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考專題複習—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二

語文中考專題複習—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二


第6篇張允濟

張允濟,青州北海人也。隋大業中為武陽令,務以德教訓下,百姓懷之。元武縣與其鄰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產至十餘頭,及將異居,妻家不與,縣司累政不能決。其人詣武陽質於允濟,允濟曰:“爾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濟遂令左右縛牛主,以衫蒙其頭,將之詣妻家村中,雲捕盜牛賊,召村中牛悉集,各問所從來處。妻家不知其故,恐被連及,指其所訴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濟遂發矇,謂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歸之。”妻家叩頭服罪。元武縣司聞之,皆大慚。

嘗道逢一老母種蔥者,結庵②守之。允濟謂母曰:“但歸,不煩守也。若遇盜,當來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蔥大失,母以告允濟,悉召蔥地十里之男女畢集,允濟呼前驗問,果得盜蔥者。

曾有行人候曉先發,遺衫於路,行十數里方覺,或謂曰:“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但能回取,物必當在。”如言果得。遠近稱之,政績優異。

(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動)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妻家不知其故/廣故數言欲亡(《陳涉世家》

B.嘗道逢一老母種蔥者/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C.或謂曰/或王命急宣(《三峽》》

D.遠近稱之/不能稱前時之聞(《傷仲永》)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以衫蒙其頭

A.以塞忠諫之路(《出師表》)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C.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D.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爾自有令,何至此也?


(2)嘗道逢一老母種蔥者,結庵守之。


4.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張允濟身上具有哪些品質,並談談你讀完這個故事後的感想。



【答案與解析】

第15篇張允濟

[閱讀訓練]

1.B[解析]A 緣故/因此:B曾經:C有人/有時,D稱讚/著稱

2.D[解析]A以致;B因為;C來;D用。

3.(1)你自有元武縣令,怎麼到這裡來告狀?

(2)(張允濟)曾在路途中遇到一個種蔥的老婦人:搭了一座圓形草房在那裡守蔥。

4.①愛民如子:張允濟擔心種蔥的老婦人並勸她回家去,讓她有事報告縣令,這件事體現了張允濟的觀心;②注重用道德來教化百姓,所以武陽縣境內出現路不拾遺的局面;③正直、有智慧、善於斷案,斷了鄰村的案子;④治理有方,政績突出,遠近之人都稱讚張允濟。感想略。


第7篇 劉備納賢

初,涿郡劉備,中山靖王①之後也。

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嘗與公孫瓚同師事盧植②,由是往依瓚。瓚使備與田楷徇③青州有功,因以為平原④相。備少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相友善,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備周旋,不避艱險。常山趙雲,為本郡將吏兵詣公孫瓚,劉備見而奇之,深加接納,雲遂從備至平原,為備主騎兵。

(選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註釋】①中山靖王:西漢景帝時劉勝被封為中山靖王。②公孫瓚(zàn):東漢末公孫瓚割據幽州與袁紹對抗,兵敗後自焚而死。盧植:漢末名士。③徇:這裡是奪取的意思。④平原:國名。在今山東平原縣西南。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雲遂從備至平原/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B.顧自見其耳/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C.由是往依瓚/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小石潭記》

D. 瓚使備與因楷徇青州有功/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劉備見而奇之

A.溫故而知新(《論語》十二章)

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C.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D.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少孤貧,與母以販履為業。


(2)有大志,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


4.劉備的人生經歷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答案與解析】

第25篇劉備納賢

[閱讀訓練]

1.C[解析]A 跟隨/聽從順從;B回頭看/拜訪;C依靠、依附;D派遣/出使。

2.A[解析]A表順接,然後、就;B表並列,並且;C錶轉折,卻,可是;D表修飾。

3.(1)(他)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苦,和母親一起靠販賣草鞋為生。

(2)(他)胸懷大志,平時很少說話,高興、憤怒等表情不在臉上輕易流露。

4.要有一番作為,就要善於海納百川(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第8篇 戴逵

戴逵,字安道,譙郡銍①也。幼有巧慧,聰悟博學。善鼓琴,工書畫。為童兒時,以白瓦屑、雞卵汁和溲作小碑子,為鄭玄②碑,時稱詞美書精,器度巧絕。其畫古人山水極妙。十餘歲時,於瓦棺寺中畫。王長史見之雲:“此兒非獨能畫,終享大名,吾恨不得見其盛時。”

