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勞動收入總不能提高,問題在哪裡?

巴農S天若有情天亦老


首先要確定一下,你說的農民,是以什麼為主要工作的農民。隨著社會結構不斷地發展變化,現在的農民很多並不是以在家種地為生了,一大部分選擇進城務工,即在建築工地做事。如果是以往的種地為生,農民的工資的確不高,辛辛苦苦一年,在農忙時節還要起早貪黑,到頭來只夠維持全家的基本生活開支,一家人過得緊緊巴巴的。如果農民是進城務工的,那麼他的工資並不低。沒有聽過這句話嗎?“可以3000塊錢一個月請一個大學生,但是3000塊錢一個月絕對請不起一個農民工”。有的農民工甚至都月入上萬了。他們工資並不低。所以對於你的問題,還是要明確一下是以什麼為工作的農民工,我才好進行回覆。


鄉村小朱1990


農民的勞動收入總不能提高?首先這要怪你,其次這是個錯誤的問題,明顯的以偏概全,因為有一部分農民收入相當不錯。

在很多的一二線城市,農民工的收入遠遠高於寫字樓裡的小白領。以北京為例,相當一部分開滴滴、送快遞、送外賣的收入超過萬元,即便是房屋裝修工、工地上的技術工人,收入超過萬元也是大把。至於新畢業的大學生,包括部分工作幾年的大學生,雖然工作是在寫字樓,但月薪低於萬元的很多。

還有一些農民,收入更高,一年能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我在畜牧業工作了20多年,見過太多這樣的農民,有的甚至成長為大型公司的老闆,年收入幾十億元。以養豬為例,現在出欄一頭肥豬能賺2000多元,一年出欄500頭豬,盈利超過100萬。只要手裡有養豬的農民,今年輕鬆能賺幾十萬,甚至數百萬。

很多城裡人收入也存在總不能提高的現象。農民的勞動收入不能提高,原因主要在自己。你只願意守著一畝三分地,不願意走出去打工。你的身上沒有技術,不要說學不會,別人怎麼就能學得會?不願意學習,接受新鮮事務的能力差。不敢挑戰自己,去做個創業的新農民,等等。

總之,城鄉確實有差距,機會不均等,但這不是關鍵原因。你要反思,為什麼有大批的農民有很好的收入,很好的發展空間,而你不能?哀嘆解決不了問題,深刻反省,努力改變,奮力前行才會有發展的機會,才能有更好的錢途。


畜牧大集網


農民的收入為什麼總不能提高,這是為什麼那?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因為現在富起來的農民不在少數,當然也有收入很低的農民。

國家2014年提出精準扶貧開始,到2020年要全面脫貧,這不是一句空話,期間實施了多少惠民的政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仍然有一些人離脫貧的標準有一定差距,作為一名扶貧工作者,我認為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病致貧是造成農村農民貧困的重要原因

我認為應該把因病、因殘、精神障礙,都屬於因病致貧這一類,突發性的重大疾病,癌症等,長期的慢性病,農民普遍都會得的類風溼性關節炎、高血壓等慢病。而農民本就收入不高,得了大病一般也不會去看了,慢性病就在村裡找村醫或者赤腳醫生隨便配點藥,雖花不多錢,但看不好治不了根。自身勞動力減弱,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發展生產,打工也沒人要。

二、現在種地成本高,不賺錢,甚至會賠錢

現如今,農藥、化肥等農資成本逐年升高,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相差太遠,這就讓不少農民都難以接受,糧食產量低,糧食價格也不穩定,能收回本就很不錯了。

三、外出打工收入不穩定,收入也不高

在種地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很多農民會選擇去外地打工來維持生活,然而在環保的高壓政策下,不少企業都會收到限制,隨著技術的發展,農民沒有太多的一技之長,工作也會受到影響,即使是出去打工,也賺不了多少錢。

四、農產品沒有銷路

在超市或者集市上我們看到的蔬菜水果價格是比較高的,但是收購的價格往往不高,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層層的環節加價,中間的環節大部分利潤被渠道商賺走,而農民因為沒有更好的銷路,只能選擇中間商。

