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罵就哭,怎麼辦?

milkgreen


多大的孩子,如果小孩子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三歲以上,我覺得肯定是孩子心裡不健康,要給他足夠的愛和重視,給他自信,讓孩子心裡陽光起來。


肉肉sky


孩子一罵就哭體現出來兩點問題:孩子的自信心非常不足,孩子的非常很無助。

第一,孩子自信心不足。一般小孩被罵之後選擇的都是辯解或者非常生氣,和大人對抗。這說明孩子心裡覺得自己沒有錯,自信心很足。而如果當孩子被罵後選擇的不是辯解或反抗,而是哭泣,那說明孩子要麼認為反抗或者辯解是沒有用的,要麼覺得不是自己的錯,自己也是有原因,這樣的孩子會形成自卑怯懦的心理,往往在發生問題的時候只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選擇自己承擔錯誤。

第二,一般孩子面對被罵之後,都會找最親近的人去尋找安慰,或者讓爸爸媽媽抱著或者去找別的爺爺奶奶告狀,就算是自己的錯,也要去告狀,尋找安慰。而如果小孩選擇的不是找最親近的人安慰,而是在那裡面哭,那說明在孩子心目中沒有最親近的人,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孩子很孤獨,很無助,孩子內心形成無形的壓力。當孩子長時間不能傾訴內心的壓力,心情會變得抑鬱孤僻,最終有可能形成抑鬱症或者自閉。

小孩子本來就是允許犯錯的,犯錯就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犯錯他們才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而且大人也不可能事無鉅細的告訴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所以有些很多事情都是孩子們自己探索摸索的,自己摸索難免會有錯誤,如果說大人因為孩子的錯誤而去罵他,懲罰他,孩子就會因為害怕捱罵而減少探索,這樣很多事情他就不會做。

結束語,罵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這個孩子一罵就哭,這樣已經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家長應該對孩子更有耐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罵他,而是安慰他,不要怕犯錯,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孩子可能因為調皮淘氣,往往記不住,下次還會犯,所以家長要更有耐心。


曦寶和伊寶


孩子一罵就哭可能是孩子害怕了,或者他知道哭了你就不罵了。大人罵孩子可能是要求孩子做的或者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好。經常罵的話,孩子的焦點總是集中在父母的態度上,對於事情本身反而模糊了,所以總是做不好。

可以這樣做:

1. 就事論事,切忌翻舊賬。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或者沒有做到某件事情,應該直接指出,你應該做好,你沒有做好是因為什麼,現在你要怎麼做。直接把孩子的焦點聚焦在這件事情上。如果他以前有同樣的事情沒做好,也不要翻舊賬,類似的事情發生次數較多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就知道規律了。

2. 給孩子說媽媽或爸爸先冷靜一下,你也冷靜一下。如果媽媽或爸爸實在忍不住要罵孩子了,趕緊躲到一個地方,不停的告訴自己,我要的是解決問題,我要的是解決問題,然後冷靜下來,回去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3. 可以採取別的懲罰措施。比如如果經過爸爸媽媽的幫助,仍然反覆出現同樣的問題,那麼他喜歡的玩具就只能推遲兩個月買,這個星期的外出就取消了,並且真正做到,讓他明白,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的時候是要承擔後果的。

小的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他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沒有成熟,沒有定型,父母仍然是可以將他教育好的,我們經常說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但是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生活已經將我們折磨的心力交瘁,做到有耐心很難。孩子是我們帶到這個世界的,再難,我們也要努力。



whiris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孩子一罵就哭怎麼辦?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想嘛,不過我不是想幫孩子,我是想嘛提問著為啥孩子就要罵?是不是你自己心情不好,然後把怒火轉移到孩子身上,那我們換個角度來試一試,如果有事無事來罵你,你心裡會好受嗎?別說孩子一罵就哭,就是大人如果多罵幾次,一樣可以罵哭,不信罵你試試?

