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怎麼做智慧零售?

用戶2362978024386


Hi新零售訊。消費者數字化資產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受到如此大的重視。互聯網巨頭為何會向線下湧入?看起來是因為線下的新客成本比線上便宜,但背後邏輯是因為線下的部分交易場景,承載了更多個性化需求,而需求本質上就是產生流量的過程。智慧零售模式是把數據資產變現為品牌!

  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要如何構建智慧零售流量的中臺呢?有三點:

  第一,高效挖掘潛客。線上品牌和線下品牌,都面臨很大的挑戰——不知道潛在客人在哪裡。品牌不能總是做老客的生意,必須要挖掘潛客。

  第二,對海量會員進行有效的精準觸達。觸達是一個關係的延續,會員管理已經從簡單的會員關係管理變成消費者和品牌的互動管理,品牌要在消費外的更多場景和消費者互動,注重用戶的娛樂性、服務訴求。

  第三,去中心化賦能。過去品牌或者門店的數據,沒有在銷售端沒有做數據輸出和賦能。如果能夠做到去中心化的賦能,告訴零售終端和導購如何經營會員,就可以做到更好的內容分發以及會員觸達,做到“強內容、強連接”。

  在強內容強關係的影響下,品牌和門店毫無疑問會更加重視用戶畫像和數據。這個數據包括兩部分,一是自己的數據,二是和平臺整合的數據。通過數據交換,品牌商和門店可能看到自己的用戶更加完整的畫像。原來我們看到的畫像或數據都是結果數據,但今天的數據變成了原材料,可以被加工和交換。品牌如果想持續、長期發展,就必須要掌握數據和學會利用數據。

  很多的品牌實現了多渠道的打通,例如微信會員卡、手淘、京東會員卡、傳統會員卡等等。在數據上,各家打法不一樣,阿里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大腦——數據銀行,把數據加工好以後再給品牌。騰訊和京東是做數據賦能,把數據直接交給品牌。從零售本質上來說,品牌要根據自己的訴求來進行選擇。

...


暖心專業金融


智慧零售,以及如何打造優秀民族品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帶動下,我國零售業正在以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為中心,上演一場深刻的變革。中國零售企業也在新風口下展開一系列探索。作為中國傳統零售業的引領者,加快佈局引領智慧零售。刷臉進店、挑選商品、掃碼結賬等以前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的“無人購物”場景.

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為核心的新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沒有不可能的時代。任何一項傳統產業一旦注入互聯網的元素,都將會發展成為原來無法想象的樣子。

就是一部中國實體零售企業成功轉型未來零售的發展史:通過“+互聯網”開闢新渠道,”互聯網+“再造新業態,通過資源共享開創新的盈利模式。蘇寧不僅完成了自身的模式定型、業績突破,也帶動零售業實現了網絡化、移動化、智能化等顛覆性變革,助力傳統零售業轉型升級,為互聯網零售下半場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可借鑑樣本。

圍繞智慧零售,打破了線上線下的界限,如不斷升級線下門店,形成“一大兩小多專”的業態產品族群;實現完全的“線上線下同價”,同時在自營倉儲、物流的基礎上,將線上線下的下單、配送和售後服務整合起來;打通了各大業務板塊的會員體系,使會員可以享受到消費、文娛、酒店、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務和權益,大大提升客戶的粘性。

新時代的消費者呈現出消費觀念理性化、消費需求個性化、消費行為及時性三大特徵,大數據、數字營銷、小基站等逐漸成為主力零售業轉型的新動能。

利用場景化思維推動AI(人工智能)技術軟硬一體化落地,帶動了互聯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樣會使得傳統的實體經濟增速變得更快,也將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成為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

未來智慧零售的發展,不僅是渠道和業態的變化,而是零售資源的重塑和再利用。線上線下全渠道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智慧零售模式,已經成為零售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零售完全打破了線上線下單邊發展的局面,實現了新技術和實體產業的完美融合。在智慧零售時代,加速自身智慧零售能力的社會化輸出,與供應商夥伴共享物流、金融、數據資源。這對於很多擁有豐富積累的實體企業來說,將是一次難得的轉型升級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