦的,当年梁万年博士送给她一套隔离服,她保存了8年,“小说还没写完,我时不时拿出来穿在身上感受一下。”陈薇院士当年送她干扰素,说她到一线采访用得上,这两个小瓶子同样保存了整整8年,药品虽已失效,但这些一线采访留下来的实物,“我一看再看,提示自己使命尚未完成。”

写作过程中,毕淑敏读过人类进化史、人类瘟疫史、人类灾难史等大量相关著作,她记不清自己在梦里看到多少次病毒,那本《病毒学词典》,她写完小说后决然扔掉,再不想看到那些病毒的模样。曾经的经历更让毕淑敏坚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事件,“病毒会一再和人类血战,和人类多次交锋。这是我们逃不过的劫难。”

方方的「封城日记」会比毕淑敏的「花冠病毒」火🔥吗?

这次武汉疫情爆发之初,武汉作家方方就用自己的日记去记录武汉人的点点滴滴,虽然她和武汉成千上万个被封闭在家的普通人一样,没有走出她家小区豪宅半步,没有莅临殡仪馆,没有探访她记录过的医院,没有去为邻居或亲朋那里去吊丧,却从网上的道听途说里筛选素材,为武汉人民记录着苦难。在她的笔下,武汉是困难的,凄凉的,是满地逝者遗留的手机,是数不清的殡仪馆尸体,是普通人看不见的满街荒芜,是医院里人满为患的拥挤,是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失职,同时她也记录了自己享受到的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待遇和福利。在她的笔下,疫情是“人祸”,是政府的失职,只有她代表“武汉的良心”去为民众伸张正义。她的日记满屏的精英优越感。

比较两部疫情文学的内容和成书过程,作为有辨识能力的各个读者,你认为哪部作品会更火下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