當然以上的原因只是以點帶面,制約農民收入低的一部分原因,現在政策對農村傾斜力度越來越大,農民的收入問題也在逐步提高。



水漩新韻李智鵬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一些數據統計:現階段,我國總人口達到14.5億,其中農業人口9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7.4億;全國耕地面積為18.25億畝;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35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農民通過自己的土地經營來提高收入的侷限性。

那麼既然在人均耕地面積少這個事實無法改變的面前,我認為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收入結構單一

農民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於土地經營收入,由於耕地面積的制約導致這項收入的提高上限不高,而且近年來農產品價格不是很理想,更使得農民的收入甚至出現了不增反減的現象。因此增加收入渠道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而國家提倡的種養結合是未來農村家庭的必走之路,利用自身的條件(如作物秸稈、農產品廢棄物等)養三五頭豬、十幾只羊可明顯的提高自己的收入,這種成本低、風險低、利潤可觀的模式值得探討和推廣。

2.品牌意識低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但是農民的產品往往賣不出其應有的價值。農村缺少能夠整合本地資源樹立本地品牌的企業,這裡面可能更多需要政府的招商引資,吸引有能力的企業投身到農村,帶動農產品的銷量和價格。

3.缺少專業的農牧業培訓

現代農業更多需要科學經營,科學合理的種地,也就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去推廣,不能再靠從前憑經營的做法來種植。種養結合是未來的趨勢,尤其養殖這方面,由於缺乏這方面的技術指導,全憑自己的摸索,損失和風險較高,從而導致了多數人產生了與其不掙錢不如不養的想法,從而使得種養結合只是停留在設想階段。

以上幾點只是自己的一些拙見,希望大家評論區多多留言補充!


最美烏拉特


你好,我們是三農領域優秀創作者:洺曉溪農產品,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1.我國還沒有實現農場化、規範化種植,農民大都是散戶,互相比價的現象比較嚴重,所以生產的農產品賣不上價;

2.即使種地很多年的農民也因為缺乏專業領域知識難以生產出優質農產品,與此同時,國外進口的農產品質量更優並且價格並不算高,所以人們更偏愛進口農產品,農村農民的農產品只能賤賣;

3.農民抓不住新時代發展帶來的機遇,一方面是自身缺乏發現商機的眼光或不願主動尋找商機,另一方面承受風險能力太低,涉及到投資的都因為不願承擔損失風險而不去做;

4.目前我國還是“重工輕農”現象較為嚴重,國家大力發展很大程度上還得依靠工業提高經濟水平。


洺曉溪農產品


農民朋友的勞動收入來源相對來說單一,就是將收穫的農產品銷售。近年來普通農產品價格一直不高,尤其是玉米價格由市場調控在近兩年一直走低,農民朋友種一季玉米,一旦出現病蟲害或天災,幾乎只能保本,落個口糧,盈利較難保證。而如果糧食價格上漲,表面看來農民收入增加了,糧食價格又將帶動與糧食有關的所有行業產品價格上漲,比如肉、蛋、奶等各種副食行業。這些行業與生活息息相關,農民看似增加了收入,但在生活消費上又增加了各種開支,如此看來農民朋友單靠農產品很難獲得很好的收入。

另外一點,雖然現在農民朋友也在逐步改變思想,發展現代農業,但大多數還沒有跟上節奏,還是在進行小規模傳統方式傳統種類種植,結構比較單一。大多數農民朋友年齡較大,年輕人比較少,所以平均知識水平較低。種地沒有什麼理論基礎,主要還是依靠自古至今留下來的一些種植經驗,學習農業知識的積極性參差不齊,這樣就限制了發展的腳步,出現了不進則退的局面,勞動收入也總是無法提高。





梧桐花正開


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民收入低,他們自古以來就是低收入人群,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小農經濟背後的驅動力不強,是造成農民低收入的根本問題!自古以來小農經濟就是男耕女織,一家一戶的生活方式,在中國當下,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民也是如此,家庭聯產承包制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讓農民擺脫饑荒,走向溫飽,但單獨的小農家庭經濟體,農民土地有限,生產的經濟作物有限,在無大規模承包的前提下農民收入的提高便是一個未知數。尤其我國貧困山區農民,這種情況更是如此!

