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攻行情緊抓成長和重組

週三,全球股市展開超級大反攻。在隔夜美股各主要股指上漲近10%的強烈刺激下,A股市場大幅高開後震盪走高,上證指數收於2781點,升幅2.17%,中小板及創業板指數均升超過3%。消息面看,保險資管新規正式發佈,權益類產品投資於權益類資產比例將不低於80%。此外,美國14萬億“撒錢”救市協議達成,或有利於市場信心恢復。業內人士認為,目前A股市場長線價值凸顯,在短期業績承壓的背景下,投資者可緊抓確定性成長和資產重組兩條投資主線,把握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保險資管新規5月1日起施行 權益類產品投資於權益類資產比例不低於80%

週三,銀保監會公佈《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自5月1日起施行。辦法指出: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權益類產品投資於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投資於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於80%,混合類產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前三類產品標準。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辦法》制定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保險資管產品的私募定位。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主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二是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一方面對照《指導意見》,從期限匹配、風險準備金、非標限額等方面彌補了監管空白;另一方面結合保險資管產品特點,細化了機構資質、產品運作管理、信息披露等內容,並在投資範圍、能力監管、風險責任人等方面制定更嚴格的規則。三是堅持保險資管產品的中長期特色。引導保險資管產品錯位競爭和差異化發展,一方面發揮中長期產品的優勢,豐富市場中長期投資工具和金融產品供給,滿足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暢通長期資金對接實體經濟的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四是堅持原則導向和規則細化相結合。《辦法》作為保險資管產品“母辦法”,著眼於原則定位、基礎制度和總體要求,對幾類產品共性部分做了原則規範。

近年來,我國保險資管產品業務穩步發展。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保險資管產品餘額2.76萬億元,其中債權投資計劃1.27萬億元、股權投資計劃0.12萬億元、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1.37萬億元。據瞭解,作為規範保險資管產品的綱領性文件,《辦法》旨在落實資管新規,明確三類保險資管產品的共性要求。銀保監會還將擇機發布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的配套細則,進一步細化監管標準,提高監管政策的針對性。

美國14萬億“撒錢”救市協議達成有利於市場信心恢復

牽動全球市場神經的美國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千呼萬喚始出來!當地時間25日凌晨,美國白宮和國會參議院領導人達成一項突破性協議,涉及一項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新冠病毒救助計劃。計劃待晚些時候眾議院投票通過,特朗普簽字後正式生效。

白宮事務主任埃裡克在當天凌晨離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辦公室時宣佈,“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已經談完了,我們達成了協議”。目前,協議完整細節尚未公佈。但最新消息稱,在過去24小時內,經濟刺激計劃的內容逐漸清晰:直接支付給個人和家庭有2500億美元,3500億美元用於小企業貸款,2500億美元用於失業保險福利,5000億美元用於向陷入困境的公司提供貸款。

該項史無前例的政策推出前,曾遭遇兩次投票“擱淺”,支持與反對者觀點分歧不小。民主黨多數人士認為,共和黨制定的這份刺激方案只是企業援助計劃,並不能解決疫情蔓延問題。雙方還有一個爭執不下的關鍵點是方案中5000億美元規模的企業救助貸款。民主黨認為,貸款對企業的約束性不夠強,無法確保企業獲得政府貸款後能夠穩定就業市場;另外,款項透明度也不高。接下來,白宮方面已經同意對大規模貸款計劃進行更嚴格的監管,這也為投票鋪平了道路。

美國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警告稱,二季度美國失業率可能達到30%,GDP可能減半,降至2.5萬億美元。牛津經濟研究院預計二季度美國GDP下降13%;摩根士丹利預計今年一季度美國GDP下降2.4%,二季度降幅將是創紀錄的30.1%,當季美國失業率將升至12.8%,創1948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業內人士認為,救助方案的達成對市場信心恢復有比較正面的意義。

反攻行情展開成長和資產重組是確定性主線

滬指週三漲逾2%,北向資金淨流入近40億元。中金公司認為,美聯儲政策再加碼邊際緩解流動性壓力、財政刺激預期強化,以及部分地區如意大利疫情出現穩定的早期跡象是近期共同提振市場情緒的主要因素。流動性壓力的邊際改善或有助於緩解此前持續壓制市場的無差別拋售,而財政刺激方案出臺也將幫助企業“止血”。因此,如果後續流動性問題能持續改善,市場將從因流動性原因導致無差別拋售的第一階段轉向基本面下行的第二階段。不過,疫情防控和進展依然是所有問題的核心所在,後續仍需繼續觀察各類流動性及信用指標。

中信證券表示,3月9日至23日北向資金已累計淨流出836億元,處於估算的621億至1329億元極限流出區間,未來流出空間有限,考慮到目前各國央行已積極提供充裕的流動性緩解市場恐慌情緒,政府也出臺了更多嚴格的防疫措施,外資整體淨流出速度將逐漸放緩,預計淨流出的拐點在4月初。

深圳一傢俬募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對《投資快報》表示,全球股市經過超跌之後,短期確實有較強的反彈動力。但現階段A股市場的運行邏輯與疫情發生前有較大改變,以上證50、滬深300為代表的指數走向與企業盈利關係密切,也是北向資金流出後受影響最明顯的板塊。考慮到今年上半年不少企業業績有一定壓力,因此由價值投資驅動的反彈主要體現在短期的估值修復,趨勢性的機會不明顯。但與此同時,創業板、中小板指數今年以來走勢明顯強於各大價值指數,其背後的動力主要是成長性主題投資驅動。在把握未來的投資機會時,投資者可選擇2020年動態估值已回落至25倍以下,市場一致預期未來兩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以上的新型產業成長股進行佈局。另一方面,由於去年以來包括再融資、重組等一系列監管政策的調整和放鬆,投資者也可以選擇性地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和資產重組主題,這其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超額收益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