1、孩子有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也有他自己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確實做錯了,我們可以說服教育,而不是動不動就以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以罵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孩子只會離你越來越遠,甚至會和你背道而馳,那麼這樣的教育就是失敗的。


2、孩子也有面子觀念

現在的孩子很小就有面子觀念了,如果說你在外人面前罵了孩子,它不光合理背道而馳,很有可能會覺得你髒傷了他的面子,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當中讓他抬不起頭來,長此以往很有可能會養成自卑的性格。

3、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本事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本事。一個人不應該把工作的情緒帶到家裡面來,更不應該,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好,在家裡面就對著孩子一頓罵。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這樣才能和孩孩子好好的交流,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總之,在我看來對著孩子一通罵是家長最無能的表現,所以從現在開始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多動腦筋,找到和孩子溝通的最好方法,假以時日會給你不一樣的效果。

我是均姐,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也可以轉發關注。


鄰家均姐姐


孩子一罵就哭,有兩種原因,一種是“玻璃心”的孩子,自信心不足,無法正視挫折!另一種是聰明白孩子,只要是家長一罵就哭,一哭家長就不會再罵了,用眼淚來逃避責罰,這就是“水性的力量”!

面對孩子的眼淚,父母應先分清是什麼因素,如果是第一種,玻璃心的孩子,造成孩子玻璃心的原因是父母過於溺愛,在父母的保護下,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父母從來沒有批評過孩子,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從小沒有被罵過的孩子一旦被罵就會覺得很委屈,無法正確的處理被罵的現實,只會哭!這種玻璃心的孩子性格相對自私,且自信心不足,但很自大,要是有與他相反的意見,就會做出極端的處理!父母要對孩子作出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一些挫折,且不能一味順從孩子,讓孩子接受一定的挫折,孩子才能真正長大!還應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養成與別人合作的習慣,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對於第二種孩子,父母就要更“狠心”一些,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讓孩子明白眼淚不是逃避責任的武器,當孩子知道眼淚已經不起作用了,就不會用眼淚來解決問題了!



好奇人生彭琪皓


  一直罵孩子會怎麼樣

  吼孩子,雖然就是一兩句話的事,但是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大錯,會讓孩子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還會傷害和諧的親子關係。而更嚴重的問題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是在以後,潛伏在孩子內心裡。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創傷基本上都來自於童年,而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來自於不和諧的親子關係。

  既然孩子不聽話又吼不得家長需要怎麼做呢

  1、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

  我們跟孩子大聲吼叫的過程中,我們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會藉著孩子的錯誤長篇大論,甚至把孩子之前的舊賬也翻出來。比如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就看電視,家長可以這麼做,5分鐘後,如果沒有坐到書桌前寫作業!你這一週就不要看電視了。

  2、對孩子發出的指令要簡單幹脆。

  為什麼平時不聽話的孩子,軍訓的時候就服服帖帖的?因為教官的指令乾脆而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行力。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做事請拖拖拉拉,家長可以這樣下達指令:一會吃飯了,給你5分鐘收拾書包,我看著你做!

  “罵孩子”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所體會。小時候做錯什麼事情會被父母罵,自己心裡也不好受,將心比心,不能再輕易罵孩子了。日常生活中,孩子有做錯的,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長需多跟孩子交流,耐心細心交流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我非你莫屬


您好,我是陸超,也是一對雙胞胎的奶爸,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針對您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孩子這種情況首先說明他自尊心很強,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這個也是屬於正常的現象,不過要正確引導,可以這麼做:
1.首先家長要先自我分析,先分析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不要孩子做錯了事就馬上劈頭蓋臉的罵人,有時孩子並不是故意做錯事的。
2.讓孩子適當吃點苦,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中,家長要認真教育,不要過分的遷就,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要讓孩子知道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意願去做的,學會給孩子定規矩,避免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3.罵了孩子,請也要給與安慰。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一頓數落,而是應該以包容的心裡去教育孩子,耐心教育,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4.給孩子一定的鼓勵。孩子因為年紀小,有時孩子做的對的事情家長也要多多讚揚鼓勵,這樣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很有幫助,孩子有自信心自然不然那麼容易一罵就哭,也是提高孩子受挫能力的一種方法。


總之, 孩子一罵就哭家長要正確的處理對待,要讓孩子信服家長。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bc249b431b449b2af1ceb6735fc4e6e\

睿寶and駿寶


孩子可不能隨便罵,罵多了會比較內向。




樂寶和樂爸


說就哭怎麼辦?