二、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民因時代原因,知識水平有限,務農農民只是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因為知識水平的限制,無法從事當下高薪水平工作,相比於在城鎮工作的人們而言,城鎮居民工作更加輕鬆,從事的都是知識密集型工作崗位,農民收入不高,是最直接的社會原因。

三、農民收入渠道有限,大部分農業發展收到環境條件限制,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於經濟作物的種植,做零工,下苦力等方式,經濟作物的種植也因各地環境限制,各有優劣,造成了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民收入低下。

四、農民種植的農產品都是初級農產品,因為資金原因無法實現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的價格低,無法實現農作物的高價值,同時因為農民銷售渠道有限,經濟作物的外銷也是制約農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



歸農谷主


本人認為,把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或者說把解決“三農”問題,絕然地分為外部問題和內部問題,或者單純從外部或內部去尋找解決途徑,是不全面的,是欠妥的,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簡單的道理上說,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因,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外因也可以起到主要作用,不過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具體到解決農民收入問題,也很難單純從內部或外部找到有效途徑,這裡僅舉一例加以說明。

大家已經比較一致認識到,要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收入問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農業結構調整問題,關係到農業內部許多問題,比如,農業的區域結構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存在的突出的區域結構趨同效應,仍沒從根本上解決,失去比較優勢;農業的產品結構問題,高質量的農產品比重小。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同時也帶來農業效益低的問題,但是如果單純從農業內部去解決農業結構問題,就不完全切合實際,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裡還有個外部的問題。很明顯的,農業結構調整必須以勞動力轉移結合起來,眾所周知,目前農業結構調整,最為迫切的既要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也要進行要素結構的調整,關鍵在於農業勞動力的轉移程度。所以,農業結構調整必須與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協調並進,必須在制度層面上做出調整,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推動勞動力向第

二、三產業轉移,為農業勞動力的流動和合理配置創造條件和拓展空間。還有農業結構調整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政府必須處理好財政負擔與農民收入的關係,對農業結構調整給予必要的財政支持;農業結構調整應與改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等等。農業結構調整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外部問題,切不可忽視,所以,農業結構調整既涉及到“農內”問題,也牽涉到“農外”問題,無法絕對地從一個方面去解決。





佩君小姐姐


1.大部分的農民都是在也許以前的傳統的農業,自給自足加部分的出售,有一些有機械設備,只有少部分的全自動化,由於地域等因素很少能形成規模;建議政府牽頭形成農機租賃服務創業,降低投入成本,並可農作物出售後支付;

2.大部分的農民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分辨什麼土地能種多少物種,種什麼價值高,那些能種,那些不能種?該種什麼?怎麼種?沒有辦法去分析市場,定位產品,選擇產品,分析價格趨勢,只能被利用,割韭菜;面朝黃土背朝天,但卻不能賴以生存,長此以往,只能選擇沒有希望最穩妥;

3.銷路是最大的問題,沒有規模的農產品,很難及時的出貨,賣不出去和攔在地裡的悲慘經歷,很痛心,誰願意自己去戳!

4.農民法律保護意識,受法律保護的程度很低,種子,化肥,土地,等各方面違法亂紀懲罰太低,也導致了惡性循環的往復。

5農民投入的是真金白銀,承擔著一年的風險和各種因素,期間沒有任何收入,擔憂著各種突發情況,等待著價格的宣判和各種套路。

6.某些認知被顛覆,只知貴的,不明好的;沉浸於只買貴的。



臨境索心


要想提高農民收入就應該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發揮土地特性,在充分當地土地資源、交通條件、水利資源、人力資源等因素的基礎上,與大城市或者其它農村進行資源互換,利用比較優勢,進一步提升各方面資源的效能。同時,由於當前一些城市轉型,許多從事舊產業的城裡人正轉變投資方向,或者由於城市土地相對缺乏,尤其像花卉、林木等種植業的投資成本就會比農村的高出幾倍。所以,要敢於讓出外務工人員把農村的土地信息帶到城裡去,在相關網站上面積極發佈信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外來投資者。這樣一來,在不破壞農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既能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又能使農民的生活領域拓寬和引起外來人員對農村的新看法,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