逵曾就範宣③學,宣見逵畫,以為亡用之事,不宜虛勞心思。逵乃與宣畫《南都賦》。宣觀畢嗟嘆,甚以為有益,乃亦學畫。

逵既巧思,又善鑄佛像及雕刻。曾造無量壽木像,高丈六,並菩薩。逵以古制樸拙,至於開敬④,不足動心⑤,乃潛坐帷中,密聽眾論。所聽褒貶,輒加詳研,積思三年,刻像乃成。

(選自《歷代名畫記》)

【註釋】①譙、銍: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區域。②鄭玄:人名。③範宣:人名。④至於開敬:到了開放敬神的時候。⑤動心:打動人心。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宣見逵畫,以為亡用之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B.又善鑄佛像及雕刻/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所聽褒貶,輒加詳研/造飲輒盡,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

D.時稱詞美書精/山間之四時也(《醉翁亭記》》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於瓦棺寺中畫

A.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岳陽樓記》)

B.賢於材人遠矣(《傷仲永》

C.受地於先王(《唐睢不辱使命》)

D.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此兒非獨能畫,終享大名,吾恨不得見其盛時。


(2)宣觀畢嗟嘆,甚以為有益,乃亦學畫。


4.通讀全文,說說戴逵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與解析】

第31篇戴逵

[閱讀訓練]

1.B[解析]A 通“無”,沒有/滅亡,衰亡;B擅長,善於;C總是,常常/就;D當時/季節。

2.A [解析]A在;B比;C從;D對於。

3.(1)這小孩不只能畫畫,最終能取得大成就,遺憾的是我不能見到他鼎盛的時候了。

(2)範宣看完讚歎不已,認為(作畫)很有好處,於是也學畫畫。

4.巧慧(聰悟)、博學;虛心好學、精益求精。


第9篇 蘇武歸漢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②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③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漢書·蘇武傳》
【註釋】①常惠:蘇武的屬官。②上林:苑名。漢武帝時建,供皇帝春秋遊獵。在今陝西省長安、周至、都縣一帶。③某澤:王念孫《漢書補註》考證,“某”當為“荒”字之誤,某澤即荒澤,指北海。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具自陳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

B.漢求武等/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C.得夜見漢使/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D.教使者謂單于/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如惠語以讓單于

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B.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C.以中有足樂者(《送東陽馬生序》)

D.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


(2)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4.從選文看,常惠到底是用什麼方法機智地解救蘇武的?



【答案與解析】

[閱讀訓練]

1.B[解析]A全部/具備;B要求;C能夠,可以/獲得;D責問/認為。

2.D[解析]A認為;B介紹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或憑藉的條件,憑藉、用;C因為;D來。

3.(1)漢朝要求匈奴放回蘇武等人,匈奴謊稱蘇武已經死了。

(2)出使匈奴時正是壯年,到返回時,鬍鬚和頭髮全都白了。

4.假裝告訴單于皇上在上林苑射獵,射下一隻大雁,雁的腳上繫著帛書,書上寫著蘇武等人活在荒澤中,匈奴謊稱蘇武死了的謊言不攻自破。


第10篇 孫叔敖疾

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

【註釋】①寢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荊:楚國的別稱。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災祥。

【閱讀訓練】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孫叔敖疾/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B.王數封我矣/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陳涉世家》)

C.孫叔敖疾,將死/必將有盜(《智子疑鄰》)

D.而名甚惡/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2.下列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王則封汝

A.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B.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C.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滿井遊記》)

D.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


(2)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


4.“孫叔敖之知”表現在哪兩件事上?你從中明自了什麼道理?



【答案與解析】

第36篇孫叔敖疾

[閱讀訓練]

1.A[解析]A生病(或生重病)/快速;B肥沃的/美麗的;C所以/原因;D很,十分。

2.B[解析]A錶轉折關係,“則”連接的兩個部分內容不一致或者相反,可譯為“卻";B表示假設關係。”則"連接的兩個部分,如果是還沒有實現的,那麼兩個部分之間就是假設關係,那麼、就。C表承接關係,”則”連接的兩個部分按時間先後發生,可譯為“就";D表假設,連詞。

3.(1)這個地方土地貧瘠(或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兇險(或不好、不吉利)。

(2)孫叔敖的智慧,在於知道(或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或不把一般人認為好的看作好的)。

4.表現:楚王多次封賞他,他卻不接受;讓兒子不接受好的地方,而“請寢之丘”。道理:做人不可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遠見,吃虧的是福;別人看不上的東西才能長久保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