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哪些野生中藥材臨近枯竭?

閬州山貨哥


中藥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藥物資源,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的捕採,我國的一些寶貴的天然中藥資源如野生人參、雪蓮、石斛、貝母類、藥用蛇類等處於瀕危品種。

為了保護野生中藥資源,國務院於1987年頒佈了《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這些被保護的中藥材應該屬於資源少或枯竭的中藥材。條例規定: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物種分為三級。

一級為瀕臨滅絕狀態的稀有珍貴野生藥材物種;

二級為分佈區域縮小,資源處於衰竭狀態的重要野生藥材物種;

三級為資源嚴重減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藥材物種。

一級保護野生藥材物種禁止採獵,二級和三級保護野生藥材物種的採獵,必須按照縣以上醫藥管理部門會同同級野生動物、植物管理部門規定的計劃,報上一級醫藥管理部門批准後執行。本條例自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76種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物種如下:

一級保護物種(4種):虎、豹、賽加羚羊、梅花鹿。

二級保護物種(27種):馬鹿、林麝、馬麝、原麝、黑熊、棕熊、穿山甲、中華大蟾蜍、黑眶蟾蜍、中國林蛙、銀環蛇、烏梢蛇、五步蛇、蛤蚧、甘草、脹果甘草、光果甘草、黃連、三角葉黃連、雲連、人參、杜仲、厚朴、凹葉厚朴、黃皮樹、黃檗、劍葉龍血樹。

三級保護物種(45種):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稜砂貝母、新疆貝母、伊犁貝母、刺五加、黃芩、天門冬、豬苓、條葉龍膽、龍膽、三花龍膽、堅龍膽、防風、遠志、卵葉遠志、胡黃連、肉蓯蓉、秦艽、麻花秦艽、粗莖秦艽、小秦艽、北細辛、漢城細辛、細辛、新疆紫草、紫草、五味子、華中五味子、蔓荊、單葉蔓荊、訶子、絨毛訶子、山茱萸、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金釵石斛、新疆阿魏、阜康阿魏、連翹、羌活、寬葉羌活。


師承中醫


中藥材最少有60%進入“人工栽培”階段。野生資源減少,採挖野生中藥成本很高。現在有幾個人專門採野生藥?幾乎都是人工培育種植。最常用的前100味中藥有多少是野生的?幾乎沒有了。柴胡、防風、遠志、丹參、生地、人參、連翹等等自己想一想,除了種植,野生的還有嗎?


老陳書房


歷來貴重稀有野生藥材極少,枯竭不是一種兩種的問題,野生稀有藥材,大多生長條件所限,自然生長極奇有,野生藥材不是普通藥物,多數市面難尋,優為民間醫師所取特長藥材更為缺少。固疾,難症多因藥材所困不能醫治。

荊條虎與蜂巢朝上蜂房,石礳流水口下白脖蚯蚓,白馬腳下肉蓯蓉,石井中龍鬚草等等多不勝數難尋。書面許多不記載的藥材更難尋。


民間傳承9


由於環境變化,有些對環境要求比較強的中草藥頻臨滅絕,比如,

金鎖匙(獨腳金),

鐵釣幹,

班節相思,

鴨咀癀

白花蛇舌草(近人以水線草替),

噴金(小遠志),

山文頭,

千根癀,

山素英,

四季春,

埔仁根,

山芝麻,

李金丹,

索血草,

六稜菊,

佔刀癀,

風櫃鬥草,

白丁香,

等有些在環境變化後它們自然滅絕,

且有些網上青草師不入實地考查,也將有些近似的青草乙叫甲名,這樣將來民間使用幾千年良效的處方,將被名誤,被環境誤,以一棵草勝過醫院百萬元的功效將被人誤滅絕!


捷元堂骨傷科


關於野生中藥枯竭的說法,我說不成立,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很多中藥材都能人工種置,到是動物性藥物,比如象牙,虎骨,川山甲,犀牛角,等名貴中藥材,由於人們的措殺而及近滅絕。再說現在的醫院好象沒有中醫了吧?中醫院也只是掛個牌子。看病也是開的是西藥,也沒了望聞問切,一色的儀器設備。中醫慢慢的也會象中國的京劇一樣慢慢衰落。這是我們國人不喜望看到的,也是我們沒能力阻止的。


手託日月向蒼穹


2020年野生中藥會更茂盛,原因是2020年的正月,二月整整關了那麼長時間封城!所有的野生地方,草原山上都沒人走動,所以說給野生植物帶來了繁榮生長的契機。所以說不存在野生中藥植物枯竭。


饒通州


野山參,野生天麻,野生貝母,野生蟲草,野生伏苓,野生半夏。


用戶8614366055423


當然,我國中藥資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由於土地資源減少、生態環境惡化,部分野生中藥材資源銳減,中藥材供應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中藥材生產技術相對落後,導致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損害了中醫藥信譽。中藥材生產經營管理較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暢,價格起伏幅度過大,也阻礙了中藥產業健康發展。

其中野生中藥資源的減少成為網民關注熱點。部分採藥人不懂得中藥可持續發展,盲目採挖野生中藥材,導致其數量下降,多樣性發展遭破壞。除了從生態上予以保護,也需加強對野生中藥採藥人的引導,宣傳可持續發展觀。

雖然中國中藥資源將枯竭的說法有些誇張,但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隨著國內民眾對中醫藥的需求持續增高,中醫藥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藥材的海內外需求急速增長,競爭更加激烈。除了滿足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需求,提高我國中藥材的國際競爭力也刻不容緩。要堅持以發展促保護、以保護謀發展,依靠科技支撐,科學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保護野生中藥材資源,推動生產流通現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實現中藥材優質安全、供應充足、價格平穩,促進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藥資源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