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採訪:知“疫”不懼請長纓

作者丨劉小云

夜深了,前樓的燈也滅得差不多了。遠在萬柏林的詩友魔女可能才開始構思一首春思吧。她微我了:姐,我的妯娌隔離十四天,終於回家了。

我替她高興。她的妯娌是白衣天使,奮戰在抗疫一線,安全歸來。

我想起了這幾天網上盛傳的視頻:國賓級待遇、警車開道、領導、鮮花……疲憊的天使們綻出美麗的笑容。

我說:你快寫啊,你的詩多麼漂亮。她說,姐,你寫,散文比詩容量更大。我給你連線,你倆隨意談。

好吧。我只擔心,對方如果不健談,那會尷尬的。不行,趁熱打鐵,這特殊的經歷,她一定感慨深深,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最好的題材。

魔女的妯娌叫趙紅霞,微信名:紅色霞光。我們倆連接上了。這是否就是雲採訪呢?夜半雲採訪,血液都奔騰起來了。

紅霞操普通話,未帶襄汾鄉音,交流順暢。五十四歲,正是臨床經驗豐富之時。她是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此醫院居然不在榆次,而在太谷。這是我的知識盲點。

緊接著,她告訴我,她並沒有去湖北,而是在榆次的晉中市傳染病醫院。她所參加的戰鬥,遠沒有武漢那些生死線上的搶救危險和驚悚。她們收治的患者,基本上是在武漢做生意的平遙人。

我起先的調子一下子落了下來,但是,瞬間又提升了。山西的新冠肺炎患者平遙人是主體,能接觸到這些患者,無疑,也是衝鋒在一線的。

此外,我還關心另外一個與醫生沒有關係的課題,平遙是晉商之故里,平遙人在明代就將生意做到武漢,漢正街上的平遙人別開生面,演繹了晉楚文化的發展。能不能在交流中得到一點題外收穫呢?

紅霞是醫生,她說,來就診者盡是一家一家的,也有小孩子,都在武漢讀書,快武漢化了。她所知道的,僅此而已,這實在不是醫生職責範圍內的。馬上轉入她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話題。

這場戰役打響後,她與本院的九位醫護人員主動請纓上前線,前線不遠,但危險係數不低。這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需要超乎尋常的責任和勇氣。

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派出了一支強有力的隊伍,其中包括:

內分泌科主任、血液科主任、腫瘤科主治醫師、體檢科副主任、心內科副主任、老年醫學科副主任、腎內科副主任、神經內科二病區主治醫師、神經內科三病區主任醫師。紅霞是體檢科副主任。

正月裡,她和她的團隊經過實地訓練,掌握了基本要領。訓練時,思想上沒有什麼壓力,但到真正上戰場那天,他們中的幾位年輕的醫生有些緊張了,畢竟他們與傳染病人沒有過直接的接觸,如此近距離,哪能排除萬分之一?

而紅霞沒有這種壓力,因為她有在傳染科履職的經歷,她知道該怎樣把握分寸,這就是底氣!

2月23日,那是她和她的團隊踏上戰場的第一天,那一天的分分秒秒是怎樣度過的,都已刻入她的記憶。

她們的駐地是酒店,時針剛剛移至凌晨5點,她就興奮地躺不住了,要上戰場了!起床,穿好衣服,墊好紙尿褲,然後靜靜地盯著手機上的時間,6:20,餐廳吃飯,記住,不能喝水,以防上班期間排尿。

7點鐘,班車出發到晉中市傳染病醫院。

他們是排著隊進入感染病區的“清潔區”的,按照流程依次穿分體衣、工作鞋,戴防護口罩、工作帽、手套、腳套,再穿隔離衣。這個過程,非常嚴格,手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能挨防護衣的內層。

因為是全副武裝,連自己的人有時候都認不出對方,他們就跟湖北前線的醫護人員一樣,在自己的外衣上寫下了名字,病人也就好與他們交流了。然後,他們才能依次進入第一道戰線,即潛在汙染區。

這裡有護辦室、醫辦室、治療室。醫生將在這裡用電腦查閱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然後,下醫囑、開藥方、寫病歷。平日裡,這些工作都由他們的助手來做,而此時,從最基礎工作做起,而且得一絲不苟。

“雲”採訪:知“疫”不懼請長纓

這些工作做畢,就進入第二道戰線,即緩衝區,脫去隔離衣,穿好防護服,再戴一層帽子,再加一層口罩,戴上護目鏡、手套、腳套,經由院感護士嚴格把關,保證裝備規範,防護有效,再沉重地推開第三道戰線的門,到達汙染區。

紅霞說,這一刻,有一種英雄壯舉的感覺,力量足足的。在這裡,他們與患者正面接觸;

也是在這裡,醫患關係最親切,患者盼著醫生的到來,傾訴此刻的身體和心理狀態;

醫生會撲下身子,詢問患者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吃飯怎樣,大小便是否正常,還有孤獨感和恐懼感嗎?

