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每當威武、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響起,每個人內心都會熱血澎湃、激情盪漾,《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是由著名音樂家鄭律成譜曲、公木作詞,這首激奮人心、引人向上的歌曲,自問世以來,就久經傳唱而不衰,成為經典之作。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公木:原名張永年、張松甫、張松如。筆名公木、四名、魂玉、龔棘木、席外恩等。公木是直隸束鹿(今辛集市)北孟家莊人。1910年陰曆五月十五出生,公木出生於上世紀內憂外患的中國,他少年時學習刻苦,考取了直隸省立正定第七中學(今正定中學),又考取了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國文系,1930年二十歲的公木就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公木積極投身革命活動,1932年公木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學生欲籌辦《文學雜誌》,其間1932年冬與同學一起拜訪了在北平探親的魯迅先生,並向魯迅先生籌稿,魯迅先生對《文學雜誌》予以積極肯定,併為《文學雜誌》創刊創作了文章《聽夢說》。

青年時代的公木,目睹國破家亡毅然投筆從戎,在林伯渠介紹下,參加了程子華領導的晉綏敵後游擊隊,投身抗日救亡革命工作,任宣傳股長,並改用筆名公木。公木,松的品質。他在學生時代就因參加暴動,兩次入獄,在1938年奔赴延安。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在延安,公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公木認識了朝鮮籍音樂指導鄭律成,鄭律成被稱為“軍歌之父”。在政治部宣傳科的公木經常和鄭律成在一起,共同的信仰,把兩個年輕人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鄭律成為公木的詩《子夜崗兵頌》譜了一曲,公木聽了覺得很好聽,1939年鄭律成決定譜寫一曲類似黃河大合唱的八路軍大合唱,並有意多譜幾曲,公木文思泉湧,經歷過戰火洗禮,目睹八路軍軍民同日本軍國主義的浴血奮戰,兩次入獄,公木筆下慷慨激昂的大手筆,如行雲流水,歌頌了抗日、救亡的八路軍,包括抗日的各個時期,從長征到全民族抗日救亡,從八路軍的敵後遊擊,到開創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大合唱》由《八路軍進行曲》、《八路軍軍歌》、《八路軍與新四軍》、《軍民一家》、《快樂的八路軍》、《騎兵歌》、《炮兵歌》等八首歌組成。鄭律成精心譜曲,1939年這首豪邁的大合唱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發,得到空前好評。1940年此歌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立刻在各根據地廣為流傳,成為激勵人們救亡圖存、昂揚向上的精神食糧。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大合唱》改成《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改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正式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1947年,公木擔任東北大學教育學院首任院長。1958年公木被錯打為“右派”,並被開除黨藉。1962年公木到吉林大學中文系任教員,開始研究中國古典詩詞。《英雄兒女》拍攝其間,大作曲家劉熾為電影作曲,首先想到的是讓公木為電影作詞,公木接受邀請後,僅用一夜就創作出了《英雄讚歌》歌詞。“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飽含革命激情、慷慨激昂的歌詞,加上大作曲家劉熾的譜曲,《英雄讚歌》一經問世就傳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被十幾億人無數次傳唱了,歷經幾十載至今仍為經典之作。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文革結束後,公木的冤案得以昭雪,恢復了黨藉。老驥伏櫪的公木,任吉林大學副校長,併為《吉林大學校歌》作詞,激勵著莘莘學子昂揚向上、求知奉獻的精神。公木是中國文聯委員塈吉林省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塈吉林分會主席,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會長,中國詩經學會名譽會長。年已八十多歲的公木仍充滿激情,組建《中國詩歌簡史》編委會,編寫中國詩史的歷史。

公木一生著述頗豐,《哈囉鬍子》、《公木詩選》、《詩論》、《毛澤東詩詞鑑賞》、《老莊論集》、《中國詩歌史》、《黃花集》、《十里鹽灣》、《中國詩論史論》、《老子校讀》、《崩潰》、《先秦寓意概論》、《詩要用形象思維》、《第三自然界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頌歌》、《中國文學概論》、《我愛_自選詩集》、《漫談詩歌創作》等。

公木從青年學者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從戰士到詩人,無論是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還是身處逆境,他心中永遠燃燒著永不熄滅的革命創作激情,他一生關心教育事業,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烈士暮年,壯心未已,他的名字和他的創作的歌曲一樣,響徹雲霄,永遠被人們所銘記。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公木病逝于吉林長春,葉落歸根公木遺體安葬在辛集烈士陵園,長眠於青松翠柏中間,如今,在他的家鄉辛集,建有公木紀念館。他的塑像屹立在吉林大學校園內,俯看著他深愛的校園,牽掛著他關注著的教育學業。

公木:辛集人的驕傲,辛集人的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