1、讓孩子吃點苦

家長在日常的教育中,不應該太心軟,適當的狠心才能讓孩子體會到生活中的各種滋味。父母不能萬事都順著孩子,要學會說不,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避免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父母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善意地製造一些挫折,讓孩子探索其中的奧妙。

2、受挫教育中,要安慰也要引導

孩子受到挫折後,心理上接受不了也適應不了是非常正常的,出現哭鬧的現象也是在情理當中。重要的是在孩子受挫之後,家長要做的不適責罵孩子,而是應該以包容的心去安慰和引導孩子,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提高心理的受挫能力。

3、自我激勵法

孩子因為年紀還小,自我認知的能力自然比較薄弱,大多時候都是通過他人的評價進而對自己做出定位,因此家長們對孩子的讚揚在孩子看來是對自己的肯定,相反家長的批評和否定,也會讓孩子形成自我懷疑的意識。鑑於普遍存在的情況來說,家長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讚揚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長應讓孩子具有自我賞識和自我激勵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林林影視娛樂


很簡單的理由:用哭可以保護自己不繼續遭受攻擊,同時也是情緒宣洩的方式。如果是一罵就哭,那心理動機上更傾向於前者。

一罵就哭的三重動機

那麼其實當一罵就哭的時候,孩子是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或者說不符合父母的預期標準的,他只是希望通過哭,來達到以下目的:

1. 讓父母停止對他的攻擊;

2. 告知父母自己知道錯了;

3. 提示父母,你的教育方法可能不適合我;

當然,我們可以認為孩子是在逃避,但問題在於,如果不是他自己無法解決,孩子為什麼要逃避呢?

父母錯誤的反饋帶來動機的改變

而如果此時父母給與他的回饋是激發更嚴重的攻擊或者是妥協,那麼孩子對此的動機又會隨之改變:

1. 遭受更嚴重攻擊時,哭更傾向於情緒宣洩,因為保護自己的手段失效,而沒有其他方式自保,同時也對父母怒氣衝衝而引發的兇狠嘴臉感到害怕。

此時孩子的哭聲是明顯帶有恐懼色彩的(當然正在怒火中燒的父母可能不會感覺到這一點,旁觀者會更清晰一些)

2. 當父母為之妥協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再一次驗證自己的手段是正確的,只要哭就可以解決問題,讓錯誤被掩蓋。當孩子一次次驗證得手時,他們就會對此深信不疑,往後遇事就哭。

這就讓家長誤以為孩子是懦弱、自卑,實際上是他的小陰謀,為父母設置好的圈套。

正確的反饋方式,讓孩子變得“堅強”

前文所述,孩子哭時是知道自己錯誤的,無論他後續的動機是什麼,但我們首先應該為一個能夠“內自省”的孩子感到開心。

只是他這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並不利於她往後的發展,我們需要幫助孩子驅趕這個習慣,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給與孩子正確的反饋。

1. 包容孩子的情緒,並讓舊有方式失效

我們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是知錯能否改,對於兒童而言還取決於她的情緒:知錯,情緒平復,然後才能改。

我們可以發現,當他們大哭的時候,無論你是講道理還是打罵威脅,她是聽不進去任何一星半點的。

所以,首先請讓他們的情緒平復下來,給他們一點時間:“你哭說明你知道自己是錯的,如果你覺得難過,那你可以盡情哭一會兒,待會我們再談談這件事。”此時請保留平和的視線,關注著孩子。

這就讓孩子舊有的方式失效了,而且同時也在包容他的情緒,在用目光的關注告訴他我仍然愛你。

2. 讓新的方式生效

既然是自保方式,那麼請原諒他的無知---他只是個孩子,所知道的方式實在有限,那是他最後的防禦武器了。

當孩子平復下來之後,我們再進行教育:“如果你覺得傷心、難過,你可以選擇哭,但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就像爸爸媽媽罵你一樣。”

“現在你心情好點了,我們來談談剛剛的事情,一起開動我們的小腦筋,像一休和尚一樣,咱們一起想想下次應該怎麼樣做,以及不開心的時候,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提出你的看法、建議,並且及時地給孩子模擬練習,加固孩子對此的印象。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不會是一次就生效,這畢竟是對舊有習慣的驅趕替代,需要一個過程,保持你的耐心,相信孩子很快就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