紅霞記得有一位年僅八歲的小患者長得特別瘦小,一直低燒、乏力、咳嗽,她好心疼這個小男孩,詳細地給他做各種檢查,時不時摸著他的頭,慢聲細氣對他講:“你沒有什麼大毛病,放下你的思想負擔”,他們一起唱唱歌,背背古詩詞,直到男孩完全輕鬆下來。

住院期間,所有的醫護人員都特別關照這個小患者,專門給他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多次請省市級專家會診,同時還邀請心理醫生對他進行心理疏導。

醫護人員還給他買了書籍、水果和玩具。給他吃水果的時候,還要放在暖氣上加熱。小男孩心裡好溫暖。

“雲”採訪:知“疫”不懼請長纓

2月28日,這個男孩出院了,分別時,小男孩興奮地說,他長大也要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他的父親還特意給醫院送了一面錦旗。

查房結束,紅霞才感覺到呼吸憋氣,全身汗津津的。是啊,一天八九個小時,都在防護服的嚴密包圍之中,不能吃,也不能喝,餓了,渴了,也只能忍受。

那天,一位醫護人員實在渴得受不了,想要一瓶礦泉水,真的要回水來,能喝嗎?要喝,就得摘下口罩,病毒徹底汙染了自己,後果不堪設想。

或者出去喝水,那就要脫去防護衣等,那都是一次性的,再進來,就得重新換一套,成本有多高,他們心裡是清楚的。

要忍,忍到交班時,一層層,一件件脫下來,摘下來,扔到垃圾桶裡,報廢。

我想到了,武漢那些前線的醫護人員每日裡,被汗水浸泡,臉上的印痕像皺紋一樣,深深的皺皺的。榆次的戰場與武漢的戰場,都是抗疫第一線,他們的行為都是英雄壯舉!

半個月,紅霞天天如此。她沒有時間去想自己的家人,也沒有時間喊累叫苦。醫生的天職,她盡全力而行之。

3月20日,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的9名醫療隊員圓滿完成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任務,結束為期14天的醫學隔離觀察後,凱旋。

“雲”採訪:知“疫”不懼請長纓

醫院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為他們送上鮮花、掌聲和慰問信,他們是晉中二院最美的逆行者!

紅霞的丈夫,也就是我的詩友魔女的小叔子高懷立,也去迎接自己的英雄妻子,夫妻倆各捧一束鮮花,滿臉喜氣合影,這張照片比婚紗照還靚麗。

“雲”採訪:知“疫”不懼請長纓

他們的思緒回到紅霞報名參戰的那一天,臘月二十八,她回到家,對父子二人說:你們倆都是黨員,不會反對我這個非黨人士的決定吧?

能反對嗎?丈夫只是擔心她瘦弱的身體能否扛得下來。兒子也表示支持媽媽的擔當。兒子在航天科工集團某研究所,是一個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必須提前返京,當他知道媽媽安全歸來,深情記下了這一筆:

今天,媽媽抗疫平安回來;今天,是我的生日;今天還是春分,一個值得記錄的日子。

深夜採訪,紅霞想起來的事都給我講了。她講得很淡然:我不過是一位醫生,這一切都沒有超出醫生的職責。謝謝姐姐聽我贅敘。

2020年3月23日

作者丨劉小云

“雲”採訪:知“疫”不懼請長纓

劉小云,中國金融作協、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散文學會、山西省作協、山西女作家協會、山西散文學會會員,山西詩詞學會顧問、山西杏花詩社副社長。

往期推薦

直接點擊下方文章名字即可閱讀,好看的文章,總是百看不厭!

↓↓↓

小云姐講故事⑦丨一次感人的視頻採訪

小云姐講故事⑥丨曾與周作人為鄰,卻以林巧稚為人格偶像

小云姐講故事⑤丨沒什麼遺憾了

小云姐講故事④丨如魚(於)得水

小云姐講故事③丨走過冬天

小云姐講故事②丨掬起滇緬路上的碎片

小云姐講故事①丨他從這裡走向戰場

重要預告:我們將和這樣一個人同行一段

省高院長大的孩子

再向皇甫束玉老鞠一躬

同學會 | 一次畢業六十年後的初中同學聚會

老家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

從一場匪夷所思的葬禮開始……

邂逅大國名廚張素香

維基叔叔九年祭嘆

霜降·柿子·雲丘山·沙溝

“雲”採訪:知“疫”不懼請長纓

交由老家山西V平臺原創首發的作品,可以接受“打賞”了~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